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概述明太祖之施政得失,並析論其中何者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0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概述明太祖之施政得失,並析論其中何者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0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概述明太祖之施政得失,並析論其中何者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03)
楊嘉浩 7A10 明太祖

2 引言 朱元璋,字國瑞,濠州人。自幼家貧,十七歲入皇覺寺為憎,並無特別抱負。元順帝至正十二年齡(1352年),郭子 興在濠州起兵,朱元璋投其麾下,郭氏見他才幹卓越,留為親兵,並將養女馬氏許配給他。至正十五年,郭子興去世,朱元璋領其餘眾,不久攻取兩胡和江西,繼而 西征北伐,削平群雄,驅逐元室,建立明帝國,是為明太祖。建國後,為鞏固政權,統一天下,達到政治與安定的目的,乃施行一系列穩定政治的政策,以期建立一新秩序,樹立一強固的政府。現利用明太祖各項政策,分析其施政得失,並加以討論何者對明治亂影響最為深遠。

3 明太祖政策簡要 政治 (一)君主集權 1.廢相 2.分封諸子,建立軍制 3.設立錦衣衛 4.對宦官的規定 (二)強化吏治,嚴懲貪官 (三)重視培育人才

4 明太祖政策簡要(續) (四)對臣下控制 1.離間手法 2.對知識份子監視 3.恐嚇和侮辱 4.屢興大獄 5.嚴懲不忠仕子 6.屢興文字獄 經濟 (一)獎勵農業 (二)鼓勵工商 (三)戶籍土地制度的建立 1.黃冊的出現 2.里甲制出現 3.魚鱗圖冊出現 4.糧長制

5 明太祖政策簡要(續) (四)對外貿易 文化 (一)彰顯漢文化,壓抑胡風
(四)對外貿易 文化 (一)彰顯漢文化,壓抑胡風 (二)對宗教政策以政治利益為依歸 (三)提倡儒學 對外方面 (一)打擊蒙古勢力 (二)與東南亞諸國友好

6 要評估明太祖之得失及影響至大,可從其政策先歸納出施政得失,分析以後,再選出其中一頂施政得失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 首先,其中較重要的施政得失歸納如下: 得 1.明初政治,有一相當長時期的清明 2.出現大量人才 3.土地政策成功 4.對外政策成功 失 1.政風因循苛且 2.宦官參政之始 3.仕子及臣下士氣低落

7 明初政治,有一相當長時期的清明 明太祖鑒於前代屢有外戚宦官之禍,曾令工部造紅牌,並定宦官禁令,只供酒掃侍奉,不許讀書識字,立鐵牌於宮門「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嚴禁宦官禁干政。所以終明一代,不見有女后外戚之患。再者,太祖深知地方吏治敗壞,百姓必受逼迫困苦,故慎選地方官吏。洪武五年下詔有司考課,察學校、農桑諸實政;洪亮十八年,詔盡逐天下官吏之為民害者赴京師築城,官吏深為民害者亦輒以極刑處之,使官吏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 明 太祖深知元代人民之所苦者為官吏之貪污,於是注意嚴懲贓吏。據說當時官吏貪贓在六十兩以上者,即梟首示眾,並剝皮實草,懸之官府,以為貪污者戒。由於太祖 的嚴懲貪污不法者,使明初政治,有一相當長時期的清明,英宗、武宗之際,內外多故,而民心無土崩瓦解之虞者,實由於吏少貪殘,丈禍亂易弭。              另外,明代刑法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為三法司,以掌彈劾糾察及審判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洪武三十年頒佈大明律誥(簡稱大誥),綜輯各種官民過犯,以補律之不足,因其律簡,故官吏不得舞文,以其法嚴,故臣民不敢犯罪。其後滿清之大清律例即本此。

8 出現大量人才 明太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育及選拔,故廣設學校,並推行察改制度,加以培植養成人才。太祖於學校定為造就人才之正路。應科舉者必出自學校,是為學校與科舉合一,修明之世皆然,此實唐宋諸儒所有志而未逮者。明府州縣衛所皆建儒學,教官四千一百餘員,弟子無算,學校之盛,為唐宋以來所不及。另外又設翰林院,為中央政府裏面惟一暇高貴的學術集團 明初人才濟濟,實與此有關,應考八股文,提倡忠君愛國,為明清兩代提供不少人才

9 土地政策成功 元末群雄混戰,干戈肆擾,以致地多荒蕪,農業生產凋敝,明太祖為恢復農業生產,政府乃獎勵墾荒。洪武時,政府曾許人民自由開墾荒地,又督修水利,於是農業漸興。太祖即位後,曾屢減地方糧稅額,及免天下田租;及曾戶部天下有司,凡遇歲饑,先發倉廩賬濟民,然後奏聞;又令天下所有隙地,許民種植桑棗棉花,而盡免其稅,以作預防荒年之計。明初實行輕徭薄稅以甦民困,經濟得以恢復。 元 末喪亂,版籍喪失,太祖建國後,為了要整頓賦役,必須對丁口、戶籍與土田之情況,逐一查明白,故有黃冊與魚鱗圖冊的編制。黃冊是登記戶口的,魚鱗冊是登記 田畝的。「黃冊」之編造,實有限民名田之義,使兼併之風不易滋長,而「魚鱗圖冊」因詳載土地的良窳位置。面積以及產權所有者,遍有田土爭訟,官廳可據之判決產權的爭執,訴訟之曲直,據此二冊,亦便利了政府的收租手續,賦役之法乃有依據,國庫遂得充盈。

10 對外政策成功 明太祖建國之初,即遣使告諭國外,希望與各國互相通好,於是各國相繼來華,中國與西洋諸國的關係比起元代有了新發展。 明太祖登位後著意打擊蒙古勢力,主動出擊,但死傷猶多,於洪武六年改變為防禦政策,[來則禦之,去則勿追],洪武二十年,馮勝和藍玉等[肅清沙漠],蒙古元氣大傷,內亂呈現,對明威脅大減

11 政風因循苛且 錦衣衛是中國明朝時期的專有軍事特務機構,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而皇帝要逮的人,也可以借錦衣衛之力,去抓拿犯人,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由於錦衣衛是由皇帝直接管轄,朝中的其他官員根本無法對他們干擾,另外,錦衣衛擁有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當中,以紀綱最無惡不作,由於明成祖的寵信,以致於他擁有無限的權力去為非作歹。而那只是冰山一角,當時不少的錦衣衛也藉自己是由皇帝直接指揮而橫行霸道。《明史·刑法志》稱:「錦衣衛獄者,世所稱詔獄也」。 屢興大獄,不少知識份子被殺(P.4d) 大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12 宦官參政之始 自太袓罷相後,政治大權皆集於皇帝一身,固然此可防止權臣弄柄。太袓以開國創業之君,尚能乾綱獨斷,日理萬機。但其後諸帝長於深官之中,類多昏庸,沒有指揮 運用能力,使朝政廢弛而日益腐敗。太袓罷丞相之本意,原想提高君權,豈料丞相既罷,君權確已提高,而接近皇帝的宦官,又代之而起。太袓雖然曾立鐵牌於宮門 之前,禁止宦官預政,然而其後世子孫,總不能遵守遺訓,明代宦官之禍更較歷代為烈,政治之腐敗亦比歷代為什 例子:洪武八年派內侍趙成往河州,以綾綺帛買馬,十九年更派內侍出使真腊

13 仕子及臣下士氣低落 明太祖並不信任臣下,於是實行君主獨裁,對臣下控馭極嚴,甚至對他們進行摧辱的事,例如廷杖、興文字獄。前者,若果朝臣奏對忤旨時,即當加杖,甚至有被杖死,使朝臣人格為之掃地,這是明代特有的酷政,也是中國政治史上的一大污點。而後者方面,其文字獄與明代以前歷朝不太相同,有人往往為了一兩個毫不相干的字而被處死,如有人因奏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的字句而被殺,這因「生」與「憎」同音,而「光」又是憎人頭顱的寫照,以致使他懷疑上表者在諷刺他的出身,可見這文字獄極盡無理取鬧。

14 對明朝治亂影響最為深遠的因素 宦官參政之始
一直有言明滅亡的其中一重要因素是宦官亂政,而宦官參政之始,實始於明太祖 雖然明太祖鑒前代之失,規定宦官只供酒掃侍奉,不許讀書識字,[不1得兼外臣文武銜],更在宮門鐵牌,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其後更規定宦官[泛言及政事,即日還鄉,終身不齒] 可是太祖定下的制度,自己推翻了,洪武八年派內侍趙成往河州,以綾綺帛買馬,洪武十一年又遣宦官吳誠到軍營[觀方略],洪武十九年更派內侍出使真腊,雖然洪武一朝宦官未有亂政,但宦官參預政務實始於明太祖. 及後繼任君主多面對宦官專政問題.以熹宗為例子.

15 對明朝治亂影響最為深遠的因素(續) 熹宗在位期間,政治更加腐敗黑暗。熹宗由於幼年喪母,對乳母客氏有特殊感情,客氏也不知自已,與宦官魏忠賢狼狽為奸。魏忠賢因為在一次賭博中輸錢而自宮,改名為李進忠,入宮為宦官。後皇帝賜他恢復原姓,並恢復舊名忠賢。魏忠賢善於逢迎拍馬,加上與客氏互相勾結,一路快速升遷,還成為秉筆太監。 熹宗即位早期大量啟用東林黨人,結果導致東林黨與其它黨鬥爭不斷,熹宗因此對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賢借此機會幹預政治,將反對東林黨的勢力集結,號為閹黨。天啟四年後,閹黨控制了內閣。自此之後魏忠賢更加張狂,其爪牙遍布中央與地方。在其權勢最盛時,其養子竟能代替皇帝祭太廟。全國遍布他的生祠,並號為九千歲。更有國子監生提出魏忠賢配孔子,魏忠賢父配啟聖公。魏忠賢並大肆打擊東林黨,大量東林黨人入獄,甚至處死。由於閹黨水準低下,政理不修。國家內部飢荒頻傳,民變不斷,外患持續,明朝已經陷入風雨飄搖之境地。 相較其他因素,對明的興衰起最大影響無疑是宦官專權,其他的不是影響時間短便是未涉及政治,其中一樣較特別的是政風苛且,但由於導致政風苛且的成因之一仍是宦官專權.

16 各同學是否同意宦官參政之始是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是,資料上有否補充?否,那麼是什麼得失?試說明
問題 各同學是否同意宦官參政之始是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是,資料上有否補充?否,那麼是什麼得失?試說明

17 謝謝


Download ppt "概述明太祖之施政得失,並析論其中何者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0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