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音韵.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音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音韵

2 参考书目 王力《汉语音韵》《汉语音韵学》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何九盈《古音学》 李新魁《中古音》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3 语音史的分期 与音韵学的分支 语音史分期 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 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 (古代语音学)
语音史的分期     与音韵学的分支 语音史分期 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   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  (古代语音学) 现代音

4 音韵学的内容 古代声音系统(古音史) 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古音史) 确定古音、判定古音关系的标准和方法(古音学)
古音研究的基本知识(古音学史)

5 学习音韵学的目的 因声求义 读韵文 调查研究方言 研究音韵

6 第一节:中古音 “中古音”的两个外延  一、《切韵》(601年)音系;  二、包括魏晋以下至宋代的语音系统。 本教材用第一个外延。

7 研究中古音的材料 主要是《切韵》(《广韵》) 参考《韵镜》《七音略》

8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反切的原理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附加说明:由于反切出于不同时代的不同人之手,同一个声母可以用若干反切上字,如“都、丁、多、当”作反切上字切出来的是同一个声母的音。反切下字情况也类似。

9 中古音的声母 声母的发音部分和方法(五音、七韵;清浊) 三十六字母 四十一声类 36个声母

10 五音、七音 五音: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牙、齿、喉”五类,即是“五音”。
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来纽),和“半齿”(日纽),共是七类,就是“七音”。

11 声母的基本概念 (字母、声类、五音、清浊)
字母:古代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如表示舌头清音用“端”。相传释守温发明了三十六字母 。 声类:声母的类别。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纽、声纽:表示声母的代表字。

12 清浊 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为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成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

13    清 次清 浊 清浊 清  浊 重唇 帮p 滂p‘ 並b 明m 轻唇 非pf敷pf 奉bv微 舌头 端t 透t ‘ 定d 泥n 舌上 知 彻  澄 娘 牙音 见k 溪k ‘ 群g 疑ŋ 齿头 精ts清ts‘ 从dz心s 邪z 正齿 照tɕ穿tɕ ‘ 床dʑ   审ɕ  禅ʑ 喉音 影ʔ       喻j  晓h  匣ɦ半舌        来l 半齿        日

14 四十一声类 陈澧《切韵考》系联《广韵》的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与三十六字母对比: 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 喻
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   喻   四十一声类:庄初崇生(二)于(三)      照穿神审(三)喻(四) “照三”后人称“章昌船书常”;“崇生”本称“床疏”

15 中古音的韵母 二百零六韵(平上去入) 290个韵类(平上去入) 不包括声调和入声之别: 61类 90个韵母(相配的入声不分别)

16 韵母的基本概念 韵:中古韵书中主要元音(也称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叫作“韵”。如《广韵》有二百零六韵。
韵类:韵书的每个韵中,后人根据反切下字的系联,得到不同的类别,这就是韵类。以现在的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韵目:韵书中每一个韵有一个标目字(或称代表字),即是韵目。如“东”“冬”……

17 等:等韵图依韵和韵类的的洪细分四等。反映韵腹的侈或敛(即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以及声音的“硬”或“软”(即有无[j]介音)。

18 呼、二呼、四呼 “呼”是分析韵母的一种术语。宋元等韵学将介音或主要元音是[W](或[u])的韵,称为合口呼;其它的韵为开口呼。为开合二呼。
清代等韵学分开、合、齐、齿四呼。大致地说,依据有无[j]介音,本来的开口呼分化为开、齐二呼;本来的合口呼,分化为合、撮二呼( [j] 介音加[u]介音成为圆唇介音)。

19 韵头:音节中位于声母之后、主要元音之前的音素。现在称介音。介音属于韵母。一般认为,中古介音包括三等韵的介音[-j-]、四等韵介音[i]和合口韵的介音[-u-]([-W-])。
韵腹:音节中的主要元音。 韵尾:音节中位于主要元音之后的音素。分为元音韵尾、辅音韵尾。元音韵尾有[-i]、[-u];辅音韵尾有鼻音[-m]、[-n]、[-ŋ]和它们的塞音[-p]、[-t]、[-k]。

20 中古韵母的类 无韵尾:加瓜,胡姑,移,姬 元音尾: -i韵尾:盖外,废,非 -u韵尾:刀,侯 辅音尾: -m韵尾:谈,林,歆
-n韵尾:安,恩,因 -ŋ 韵尾:康,空,铿,倾 -p韵尾:纳,入, -t韵尾:末,结,七 -k韵尾:缚,壳,六,

21 阴声韵:没有辅音韵尾的韵,即没有韵尾或韵尾为元音韵尾[—i]、[—u]的韵为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m]、[—n]、[—ŋ]收尾的韵为阳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为入声韵。 舒声韵:阴声韵和阳声韵读音舒缓,为舒声韵。 促声韵: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读音急促,为促声韵。

22 四声:中古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平、上、去三声是音节中不同的音高,入声除了音高与平、上、去不同,更主要的是入声有塞音尾[—p]、[—t]、[—k]。

23 四声相配:中古韵书中的韵,韵腹和韵尾相同(入声韵韵尾与平上去三声韵的韵尾,发音部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韵,构成相对应关系。如平声东、上声董、去声送、入声屋四个韵的韵腹相同,东董送韵尾同收舌根鼻音[—ŋ],屋收同部位的塞音[—k])。 入声只配阳声;阴声只有平、上、去三声相配。

24 中古声母到现代普通话的变化 全浊清化 重唇分化为重唇和轻唇两组; 知组、庄组、章组的塞音、塞擦音合为卷舌音;
见组、精组以及晓匣的齐齿、撮口二呼分化出舌面音。 影、喻、于变为零声母。 疑变为零声母或[n-]。

25 中古韵尾到现代普通话的演变 [—m]变为[—n]; 入声尾[—p]、[—t]、[—k]消失,同时入声作为声调也消失,变入今四声。

26 中古韵母到近古、现代的转变 《广韵》二百六韵,61类 平水韵一百六韵,32类 《中原音韵》十九韵 现代北方曲艺十三辙

27 中古四声到现代四声的演变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四声  全浊变阳平(伏独逐族塾仆毒躅局)  次浊变去声(木目囿育禄六肉)

28 第二节 上古音的声韵调 上古声母研究的几个论断 上古的声母及其系统 上古韵部研究的学者及其成就、主张 上古的韵部及其系统
第二节 上古音的声韵调 上古声母研究的几个论断   上古的声母及其系统 上古韵部研究的学者及其成就、主张   上古的韵部及其系统 上古声、韵的几个重要概念

29 上古声母的几个论断 钱大昕: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章炳麟:娘日归泥 黄 侃:照二归精     照三归端 曾运乾:喻三归匣     喻四归定

30 古无轻唇:谐声材料如,“古读冯为慿,本从冰得声”,“古读發如撥”,“古读汾如盆”,“敷读如铺”,“方读如旁”,“古音逢如蓬(薄红切)”。假借如,《左传·襄公廿四年》:“部娄无松柏。”《说文》:“附,附娄,小土山也。《春秋传》曰:‘附娄无松柏。’”据《说文》,“部娄”是“附娄”的假借字,“附”是正字。经传异文如,《诗经·邶风·谷风》“匍匐救之”,《礼记·檀弓》引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汉人声训如,《说文》:“方,併船也。”《风俗通》:“伏者,别也,变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天下。”

31 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说文》沖读若动。《书》“惟予沖人”,《释文》直忠切,古读直如特,沖子犹童子也。字母家不识古音,读沖为蟲,不知古读蟲亦如同也,《诗》“蕴隆蟲蟲”,《释文》直忠反,徐徒冬反,《尔雅》作爞爞,郭都冬反,《韩诗》作烔,音徒冬反,是蟲与同音不异。(《春秋·成五年》“同盟於蟲牢”,杜注:“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是蟲、桐同音之证。) “彫雕琱鵰皆从周声,调亦从周声,是古读周亦如雕也。”“古音竹如笃……笃、竺并从竹得声……(竺)经典多用笃,以其形声同耳。”

32 娘日归泥 谐声如,而声有耐;如字从女,女声又有奴;乃声有仍,日声有涅,等等。而、仍、如、日今读日母,女今读娘母,耐、奴、涅读泥母。声训如,郑玄注《易》“宜建侯而不宁”,高诱注《淮南子》“行柔而刚,用弱而强”,皆读“而”为能,能字读泥母。《释名》:“入,内也。”内字读泥母。同源如,古文以入为内。假借如,《庄子·逍遥游》:“淖约如处子。”李颐曰:“淖约,柔弱貌。”明古音弱与淖同。弱,日纽;淖,泥纽。

33 上古韵部研究的发展 顾炎武:以入声归阴声 江永:“数韵共一入” 段玉裁:“凡同声必同部” 戴震:入声独立;阴阳入三声相配 孔广森:阴阳对转
黄侃:古本音说,阴阳入三分

34 古韵三十部(阴阳入三声相配) 之ǝ 支e 鱼a 侯o 宵Ô 幽u 职ǝk 锡en 铎ak 屋ok 沃Ôk 觉uk 蒸ǝng耕eng阳ang东ong冬Ông 微ǝi 脂ei 歌ai 物ǝt 质et 月at 文ǝn 真en 元an 缉ǝp 盍ap 侵ǝm 谈am

35 古音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双声、叠韵是表示字与字古音关系的术语。 双声:两字(或两个以上的字)之间声母相同为双声。
叠韵:两字(或两个以上的字)之间韵相同为叠韵。

36 阴阳入三声相配:古音学家把主要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相同而发音方法不同的韵部相互配比成为一组,构成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相互搭配的格局。(阴声韵根据谐声、押韵等材料确定相配关系。)如阴声韵之部、阳声韵蒸部、入声韵职部三部相配。 对转:阴阳入相配的韵部的字发生押韵、谐声、派生、通假等关系,称为对转。对转是主要元音相同,收尾音发生增加、改变或失落。如“挥”从“军”声,“军”读阳声而“挥”读阴声,是阴阳对转。

37 沃(沃)从夭(宵); 轴(觉)从由(幽); 垤耋窒(屑)从至(至);室窒(质) 廢(廢)从發(月) 路(暮)从各(铎) 暮(暮)从莫(铎) 鸛鳴于垤,婦歎于室。 洒埽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美恶(铎):厌恶(暮) 茷蹶(月)茷蹶(废)

38 厭(於叶切,厌伏;於豓切,《论语》食不厌精;於琰切,厌魅也。)

39 旁转 古音学家把韵尾相同的韵部归为一类,让主要元音相近的韵部相邻。相邻韵部的字之间发生押韵、谐声、派生、通假等关系,称为旁转。旁转是韵尾相同而主要元音相近的韵部之间的声音发生相互转变。如“裘”从“求”声,《诗经》“裘”在之部,“求”在幽部,二者的语音关系就是之幽旁转。

40 旁纽 古音学家把发音部位相同的声母放在同一行,发音部位相同的字之间发生押韵、谐声、派生、通假等关系,称为旁纽。如同源词“太”“大”二字的古音关系是透定旁纽,“背”“负”二字的关系是帮並旁纽。

41 第三节 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判定 判定字音关系的目的 判定字音关系的标准 判定字音关系的材料和方法

42 判定字音关系的目的 《说文》:“蔈,苕之黄华也。一曰末也。”
《说文解字注》:“《金部》之鏢、《木部》之標皆训末,蔈当训艸末。《禾部》曰:‘秒,禾芒也。秋分而秒定。’按《淮南子·天文训》作‘秋分蔈定’。此蔈为末之证也。” 《说文》:“標,木杪末也。”注:“引申之义曰標举。” “杪,木標末也。” “鏢,刀削末铜也。”

43 《说文》:“犥,牛黄白色。” 注:“黄马发白色曰骠。票、麃同声。” 《说文》:“骠,黄马发白色。” 注:“《牛部》犥下曰:‘牛黄白色。’与骠音正同也。” 《说文》:“缥,帛青白色。”

44 帝髙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嵗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㩜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椉騏驥以駝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Download ppt "     音韵."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