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組長:林展霆 組員:黃以揚、黃俊儒、劉穎哲、廖武逸、 陳俊翰、林于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組長:林展霆 組員:黃以揚、黃俊儒、劉穎哲、廖武逸、 陳俊翰、林于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組長:林展霆 組員:黃以揚、黃俊儒、劉穎哲、廖武逸、 陳俊翰、林于翔
春秋戰國 組長:林展霆 組員:黃以揚、黃俊儒、劉穎哲、廖武逸、 陳俊翰、林于翔

2 1.朝代的起源與簡史 黃以揚 2.主要的政治制度與運作 黃俊儒 3.影響朝代變化之正要歷史事件 林展霆 4.文化社會現象 劉穎哲 5.衰亡的原因 廖武逸 6.對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陳俊翰 7.結論 林于翔

3 朝代的起源與簡史 報告人:黃以揚

4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帶著褒姒到驪山烽火臺演習。烽火 在一個接一個的烽火臺上點燃,各地的諸 侯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穿上戰袍趕緊率 領軍隊前來。褒姒看到平時氣度不凡的諸 侯們,各個都後都是一臉的狼狽相,覺得 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

5 烽火戲諸侯 幽王在喜悅褒姒一笑後,屢次舉烽火,但 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
幽王廢掉正室與太子母子二人—即申后 與宜臼,改以褒姒和她的兒子伯服為皇后 和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后的父親申侯 相當憤怒,趁著幽王以烽火戲諸侯使眾人 不再信任他的時候,聯合犬戎攻擊幽王。 →西周滅

6 東周的起源 周幽王寵愛褒姒廢申后和宜臼太子→申后 父聯結犬戎進攻 幽王違反周公禮樂嫡長子繼承 →原宜臼太子成為天子(周平王) 周平王東遷雒邑
→東周開始

7 東周 西元前770~221 春秋 戰國 西元前770~ 西元前475~221

8 春秋戰國的命名 春秋: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 名。 戰國:來自於西漢劉向編的《戰 國策》。

9 春秋 ⊙ 周天子所領的王畿所存無幾,政治實 力因此受到大量削弱,使得情勢整個轉變, 周天子在城邦聯盟中的崇高威望不復再現。 →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 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 霸」

10 西周 資料來源:Google

11 春秋 資料來源:Google

12 戰國 ⊙「三家分晉」 、 「田氏代齊」 →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國爭雄的 格局逐漸形成 ⊙各國圖謀強功富國 →改革、布衣卿相 ⊙其中以秦商鞅最為成功 →秦滅六國

13 戰國 資料來源:Google

14 帝系表 周平王 → 周桓王 → 周莊王 → 周僖王 → 周惠王 → 周襄王 → 周頃王 → 周匡王 → 周定王 → 周簡王 → 周靈王 → 周景王 → 周悼王 → 周敬王 → 周元王 → 周貞定王 → 周哀王 → 周思王→ 周考王→ 周威烈 王 → 周安王 → 周烈王 → 周顯王 → 周慎 靚王 → 周赧王

15 春秋戰國的政治制度與運作 報告人:黃俊儒

16 周封建瓦解 將相分離 編戶齊民 郡縣制

17 春 秋 天子→國君、君主 王本是至尊之稱,周王是天下的統治者。
春  秋 天子→國君、君主 王本是至尊之稱,周王是天下的統治者。 以周天子為代表的國家組織分崩離析,各地 城邦逐漸脫離中央,同時又開始區域性的兼 併,使地方的力量逐漸擴大。周天子不能號 令諸侯,強宗的大夫也不打諸侯放在眼裏。

18 春  秋 天子→國君、君主 楚君首先稱王,春秋後期,吳、越國君也稱 王。 誰當了霸主,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19 戰 國 君王普及 君主制的政體在各大國普遍建立,而且大 國君主紛紛先後稱[王]。
戰  國 君王普及 君主制的政體在各大國普遍建立,而且大 國君主紛紛先後稱[王]。 楚君稱[皇],秦、晉稱[帝]周天子連 明議上的共主地位也不存在了。

20 戰 國 君王普及 1‧王不再是獨尊的,至高無上的君主稱號。 2‧建立在家族統治的基礎上,宗族仍有一 定勢力,但君主制的主要支柱是官僚集團。
戰  國 君王普及 1‧王不再是獨尊的,至高無上的君主稱號。 2‧建立在家族統治的基礎上,宗族仍有一 定勢力,但君主制的主要支柱是官僚集團。 3‧權力高度集中,地方與中央的連繫更加 緊密,王的命令可以一直貫徹到基層。

21 將相分離

22 春  秋 令尹致是一種嶄新的制度,是宰相致的萌 芽。宰相制是君主集權的必然產物,有利 於抑制貴族勢力和提拔身份低賤並且有才 幹的人,也有利於君主權力的鞏固。

23 春 秋 將 西周時,軍隊的將領由王、公、卿等擔任。 無專職的指揮官。
春  秋 西周時,軍隊的將領由王、公、卿等擔任。 無專職的指揮官。 春秋時晉國擴充軍隊,從文公開始,任用宗 室以外的人擔任三軍將、佐,稱為[將中軍 ]、[將上軍]、[將下軍]和[中軍佐] 等,將中軍又稱為[元帥]。

24 戰國 宰相是一種通稱,出現在戰國後期,主持 一國的政務,權力相當大,才能可得到充 分的發揮。

25 戰  國 將軍是各國指揮作戰的高級武官,其地位 與宰相不相上下,副執叫[裨將]。有的 國家設有[大將軍]、[上將軍],為全 國軍隊總指揮,相當於晉國的元帥。 將軍調動軍隊,須持有國王授予的符節, 才能行使指揮的權利。

26 編戶 統治者對於被統治之人力的控制和掌握, 從一家一丁衍伸為全國人口,控制的憑藉 也從名籍廣益而成戶籍,其中過程還經過 [大戶]的階段。
大戶:[閱民戶口],擴大徵兵之意

27 齊民 春秋時期農、工、迅速發展,經濟條件改 變,土地私有與兼併,帶來社會條件的改 變。此外,政治結構亦變,貴族相繼淪亡, 原有的階級區分泯除了,人民的身分或地 位乃逐漸趨於一律。

28 戰國七雄變法 國王 變法大臣 變法內容 成果 魏文侯 吳起、 李克(悝) 尊崇賢人,任用幹才進行改革。行盡地利之教
西破秦;東敗齊;壓制韓、趙,首先稱霸 齊威王 鄒忌、孫臏 鼓勵進諫,擴大稷下學宮廣召賢士 破魏於馬陵稱霸東方。向北方的燕國與南方宋國擴張 楚悼王 吳起 削弱貴族勢力,然變法不完全 後貴族反撲殺吳起

29 戰國七雄變法 韓昭侯 申不害 採「刑名之學」,責成官員提高效率 有能力抵抗四周強敵 趙武靈王 引進騎射戰術,變服易裝
秦孝公 商鞅 倡軍功,廢井田,鼓勵耕織,行連坐法。變法最為徹底 東向破魏成為強國 韓昭侯 申不害 採「刑名之學」,責成官員提高效率 有能力抵抗四周強敵 趙武靈王 引進騎射戰術,變服易裝 趙兵成為天下勁旅,戰國後期抵抗秦國東進的主力 燕昭王 樂毅 聯合五國攻陷齊都,使齊國被削弱

30 商鞅變法

31 1.制定連坐法,輕罪用重刑 按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的戶籍編制, 建立告發和同罪連坐的制度。凡是告發奸 人可以獲得如同斬得敵人首級一樣的獎賞, 不告發的有罪。如果一家藏匿奸人,與投 敵所犯的罪相同,其餘九家倘若不檢舉告 發,要一起獲罪。 商鞅主張輕罪用重刑,這樣百姓連輕罪也 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為了保護私有的 耕牛和馬,對於盜竊牛馬者判處死刑。

32 商鞅以重刑罪與連坐法治國的效果很好, 《戰國策》稱讚他的成效:「道不拾遺, 民不妄取,兵革大冶。」
《史記》〈商君列傳〉說他達到:「道不 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33 2﹒提倡軍功,禁止私鬥 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規定斬 得敵人中士首級一顆,賞予爵位一級。擁 有爵位可以作為占有耕地、住宅、擔任官 職、減刑的標準。至於國君的宗族沒有軍 功,不能列入公族的簿籍,不能享有宗族 的特權。 對於私鬥,則嚴格取締。

34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秦國地廣人稀,商鞅特別獎勵開墾荒地。凡 是努力於「本業」 即為男耕女織,生產粟 與帛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從事「末利」 ~即為商業與手工業,凡怠墮與貧困者,連 同妻子、兒女一起沒入官府為奴隸。 除了各種鼓勵墾荒的措施之外,還有不少 「抑商」的作法。例如商人必須向官府登記 各種奴隸的名字與數目,以便官府攤派徭役; 加重商品的關卡稅與市場稅;不准私自販賣 糧食,以防商人壟斷市場;山澤由國家統一 管理。

35 商鞅第二次變法在西元前350年,內容主 要在於政治和經濟上的改革,例如推行縣 制、統一秦國的度量衡、按日徵收軍賦、 改革戎狄習俗等等。但是在這次改革之中, 影響最大的卻是廢井田開阡陌。

36 4﹒廢井田、開阡陌 《史記》〈商君列傳〉說商鞅:「為田開阡 陌封疆而賦稅平。」 其中「阡陌」是指每一畝田的小田界,「封 疆」是指每一頃田的大田界。至於「開阡陌 封疆」就是廢除井田制,將原來以「百步為 畝」的阡陌與每一頃田的封疆除去,改為二 百四十步為一畝,讓農夫可耕新的百畝以盡 地利,不致有多餘的力量浪費。

37 商鞅變法成功原因的分析 1﹒商鞅改革是有計畫、有組織的。在改 革之先,樹立威信~「徒木示信」;其次 在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兼顧,並非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 改革。 2﹒秦孝公接受商鞅改革,以其充分權力 為後盾,委之重任,且信之不疑,消除改 革阻力或掣肘改革的牽制,對於改革的順 利進行,是項重要關鍵因素。

38 商鞅變法成功原因的分析 3﹒厲行法治主義:頒布法律,行連坐法, 輕罪用重法,賞罰嚴明,貫徹法令,使吏 民習於法,有所違逆,必加處罰,如處罰 反對變法舊貴族公孫虔,公子賈「法及太 子‥‥黥劓其傅」,堅決「罰不諱強大, 賞不及親近」使改革能夠順利推展。 4﹒有長期準備、完整計畫。商鞅執政十 餘年,有充分時問,又得君王充分信任, 因能循次漸進,成效顯著。

39 郡縣制度的建立 春秋初期已經出現「縣」的地方行政組織, 當時秦、晉、楚等大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 增強邊地防守的力量,往往將新得的地方設 「縣」。在「縣」內有不同於已往卿大夫封 邑的組織,特別在徵收賦稅與調發車役方面, 直接歸於國君掌控。 春秋後期,晉國的卿大夫也在他們的領地內 推行縣制。

40 郡縣制度的建立 戰國時代,各國已經普遍設「縣」,幾乎 有城市的都邑都建立為縣,所以在史書中 往往「縣」與「城」互稱。至於兩者的區 別,「城」只是指建有城郭的城市,而 「縣」是指包括城市與城外的農村。縣的 組織,在商鞅變法時,每縣設有縣令、丞、 尉。縣之下有鄉、里的行政組織。

41 影響朝代變化之正要歷史事件 報告人:林展霆

42 春秋戰國重大史事大綱 春秋 北狄滅衛 春秋五霸相爭 問鼎中原 戰國 戰國七雄競爭 長平之戰 荊軻刺秦王

43 春秋史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北狄滅衛 春秋五霸相爭 問鼎中原

44 北狄的起源 鮮虞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國語》一書中。 該書記載,前774年太史伯答鄭桓公問話 時談到,成周雒陽四周有16個姬姓封國, 6個異姓諸侯國,還有「非王之支子母弟 甥舅」的南蠻、東夷及西北的戎、狄國家 或部落集團,其中就有鮮虞。

45 資料來源:Google

46 北狄滅衛 春秋時的鮮虞部落聯盟,由鮮虞、肥、鼓、 仇由幾個部落組成,逐漸開始擴張勢力。 前652春,鮮虞攻擊邢國,前651年,征伐 衛國,邢君出逃,衛君被殺,齊桓公聯合 宋、曹、邢、衛諸國挫敗了鮮虞。

47 五霸競爭 五霸之中,齊桓公首倡「尊王攘夷」,曾 在召陵等地多次主持諸侯盟會,阻止南方 楚國對中原的進侵。他死後,宋襄公圖謀 稱霸,但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所敗而不成。 不久,晉文公於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 繼齊桓公之後的著名霸主。

48 城濮之戰,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為救遭楚攻打的宋 國,出兵討伐楚的盟國曹、衛。由於晉取 得了齊、秦的支持,楚王意欲退兵,但楚 將子玉執意與晉決戰,遂北禦晉兵。晉文 公「退避三舍」,在城濮與楚對峙。晉軍 利用楚軍驕敵,殲滅楚軍兩翼,子玉率中 軍逃走,晉軍大勝。

49 晉文公稱霸 城濮之戰確立了晉文公的霸主地位。不久, 文公會諸侯于踐土,周襄王正式冊封文公 為侯伯。

50 南北對抗 當時西方秦穆公也想參加中原角逐,但受 晉國阻止,只好向西發展。到了春秋後期, 楚莊王終於在邲之戰擊敗晉軍,一度成為 霸主。此後一段時間,晉、楚兩國互有勝 負,各霸一方。

51 資料來源:Google

52 問鼎中原 前606年,楚莊王伐陸渾(今河南嵩縣北)之戎, 一直打到洛水邊,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此舉 無疑令周天子大吃一驚,周王馬上派王孫滿去 慰勞,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意欲 移鼎於楚。 資料來源:Google

53 問鼎中原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徵九州,夏、商、周奉為 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標誌。楚莊王問鼎,大有 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結果遭到使者王孫 滿態度強硬的嚴詞斥責。楚莊王雖然口出狂言侮辱 周室,但也意識到稱霸中原時機未成熟,只好退出 周疆。 資料來源:Google

54 戰國史大事條列(公元前 475年-前221年) 戰國七雄競爭 長平之戰 荊軻刺秦王

55 戰國七雄 自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之後,出現了比較 強大的七個諸侯國,即韓、趙、魏、楚、 燕、齊、秦,史稱「七雄」。這七個大國 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一面在本國實行變 法改革以圖強,一面相互混戰,圖謀兼併 別國,造成七雄並立競爭之形勢。

56 戰國七雄分布圖 資料來源:Google

57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趙為了爭奪韓的上黨 郡,發生了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之 戰。趙將廉頗採用堅壁清野、以逸代勞、 消耗秦軍的戰術,雙方僵持了三年。後來 趙王聽信秦的反間計,用只會紙上談兵的 趙括代替廉頗為將。公元前260年,趙括 改守為攻,全線出擊。

58 白起坑殺趙軍40萬人 秦將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佯敗引誘趙軍 深入,一方面切斷趙軍退路,使趙軍糧道 斷絕,困于長平。趙括戰死,四十餘萬降 軍被全部坑殺。

59 長平之戰示意圖 資料來源:Google

60 坑殺遺址 資料來源:Google

61 荊軻刺秦王 荊軻,衛國人。衛亡,經過田光先生的引見, 結識了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正值秦將王翦 破趙,擄趙王,盡收入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 南界,太子丹恐慌,遂派刺客荊軻作為使者, 帶上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的首級,連同燕國 督亢(指膏腴之地)地圖,以請求「舉國為內 臣」的名義,朝見秦王嬴政。當秦王接見荊軻, 打開地圖之時,「圖窮而匕首見」,荊軻便用 匕首行刺秦王,沒有刺中,荊軻追逐秦王,秦 王繞柱而走,最終秦王拔劍斬斷其左股,荊軻 被捉住支解而死。

62 圖窮匕見 資料來源:Google

63 文化社會現象 報告人:劉穎哲

64 文化社會現象 服裝 經濟 鐵製用具 水利工程 工商業發達 學術發展 藝術

65 服裝-深衣 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 別,都可以穿著深衣。 資料來源:中西服裝史

66 服裝-胡服 特點: 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於活動。 資料來源:Google

67 經濟 因為掌握治煉鐵的技術,鐵制的農具得以普 及,配合牛耕,加上水利工程的興建,使得 農業的生產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了飛躍發展。

68 鐵製農具 鐵犁頭 鐵鐮刀 鐵鋤

69 牛耕 資料來源:Google

70 糧食作物 小麥 稷(小米) 菽(豆)

71 水利工程-鄭國渠 以谷口為起點,把涇水引入渭水,可澆灌關中農田。 鄭國渠的建成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政治效益,從此關中農業大盛,無水災、旱災。
資料來源:課本

72 水利工程-都江堰 免除岷江泛濫成災之害,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三大主體工程 魚嘴(分水工程) 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寶瓶口(引水工程) 免除岷江泛濫成災之害,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資料來源:課本

73 工商業繁榮 各國之間的商業交換頻繁,使得各國 都會往往成了商業交換的中心。 東周→洛陽 趙 →邯鄲 秦 →咸陽

74 貨幣的發展 商業的繁榮還促進了貨幣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包括物品、黃金及銅 幣三種。 銅幣的形式不盡相同,各自流行於不同的 區域。

75 刀幣 流通於東方的燕國、趙國和齊國 空布首 流通於韓國、趙國、魏國 資料來源:Google 圓錢 流通於秦國、魏國、趙國

76 黃金製造,流通於楚國,是中國最早的黃金鑄幣
蟻鼻錢 流通於楚國,鑄紋形似人面,故又稱鬼臉錢 楚爰又稱金爰 黃金製造,流通於楚國,是中國最早的黃金鑄幣 資料來源:Google

77 學術思想 春秋戰國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黃金時代 諸子百家爭鳴,出現了九流十家。
九流指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 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十家則是九流再加上小說家。 以儒、道、墨、法四家最為著名。

78 儒家 主張: 以仁為中心。 主張「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即 「愛有差等」,不同於墨家的「愛無等 差」。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 「禮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79 儒家-孔子 儒家的創始人 中心思想是「仁」 首開私人講學之風 政治理念 -「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資料來源:Google

80 儒家-孟子 思想主要分為政治哲學,仁政 以及人生哲學,性善。 政治理念-民本思想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資料來源:Google

81 儒家-荀子 提倡性惡論,須要「師化之 法,禮義之道」,才可以為 善。 荀子強調後天的學習
荀子提出「禮」,重視社會 上人們行為的規範。荀子的 主要觀點是「隆禮重法」, 「尊賢愛民」。 政治理念- 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人之大行也 資料來源:Google

82 道家 老子 齊物論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主張清靜無為、順應自然 政治上提出「無為而治」 著有<道德經> 主張「順其自然」 老子
資料來源:Google

83 道家-莊子 莊子是老子思想的繼承與發 展者 善用寓言故事解說人生哲理 莊子的人生哲學強調「齊物」 「逍遙」。 莊子 資料來源:Google

84 墨家-墨子 兼愛-無差別的博愛。 孟子曾批評:「墨子兼愛 是無父也,無父、無君, 是禽獸也。」 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戰爭是沒
有意義的破壞行動。傷人 命、傷財。 「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 墨子 資料來源:Google

85 墨家-墨子 節用-墨子著重社會生產力,反對一切不 利生產的行為和不必要的花費,提倡「節 用」、「節葬」、「非樂」。
戰國時代,墨家的思想相當流行,與儒家 並稱顯學。

86 法家 法家是一個以君權為核心的政治思想學說 強調用法治制度來約束臣下,遠勝過一時 的人治
法家強調君主應該運用「法制」、「 權 術」、「權威」三者的運作來控制臣下, 並配合國家政策,以富國強兵為中心要則。 強調「變法」,政治制度必須要跟著時代 變遷,隨著時代進步。 代表人物 - 管仲、韓非

87 法家-管仲 管仲重視商業,在淄(ㄗ)博設立七處市場, 為了吸引外來商人 管鮑之交—鮑叔牙推薦管仲為齊桓公宰相
「尊王攘夷」,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稱為「仲父」。 孔子曾言:「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稱讚管仲施政成績優異,使得華夏強大, 讓華夏族免於遭受蠻夷的統治,維護了華 夏文化。

88 法家-韓非 主張君王應該用「刑 罰」、「權術」、 「威勢」三者結合起 來治理國家,統御臣 下。 為法家集大成者,其 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
資料來源:Google

89 藝術 春秋 雙龍玦 春秋 三足羊首鼎 資料來源:Google

90 玉器 戰國 劍璲 戰國 璧 資料來源:Google

91 青銅器 狩獵紋壺 子犯和鐘 資料來源:Google

92 衰亡的原因 報告人:廖武逸

93 春秋末年,霸政局面近於尾聲,中國逐漸 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即七雄競爭的戰國時 代。本來春秋初年之大小諸侯國有一百數 十個,後經不斷兼併,小國漸被消滅。戰 國初期,大小國家只餘下二十來個,其中 又以韓、趙、魏、楚、燕、齊、秦最為強 大,號稱「戰國七雄」。

94 韓、趙、魏瓜分晉國。「三家分晉」與 「田氏代齊」,正是由春秋進入戰國時, 政治權力重心從諸侯下移到卿大夫的典型 表現。

95 三家分晉 晉國本是春秋時代之強國。但至春秋末年, 其政權逐漸操於卿大夫之手。晉國之卿原 有十餘族。公元前453年,韓、趙與魏, 三分其地。從此晉君成了韓、趙、魏三家 之傀儡。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 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韓、趙、魏 三國正式形成。

96 田氏代齊 齊國原係周室分給功臣姜尚之封邑。到了春 秋、戰國之交,姜氏之國亦大權旁落,漸為 卿大夫田氏所控。公元前386年,周室冊命 田和為侯,過了幾年齊康公卒,姜氏遂絕其 祀,齊國全部為田氏所統治。史稱「田氏代 齊」,因僅國君易姓,國名未變,故戰國時 代之齊國往往被稱為「田齊」。

97 韓、趙、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使春秋 末期大夫專政奪權的局勢發展到一個高峰, 而他們的「篡逆」居然被周天子所承認, 說明封建秩序及其觀念已蕩然無存。因此 我們將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98 戰國衰亡的原因

99 秦朝的統一 秦朝先後滅了周、韓、趙、魏、楚、燕, 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也結束了紛亂的戰國時 代

100 秦朝統一中國的原因 1民風強悍~商鞅變法前秦人好武 善 鬥更私鬥成風 2周遭國家國力衰弱或君主大臣 軟弱貪瀆~如後來尉缭使計通
善 鬥更私鬥成風 2周遭國家國力衰弱或君主大臣 軟弱貪瀆~如後來尉缭使計通 各國要員腐化其國政~ 3有強將明相~如商鞅~呂不韋~李斯~尉 缭~王翦~蒙恬~他的祖父蒙驁、父親 蒙武 皆為秦國強將

101 4明主~尤其是贏政極富野心且擇 手段~完全的君主極權~命令才能 貫徹~ 5佔地利~起源關中~東有函谷關地 是險要易守難攻~佔巴蜀後便無 後顧之憂~能全力東進 6秦國產馬~古時騎兵戰車威力最 大~有產馬的國家大多騎兵都很 勇猛(如蒙古)

102 7商鞅變法~一改秦國陋習廢井田 ~開阡陌~禁私鬥~置郡縣設丞 嚴格管控人民~鼓勵生產~戰鬥~ 8用計用人得宜~張儀連橫之說粉碎 六國聯合~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削 弱韓~魏國力~用李斯之謀離間六 國各自擊破

103 9各國迂腐~各國間互不信任~互 不關心~更盛至想要互相併吞~ 導致秦國可以各個擊破~

104 對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報告人:陳俊翰

105 1.文化 2.文學 3.思想 4.經濟 5.政治

106 文化 一、衛生保健與疾病預防皆影響治現今。 1.《禮記·內則》規定人們定期沐浴,清潔身體。 2.人們已經注意到飲食定時、定量、清潔,認為
飲食必須按四時變化加以安排。     3.確保飲水衛生,嚴格的重視和管理水井清潔。 4.《周易·下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知識 界已普遍形成防範于未然的思想。 5.用冰或原始冷庫冷藏食物。

107 文化 二、封建制度被郡縣制取代,沿用至今。 三、以鐵器為特徵,構成社會變革根源的生產 力革命。 四、在文字的使用上,形成工整與草率兩種字
  力革命。 四、在文字的使用上,形成工整與草率兩種字   體。  1.工整的一種就是篆書的起源  2.草率的一種可以稱為草篆,也稱為古隸,   正是從篆書到隸書的過渡。  3.作為書法藝術和應用工具的文字,   分別遵循著各自的道路發展。

108 文化 五、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數學專著《九章算 術》,分屬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 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術》,分屬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   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1.方田章:各種多邊形、圓、弓形等的面積公式、  分數通分、約分和四則運算的完整法則。 2.少廣章: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 3.盈不足章:盈虧問題 4.方程章:採用分離係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   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  等變換一致。

109 文化 六、天文 用土圭觀察日影,測定冬至和夏至的時日。 《甘石星經》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記錄了800個恆星,還記載了五大行星的運行情況。 七、建築 木頭結構的應用和框架式結構的發展, 主要用榫卯接合,有插榫、銀錠、齒形三種形式。磚瓦的使用更為普及

110 文學 一、北方黃河一帶的《詩經》 社會寫實文學,以四言為主體,有韻有則, 體式受限。 二、南方長江一帶的《楚辭》
 社會寫實文學,以四言為主體,有韻有則,  體式受限。 二、南方長江一帶的《楚辭》  個人浪漫文學,句式長短不齊,押韻與否不  定,類似散文與詩歌的融合體。此文體至漢  代後大盛,史稱漢賦,為辭賦家之鼻祖。 三、歷史散文:《春秋》、《左傳》、《國語》、          《戰國策》 四、諸子散文:《論語》、《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

111 思想 春秋戰國是學術創造力極為興盛的時期。 這時期出現九流十家: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 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對後世影響最大。

112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春秋時代 1.建立倫理的哲學 2.樹立萬世師表的形象 3.重道德的自覺,以理性為依歸
1.建立倫理的哲學    2.樹立萬世師表的形象 3.重道德的自覺,以理性為依歸 4. 知識及學術普及化、平民化、時代化 5.禮、義、廉、恥、仁、愛、忠、孝  的儒家思想基本價值觀

113 孟子-戰國時代 1.唯心思想啟發宋明理學的產生 2.政教合一思想影響後世 3.形成儒家的道統觀念 4.民本政治的啟示

114 荀子-戰國時代 1.個人修養方面開宋儒「道問學」之端緒: 2.教育方面的理論影響及於後世: 學說思想以禮治為中心,大小戴禮記諸篇
 學說思想以禮治為中心,大小戴禮記諸篇 3.荀子的學說影響法家:  法家的韓非  佐助秦始皇推行法家政策的李斯

115 4.影響中國經濟思想、政治實際措施:  荀子言禮,注意物質經濟條件、心理需要條  件,使內外得以協調,內心欲求不遠超過外   面物質。這是兼顧心物雙方之一種人生調節  與人生藝術。 5.宇宙觀與現今自然觀念接近:  上天循環不息與天道人倫,兩者各自獨立存  在。利用自然以勝天,而得「人定勝天」的  結論。成為後世學者用以破除迷信的武器。

116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老子 1.自然哲學之始祖 提出完整宇宙觀,世界有一個總的規律,強 名之為道,從反面促進了唯物主義的發展。
 提出完整宇宙觀,世界有一個總的規律,強  名之為道,從反面促進了唯物主義的發展。 2.開啟極端的專制主義 無為而治思想被法家引申為極端專制主義君主制訂法令,臣民絕對服從。愚民政策,人民更易為君主所擺佈,進一步加強專制主義的發展。

117 3.指導政治  道家思想甚功利,思想簡約,又深沉,  後來演變成權謀術數,陰柔治術。  儒經和道經也為歷朝士人所必讀,  成為學術思想主流,也成為政治的指導。 4.助長道教的發展  後世興起的道教,把老子附會為神仙,  把道德經當作道教的中心經典,  道德經提出的清靜寡欲,崇尚自然的思想,  吻合道教修養的精神。

118 莊子 1.促成魏晉清談玄學的出現  東漢末魏晉之世,士人生命無保障,  莊子思想盛極一時,士子放任自然,研習老   莊,借高談玄理以避禍,促成清談玄學之風。 2.啟發中國的神仙思想  莊子描寫的神人,  被燕齊的方士引伸成為神仙,  老子長生嚮往、莊子神仙思想  成為道教修煉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119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1.以節用革除奢華風氣 在經濟富裕的今日, 養成「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習慣。 2.以貴義提升社會道德
 在經濟富裕的今日,  養成「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習慣。 2.以貴義提升社會道德  今日工商社會,唯有提昇道德觀念,  才能重建社會倫理,在義之前提下,  人人樂於盡心求人我之利。

120 3.以非命鼓舞奮鬥勇氣  破除宿命迷信,反對傳統的命定之說,  激勵人們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4.以哲學引導正確思維  宇宙觀:萬物一體,運化無窮,自有其變異      之理。  人生觀:貴義力行,積極奮鬥,自苦為極。  知識觀:注重以實際生活體驗來求得知識。  道德觀:以兼愛為基礎,好實而不崇文。

121 5.以科技謀求人類福祉  墨子行兼愛、施貴義,不主動引發戰爭,  積極運用防守戰術來求得和平。 6.以兼愛非攻確保和平大同理想  「兼愛」:視全人類為一體,要人人兼相愛,   交相利,不分親疏,不別貴賤。  「非攻」:反對互相攻伐,為了去除一已的   偏私,消弭國與國之間的戰亂。

122 法家 代表人物: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 法)、 韓非 1.影響中國歷代政治:
     法)、 韓非 1.影響中國歷代政治: 封建轉為中央集權,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大一統的帝國。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內涵與孔孟已有變質,而滲入法家思想。歷代統治者以法家政策輔儒、道的不足,而有陽儒陰法,王霸雜用之政。

123 2.助長中國極權專制政治之發展: 成為歷代專制帝王統治國家的工具, 助長中國極權專制政治的形成。 在秦以前君臣地位不懸殊,由法家統治開始,
 強調集權於國家最高首領,有助君權鞏固, 成為歷代專制帝王統治國家的工具, 助長中國極權專制政治的形成。  在秦以前君臣地位不懸殊,由法家統治開始, 君臣的關係懸殊,專制政體由此而遂成定格。

124 經濟 1.鐵器的使用與牛耕的推廣 使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2.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使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2.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3.交通日益方便,有助物產交流,商人階級亦隨之興起。 4.貨幣廣泛使用(黃金、刀、布)

125 政治 1.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編定戶籍、推行縣制加強君權 2.諸侯爭霸戰爭加快了統一進程,促進了民族融 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126 結論 報告人:林于翔

127 春秋戰國雖然局勢很混亂, 但在中國史上卻是很重要的 政治形態大轉型時期。
以下有六點重大改變 結論

128 城邦(西周)→邦國(春秋)→王 國(戰國)
1.聯盟政治的改變

129 封建制度(分封諸侯)→郡縣制 度(中央集權)
2.社會型態的改變

130 禮樂制度(階級制)→編戶(社 會編組)、齊民(階層泯除)
3.禮樂制度的崩解

131 井田制度→土地私有制、賦 稅制 4.井田制度的消失

132 周禮法(貴族)→成文法(所有 人民) 5.成文法出現

133 政府層級化、新制度將相分 離的出現 6.文官體系的形成

134 以上的改變讓當時的社會開 始慢慢接近現代的社會形態
最後

135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作者:吳美川 <<史記的故事>> 出版社:太陽出版社
作者:吳美川 <<史記的故事>> 出版社:太陽出版社 作者:孫廣德、朱浤源 中國政治思想史 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 印行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家(100/11/1) 維基百科(100/10/29) 9C%9F 維基百科(100/11/1) %E5%9B%BD 維基百科(100/10/31) 參考圖片: 故宮三寶(100/10/31)

136 青铜时代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100/11/2) http://bronzedynasty. cn. made-in- china
青铜时代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100/11/2) china.com/product/foyJaGRYVrVB/%E5%8F%B8%E6%AF%8D%E6%88%8A% E9%BC%8E.html 維基百科 你周刊41期(100/10/28) /china/ 小小物理網站(100/10/30) 維基百科(100/11/1) 長平之戰:白起砍殺趙國45萬人(100/10/31) zhan.html 春秋時代地圖(100/11/1) ncements/Attachments/83/%E6%98%A5%E7%A7%8B%E6%99%82%E4%BB %A3%E5%9C%B0%E5%9C%96.JPG 大紀元(100/11/2) 國立故宮博物院(100/10/30) tw/collection/selections_01.htm?catno=19


Download ppt "組長:林展霆 組員:黃以揚、黃俊儒、劉穎哲、廖武逸、 陳俊翰、林于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