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週 第三週 理論的誕生與科學化的努力 “IR” as A Science: the Birth of the Theory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週 第三週 理論的誕生與科學化的努力 “IR” as A Science: the Birth of the Theor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週 第三週 理論的誕生與科學化的努力 “IR” as A Science: the Birth of the Theory
理論的性質 建立理論的方法 國際關係理論的歷史 ˙古典時期:1914以前 ˙世界大戰的衝擊:1914至1939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1939至1979 ˙嚴格「理論」的終於登場:1979以後

2 一、理論的性質:何謂理論 學者們滿腦子都被理論所佔據,但卻很少有人去嘗試澄清理論到底是什麼。 ~George C. Homans
對於理論的錯誤觀念,起因於人們以「理論」取代「哲學」。…哲學是在陳述某種價值判斷。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David Nachmias 我們從「嘗試錯誤」中學到最多,嘗試就是實務,錯誤就是理論,當理論被錯誤地引入實際的嘗試時,就必須加以更正。 ~Arnold Brecht

3 不,理論乃是實用的工具! 理論雖佳,但只是理論,實用上不可行?
就是為了實用的目的才促成理論的誕生 理論雖佳,但只是理論,實用上不可行? 在現實世界,每一件事都與另一件事相連,一個範疇不能與另一個範疇分離。為了智慧地處理一個面向,理論將一個面向與其他所有的部分分離開來。將一個面向分離出來是發展理論的先決條件,這樣理論才能解釋在這麼面向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複雜性…並不與理論衝突,相反地,理論正是用來處理複雜性的工具,…理論,追根究底,大致上就是在做省略的工作。 Kenneth N. Waltz, “Realism Thought and Neorealist Theory,” in Charles W. Kegley, ed., Controvers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ealism and the Neoliberal Challeng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5), pp ; 不,理論乃是實用的工具!

4 理論特徵(1)簡化、抽象 Characteristics of Theory

5 詳細 Detail 簡要 Abstract

6 小明推動絨布的辦公椅 在鋪有磁磚的地面上顛簸而行 大寶推動皮革的沙發椅 在磨石子的地面上滑行 質量十公斤的物體受十公斤的力而運動
事實的陳述 小明推動絨布的辦公椅 在鋪有磁磚的地面上顛簸而行 大寶推動皮革的沙發椅 在磨石子的地面上滑行 質量十公斤的物體受十公斤的力而運動 理論的陳述

7 理論特徵(2)因果關係的建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原因 結果1 結果2 結果3 結果 原因1 原因2 原因3 原因 結果1 結果2 結果3

8 ΔK.E.=1/2ρA(V+v)〔(V+w)^2-V^2〕 L=CL*R*1/2V^2*A
基礎理論 F=MA 進階理論 ΔK.E.=1/2ρA(V+v)〔(V+w)^2-V^2〕 L=CL*R*1/2V^2*A

9 實用:早在理論之前 Practice: Long before Theory
但理論化將更實用!

10 理論的性質 優良的理論 特別注意 邏輯性 簡單明瞭 可證明為錯誤 邏輯前後一貫 可檢驗、可測量 用最少解釋最多 適用範圍大、例外少
理論只是一個暫時可接受的方案 重大例外的挑戰往往引起理論的變動 優良的理論 特別注意

11 二、建立理論的方法 歸納法 演繹法 關鍵是思考! 可說是靈光乍現…

12 歸納法 事實描述 個案累積 理論提出

13 演繹法 理論推論 個案檢驗 檢驗累積

14 牛頓:萬有引力 14

15 僅是觀察不足以獲得理論 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繞地球運轉 ?

16 居前者非原因

17 相關非因果

18 僅是累積個案不是理論

19 強烈的統計相關是因果關係的線索 建立理論的補充方法

20 三、國際關係理論的歷史 國際關係理論的用途? 戰爭/和平 合作/衝突 就是為了實用的目的 才促成理論的誕生 ˙古典時期:1914以前
˙世界大戰的衝擊:1914至1939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1939至1979 ˙嚴格「理論」的終於登場:1979以後 就是為了實用的目的 才促成理論的誕生 戰爭/和平 國際關係理論的用途? 合作/衝突

21 古典時代:1914年以前 伯羅奔尼撒戰史 君王論 (Il Principe)
修昔底德斯 (Thucydides,西元前五世紀) 伯羅奔尼撒戰史 (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 馬基維里 (Nicolo Michiavelli,1469~1527) 君王論 (Il Principe) 格勞秀斯 (Hugo Grotius ) 戰爭與和平法 (De iure belli ac pacis )

22 伯羅奔尼撒「戰史」 米洛斯的對話 The Melian Dialogue “The strong do what they can, 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 ~民主的雅典使者

23 君王論 Il Principe 君主的「治國」之道 權謀 非道德 力量

24 君主如何控制新領土 具體的辦法:一,如果這片新領土是語言文化相類似之地,就只需要除去原有王室的血統,也就很容易統治;其二,如果不是語言文化類似之地,就應該使用三種方法。其一是聯合在新領土中爭執各方中較弱小者來壓制較強者;其二是節駐該地,就近監視;其三則是殖民而非駐軍。 一國內部權力結構與統治維持難易的關係。若國家內的權力是單極的,要建立在這種國家中的統治很困難,但一旦建立就很容易於維持,因為除開王室就再也沒有可以威脅的力量。若國內的權力結構是多極的,在這種國家很容易利用不同貴族間的矛盾而取的政權,但取得政權後卻很難維持,因為隨時都會遭到其他貴族諸侯的威脅。 原為自由國的領土很難統治,應當把它毀滅,或者駐紮在該地,否則就是允許他們在自己的法律下生活,不過最好的方法還是毀滅它。

25 軍隊是最重要的力量 Primacy of Military Power
軍隊的種類有三種,僱傭軍、外國援軍,以及本國軍隊。只有本國的軍隊才是可靠的,至於僱傭軍則是懶散而怠惰,而外國援軍只會反客為主,使君主自己成了外國的奴隸。 軍事是君主唯一應有的專業,君主應當熟習軍事事務,理解軍事地理、軍事歷史,以掌握行軍作戰與指揮調度的技巧。

26 君主應當如何對待臣下? 君主若能作一個好人當然是最好不過,但是因為人性本惡,所以在一群惡人之中作好人只會覆滅,因此君主必須懂得為惡,而對於這種必要之惡,君主自己是不該感到不安的,因為善行反而會導致惡劣的結果,而惡行反而會導致好的結果。 慷慨是好的,吝嗇是壞的,但是君主為了慷慨反而得橫征暴歛,因此君主必須吝嗇。君主不應該害怕被認為殘忍,因為若為了仁慈反而會招致更大的動亂與災禍,但殘忍卻能帶來秩序與安定。君主也寧願被人畏懼而非愛戴,因為人性本惡,人比較易於背叛他所愛戴的人而不是他所畏懼的人。 守信當然是好的,但是因為人性本惡,對於不守信的人也不需要守信,「君主應該同時具有獅子與豺狼的特質」,而不能只依靠一種能力。君主不應該守信,但是必須讓自己看起來是守信的。 君主應該讓人畏懼,但不應該讓人憎恨或蔑視,其方法就是不可以顯的優柔寡斷、朝令夕改。威嚴來自於一旦決定就不輕易改變。 君主要在威嚴與聽真話的困境之中解脫,應當只給予一小群人具有說真話的權力,其他人則不許挑戰君主的權威,而君主也只在他自己想要詢問時才詢問屬下。

27 邪惡之道 Evil 邪惡之道不能算是所謂的能力,但這雖然不道德卻也算是傑出。 不是邪惡之道的本身有什麼好壞,而是能不能良好地使用之。
良好的使用就是畢其功於一役,以後就不再需要使用邪惡之道。 而不好的使用方式,就是一再地使用邪惡之道。

28 理論發展上的意義? Meanings to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重要概念的線索 Key Concepts 因果關係的線索 Causal Relations 並不算是理論 Not Theory 有價值判斷 並不精簡 不能測量

29 權力政治的傳統 Tradition of Power Politics
線索… Realism現實主義 自稱為 權力政治的傳統 Tradition of Power Politics V.S. 理性 自然法 習慣法 道德 被指為 Idealism理想主義

30 大戰的衝擊:1914~1939

31 理論是實用的工具 ~簡化、尋找因果關係 ?戰爭為何發生?如何避免? 原因:秘密外交與同盟 對策:國際聯盟與國際法

32 點石成金? 大戰再起,憧憬幻滅 實用導向的反映 以理想凌駕現實 科學的基礎

33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 1939至1979 二十年危機,1919-1939 國際政治 Politics Among Nations 卡爾
(Edward Hallett Carr, ) 二十年危機,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摩根索 (Hans Joachim Morgenthau, ) 國際政治 Politics Among Nations

34 關於理想主義 On Idealism 理想主義的根源久遠,來自於中世紀的神權與宗教觀念,隨後是世俗化的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所代表的理性,而後則是自由民主、自由貿易、以及功利主義。 然而,每一種制度其實都有其特定的條件與背景,不是可以任意移植的。理想主義總是認為一個理想的是界不能成功是因為一些人不能遵守理想主義,但為何理想主義、自由放任在十九世紀能夠成功呢?那可說是因為在一次大戰之後完全忽略了權力的作用之故。 利益的和諧(harmony of interests)假定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會自然而然地造成集體的最大利益,其實並不是如此,因為這只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用來保護既得利益的一種說詞,掩飾了利益相衝突的事實。 利益相衝突,誰該服從誰?弱者得服從強者。利益的和諧在十九世紀的成功,其實是因為英國在當時是如此的強大,工業是如此的發達,因此自由放任與英國的利益相和諧。 也因此,一次大戰之後流行的和平、集體安全之說,其實也就像是利益的諧和一般,是既得利益者維護既得利益的說詞,國際主義只不過是利益的和諧的一種特殊形式罷了。 而將這種說詞訴諸道德也是一種慣技,就像資方一向將勞工運動污名化一般,違背和平也被既得利益者(那些意欲維持現狀的強權)所污名化。

35 權力與道德 On Power and Moral
雖然「權力政治」一詞是被當作一種負面的詞彙,但是忽略權力或是道德都是不正確的。國際政治中的權力有三個成分,這三者是軍事權力、經濟權力與意見上的權力(power over opinion)。他們是彼此相關而不能獨立存在、只依賴其中某一個,而且三者是一樣重要的。 軍事權力,是國際政治中最終的手段,那也就是戰爭的準備,強權必須要有與其他強權進行戰爭的能力才算的上是一個強權。 經濟權力,軍力根植於經濟,最有錢的國家可以供養最強大而有效率的軍隊。經濟權力也可以作為政治的工具,那就是透過出口資本(export of capital)與對國外市場的控制。 對意見的權力,也就是一種說服,說服也與其他兩種權力一般的重要。 國際道德的本質,其實是國家的道德,國家的道德不同於個人的道德。國際中到底有沒有道德?這就兩方面來講不能達到,國家以下的個人的道德,一個是平等,一個則是全體與個別的利益。在國際社群中,國家之間很難平等對待,而國家也很不願意接受,全體社群的利益是優先於自己的利益。但即使是如此,這也不是說在國內社群中,利益的和諧總是透過自發性的自我犧牲,犧牲往往得透過力量的強制,因此,所謂的「和諧」仍然是藉由道德與權力的混合而達成。

36 關於國際法 On International Law
理想主義有一種傾向認為,法律本身具有一種道德的崇高性,不過國際法缺乏國內法的三個要素。 其一是強制力,國際法只有在國家願意接受時才有約束力。 其二是執行力,國家所依靠的是一種自力救濟。 其三是法條,國際法只有習尚,沒有立法,是原始的。 國際法向來有自然法與實證法兩種傳統,但是究竟為何法律會有約束力?法律與政治是脫不了關係的,只有在社會情境之下法律才能存在,同樣的道理,國際法也只有在國際社群之下才會存在,那是一個國家間最低限度的共同觀點。 政治的力量是決定一切法律的前提,只有當政治的權力之間呈現均衡,法律才能夠運作,而這種均衡則是一種政治的過程,否則,所謂的法律仍只是既得利益者維持既得利益的一種工具而已。 「侵略」與「防衛」之分本身就是一種誤解,如果改變是正當與合理得,用武力去維持現狀比用武力去改變更該被譴責。當然戰爭是不好的,但這與改變與否無關,因此理想的狀況是不要訴諸戰爭而達成改變。

37 國際秩序是建立在一種優越的權力之上,新國際秩序的建立因此也需要一個優越的權力,但是除了但純的權力,仍然需要道德,因為人類長期而言是會反抗單純、不假修飾的權力。因此,如果只是想建立一個世界性的聯邦或是更好的國際組織,那會是理想主義,這些上層結構都需要先有一個下層基礎的建立,那也就是權力的作用。

38 從一九三一年以來的發展顯示,理想已經破滅了,代之而起的則是現實主義,這也就像是其他科學一般,漸漸從初期的應然,走向實然的研究。不過國際政治不同於自然科學,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不是分離的,人的意志是可能改變現實的存在,也因為如此,單純的理想或單純的現實都不正確,單純的理想脫離了現實,但單純的現實則放棄了改變的可能,國際政治應該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

39 理論發展上的意義? Meanings to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重要概念 Key Concepts 因果關係 Causal Relations 還不是真的理論 True Theory Yet 仍有價值判斷 還不夠精簡 仍難以測量

40 現實主義的六項原則 Six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Realism
相信政治是由深植於人性的客觀法則所支配。 在國際政治大地上主要的指標,是以權力所定義的利益概念。 利益此一以權力所定義的關鍵概念,是客觀而普遍適用的,但並不賦予它一個固定的意義。 清楚地瞭解到政治行為的道德重要性,也清楚地瞭解到道德與成功政治行動之間的緊張。 拒絕將某一特定國家的道德訴求,當作支配世界的道德法則。 與其他學派思想顯著地不同。

41 animus dominandi 人性 Human Nature 每個人都渴望權力 All Man Lust for Power
權力是目的也是手段 Power is Both Means and Ends animus dominandi

42 國際政治就是權力的競逐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s A Struggle for Power
現狀政策(保持權力) Policy of Status Quo 帝國主義(擴張權力) Policy of Imperialism 威望政策(展示權力) Policy of Prestige

43 國家權力的要素 Elements of National Power
地理 Geography 天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工業能力 Industrial Capacity 軍備 Military Preparedness 人口 Population 民族性 National Character 士氣 National Morale 外交品質 The Quality of Diplomacy 政府效能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44 國家權力的限制 Limitations of National Power
權力平衡 Balance of Power 國際道德與世界輿論 International Morality World Public Opinion 國際法 International Law

45 理論發展上的意義? Meanings to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重要概念 Key Concepts 因果關係 Causal Relations 還不是真的理論 True Theory Yet 仍有價值判斷 還不夠精簡 仍難以測量

46 嚴格「理論」的終於登場: 1979以後 極度精簡!! 不是人性的問題 而是外在環境的問題 國際政治理論 華茲
~可以測量 華茲 Kenneth N. Waltz 1924~2013 國際政治理論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47 「縮減式理論」的失敗 不斷堆積個案 Accumulation of Observations 例外出現 Anomaly Appeared
The Failure of Reductionist Theory 不斷堆積個案 Accumulation of Observations 例外出現 Anomaly Appeared 變數增殖 Proliferation of Variables

48 所謂的「體系式理論」 So-called Systemic Theory
羅斯克蘭斯 Richard Rosecrance 霍夫曼 Stanley Hoffmann 卡普蘭 Morton A. Kaplan 他們三人共同的問題,就是沒有把單元的特質(attributes)與它們之間的互動(interaction)從結構(structure)的定義中去除,但一個體系式的理論必須如此。 ~Kenneth Waltz 簡化以建立因果關係!!

49 羅斯克蘭斯的體系 Rosecrance’ s System
Actor Disturbance Actor Disturbance Regulator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Outcomes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 羅斯克蘭斯的理論其實只是一個架構,原因是屬於單元層級,而體系則只是結果。 ~Kenneth Waltz

50 霍夫曼的體系 Hoffmann’s System
革命性的體系(Revolutionary) 溫和的體系(Moderate) 穩定的體系(Stable) 兩極的體系(Bipolar) 多極的體系(Multipolar) 在霍夫曼的理論中,體系也是一種現象的描述,而不是一個解釋的來源。 ~Kenneth Waltz

51 卡普蘭的體系 Kaplan’s System
權力平衡體系 鬆散的兩極體系 緊密的兩極體系 全球體系 階層體系 單元否決體系 非常鬆散的兩極體系 和解體系 不穩定的集團體系 不完全核子散佈體系 卡普蘭也是以單元的行為來定義體系,於是單元與體系並沒有分開。 ~Kenneth Waltz

52 華茲的理論架構 國際體系(system)的組成 結構(structure) 互動的單元(interacting units) 結構的概念包括
「排列原則」(ordering principles) 「單元的功能」(functions of unit) 「能力分配」(distribution of capabilities)

53 複雜的現實世界 理論化的世界

54 「排列原則」 「單元的功能」 相似 相異

55 無政府的邏輯為何? 生存(Survival) 自助(Self-help) ?

56 「能力分配」

57 能力分配有何不同? 兩極 多極 單極

58 穩定的概念 體系中的極沒有「結果性」的變動 體系中戰爭的避免 體系中戰爭和平的大趨勢…這正是國際關係研究最關心的事

59 因果關係: 兩極體系比多極體系穩定

60 結構何以影響單元? 社會化

61 競爭

62 相同體系下單元的相似性 Sameness of Units

63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不同體系間單元相異… 相同體系中單元相似… 相同體系中單元相似…

64 先知…….難免寂寞 …為了對某一領域進行知性分析,理論將該領域與其他領域分離開來。一幅思想性圖像,例如關於國民經濟或是國際政治系統,是一種簡化了的描述。為了展現重要的原因和結果,這幅圖像必須將某一經濟體或政治系統中的絕大部分要素加以省略。理論是一種工具,它試圖有助於某一加以限定的行為領域加以解釋。絕大多數的理論都是經過省略的,但是為此而對一個理論加以詬病則令人感到奇怪。有時我們被告知,為了使理論與現實更為接近,我們應該在理論中添加一些東西,但是科學的發展,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經濟學,都是通過遠離對世界的直接經驗,然後對其加以高度抽象的描述而獲得發展的。 ~Kenneth Waltz著,信強譯,蘇長和校,國際政治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頁16。

65 理論需要違反事實的簡化假設 結構與單元是相互影響的,結構改變時單元也跟著改變,不能彼此分離。 質疑(1):結構與單元不可分離
Units and Structure are Inseparable 結構與單元是相互影響的,結構改變時單元也跟著改變,不能彼此分離。 理論需要違反事實的簡化假設 Robert Powell, “An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Neorealist - Neoliberal Debat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8, No.2 (Spring 1994), pp

66 簡化是理論的本質 質疑(2):結構的定義太狹隘 華茲理論架構下對結構的定義太過狹隘,其他的層面也該列入結構的定義中。
Structure Too Narrowly Defined 華茲理論架構下對結構的定義太過狹隘,其他的層面也該列入結構的定義中。 簡化是理論的本質 Robert Powell, “Anarch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Neorealist - Neoliberal Debat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8, No.2 (Spring 1994), pp

67 理論將各個面向分離 假定單元的偏好雖簡化了分析,但單元的偏好正是我們所好奇的。 質疑(3):將單元的偏好視為既定
Motives Matter 假定單元的偏好雖簡化了分析,但單元的偏好正是我們所好奇的。 理論將各個面向分離 Jack Donnell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68 理論不是事實描述 質疑(4):混合的排列原則
Mixed Political Order 無政府狀態與階層狀態其實是一連續概念的兩個端點,即使在定義上可以某個界線劃分,但這個界線究竟何在? 理論不是事實描述 Jack Donnell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69 理論假設不是事實的描述 假設是為了理論的建立 非事實的假設只要有用就好 理論是實用的工具


Download ppt "第二週 第三週 理論的誕生與科學化的努力 “IR” as A Science: the Birth of the Theory"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