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交流内容 一、2015中考对教学的启示 二、2016年中考复习思路和策略 三、复习课例展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交流内容 一、2015中考对教学的启示 二、2016年中考复习思路和策略 三、复习课例展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交流内容 一、2015中考对教学的启示 二、2016年中考复习思路和策略 三、复习课例展示

2 2015中考对教学的启示 2016年3月

3 提纲 一、2015年理科综合试卷分析 二、从中考题看对教学的启示

4 2015年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 试卷的结构  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基本不变,分卷I、卷II两部分, Ⅰ卷(选择题)(47分),Ⅱ卷(非选择题)(73分),总分合计为120分。

5 中考化学的内容( 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101条)
学生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五条)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二十二条)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六条) 地球周围的空气(四条) 水与常见的溶液(九条) 金属与金属矿物(五条)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七条)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三条) 微粒构成物质(四条) 认识化学元素(五条) 物质组成的表示(四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四条)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三条) 质量守恒定律(三条)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六条)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三条) 化学物质与健康(四条)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四条)

6 1、覆盖面广,考查全面 根据理科综合命题的特点,命题不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但为了使试题能对学生进行较全面地考查,今年的化学试题覆盖面还是比较大。试题涵盖了《学科说明》中的全部一级主题(5个)和二级主题(17个)。其中,科学探究20分、身边的化学物质14分、物质构成的奥秘4分、物质的化学变化14分、化学与社会发展8分,共计60分。

7 2、难度适中,不同难度题较集中分布 2015年的化学试题,卷Ⅰ中14个选择题中,1、2、3、4、8、9、10、11、12、13题是容易题,5、6、7题是中等难度题;卷Ⅱ非选择题中,27、28、29题是容易题,30、36题是中等难度题,31、35题是较难题;每小题各空的难度也是按容易、中等难度和较难三个梯级设置的;这样的难度结构,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体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8 (一)、突出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 试题特别注重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符号的意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探究、金属冶炼、溶液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等。试题中涉及的物质有70余种,化学反应20个(其中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4个),考查知识内容84项,主干知识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既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强调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又体现了新课程“提高全体学生化学素养”的理念,对理解课程改革,加强教与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9 (2015年)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A.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解析】本题考查了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的内容,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二级主题。 《考试说明》的要求有“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A级)”。 难度:简单,属于识记内容

10 (2015年) 2.缺铁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 A患佝偻病 B引起贫血 C.产生龋齿 D甲状腺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涉及化学物质与健康二级主题。 难度:简单,属于识记内容

11 A.收集氧气 B.测溶液pH C.取用液体 D.稀释浓硫酸
(2015年) 3.图1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 B.测溶液pH C.取用液体 D.稀释浓硫酸 在教学中重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以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对化学基本仪器不仅要合理使用,同时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和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主题的内容,具体的是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两个二级主题。 考点:化学实验设计 难度:中等

12 (2015年) 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镁 B.2Na —2个钠元素
C.3Fe2+一3个铁离子 D.4N2 —4个氮原子 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其特点、理清其含义、学会其写法和读法。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的内容, 考点:化学用语(物质的表达) 难度:简单

13 (2015年) 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Na2SO4隙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线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在教学中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证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解析】本体考查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考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二级主题的内容。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难度:中等

14 (二)、强化对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考查,突出化学的学科特色
新课程改革以来,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含综合)部分试题一直非常重视对实验的考查,2015年命题者继续强化对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考查力度,试题中的第3、6、11、14、30和35小题都是从实验的视角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共计20分,占化学(含综合)试题总分的33.3%。

15 A.收集氧气 B.测溶液pH C.取用液体 D.稀释浓硫酸
(2015年) 3.图1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 B.测溶液pH C.取用液体 D.稀释浓硫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和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主题的内容,具体的是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两个二级主题。 考点:化学实验设计 难度:中等

16 30.根据图12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___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时若向试管中加入的盐酸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7 2015年30. 2014中考30.

18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对实验过程没意识。由于多种因素,学生不 做实验,或对演示实验的只是看热闹,不能注意实 验过程。
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束手无策。教师只是依据教 材根据实验讲实验,侧重点有欠缺。 学生重点背实验的原理、现象等而忽略了实验的 意义。认为实验就是为考试而生的,轻视了为什么 做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解决了什么问题, 是否有更好的实验方法等。 (举例:探究水的组成实验,探究空气成分实验)

19 2014年第30题和2015年第30题均考查8个必做实验 (涉及到了3个);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对选择第3 题的深化);
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启示: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单一的知识教学。 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要讲透。 ——使学生真正理解实验。

20 35.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

21 判断 依据 不是KMnO4 KMnO4能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_______(填化学式) 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 其它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 【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 【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昵?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

22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生成了什么气体?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 【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 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 教学中不能只是讲实验,课件上做实验,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组织学生尽量做实验。实验探究活动不能只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对过程的理解、反思和评价。让学生亲身经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为学会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奠定基础。 命题意图 ※ 考查学生对教材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1、2、4空); ※ 考查学生归纳分析推理能力(第3、5空); ※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第6空); ※ 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应用能力(第7空)。

23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题35题 特点:实验探究题,主要针对科学探究的八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 流)中的某些环节进行考查。有效的对学生思维 的有序性、科学性、严密性进行考查 。 近几年, 更加突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维 方法。

24 涉及的主要考点有: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制取方法的研究,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化学原理和规律的应用,实验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

25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就空论空,答非所问。 对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不熟悉。 基础知识不清晰,不能迁移应用。
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生活常识少,考虑问题不全面。 语言表达欠准确,言不达意,错别字较多。

26 教学启示:重视利用实验进行教学 (1)重视在实验情景中考查基本技能。
(2)增加了实验考查中思维容量,真正体现实验的过程既是动手又是动脑的过程。 (3)注重实验考查的探究性、完整性和综合性。实验考查不仅考查对已经做过的实验的过程、步骤的理解,一定还会出现考查通过实验进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 (4)科学探究不是单一性知识,它是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能够将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实验真正进课堂,让化学课具有化学特色!

27 (三)、以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中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项基本要求。试题以简明、科学的文字呈现为主,辅以涵义准确的图片、图像和表格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整套试卷图示、表格共21个,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28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如℃,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试题涵盖了对课标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既有对溶解度、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等的认知性考查,又有对从图像中提取化学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用理科思维、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成功过程。题目综合性强,思维度大,难度较高。 教学启示:借助数学工具,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之一。建议老师们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对于有变量的,尤其是要注重化学图表和具体的化学过程的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中水和常见的溶液的二级主题。体现“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图像法”这一化学学科方法的考查,以函数图像的形式呈现化学知识的考查方式常出现在试卷中。 难度:中等偏上

29 2014年7.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本题将化学知识与坐标图有机融合进行考查,命题角度新颖,设问巧妙,独具匠心。试题既有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金属与酸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学科核心内容的认知性考查;又有对从图像中提取化学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用理科思维、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会说很好的涵盖了对课标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 【解析】本题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中金属与金属矿物的二级主题。 为体现“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图像法”这一化学学科方法的考查,以函数图像的形式呈现化学知识的考查方式常出现在试卷中。 难度:中等偏上

30 36.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请计算: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1 题型特点——计算应用题36题 特点:(1)根据一个方程式进行计算; (2)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联系; (3)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4)形式多样。

3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不会审题,不懂题意。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导致计算错误。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方程式计算错误。 对题目中的数据分析错误或选择数据错误导 致计算错误。 纯计算错误。

33 1.从初学开始,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和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的规范性。
教学建议 1.从初学开始,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和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的规范性。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④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⑤检查结果,写出答案 解题步骤

34 解题的一般思路 2.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解题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数据分析方法。 找出题目所涉及的化学变化 找出数据对应的物质
分析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反应,生成物是否全部为该反应生成 通过分析或计算确定该反应中的已知数据,根据问题确定未知量 按照步骤和解题格式求解

35 (四)、关注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试题与生活、生产及环境密切联系,如环境污染和保护(8题)、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13题)、化学与能源利用(27、28题)、化学物质与健康(2、29题)、解释生活现象(1、2、10、11题)、生产生活(12、29、36题)等,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36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的内容,包括化学与环境、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等二级主题。
8 .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使用私家车 B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D.夏季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试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态度,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启示: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习化学、应用化学。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的内容,包括化学与环境、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等二级主题。

37 2014年8.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纸张要双面使用 B.随手关闭水龙头 C.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 D.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

38 2015年27.图10是核电站工作情况的方框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写装置的种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核能是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在汽轮机中,将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轮片的______能。 命题意图:以能源为核心考查能量转化。教育学生爱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开发新能源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9 2014年27 图10是小明眼镜的照片。 (1)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 (2)眼镜所用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3)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三个一级主题的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化学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质量守恒定律4个二级主题。

40 2015年28.图11所示的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烧瓶和烧杯中都是自来水。 (1)酒精(C2H50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消耗的40 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J。(酒精热值为3.0×l07 J/kg) (3)实验结束后从试管和烧杯中各取10 mL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主要以清洁能源——酒精为命题情景,从对酒精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放出的热量为考点,渗透了对学生合理利用能源,为保护环境开发清洁能源的教育。

41 2014年28.双能源(汽油和天然气)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倍受人们青睐。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天然气的热值为7.2×107J/m3) (1)内燃机是汽车的“心脏”,它是把内能转化为 的机器。 (2)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相等。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两个一级主题主题的内容。 难度:简单

42 分析:学生在书写甲烷、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时,出现不配平、生成物化学式错误、生成物质错误等现象。出现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化学用语掌握不熟练,对重要的化学反应理解不透。

43 2015年29.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 (1)“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和牛奶都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制品容易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应用。体现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化学部分的第一道题,出发点是尽量让学生能得分。

44 2014年29.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 比较自来水煮沸前后的硬度。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可用来制作糕点或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 (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11是元素周期表中碘的一格,请写出从中获取的一条信息: 。 【解析】本题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3个一级主题的内容,包括水与常见溶液、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认识化学元素等二级主题。涉及到物质的鉴别方法的考察。本题涉及知识点多。

45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知识 在生活中应用。例如防锈等。 基础知识不牢固,张冠李戴。例如小苏打、苏打 等。
错别字多。 语言描述不准确。

46 教学建议 使学生尽量了解生活——面对现实,积极应对。 夯实基础——落实纸面,避免闪记及会说不会写。 掌握方法——避免学生为死记硬背买单。

47 (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化学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渗透
35题以探究“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的黑色固体 ”为情景素材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道题可以说命题者是独具匠心,以实验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探究”这一非常熟悉的素材作为情景,却又在熟悉的情景中挖掘出了学生看似陌生,实际上是需要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来解决的问题。 此题可以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1)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 ”和“方程式的书写”。 (2)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氧化锰与盐酸的反应,由氧化铁与盐酸反应迁移而来的。这一环节是通过设置学生陌生的物质进行实验,但原理都学过。 (3)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草酸(H2C2O4)组成元素来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 (4)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 ”。

48 试题对教与学的明确导向是,既要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夯实,更要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发现、分析、概括和表述等化学学科能力,以及迁移、推理和对比实验等化学学科方法。

49 学科观念: 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转化-能量)、转化观、分类观、能量观、守恒观、可持续性发展观、绿色化学观、化学价值观、

50 “化学学科思想”主要包括: 1、联系思想; 2、辩证思想; 3、守恒思想; 4、一般与特殊思想; 5、动态平衡思想; 6、整体性思想;
1、联系思想; 2、辩证思想; 3、守恒思想; 4、一般与特殊思想; 5、动态平衡思想; 6、整体性思想; 7、宏观微观思想; 8、验证探究思想; 9、绿色化学思想;10、学以致用思想等。

51 常用的“化学学科方法” : 如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比较、抽象、类推、迁移、推理、证明、图像法、控制变量法、守恒法等。

52 微粒观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一一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一一分子间隔大
在微粒知识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去辨析;二要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微观知识解释具体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一一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一一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一一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一一分子间存在斥力

53 分类观 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蜡和冰都是晶体 B.木头和铁都是易于导热的物质 C,不锈钢和金刚石都是金属材料
本题考查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这些都是化学学科最本质的内容。 教学启示:分类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渗透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会寻找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不是机械背诵物质的分类结果。 13.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蜡和冰都是晶体 B.木头和铁都是易于导热的物质 C,不锈钢和金刚石都是金属材料 D.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都是复合肥料


Download ppt "交流内容 一、2015中考对教学的启示 二、2016年中考复习思路和策略 三、复习课例展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