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薄一波
2
赵 子 龙 雕 像 当阳县火车站
3
? 1.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从中应该记取的教训是什么?
4
正确认识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正确认识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5
国 情 构成要素 民族构成及传统 阶 级状 况 国 际环 境 历 史特 点 文 化教 育 人 口因 素 政 治制 度 自 然资 源
国 情 构成要素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地 理状 况 生产力 发展水平 民族构成及传统
6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1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苏联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11
思考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不清的原因在哪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突破的现实背景是什么?
通过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你是如何理解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共产主义第二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发展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
13
他虽然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发展阶段,但已经察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他对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刻。 他虽然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发展阶段,但已经察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初级形式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列宁
14
1936年宣布: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1938年,苏联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 斯大林
15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20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建成论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20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赫鲁晓夫
16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但认为已经‘为顺利建成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 勃列日涅夫
17
社 会 主 义 起 点 论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18
完善社会主义论 用“完善社会主义”取代了“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
19
建国初期的正确探索 建立 建成 不发达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社会主义
20
1956年1月,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
毛泽东
21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因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亟需建立和巩固的过程。”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2
, 毛 泽 东 与 周 恩 来 1957年夏天“只有经过十年十五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现在,这个物质基础还很不充分),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才算充分巩固,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23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
24
郑 州 会 议 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再一次提出究竟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
25
1959年毛泽东在杭州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1959年12月关于阅读《政治经济教科书》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太早了。
26
1962年1月30日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的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2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探索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
十三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8
萌芽时期(1978-1979)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他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1979年9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
29
“不要离开现实和超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吃了“左的亏”。
1980年1月21日,会见阿尔及利亚代表团 “不要离开现实和超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吃了“左的亏”。
30
命题确立时期(1980-1986)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1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党的十二大(1982)
32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我国还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现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义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33
理论初步形成和确立时期( )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党中央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提出党的十三大报告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理论基础。邓小平对此大加赞赏,并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34
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并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指导方针以及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987)
35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1992)
把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加以明确。(1992)
36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系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大特征,并且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1997)
3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成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2002)
38
“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2003)
39
“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胡锦涛 中央党校讲话 (2007、6、25)
40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2007、2、26)
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2007、2、26)
41
两 个 不 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层含义: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第二层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4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区别。从经济基础来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
44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5
我们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美元)
46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000美元 85%以上 82% 772美元 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772美元 3000美元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82% 85%以上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47
50%以上 33%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5%以上 33%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45%以上 33%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33% 50%以上 现代化标准 中国(1998年)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48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现代化标准 中国(1998年) 12.5% 4% 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国(1998年) 83% 80%以上 成 人 识 字 率
49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0
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 人民生活 发展的协调 民主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管理 对外开放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管理 对外开放
51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 为我们提供了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正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52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依据 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是由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54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由我国进入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55
材料1:新中国的家底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82 .6 %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70 %
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8%。 在农业内部结构上 种植业占 %,林牧副渔业仅占 17.5 %。 在种植业中 按产值计粮食作物又占绝大比重经济作物份量较小。 全国人均占有粮食 209 公斤,棉花 O.8 公斤,油料 公斤,生猪 O.11 头。
56
1949 年我国钢产量 15.8 万吨,是美国的 O.2 %、日本的 5 %,不到世界的 1 ‰,按人均算不过 O .25 公斤多。
1952 年我国的工业水平实际低于 1800 年的英国、 1890 年的法国,接近于 1910 年的俄国,如果按人口平均,只及英国 18 世纪后期的水平; 城市职工 809 万人,只占全国劳动力的 4.5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 10 %。
57
材料2:悬殊的差距 1949 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100年至 200 年间。
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59公斤,落后于法国119年、德国109年、英国250年左右、美国160年以上。 人均生铁O.46公斤,落后于美国190年、法国和德国 160年、英国210年。 人均钢产量为O.29 公斤,落后于美国89年、德国 94 年、法国106年、英国120年以上。 人均水泥产量为1.22 公斤,也都落后于这些国家70 年至120年左右。
58
案例点评 当时我国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业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于很不发达的阶段。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国情的 认识十分清醒,他说: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他还多次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工农业不发达,科技水平低,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 80% 以上。这个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我国虽然越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59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
60
材料1:50年的辉煌成就 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所居位次的变化显著:
钢产量1949年列世界第26位,1998年是1.16 亿吨,世界第一 煤产量1949年列世界第9位,1998年是12.50亿吨,世界第一 粮食产量1949年2240亿斤,1998年粮食产量4.9亿吨,世界第一 其他重要的工农产品中,排在世界第一位的还有水泥、化肥、 电视机、棉花、水果、肉类等 居世界第二位的有发电量、棉布、化纤等; 排在世界前5位之内的还有茶叶、大豆、甘蔗、糖、原油等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大国
61
《2002年的中国- 新世纪的发展挑战研究报告》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合的国家,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发展”。
62
材料2:差距知多少 我国并未摆脱不发达状况。这突出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劳动生产率上差距比较大。
我国只有少量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如能够制造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航天飞船等,普遍的则是技术水平不高。 例如,在汽车制造上,中国众多的汽车制造厂人均年生产汽车 1.16 辆,日本汽车制造厂人均年生产汽车则是 辆,相差几十倍。
63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位居世界的后列 2005年人均GDP为1703美元,美国的4.0%,日本的4.76%,世界平均水平的25%, 2006年人均国民总收入2002年132位,2006年129位,2007年人均GDP为2460美元,在179个国家排104位。 GDP多年高位运行,但其中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社会财富。
64
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2000) 指标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俄罗斯 世界 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元) 10 779.4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840 34 110 35 620 8 910 450 1 660 5 170 平均预期寿命(岁) 71.4 77.1 80.7 73.2 62.8 65.3 66.5 不包括黄金的国际储备 (亿美元,2001数据) 576.3 458.7 325.4 农业生产指数(1989/1991=100,2001数据) 200.1 121.7 91.5 128.3 127.8 65.4 124.0 工业生产指数(1995=100,2001数据) 173.8 122.5 97.7 156.7 135.5 - 净入 学率(%) 小学生 99.1 95.4 101.6 92.9 77.0 100.0 中学生 50.5 90.2 96.8 96.9 60.0 88.0 大学生 6.2 43.9 67.7 7.2 40.7 人文发展指数 0.726 0.939 0.933 0.882 0.577 0.781 0.722
65
中国发展存在五大矛盾 改革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2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同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矛盾 3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 4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 5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
66
案例点评 经过新中国 50 年的建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7% ,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并未摆脱不发达状况。 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67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 环境决定的。
68
1、工业化的艰巨性 片面理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到70%以上。
全面理解:不仅要求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大大提高,而且要用现代化的机器装备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部门,实现农业人口占多数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转移。
69
材料1:我们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工业国 第二阶段:工业——农业国 第三阶段:现代经济或工业国
70
材料2:工业先行者用了多少年 英国200多年 美国80年 日本50多年 中国?
71
2、资源和人口的制约 地大物博 人均占有量很低,而且分布极不均衡
72
材料1:地大物博的背后 煤炭资源紧张 煤炭储量世界第三 煤炭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低级的D级储量占到70%-80%,可供建井设计的精查储量不超过30%。 煤炭资源分布不均 煤储量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94% 煤储量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6%
73
其他资源 处于世界后列,人均资源严重不足 土地面积:中国和美国相当 人口:中国是美国的4.5倍 有效生存空间:中国是美国的1/2或1/3
人均有效生存空间:中国是美国的1/10或1/15左右 例:人均耕地面积:0.08公顷,是美国的1/10
74
材料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 就实现城镇这项任务来说,对中国也极为繁重。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最多的不超过 15 %,最小的只有微不足道的 3 %。 将农业劳动力从占总就业人口的 70 %下降到 50 %,日本花了 80 年时间,美国花了 50 年时间。中国要使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大多数,譬如将农业人口降到总人口的 1 / 4 ,就要将 5 亿至 6 亿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业领域。这几乎是欧洲的人口之和。如果每年转移相当于加拿大这么大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完全转移这些农业人口还需要半个多世纪,从现在算起也到了 21 世纪中叶,这还没有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因素。
75
材料3: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 1、产业结构方面
76
2、企业规模的差距 2003年500强企业行业比较图 单位:亿美元
78
3、营业收入方面的差距
81
3、盈利能力上的差距 世界500强企业盈利能力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食品、电子电器、建材、工农业设备、零售、贸易、银行、保险、制药等行业
中国500强企业则更多集中于电信、钢铁、建筑工程、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业、电力等传统行行业 在反映企业运营效率的盈利指标方面,虽然中国的通信业、建材业、冶金业的行业领先者的人均利润若领先于美国同类企业,但其余行业均是美国企业高出中国同类企业很多倍。
82
2003年500强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单位:万元
83
2003年500强榜首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单位:万元
84
2003年500强行业榜首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单位:万美元
88
4、品牌价值与管理的差距 5、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的差距 6、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
89
材料4信息化时代—现代化任务更加艰巨 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社会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科技竞争成了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一般说来,全年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即被视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而我国仅为1.23%,离一个创新型国家的距离还很远。 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二十多年来引进技术的发展道路,使我国形成某种程度的“路径依赖”
90
案例点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中国到 20 世纪中叶才开始具备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而此时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中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
91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94
思考 “票证经济”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结合案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5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7年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逐渐地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地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96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 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
9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99
新民 主主义 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总路线。 过渡 时期 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 1958年 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69年九大 通过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是“一个相当长,四个存在”,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十三大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0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
199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视 频
101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102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03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04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105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
106
(一)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是这条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107
坚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 核 心
坚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党的基本路线的 核 心 1
108
“ 四项基本原则 ”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 四项基本原则 ”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
109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 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110
“ 改革开放 ”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 改革开放 ”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3
111
(二) “ 一个中心 ” 与“ 两个基本点 ” 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11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3
(三)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4
江泽民指出:“ 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115
(四)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16
邓小平指出:“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117
(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11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视频
1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1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2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
1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23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124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125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方向和道路的统一 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126
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关系方面,我国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957年以后,我们作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设想和描绘,急于求成,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成功 的经验 的教训失误
1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8
基本纲领的意义 1. 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1. 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 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3、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的全面展开。 4、是实现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的社会 制度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129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步走
130
中国共产党早就把实现中国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提了出来。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
13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6年八大 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年八大 把”实现现代化”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 周恩来宣布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步走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这一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13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问题。:“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1980年1月,他把到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 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并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
133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134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 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5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温饱 小康 富强 (人均4000美元) (人均1000美元) 2000年 2050年 90年 80年
136
基本实现 现代化 比较富裕 小康 温饱 21世纪中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137
小康 比较富裕 温饱 全面小康 2000年翻两番 2000年翻一番 人均GNP翻两番 人均800——1000 2056年 1995 1988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138
总结 从“两步走”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确定,突出地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品格。 这一发展战略,坚持了雄心壮志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坚持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13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140
“大同” “小康” 《礼记.礼运》
141
大 同 儒家的理想社会。 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
大 同 儒家的理想社会。 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社会和谐。 大同社会指的是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反映了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平等生活与和谐状态的怀念和向往。
142
小 康 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但社会生活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
143
周 禹 汤
144
孙中山 洪秀全 康有为
145
康有为
146
毛泽东
147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宏伟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提出国民经济发展按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中国人民描绘出一副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1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49
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步骤 1987年4月会见西班牙客人
150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在世纪末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小康思想中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含义。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在世纪末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社会的特点就是不穷不富,日子好过”。
1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2002年11月,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52
全国有74.84%的人口达到了小康水平,有12.82%的人口接近小康水平,有12.34的人口离小康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小康进程综合分析报告》
153
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 经济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54
2.政治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55
3.文化目标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6
4.社会目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57
低水平 不全面 不平衡
158
低水平 小康社会是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现在的小康水平还是很低的。我们现在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
159
例:总体GDP与人均GDP 2007年GDP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平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2005年GDP仅为1703美元,相当于美国的4.0%、日本的4.76%和世界平均水平的25%。2007年人均GDP为2460美元,在179个国家排104位。
160
不全面 指中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之偏重于满足物质消费、生存型消费,而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特别是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不全面,环境质量有提高。
161
例:恩格尔系数 59%以上 贫困 50%-59% 温饱 40%-50% 小康 30%-40% 富裕 低于30% 最富裕 地 年 区 份
59%以上 贫困 50%-59% 温饱 40%-50% 小康 30%-40% 富裕 低于30% 最富裕 地 年 区 份 2001 2007 2006 农村 47.7 43.1 0.1 城镇 37.9 36.3 0.5
162
不平衡 指中国目前达到的小康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163
例: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 以地区差距为例,2001年排名第一的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超过10000亿元,而排名末尾的地区只有139亿元。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2000底,若考虑农民收入中的实物部分以及城市居民收入中的隐性部分,则城乡收入差距是5:1至6:1。 2007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 城乡收入差距比3.33:1
164
更高水平 更全面 更平衡
165
更高水平 指到2020年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中国的小康社会建立在一个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
166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3万亿美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少于756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2996-9265美元) 高收入国家(人均高于9265美元)。 世界银行资料
167
更全面 在经济方面,生产力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政治方面,是指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的各种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在文化方面,是指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在社会方面,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的环境处在良性互动之中。
168
到2020年要力争使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5%左右,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45%左右;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8,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169
更平衡 直到2020年使目前明显存在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等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缩小,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要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整个社会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170
十七大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7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72
狄更斯
173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时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那时光明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
174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5
思考题 THE END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3.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