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楚辞和屈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楚辞和屈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楚辞和屈原

2 一、楚文化与楚辞的形成 ——长江流域文化。 ——楚民族。 ——殷商时代,楚人即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

3 ——春秋时期,楚国迅速壮大,与中原抗衡。楚庄王即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
——战国时期,楚并吴越,版图最大,人口最多。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秦灭楚后,楚地迅速爆发大规模起义。汉——楚人的胜利。秦汉一统,最终完成南北文化的融合,形成伟大“汉族”。

4 楚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原进行文化交流,但始终保持自身强烈的文化特征:
A、巫教盛行。

5 B、经济条件较北方优越。 C、未形成北方严密的宗法政治制度,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较强。 ——一直到汉代,楚人多有桀骜不驯的性格。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艺术高度发展。 音乐:编钟,5个8度音,世界音乐奇迹。 艺术品——艳丽华美,奇幻飞动的表现形式。 注重审美愉悦性和激烈动荡的情感。

17

18

19 二、楚辞的产生 1.关于“楚辞”的名称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之所以称之为楚辞,是由于这类作品产生于楚地,它的创始人屈原以及后来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均为楚人。楚辞,就是楚地之辞的意思。

20 后来汉代人竞相仿作这类作品,也都称为楚辞,于是楚辞便成为特定诗体的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名为《楚辞》,东汉王逸以此为基础编写《楚辞章句》,于是《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21 楚辞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是它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宋人黄伯思在《翼骚序》中说:“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楚辞和《诗经》的区别还在于它是不歌而诵的。因此,它在汉代又被称作赋。

22 湖北秭归平里屈原出生地

23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楚辞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它是独具特色的楚文化的结晶,与楚国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楚文化即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发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4 楚国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也从未中断,楚国一直在接受和吸收中原文化。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就熟习《诗经》等华夏文化经典,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纵横游说之风更是在文化上把楚地和中原连在了一起。楚辞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25 楚地有着浓厚的巫文化传统,那里的风俗信巫鬼,重淫祀。《九歌》就是楚国巫风祭祀的歌舞,屈原将它加工改编成楚辞。这种信鬼祀神而崇奉巫风的习俗,也极大地影响了《离骚》等作品的抒情方式和内容,为楚辞增添了浓郁的浪漫色彩。

26 屈原像

27 楚地的民歌和音乐也别具风韵。早在春秋时期,这些作品便被称作“南音”、“南风”而表现出与北方音乐不同的特色。从保留在古籍中的一些楚地民歌来看,这些作品句式参差错落,音韵清切,句尾多用“兮”字,已具有楚辞艺术形式的一些基本特征。它们是楚辞的直接源头。

28 楚国地处南方,温暖湿润,山川秀美,物产富饶。楚人的语音和方言更与北方有较大区别。楚地的物产和语言为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奠定了基础。大诗人屈原在上述基础上,经过天才的艺术创造,使楚辞这种光耀千秋的新诗体,出现在楚国的大地上。

29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1、屈原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在楚怀王时曾任左徒,颇受信任,“入则欲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又曾任“三闾大夫”之职。

30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变更法令;在外交方面,他主张联齐抗秦,曾出使齐国促成合纵。但怀王竟听信谗言而疏远了他。后来迫于无奈,怀王招回屈原,让他去齐国修复关系。屈原归国后也被流放于汉北。屈原既疏,群小得势,楚国政治日趋腐败。

31 怀王前296年囚秦而死。顷襄王继位,屈原受到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等人谗毁,竟被放逐于江南。楚国政治更加黑暗,国运危殆。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顷襄王仓惶出逃。眼见国土沦亡,生民涂炭,屈原忧愁幽思,在万分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32 屈原与楚统治集团冲突原因 A、外交上,屈原主张联齐抗秦。 B、内政上,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内政,实行“美政”。
C、性格悲剧: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加上少年得志,缺少周旋。

33 后人凭吊屈原的对联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34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35

36

37 2、屈原的作品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有作品二十五篇;王逸《楚辞章句》,标明“屈原之所作”者为《离骚》等共二十五篇。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和《招魂》二十三篇,是屈原所作,《远游》、《卜居》、《渔父》等,是后人之作。

38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独立特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9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40 《楚辞》对后世影响 1、《楚辞》创造一种新诗体。——富于变化,更能有效地塑造形象和表达复杂激烈的情感。 ——刘勰:“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鲁迅:“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楚辞》创造一种新诗体。——富于变化,更能有效地塑造形象和表达复杂激烈的情感。

41 2、烂漫的精神气质。 3、美人香草的象征手法。

42 曹植《美女篇》:“容华 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仪,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 中夜起长叹。”
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传婢卖珠回,牵罗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整掬。天空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43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翻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假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4 三、《离骚》 1、《离骚》的篇名和创作背景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约作于怀王末年屈原被放逐之后。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王逸则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今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就是楚国的乐曲《牢商》,其今义则是“牢骚”。《离骚》是屈原抒写悲愤的作品。

45 《离骚》题义: 1、遭遇忧愁; 2、别离的忧愁; 3、牢骚; 4、楚地古乐曲名。 (1)代表了诗歌的两大传统——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
(1)代表了诗歌的两大传统——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 “风骚” 并称 (2)泛指文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

46 北人性刚,南人性柔;北人的意域偏于现实,南人的思想近于浪漫。北方山川雄浑,南方山水清幽;北人生活较难而朴质,南人生活较易而奢靡[1](P
刘师培分析得更具体: 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地,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作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多为言志抒情之作[2]。 [1] 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34. [2]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J].刘申叔遗书[M].第十五册,宁武南氏校印本.

47 2、《离骚》的内容 《离骚》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索和最终选择。

48 3、《离骚》的主题 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后,面临个人厄运和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灵魂的自传。
文人个性心灵的抒写 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后,面临个人厄运和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灵魂的自传。 峻洁人格、美政理想、爱国情感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九死不悔的追求精神在诗中水乳交融。

49 4、《离骚》的结构 第一部分:侧重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写现实。 全诗372句,分两大部分(余心之可惩)
诗人自我:美好正义化身。1、楚王同姓,身份高贵,对楚之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降生在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3、禀赋卓异不凡。4、及时修行,锻炼才干,为君国出力。 三个人物 党人:苟且偷安、结党营私、贪婪、谣诼。 “灵修”(楚王):昏庸糊涂,一度曾信任重用诗人,但受党人的蒙骗,导致楚国衰亡和诗人的失败。

50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同诗人敌对的、代表邪恶的一方。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索”。 “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 于是谣诼纷起,“谓余以善淫”,诬蔑诗人是淫邪小人。

51 决定楚国命运的楚王:昏庸糊涂。 他一度信任和重用诗人,最终却受了“党人”的蒙骗: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斎。”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导致诗人的失败和楚国的衰危。 ——对此,诗人“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52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诗人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亲手培养的人才也纷纷转向,“众芳芜秽”,他处在完全孤立的境地。但这反而进一步激起了诗人的高傲和自信。诗人再三表示:决不放弃理想而妥协 ,宁死也不改变自己的人格。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居。


Download ppt "楚辞和屈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