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屈原与楚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屈原与楚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屈原与楚辞

2 第一节 楚辞概说 一、楚辞的界定 1,屈原开创的具有楚地风格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是战国晚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南北文化合流的文化传统和楚国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有别于《诗三百》的新诗体。 2,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汉成帝时,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先秦屈原、宋玉等楚国人的作品和汉代人模拟屈宋的作品(西汉的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及他本人)共16卷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

3 二、 “楚辞”的文体来源 (一)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宗教活动。 楚地是一个信神好巫的地区,原始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荆楚大地上广泛流传。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 ) 屈原并非神巫或宗教的信仰者,在屈原的作品中神话和种种宗教巫术活动,不过是文学的素材,文学表现的手法而已。 屈原吸取神话和宗教活动来结撰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倾诉自己的爱国情感,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理创痛和波折。

4 (二)楚地的乐曲和民歌 《离骚》、《涉江》、《哀郢》等篇末有“乱”; 《抽思》中有“少歌”、“倡”、乱等。 而乱、少歌、倡都是乐曲上的名称,这表明屈原的楚辞体创作正是因为因袭楚地乐曲的体制而有这些名称。

5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孺子歌》) 句式灵活,音调曼长,情致婉转,在语言形式和造语风韵上都与楚辞体诗歌很是接近。这正说明楚辞体的形成和楚地的民间歌诗有密切的联系。

6 (三)《诗经》与战国散文 《天问》、《橘颂》基本上是由四言句式叠加而成的,这种形式明显是在《诗经》的影响下形成的。 战国时期是我国散文空前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楚辞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一散文高潮的影响。当时散文闳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以及接近口语的虚词运用,对楚辞体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7 三、楚辞的特征 : (一)总体特色: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

8 (二) “楚辞”的文体特征 1、篇章体制的宏伟繁复。 篇章长:楚辞的大部分作品篇章都比较长,比如《离骚》全诗有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而《天问》全诗有三百五十多句,一千五百多字。 复杂的体制形式 :长诗《离骚》的末尾有“乱”,《涉江》、《哀郢》、《怀沙》、《招魂》的篇末也有“乱”,而《抽思》的体制更复杂,不仅有“乱”,还有“少歌”和“倡”。

9 2、独特的句式、语调 句式大都比较长。 楚辞中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 。楚辞中的“兮”字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诗经》 ,还有着《诗经》中的“兮”字所不具备的特殊功用 : ①有的在每一句的中间,这种形式大多出现在《九歌》中。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 ②有的在上下句之间,这种形式大多出现在《离骚》和《九章》的多数篇章里 。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③有的在下句末,如《橘颂》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10 增强情感。 调节节奏:长句中需要在中间位置稍加停顿,以方便诵读,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位于句子中央的“兮”字正很好的发挥了这一作用。 代替虚词起语法作用 : 采芳洲兮杜若 。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11 四、《楚辞》的传播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为《楚辞》作注,增录他作的一篇《九 思》,共17卷,楚辞遂广为流传。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朱熹 《楚辞集注》,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当代学者·全注: 聂石樵《楚辞新注》; 选注: 马茂元《楚辞选》、 陆侃如等《楚辞选》; 专门注译屈赋:姜亮夫《屈原赋校注》、 刘永济《屈赋通笺》、 谭介甫《屈赋新编》、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专解某篇: 游国恩《离骚纂义》、《天问纂义》、 金开诚《九歌纂义》、《九章纂义》、 文怀沙《离骚今译》等。

12 五、《楚辞》的研究 从刘安、司马迁、班固、王逸、刘勰等以来,大多知人论世,从战国晚期的社会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人格、屈原的人格与《离骚》的风格等方面展开评述。 当代楚辞研究则与楚文化研究相辅相成,形成“楚辞学”。

13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 时代特征: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两大特征: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 时代特征: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两大特征: (一)开始于春秋末年的变法革新运动更加扩展开来.这些变法活动是一种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其性质是限制和打击旧贵族的腐朽势力,澄清吏治,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以达到存君兴国以至统一天下的目的。 (二) 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十分激烈,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秦国和楚国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秦楚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而楚国的政治被腐朽的旧贵族把持,在秦楚斗争中节节败退。

14 二、屈原的生平(约前340~约前278年) 楚国贵族 担任左徒 、三闾大夫 蒙冤被疏 再度使齐 流浪汉北 流放江南 怀石投江

15 三、屈原的作品 《史记》本传只列举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诸篇。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屈原赋二十五篇”,但并未列出篇名。 王逸《楚辞章句》划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离骚》1篇,《九歌》11篇,《天问》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至于《渔父》、《大招》王逸持两可的态度。 一般认为屈原的作品有23篇,即《离骚》1篇,《九歌》11篇,《天问》1篇,《九章》9篇,《招魂》1篇。《远游》、《卜居》、《渔父》等3篇是关于屈原事迹的文字,是不是屈原的作品,历来存在着争议。

16 第三节 《离骚》的思想和艺术 一、《离骚》题解 : 司马迁说:“离骚者,离忧也”。(抑郁不平的情感)
第三节   《离骚》的思想和艺术 一、《离骚》题解 : 司马迁说:“离骚者,离忧也”。(抑郁不平的情感) 班固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 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游国恩认为“离骚”就是《楚辞·大招》里提到的楚国古曲“劳商”。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

17 二、写作时间: 1,楚怀王当朝时作。 2,顷襄王朝再放江南时的作品 。 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史记》 恐美人之迟暮。 老冉冉其将至兮。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犹未央。 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怀王的末期,当时楚国屡次兵败地削,怀王主张不定,楚国内部亲秦派和抗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剧烈。寻绎《离骚》文义和上述的时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18 三、写作背景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19 四、思想内容 基本内容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媭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和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 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写诗人遭谗被疏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内心的冲突,以及诗人最后的抉择。

20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主要内容: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2、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 ①“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②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 ③放言不惮的批判精神 ④“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21 五、《离骚》的艺术成就 1、《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往来,在奇幻的神话境界中展开顽强的求索。 诗中自始至终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荡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

22 2、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诗》比兴手法或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总括起来就是借物抒情。 《离骚》是把物的某些特质和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想象与联想融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

23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王逸《楚辞章句》)

24 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 例如: 用香草比喻忠臣之士,用“滋兰”、“树蕙”比喻培育人才,又用“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比喻人才变节; 用驾车来比喻治国,用“来吾导夫先路”比喻自己愿做政治革新的先驱,用“路幽昧以险隘”比喻国家形势危殆,用“恐皇舆之败绩”比喻国家覆亡。

25 3、开创文人鲜明个性的创作 《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不能说那些作品没有作者个性的闪耀,但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的烙印的人,却还没有。 (何其芳《屈原和他的作品》)

26 4、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1)《离骚》的形式吸收和借鉴南方楚地民歌而成,但它又吸收了当时蓬勃发展着的新体散文的笔法。句式字数不等,又多偶句,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既增加了内容含量,又增强了表现力。 (2)它采用了大量的口语方言入诗,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当时民间诗歌,特别是楚地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口语,这一词语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

27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其影响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28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东皇太一》——至尊天神 《云中君》——祭云神丰隆 《湘君》——祭湘水之神 《湘夫人》——祭湘水之神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东皇太一》——至尊天神 《云中君》——祭云神丰隆 《湘君》——祭湘水之神 《湘夫人》——祭湘水之神 《大司命》——祭主寿命之神 《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 《东君》——祭太阳神 《河伯》——祭河神 《山鬼》——祭山神 《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礼魂》——送神之曲 九歌者,屈原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王逸《楚辞章句》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29 《九歌》的艺术特色: (1) 《九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情调,普遍采用由男女巫觋扮作神祗qí和迎神者,互相唱和的形式,如同生动的歌舞舞剧。其中有隆重热烈迎神场面,有对神的礼赞和歌颂,更多的是写男女神祗之间的爱慕和思念,实际是笼罩着宗教面纱的人间恋歌。

30 (2)《九歌》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善于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景物、环境气氛的描写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

31 (3)语言清丽华美,简练传神,音调铿锵,音韵谐美、韵味悠长。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 《礼魂》: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

32 二、《九章》 《九章》的名称和篇目 《九章》是屈原的一组短篇政治抒情诗,共九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九章》的代表作品:《橘颂》、《哀郢》、《涉江》

33 《九章》的思想内容 与《离骚》大体相似,反复的抒写诗人的理想,揭露批判楚国的黑暗政治,描写被疏远或流放在外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的心情。
区别在于《离骚》是综合性的自叙和抒情,而《九章》则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

34 《九章》的艺术特色: 1,多为直抒胸臆,感情激烈。 2,文笔比较朴素,浪漫主义成分较少。 3,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景物,语言富有表现力。 4,篇章结构跌宕有致,语气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

35 三、《天问》和《招魂》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史中的奇文。说它奇,是因为全诗纯以问句组成,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篇幅巨大,内容广博,思想奇特,涉及日月星辰、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天命人事、现实生活等各方面。 《招魂》是在楚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序言、招魂辞、乱辞三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形式和“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王逸《楚辞章句》)的正反对照写法,以及句尾通用极其特殊的“些”字,都显示了民间巫觋招魂辞的形式特征。


Download ppt "屈原与楚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