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讲 近代史上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运动P、52 第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讲 近代史上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运动P、52 第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近代史上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运动P、52 第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

2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的激化 (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3 外国侵略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自然灾害 “全国反清斗争中心南移” 阶级 矛盾 第二,为什么革命在两广地区酝酿爆发?
一般说来,促使革命爆发地区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地阶级矛盾尖锐;二是统治阶级力量薄弱;三是群众的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全国反清斗争中心南移” 加剧 外国侵略 阶级 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激化 自然灾害

4 二、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农民起义的领导核心?
1、洪秀全早期的农民革命理论(拜上帝教的教义) (1)上帝为唯一真神,只拜上帝,不敬邪神,不行恶事。《原道救世歌》。 (2)主张天下男女都是兄弟姐妹,要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而斗争。《原道醒世训》。

5 (4)宣称洪秀全是天父次子,耶酥之弟,受命下凡传教。《太平天日》1848年。
(3)提出“阎罗妖”和“皇上帝”的对立,号召人民反清。《原道觉世训》。 (4)宣称洪秀全是天父次子,耶酥之弟,受命下凡传教。《太平天日》1848年。

6 关于拜上帝会问题的不同意见: ①最初一般认为拜上帝会是1843年洪秀全在家乡建立的,此说无什么根据。该组织当在1847年上半年由冯云山建立于紫荆山区。据山文根据洪仁玕口述写成的《太平天国起义记》:“由是云山留在紫荆山一带,逾数年,热心传教,成绩极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洗 礼者,此等新教徒即自立一会结集礼拜,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

7 ②该组织是否存在?到底谁创立?。尽管冯云山没有留下多少著述供我们深入探析他当时的思想。但从他组织拜上帝会的活动来看,这时很可能已不只是着眼创立一个单纯的宗教组织,而有着更高的志向,大概是在1846年时他曾在书房门前贴了这样一付对联:“暂借荆山栖彩风,聊将紫水活跤龙”,由此已可见一斑。也就是说,就反清革命思想的萌发来说,很可能冯云山先于洪秀全,冯云山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奠基作用是很大的。

8 洪秀全的“一歌两训”--“三原”: 《原道救世歌》主要宣传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论证做一个“正人”的行为标准。
《原道醒世训》主要揭露中国的黑暗,并把基督教的说教与中国古代大同理想相结合,提出改造社会的设想,即经济平等和社会大同。 《原道觉世训》提出了一个“阎罗妖”,作为各种邪恶丑行的集中代表,与代表光明、正义的“皇上帝”相对立,号召人们赶快“共同击灭之”。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耶稣尚不得称帝,他是何人,敢靦称帝者乎!只见其妄自尊大,自干永远地狱之灾也”。

9 2、有较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严格的道德生活。
(1)“十款天条”:1847年,模仿《圣经》《旧约》中的“摩西十诫”制定了《天条书》。 内容是:崇拜皇上帝,不拜邪神,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七日礼拜颂皇上帝恩德,孝顺父母,不好杀人害人,不好奸邪淫乱,不好偷窃抢劫,不好讲谎话,不好起贪心。

10 (2)简明军纪五条:P、57(金田起义后颁布)遵条命;别男行女行;秋毫莫犯;公心和傩nuo(即和睦)各遵头目约束;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11 (3)军事法规《太平条规》,亦称《太平营规》。分“定营规条”和“行营规矩”各十条。
主要内容:A、服从指挥,“恪守天令”、“各遵有司约束”;B、爱护群众,严禁焚毁民房、掳掠财物、乱捉挑夫等;C、保护武器;D、缴纳归公、不抽烟喝酒等。

12 死刑:点天灯、五马分尸和斩首。后增桩沙、剥皮等。
(4)制定太平天国刑律。不依封建制五刑,只有枷、杖和死刑。 杖责自5板至2000板; 死刑:点天灯、五马分尸和斩首。后增桩沙、剥皮等。

13 周新国:“奴刑与太平天国刑罚”.江海学刊 认为:太平天国还曾大量使用过奴刑这一刑种。其出现的时间当在1853年春至1855年2月之间。它适用于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普通民事案件,不适用于谋反通敌案等重大刑事案件。 处罚含义:革职为奴或奴落监牢。“黜为奴”、“奴其三载”

14 3、经历了比较深入的发动群众的过程。P、55 到1847年上半年,紫荆山区的信徒,已经发展到2000多人,正式建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15 4、在革命酝酿时期就已经形成比较团结一致的核心领导力量。
冯云山创建紫荆山根据地,拜上帝会在发展和斗争中,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公认的近似教主地位的洪秀全;紫金山传教的冯营山;烧炭工人出身、极有才干的杨秀清、萧朝贵;倾家支持革命的金田村首富韦昌辉;贵县文武全才的石达开。

16 起义爆发: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这是金田村全景。
关于起义的时间的争议:有的持议金田起义的时间在1850年11月4日即道光三十年十月初一。有的则认为起义没有一个具体日期,团营的过程就是起义的过程。

17 永安 洪秀全称“天王” 金田团营(1850、11、4) 金田起义(1851、1、11) 中平 东乡登极(1851、3、23)
三、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情况: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 军称“太平军”。 洪秀全称“天王” 1851年9月,攻占 永安,太平军整顿 建制,严肃军纪, 清除奸细,封王, 由东王节制诸王, 初建政权。 永安 金田村 中平 金田团营(1850、11、4) 金田起义(1851、1、11) 东乡登极(1851、3、23) 永安建制(1851、9) 定都天京(1853春):建都天京的战略得失 1851—1853年春

18

19 定都天京 攻克武昌 长沙之战 全州之战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1851年初) 东乡称王 永安建制 初建政权 北上进军 冯萧牺牲
建立政权 (1853年春)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20 建都天京的战略得失: 这是考察太平天国整个前期军事战略问题的基点。建都南京为既然定事实,主要体现了杨秀清的意见。
学界意见:一认为基本正确;另一认为基本错误,认为这是战略上保守主义的表现,太平天国不应该建都南京,而应乘势北上中原,甚至直捣清王朝的老巢北京,一举埋葬爱新觉罗王朝。

21 ①敌我双方对比,清朝力量并非那么不堪一击(有几十万常备军以及湘军的出现)
②全国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北方要拼死抗争。 ③太平天国是流动作战,攻城掠地,随克随弃,这样北上,战线越长越不利,需建立根据地,而以南京为中心是比较合适的:A有长江水利,B东南财富之区 ④直捣北京太不现实,建都开封亦利不胜弊,除去其他方面的原因之外,仅就地理条件说(黄河与长江比)对于主要是南方籍习水战的太平军利弊就很鲜明。全力直接攻夺北京,可能会导致较快地失败,即使建都开封,亦是弊大利小,能有革命政权与清朝对峙十几年之久,建都天京是重要保障。

22 关于北伐: ①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何处? A认为这支北伐军的目标不是直接攻北京,而是首先到天津扎驻与援军再一起进攻北京,《李开芳供词》:“洪逆……到南京急欲不劫,打发我们过黄河,到天津扎驻,再告诉他,发兵再来”。 B认为直接是北京,《清史稿·洪秀全传》洪秀全给林、李的诰谕:“师行间道,直趋燕都,毋贪攻城縻时日”。再杨秀清给北伐将领的诰谕中,提到要封赏为北伐军传递文信的彭福兴、张大里说:“到北京之日,即与监军袍帽,光宠其身”(《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75页)。

23 C认为二者之间不矛盾,是出于同一个战略方案,即这支北伐军打到天津后,如有可能即挥兵直去北京,或则暂扎驻天津待缓,再攻北京。
D认为驻扎天津是在北伐过程中根据情况临时决定的,原无此意,最初既定目标是北京。

24 ②关于北伐的战略得失:应该和建都天京及西征联系起来,进行总体考察。既然建都南京是正确的,那么当时偏师北伐,虽然对清军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但总的说来分散了兵力,犯了两个拳头打人的战略错误。

25 代 华:“太平天国北伐新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代 华:“太平天国北伐新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即受到清军最为严酷的围攻,为了解除这种军事压迫感,洪秀全等果断地分兵北伐,深入敌人的心腹地区,打乱了清军围攻天京的战略部署,从而为太平军的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北伐军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全军覆没,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北伐是太平天国的最佳战略行为,也是一种自救措施。

26 关于西征: 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控制了长江中游,占据了安徽、江西和湖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对于保证天京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保障天京的物质供应也有重要意义,并且直接扩展了在南中国的控制区,加强了革命势力。 但是,这不等于战略上的同等程度的正确和胜利。因为战略问题,要求从整体的、全局的高度进行考察。仅局限于某一军事行动本身,是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的,以往不少的研究者,正是在此方面注意不够,我们应该把太平天国的前期军事作为一个整体,从建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诸事件的联系上来考察,这才是说明前期战略问题并判定每一事件正误得失的根本途径。

27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对西征的评价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西征“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是就其总的战略意图来说,是为了确保天京,所以它基本上只是在长江沿岸活动。它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敌人,占领了一个个城地,却因此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始终处于内线作战的地位。敌人仍然能依靠它所控制的全国的力量逐步地重新组织力量来进行反攻。

28 北伐、西征、东征简表 北伐 西征 东征 背景 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大本营 断绝清政府财源
时间 1853年 1856年 领导人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石达开 结果 失败 胜利 意义 牵制、保证 大败、巩固 解除

29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30 太平天国胜利进军并达到全盛的原因 客观 主观 阶级矛盾尖锐 人民拥护 明确的宗旨 系统的理论 比较团结坚强的领导集团 完整的革命纲领
能征善战的队伍 上下一致、纪律严格、艰苦朴素 主观

31 1、清政府组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征调蒙古、黑龙江的马队。
四、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措施: 1、清政府组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征调蒙古、黑龙江的马队。

32 2、举办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和淮军。 曾国藩 湘军

33 湘军和八旗绿营异同的比较: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湘军是作为对八旗、绿营之否定而出现的。
湘军和八旗绿营异同的比较: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湘军是作为对八旗、绿营之否定而出现的。 共性:从阶级本质上说,都是作为清朝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支柱,都是以对抗和镇压农民革命,维护封建统治为自己的根本职责的。

34 湘军的不同特点: 第一、内部关系上的不同。 …… 第二、人员素质上的不同。…… 湘军的人员构成原则是“选士人,领山农”;士兵主要是由“山农”构成的。 第三、军种配备、营制上的不同。…… 第四、湘军的战略战术: (1)以上制下,节节推进的战略原则。 (2)以静制动、攻势防御的基本战术原则。

35 第五、湘、淮军对清朝制度和清朝统治的影响:
(1)暂时挽救了清朝统治的危机。甚至出现“同治中兴”,其奠基、创造以至维持者,主体就是湘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淮军的头面人物像曾、左、李都是。 (2)使清朝军制发生变化。即以“防军”和“练军”代替八旗、绿营而成为清朝的主要军队。 (3)汉族地方实力派参政揽权趋势的加强。以后地方督抚大权大多省份落到湘淮军头目及其同盟势力手中,单湘军头目中就有二十多人先后出任督抚。

36 湘军:晚清时期以曾国藩为首领的封建军阀武装。 在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八旗绿营溃败的情况下, 1853年清政府命长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协助地方当局举办地主武装团练。在籍礼部侍郎曾国藩奉命在长沙举办团练。 其组成是以封建关系的同乡、师生、亲友等为基础,军中上下级要求有如家人父子,实行勇丁为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上下官兵熟悉。勇丁入伍时取具保籍,并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控制。 、2建成,全军有陆军13营6500人,水师10营5000人,加上工匠、夫役等共计17000多人。因源于湘乡,故称湘军。 它和淮军、洋枪队等一起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后又继续参与镇压捻军、回民军、苗民军的活动。 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等。

37 淮军:晚清时期,以李鸿章为首领的封建军阀地主武装。在太平天国运动迅猛发展、八旗绿营溃败的情况下,清政府1853年命令长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协助地方当局举办地主武装团练。它基本上是仿制湘军编制而成。是应逃亡到上海的一批清伸商、地主向曾国藩呼吁请求派兵援助才由曾国藩的幕僚李鸿章1861年编炼而成。因这支军队主要由淮河流域招募的,故称淮军。1862年调赴上海,采用洋枪洋炮加以改编。它和湘军、洋枪队等一起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1865年扩充至六七万人,充当镇压捻军、回民军、苗民军的主力。其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叶志超等。

38 3、为筹措军饷,设厘金,发票钞,行大钱。P、61
票:“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又名“银票”;钞:“大清宝钞”,以钱文为单位又名 “钱票”。 大钱:铜大钱分当5、当10、当50、当100、当500、当1000六种;铁大钱分当1、5、10三种。

39 厘金制度:厘金是旧中国政府征收的一种国内商业税。它是中国税制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对近代中国财政和经济领域影响颇大的一个问题。创于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兴起,为筹措军饷,由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首先倡议实行。抽行商的货物通过税,叫行厘(或活厘),抽坐贾的税叫坐厘(或板厘)。值百抽一,所以称为厘金。实际上税率高于此数,且不统一。后逐步推广普及到清朝统治下的各省区,成为政府残酷剥削人民的主要手段之一,直到1931年才在名义上废除,但名亡实存,几至旧中国告结。厘金制度,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0 4、采取“借师助剿”方针。--洋枪队

41 五、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纲领和政策措施:P37
名称、时间、地点、颁布者(个 人或团体) 内容(土地分配、产品分配、目的:“四有二无”) 评价(性质、意义、局限性) 1、《天朝田亩制度》

42 革命性:首先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纲领,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从多方面冲击封建礼教和纲常。
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小农反封建,想建立绝对平均的天国,远远落后于世界资本主发展潮流。 空想性:违背历史规律,违背个体小农的本性,根本无法实现。

43 2、各项制度和措施:P、65 (1)“照旧交粮纳税”
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在联名上天王洪秀全书中提出。所谓“照旧”,是指仿照清朝旧制,这就意味着维持地主收租的权利,承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租佃关系的合法性。 太平天国时期铜钱

44 (2)圣库制度 :这是太平军的又一创举。参加团营的群众,将自己的田产房屋等变买,变为现金,而收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人员的衣食俱有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可见这项制度,有两个要素,一是财产公有,二是平均分配。这一制度在军队实行也是必要的,产生了积极效果。至于以后也推广到社会上,其作用也就不同了。 (3)工商业政策:先取消商业,“凡物皆天父赐来,不须钱买”;后不得不改变:天京开辟特定的商业区--卖买街 ,它地照常贸易 。 “诸匠营”与“百工衙”,取消私营手工业。

45 (4)妇女政策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妇女可以分田、当官、考试、参军(女军帅40多人);废除买卖婚姻,设婚娶官,颁发结婚证书--“龙凤合挥”;禁止缠足,“违者斩首”;严禁娼妓,若有违犯,“合家剃洗”,左邻右舍,若知情不报“一体治罪” ;提倡“一夫一妇”,但诸王不受此限。 太平军女官 太平天国号帽、号衣

46 前辈学者们大都认同太平天国推行妇女解放政策这一论点, 其中以罗尔纲先生为代表。他在 1955 年三联版的《太平天国史事考》中指出太平天国是“妇女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实行者。这样大大彻底的妇女解放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 世界历史上不曾有过, 真是人类最光荣最先进的运动。”

47 现代学者的观点: 1、王凤翔,朱兴美:“论太平天国男女平等问题” 青海师专学报2008年第5期. 认为:太平天国曾经提出过一些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张,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太平天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封建等级思想依旧盛行。太平天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妇女的地位,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并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观念影响的结果。

48 2、王 倩:“从严别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
2、王 倩:“从严别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 年第 1 期.认为:严别男女政策是太平天国起义之初为适应流动作战需要而实行的一种男女隔离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妇女保护作用, 但它本身不合情理, 再加上执行过程中的激进、极端, 对广大妇女所起的保护作用比起她们实际受到的伤害显得微乎其微。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本身并未具有将广大妇女从被压迫的境况中解放出来的伟大志向, 他们实行的看似具有妇女解放色彩的政策大多也只是军事政策的副产品。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49 3、廖 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之民俗辨析--兼论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不能作为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
3、廖 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之民俗辨析--兼论太平天国婚恋自由不能作为太平天国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依据”.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 认为: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婚恋自由,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婚姻相比较,的确出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变革,长期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肯定,并将其作为妇女解放的一大依据。但太平天国所体现出的婚恋自由现象,是由于战争条件下的特殊需要,是广西客家和壮族婚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反映,主观上没有男女平等和解放妇女的任何色彩,对于太平天国男女婚恋自由现象必须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

50 1852 年 洪秀全永安诏谕各王“务宜时时严查军中有犯第七天条否, 如有犯第七天条者一经查出, 立即严拿斩首示众, 决无宽赦。”(所谓 第七天条”即为洪在起义前立下的“天条”十款
中的第七款, 即“不好奸邪淫乱。”)在军律上:“凡犯第七天条, 如系老兄弟定点天灯, 新兄弟斩首示众”,“凡夫妻私犯天条者, 男女皆斩”。

51 (6)思想文化政策 提倡“文以纪实”的朴实文风,官书采用语体文(“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 “天人一气理无二,何得君王私自专?上帝当拜,人人所同”。)和新式标点符号(书名号、地名号、逗号、句号); 删书,设立“删书衙”,删改儒家经典,要将其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张德坚《赋情汇纂》卷7),并酌情进行一些改动,如将论语中的“夫子”改为孔某,将某些书中的“上帝”加皇字,称历代皇帝为侯,王改相,等等,三纲五常的基干和封建伦理的原则却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洪秀全亲自删改《诗韵》;

52 改字、造字,特别是简体字,如改國作“囯”(取“王在中间”意);
实行新的科举制度,天京会试一年4次:天试,天王生日(1851始,后改幼天王生日,后改各省分别举行);东试(1853始,东王生日,8月初10);北试(1854始,北王生日,6月20);翼试(1854始,翼王生日,2月初1)。考试仍沿用八股试贴体,但试题皆本太平天国文献,而不在四书五经,对违反的官吏给予严厉的惩罚。

53 (7)外交政策及活动 从同拜上帝的角度把所有外国人都看作兄弟,不区分友好分子与侵略分子,对列强的侵略本质缺乏警惕;
不承认清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同意与外国通商贸易,友好往来,但严禁鸦片,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 受中国传统封建大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妄自尊大说是“爷排天国在中华”、天王受命为“万国之真主”,要求各国臣服天朝。

54 2、内讧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 六、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 洪 杨 韦 石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1、产生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1)领导集团思想蜕变;(2)内部矛盾:洪杨矛盾--“代天父言”;杨与诸王的矛盾。 “舆至则扶以迎,论事不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四兄教导,小弟肠肚嫩,几不知此’”(谢全鹤:《金陵癸申纪事略》) 2、内讧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

55 关于天京事变,争论的焦点在当事人所承担的责任问题。
争论之一是洪秀全有没有下密诏处死杨秀清。 关于天京变乱的性质,争论颇大。一种是认为天京事变是农民领袖之间争权夺利之争,是历史上农民阶级中常见的火并事件的重演,即“内讧”。另一种观点认为属于阶级斗争性质,或认为是韦昌辉搞的一次反革命政变,或认为应该看成阶级斗争在农民队伍中的反映。

56 评价石达开,关键有两点:一是他为什么出走?是不是分裂行动?二是他在大渡河为什么到清营去?是不是准备投降?
关于石达开: 评价石达开,关键有两点:一是他为什么出走?是不是分裂行动?二是他在大渡河为什么到清营去?是不是准备投降? “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 “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份,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惟期妖灭尽,余志复归林。” “宥我将士,请免杀戮,……则达开一人可以自刎。”

57 3、影响: ①搞垮了领导核心。②削弱了革命力量。③摧折了太平天国的信仰支柱。④导致战局急剧逆转。 4、后果: 5、内讧后为何能 坚持八年?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4、后果: (1)从全国来看,革命形势仍处于高涨;(2)敌人还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全力镇压太平军。满与汉、清与列强。(3)太平天国内部很快结成新的核心。 5、内讧后为何能 坚持八年?

58 性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实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一次内讧。 根源:(1)社会根源: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无法实现,封建的生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和破坏,但仍然被保留下来或重新恢复。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就不可避免地同时具有封建的属性。 (2)阶级根源:分散经营的个体经济使农民阶级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随着太平天国形势的好转,太平天国领袖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宗教色彩日益明显,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59 党旺旺,王文涛:“太平天国领袖集团迅速封建化原因探析”. 2004
党旺旺,王文涛:“太平天国领袖集团迅速封建化原因探析”.2004.认为:太平天国领袖集团在建都后迅速滑向封建化,主要原因是他们在思想道德建设、宗教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教训是很深刻的。

60 孟庆玲:“石达开出走原因及其对太平天国革命影响略析”. 2007年
孟庆玲:“石达开出走原因及其对太平天国革命影响略析”.2007年.认为:石达开率部出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小生产的经济地位所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共同的信仰,因此当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矛盾无法解决时,分裂就不可避免。从一个侧面再次证明了旧式革命运动中,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分散、自私、狭隘等特点,使革命团体内部缺乏统一的革命意志和远见,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61 七、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 1、政治整顿 英王陈玉成 天王洪秀全 军事指挥 领导后期防御战 忠王李秀成 总理朝政 提出《资政新篇》
①崇杨贬韦,挽救思想危机。“北孽” 1、政治整顿 ②重建领导核心。 英王陈玉成 蒙得恩:初名得天,因避“天”字之讳,改名得恩,1857正掌率。 天王洪秀全 军事指挥 领导后期防御战 忠王李秀成 总理朝政 提出《资政新篇》 干王洪仁玕

62 2、洪仁玕与《资政新篇》P、91 时间: 1859年 颁布者: 洪仁玕 政治 经济 内容: 文化 外交

63 评价: (1)进步性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2)局限性 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4 3、后期的政治 (1)洪秀全政治上的进取心丧失殆尽,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任人唯亲;沉溺于宗教说教。 (2)滥封诸王,地方割据和分散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共封2700多个王) (3)政权的封建化程度日渐加深。--乡官 4、后期的经济(略)

65 1858年的斗争:合力击破江北大营; 取得三河镇大捷 1860年的斗争:击破江南大营; 出击苏南; 安庆保卫战(陈玉成)
5、后期的军事 1858年的斗争:合力击破江北大营; 取得三河镇大捷 1860年的斗争:击破江南大营; 出击苏南; 安庆保卫战(陈玉成) 年的斗争:天京保卫战

66 时间 军事行动 指挥员 结果 1858年 破江北大营,救援安庆 陈玉成 李秀成 取得三河镇大捷,围攻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 1860年 破江南大营 清军统帅兵败自杀,清军被迫取消江南大营 东征苏南,直至上海近郊 英法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退苏州 1860 1862年 安庆保卫战 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遇害 1862 1864年 天京保卫战 洪秀全等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67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色彩的农民战争 )
八、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 九、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 原因 性质: 教训: 主观: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2、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色彩的农民战争 )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只反封不反帝是不可能胜利的;(2)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政权性质:农民政权但逐步封建化说

68 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意义 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9 功绩 特点 (1)加速了…… (2)双重任务。打破了…… (3)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4)主张与……还提出了……方案
(5)它与……互相配合,共同打击…… A.双重任务 B. 最高峰—革命纲领 C. 提出了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特点 九、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略)

70 陈宏对:“建国以来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研究综述”. 2000
陈宏对:“建国以来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研究综述”.2000.认为:建国以来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主要在主客观缺少胜利条件说、内因决定说、意识形态的缺陷致败说!经济影响说、人才影响说以及矛盾致败说等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若继续深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才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交叉综合研究。

71 相启荣:“洪秀全的两大失误——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山东社会科学·2000(6)
相启荣:“洪秀全的两大失误——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00(6). 认为: 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根本不具备领导人应有的政治谋略和军事魄力。对于关系到革命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洪秀全没有进行通盘的运筹和规划。指导思想,蒙昧落后;作战指挥,不遵兵法;政治策略,超出实际;战略决策严重失误。洪秀全排斥知识分子,不重视人才,对内不用贤才佐政,对外不招贤纳士,致使太平天国朝中无将,国内无人。领导人主要的职责是决策和用人,而洪秀全恰恰未能做好这两点,决策上一误再误,用人上一错再错,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72 王冬云:“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讨”.2003.认为: 其失败原因是:领导集团过早封建化,给太平天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关键时刻领导人决策失误,贻误了许多有利时机;缺乏合乎民心、合乎当时中国国情的革命制度与措施;阶级力量对比悬殊过大等。

73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拜上帝教、圣库制度、厘金制度、湘军、淮军、洋枪队、乡官、曾国藩、洪秀全 1、试析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和失败的原因。
2、太平天国为何能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各族人民起义的中心? 3、简述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措施。 4、试析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试析太平天国革命和政权的性质。 6、试评洪秀全。

74 第二章 反洋教斗争--“教案” 一、反对外国教会斗争高涨的原因:

75 1、中西传统礼俗的冲突。 2、政治上,西方传教士不仅充当侵华的急先锋,而且干预中国政治。 3、经济上霸占田产,欺压中国百姓。 4、入教的中国教民,许多是地痞流氓,入教后仗势欺人。(“未入教,尚如鼠;既入教,便如虎。” ) 5、中国地方官员不能秉公办理民教诉讼,偏袒外国教民,致使百姓更为不满。

76 二、著名教案: 1、天津教案:1870、6,法;迷拐幼童案件;丰大业;曾国藩李鸿章
2、大足教案:1890年 ,强迫知县桂天培禁止灵官庙会;煤窑工余栋臣 3、巨野教案:1897年,德传教士唆使教民欺压民众

77 三、反教会斗争的特点及评价: 反教会斗争的兴起,说明近代时期的农民斗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反抗外国侵略为主的阶段。
每次斗争的开端都是:群众激于义愤,一触即发,一呼百应;而每次斗争的结局都是:侵略者武装要挟,清政府妥协投降,群众斗争迅速被镇压。说明清政府的腐朽与农民斗争的弱点:缺乏领导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

78 复习思考题 1、名词:天津教案 2、简要评述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教会斗争。
黎 仁 凯、王 栋 亮:“略论晚清教案的分期及其特点” 2005(10)历史教学.认为:鸦片战争后,教案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有限传教期,全面传教和教案高发期,民教冲突总爆发期和民教温和渗透期,其发展轨迹呈抛物线,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名词:天津教案 2、简要评述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教会斗争。

79 第三章 义和团运动

80 一、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中国农民运动与资产阶级运动的关系: 1、帝国主义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1、帝国主义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3、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4、农民遭受侵略者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中国农民运动与资产阶级运动的关系:

81 二、义和团运动: 1898年公开活动后,改名为义和团。 1、义和团的兴起:多源合流
1、义和团的兴起:多源合流    原名义和拳。在清代活动于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以练习拳棒为主要活动形式,他们持符念咒,宣传降神附体。 世纪末,由义和拳、梅花拳以及大刀会等互相组合、渗透,在反教会斗争中发展壮大。 1898年公开活动后,改名为义和团。

82 山东--河北和山东的交界--地区--河北威县。1898年赵三多(河北威县人)领导的冠县起义;1899年,朱红灯、山东平原起义。
王如绘、初晓京:“论义和团运动起源的三个阶段”. 2001(6)东岳论丛.认为: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过程。义和团有三大特点:一是义和团的名称,二是“兴清灭洋”、“扶清灭洋”类口号,三是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仪式与追求。根据这三个特点出现并泛化的情形,可把义和团起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雏形期、正名期和完形期。大刀会吃符请神、刀枪不入,在斗争中提出了“兴华灭洋”口号,为运动提供了雏形;直东交界地区义和拳坚持了“兴清灭洋”的宗旨,为运动提供了义和拳、义和团的名号;鲁西北金钟罩神拳开展斗争后兼有了三大特点,成为义和团的完成形态、

83 张汝梅(任期1897、9-1899、3) 1898、6向清奏请“化私会为公举,该拳勇为民团”;
李秉衡(任期1894-1897、9); 张汝梅(任期1897、9-1899、3) 1898、6向清奏请“化私会为公举,该拳勇为民团”; 毓贤(任期1899、3-1899、12)诱捕朱红灯和心诚和尚,把山东义和团编入民间团练 ; 袁世凯 《查禁义和拳告示》、《严禁拳匪禁行章程八条》,提倡、奖励告密--中心从山东转移到直隶。

84 义和团战士在练武

85 组织分散,没有全国统一的领导者,甚至在同一地区也很难有公认的领袖。多神教信仰者。但纪律严明,有严格的戒条。
2、义和团的组织成分 组成成分复杂:劳动群众(农民、城市小手工业者、城市平民、失业水陆运输工人); 下层士兵和流氓无产者(乞丐、娼妓、流氓、马贼、盐枭); 统治阶级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刑部尚书赵舒翹等)。 组织分散,没有全国统一的领导者,甚至在同一地区也很难有公认的领袖。多神教信仰者。但纪律严明,有严格的戒条。

86 3、宣传方式与斗争的目标: 揭帖、碑文(刘伯温碑文)和流传歌谣; 反帝反清。

87 反帝:“神助权,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反清:1、因清妥协投降。“中原忍绝兮,羽翼洋人;趋炎附势兮,肆虐同群。”(碑文)上帝七怒(揭帖): “一怒庆王天主翁,二怒钦差袁奸雄,三怒助洋李鸿章,四怒将军裕不忠(裕禄),五怒聂姓提督死的苦,死后还得流(留)骂名,六怒贼子通洋保国会,不久落头归阴城,七怒变(遍)地死一半,闰月秋时是大乱。 ” 2、基于传统秘密会社反清的观点 :“大清归大清,谁是谁的主。”“西北出了真男子。”甚至提出反清复明:“天下各省谁为主,满天星斗与孽妖。生灵到底归何处,只见明灯路一条。”

88 口号: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口号是义和团的行动纲领,如何评价它?是否是人民反抗运动向统治者让步?是否是农民运动的策略手段?是否是义和拳组织中的地主分子提出的口号?对运动的发展起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

89 王 如 绘:义和团 “扶清灭洋”口号的解读. 东岳论丛 2006(1).
认为:相当多的研究者把“扶清”解释为扶持清政府之意,从而把“扶清‘口号纠缠在义和团与清政府的关系上,是对义和团口号的误读。通过对冠、威义和拳举事口号的考证,可厘清义和团口号的演变轨迹;通过语言结构的分析,可以证明“清”是作中国解。“扶清灭洋”表现了义和团对国家的笼统认同,集中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民族主义性质。民族主义带有非理性的色彩。

90 (1)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压倒了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义和团激于民族大义,愿意帮助和扶持一直压迫他们的封建官府,共同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斗争。这表达了义和团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热情。

91 (2)它是在中国人早已流传的反对洋人“欺主谋国”思想的延续,没有超出当时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水平。它反映了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不可能在救亡运动中提出一个超越陈旧皇权主义的救国方案。

92 (3)“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不少劳苦大众正是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加入义和团。部分有爱国心但又对义和团持怀疑态度的清朝官兵、中小官吏和地方绅士,也因为这一口号减少了对义和团的镇压,使义和团减少了来自清朝统治阶级的压力,从而迅速地扩大了队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

93 (4)这个口号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笼统的排外主义。不加区别地反对所有外国人,打击一切中国教徒以及与洋人、洋货有关系的中国人,仇恨和破坏一切外来商品和外来科学技术。 二是被清政府利用和控制。 三是使义和团众放松了对清统治阶级的警觉,以至于后来上当受骗,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灭。

94 评价“扶清灭洋” 进步性 局限性 (爱国,争取官军) “扶清” (放松警惕) 进步性 局限性 (爱国,动员群众) “灭洋” (笼统排外)

95 评价 “扶清灭洋” 反映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具有朴素的爱国性,有利于争取官兵、发动人民群众参加义和团运动 积极作用 落后性:“灭洋”是盲目排外
局限性:“扶清”把救国与保清王朝 等同,麻痹人民 放松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消极作用

96 清政府的态度 义和团的发展 4、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取得合法地位 义和团转移到京津地区与当地组织联合 1899年袁世凯绞杀
李秉衡、1898张汝梅、毓贤 清政府的态度 取得合法地位 义和团的发展 义和团转移到京津地区与当地组织联合 1899年袁世凯绞杀 6月底义和团纷纷进京津达到高潮 由“剿灭”转为“招抚” 无力镇压 原因 加以利用

97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图 北京 天津 京津地区 直 隶 冠县 山 东

98 北京陷落,瓦德西设联军司令部,对北京分区占领 北京的战斗
三、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 廊坊,杨村狙击战 侵略者逃回天津 义和团的英勇抗击 聂士成战死 天津沦陷,侵略军建立 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 天津保卫战 北京陷落,瓦德西设联军司令部,对北京分区占领 北京的战斗 慈禧西逃,下令铲除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失败

99 八国联军廊坊之役   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2064名官兵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出发,原计划当天下午到达北京,但是在廊坊一带遇到了义和团的奋力阻击。这支由现代化的枪支、火炮和装甲列车组成的侵略军遭到惨败,不得不于6月18日退回杨村,在义和团的追击下,再败回天津西站。廊坊大捷一役,从11日开始到18日结束,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负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及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联军必。”

100 1900年夏、秋季,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残酷杀戮义和团。这些嗜杀成性的侵略者,“只要见着一个情形稍有些可疑的,便指是义和团,也不问究竟是真是假,立刻按倒就杀”。

101 八国联军头目在南海德鸿楼前的合影,中立者为瓦德西

102 神武门是紫禁城皇宫的北门。 门墙上斑驳脱落的弹痕,是在1900年8月15日,日军攻打紫禁城时留下的“杰作”。门前排列的队伍,是举行完穿越皇宫“胜利游行”而退出紫禁城的八国联军。

103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后不久,各国部队集结在天安门的金水桥前,举行紫禁城占领式

104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大肆捕杀义和团,图为被捕的义和团嫌疑犯

105 慈禧回銮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围攻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一路西逃到西安。直到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后,才于1901年10月6日从西安起驾,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106 四、清政府对抗义和团的政策 剿―――抚―――剿 义和团运动遭到中外势力的血腥屠杀

107 义和团运动和清政府的策略 镇 压 “招 抚” “铲 除”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山东(1898-1899) 北京1900.8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京津 (1900) 清政府的策略 镇 压 “招 抚” “铲 除”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108 五、义和团运动失败、性质及意义 1、失败原因: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没有严密的组织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落后的活动方式 客观原因: 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2、历史意义: (看书分析)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3、性质: (1)近代中国革命必须既反帝又反封。(2)农民运动必须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才能取得胜利。 4、教训:

109 崔 凯、 华宏君:“义和团宗教信仰的独特性”. 2009 年 2 月.社科纵横.
认为:义和团的宗教信仰既不同于统治阶级宣扬的宗教又与基督教有着独特的关联,而且具有与传统宗教不同的民间宗 教的各种特点。

110 齐秀娟:“义和团运动中所反映的农 民 阶 级 的 局限性”.社会科学论坛2002、12.
一、在民族危亡中奋起,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陷于迷茫; 二、借助神仙天命,在荷枪实弹中殒身; 三、为爱国而奋起,在松散分散的小农意识中失败。

111 程永奎:“近代化视野下的义和团运动评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程永奎:“近代化视野下的义和团运动评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认为: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面对中国社会亘古未有之变局与困境,中国人民面临着三大根本任务:一为反帝,二为反封建,三为资本主义近代化,三大任务相辅相成。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命运不得不与反帝反封建反复纠缠。对义和团运动的讨论与评价也因此充满了矛盾和分歧。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义和团运动包含着众多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存在着反帝和反文明的冲突与错位。将义和团置于近代化视野下而不是置于政治引领下是其是,非其非,是理性评价义和团应有的基本态度。

112 钟康模:“农民战争的命运和农民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教训”.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 (2 ).
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小生产者阶级的局限性使革命队伍日益受到封建主义的侵袭,滋长了保守、迷信、享乐、皇权等封建思想意识。义和团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笼统的和极端排外主义及封建蒙昧主义。导致了行动上的盲目性和落后性,其结果是孤立了自己,壮大了敌人,使反帝斗争陷于歧途。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表明,封建皇权主义和笼统的排外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两个致命弱点,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自发的农民思想不能拯救中华。

113 “迷信对义和团的影响”

114 第四章 20世纪初期的人民起义 一、辛亥革命前夕的群众斗争: 1、湖南长沙的抢米风潮:1910年 2、山东莱阳的抗捐斗争:1910年 3、四川的保路同志军起义:1911年 二、袁世凯统治时期的人民起义: 白郎起义:P、 -1914河南破产农民和部分士兵。“打富济贫”“平等自由”--带有明显的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痕迹。

115 小结近代农民斗争: 1、斗争规模大、次数频繁远远超过历代农民起义。 2、太平天国起义提出了前所未有完整的斗争纲领。 3、政治影响深刻。 4、由于阶级局限性,提不出更高的斗争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斗争纲领。 5、面对强大的中外敌人,连改朝换代都不可能。

116 复习思考题 名词:东南互保、白朗起义 1、试评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 2、用近代史史实分析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Download ppt "第二讲 近代史上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运动P、52 第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