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阿Q正传 鲁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阿Q正传 鲁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阿Q正传 鲁迅

2

3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郁达夫

4 1.学习目标: (1)分析阅读小说讽刺性的语言特色; (2)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4)学习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

5 2.重点和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理解阿Q的形象的典型意义,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6 作者介绍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坟》《而已集》《且介亭集》等 投枪和匕首 (共 篇),被誉为 。 16
代表作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共 篇),被誉为 。 《朝花夕拾》 《野草》 《坟》《而已集》《且介亭集》等 16 投枪和匕首

7 《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 《阿Q正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成熟的标志是
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外国的现代小说是 《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 《阿Q正传》

8 、 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

9 城镇贫民(《药》

10 饱受凌辱的农民(《故乡)等。

11 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已经整整十年了,鲁迅亲眼看到,但并没摧垮反动封建势力,革命者流了血,却将袁世凯扶上了总统宝座,对敌人宽容姑息,毫不警惕,固而使一些狡诈善变的投机分子钻入革命阵营,成为新贵,革命派却惨遭屠杀。

12 这些沉痛事实,使得鲁迅对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大失所望,他痛感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使中国社会依然黑暗混乱,广大人民尤其农民,仍然痛苦不堪。中国的出路何在?鲁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冷静观察社会,从历史中寻求借鉴,探索中国的出路。

13 《阿Q正传》简介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在《晨报副刊》上连载,署名为巴人。后收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小说共包括九章的内容,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14 引言 十四、五岁时读《阿Q正传》,觉得《阿Q正传》是世界上最难懂的书,虽然老师讲过《阿Q正传》是伟大名著,但十几页一口气读下来,像是一碗饭里藏着三分之二的生米,实在不明白,又不好意思问,于是在心里反复寻思。寻思的主题是:阿Q到底是白痴还是弱智,精神不正常吧?

15 二十岁时读《阿Q正传》,觉得《阿Q正传》是世界上最滑稽的书,读到一半就笑得直不起腰,笑这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玩的人和事,怎么自己身边就没有如此活宝?把他的故事改编成电影或小品,能成就多少个卓别林?想想竟没人发现这一点,真是遗憾。

16 二十五岁时读《阿Q正传》,《阿Q正传》成了世界上最深刻的书。

17 现在的我不敢再读《阿Q正传》,因为那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书。阿Q成了我,我就是阿Q,而在千千万万人中,我发现了所有我熟悉的人物: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还有小D……这些活宝们都来到了我的身边,可我再也笑不出来,因为我知道自己也有一个圆,因为太努力,结果画成了瓜子形。

18 内容概括

19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 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20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出阿Q从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21 鲁迅对其笔下的人物: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22 第一课时:基本解读 阿Q人物形象分析——从原文当中找 出身: 职业: 外貌: 衣着: 经济状况: 性格与嗜好:

23 名人:阿Q 年龄:三十出头 籍贯:不详 身份地位: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工作:打零工 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 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 生平最恼火的事:1、向吴妈求爱,被拒 2、让小D抢了饭碗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过城并看过杀头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 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口头禅:妈妈的

24                                                             阿Q其人 社会地位如何? 未庄社会最底层: 六无——是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 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

25 “优胜记略”(开头-“他睡着了”)问题探究:
1、“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之类的话,表现阿Q怎样的心态? 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视城里人”,这又表现出他什么样心态? 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 4、“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这一投降怎样理解? 5、“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这一句中“不幸”“倒”“几乎”这八个词的意思怎样理解? 6、“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26 问题:1、这句话是阿Q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就是精神胜利法。
问题:2、这说明了阿Q因为进过城而“更自负”,同时有很看不起城里的人,可以说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他进过城就觉得了不起,是对于未庄的人的自负,某种程度上表现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未庄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而看不起城里的人则表明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 问题3: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有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同样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27 问题4:这是阿Q的有一发明创造,实在达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因此放过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他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他是不同于一般的万劫不复的奴才,所以他才得意。
问题5:表面来看,“不幸”与“赢”是矛盾的,但实际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了,可见那是这样一个颠倒黑白的世界!“倒几乎失败”,阿Q这一次是面临失败的真正的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神奇的发挥了作用。作者这句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他的精神胜利法失效,可见他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问题6:是指阿Q已经麻木,没有思想了。

28 优 胜 记 略 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及用意 先前阔 见识高 麻木、愚昧、落后、无赖的万劫不复的奴才相 真能做 光荣的癞头疮 挨打的荣耀
法乃 立身 法宝 见识高 麻木、愚昧、落后、无赖的万劫不复的奴才相 真能做 光荣的癞头疮 挨打的荣耀 痛苦的转移

29 “续优胜记略”问题探究 1、开头一句中“蒙”这个词有何含义? 2、“阿Q 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 得意什么?
想一想?比一比! “续优胜记略”问题探究 1、开头一句中“蒙”这个词有何含义? 2、“阿Q 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中阿Q 得意什么? 3、阿Q 见自己的虱子比不过王胡的“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这是为什么? 4、阿Q“耸了肩膀等候着”“假洋鬼子”来打,“等候”一词妙在何处? 5、阿Q“摩着”小尼姑的头“呆笑”,对刻画阿Q起何作用? 6、阿Q“十分得意地笑”,店里人“九分得意地笑”,这是为什么?这揭示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30 合作解答: 问题1: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的那种以丧失人格为代价换来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问题2:阿Q的“得意”是因受了赵太爷的打而换来人们对他的“格外尊敬”。作者此处用反语,乃意在说明阿Q的可悲。 问题3:“美不过他们,同他们比丑”,这就是阿Q的麻木愚昧。 问题4:这个词用得妙在不仅表明的奴隶性,被动挨打不敢反抗;更在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把奴性人格加深,变成某种受虐狂,阿Q的可悲之处也就在这里,不觉悟,反以之为然。

31 问题5:这个词的意思是来回摩擦,用力不大,却充满占人便宜的色情成分,形象的表现出阿Q性格中一种流氓无赖的嘴脸。“呆笑”则写出了他欺软怕硬的丑态。

32 小结: 精神胜利法乃快乐之道 续 优 胜 记 略 赵太爷的巴掌 因荣耀得意 怕硬篇 王胡的碰墙 意外灭威风 假洋鬼子的哭丧棒 轻松高兴
欺软篇 调戏小尼姑 更轻松得意

33 小结: 精神胜利法乃快乐之道 怕硬篇 欺软篇 赵太爷的巴掌 因荣耀得意 王胡的碰墙 意外灭威风 假洋鬼子的哭丧棒 轻松高兴 调戏小尼姑
假洋鬼子的哭丧棒 轻松高兴 欺软篇 调戏小尼姑 更轻松得意

34 阿Q身上最集中的性格是什么? 精神胜利法

35 精神胜利法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真任性 狭隘保守 自尊要强 自轻自贱 狭隘保守 又 盲目趋时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真任性 狭隘保守 自尊要强 自轻自贱 狭隘保守 又 盲目趋时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无赖霸道 懦弱愚昧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满现状 安于现状 双重人格

36 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他上无片瓦,下无片地,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本已十分可悲,但是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小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展开了对阿Q性格的刻画

37 他对于自己的身世很是渺茫,与别人口角时却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他生活困窘,地位低下,连老婆也娶下上,却偏偏要虚妄地夸口“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表现出盲目的妄自尊大; 他忌讳头的癞疮疤,且颇为苦恼,可人们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就觉行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非同寻常,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了

38 当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响头之后,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表现出他的自欺欺人;后来人家打他,还要他承认不是儿子打老子,而是人打畜牲,阿Q被迫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下他该自认失败了吧?并不,他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又胜利了; 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打嘴巴以假想打的是“另一个”而在精神上转败为胜,表现出他的自我摧残;

39 被王胡撞头遭到“平生一件的屈辱”,吃假洋鬼子的“哭丧棒”而遭到“平生第二件的屈辱”,和小D摆“龙虎斗”,调戏小尼姑,表现出他的畏强凌弱;阿Q向吴妈求爱,被赵秀才用大竹杠教训了一顿,过了一会,他听见外面有声音,一看是吴妈在那里哭闹。“他想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看见赵大爷身他奔来,而且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悟到自己曾经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点相关……”表现阿Q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忘麻木

40 阿Q在现实中处处失败却用这种法宝取胜。这种“精神胜利法”如同麻醉剂,麻醉了他的每一根神经,使他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悲苦命运,过着奴隶不如的生活,至死也未觉醒。生命将要结束时,阿Q还自我安慰地想“孙子才画得很圆圈呢”,“无师自通”地喊出一句“过了十十年又是一个……”,他的性格至死未变。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的集大成。 小说通过塑造阿Q这个典型,深亥地揭示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和它的严重危害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启示人们振奋起来,抛弃阻碍自己前进的精神枷锁。

41 一种思想行为的方式,即通过假想、忘却、荒谬的逻辑将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和屈辱变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胜利和光荣,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实质上是自欺欺人。

42 它是一种自欺自贱自残的方式,屡屡遭受失败的他却从未“失败”过。现实处境糟糕却要各种荒唐的理由轻视任何人。这种自尊就是虚妄的妄自尊大。

43 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这是一种可怜而又可笑的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

44 这种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即“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 ——这是一个变态的灵魂

45 练习一: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仔细揣摩下面的语言描写,分析阿Q的内心世界。 1.“你还不配……” 这句话表现了阿Q的内心的无奈。阿Q也照例发了怒------他们并不怕。阿Q没有办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社会地位和武力的劣势是明摆着的,但在心理和语言上不能亏着自己。

46 2.“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近来阿Q比较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心里有几分底气,似乎也余勇可贾了;有了这来之不易的高傲,当然要呵护。于是便发出了这颇有几分叫板意味的“豪言壮语”。

47 3.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这表明阿Q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的潜意识中,还有性别“优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女人应该排在他的后面,尤其是做尼姑的。在尼姑那里,他可以获得心理平衡。

48 作业: 1.课文里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请把这五次找出来,并说说阿Q每次动手打人或被人打时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五次表现有什么不同,刻画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征。 2.课外阅读小说《阿Q正传》全文,了解阿Q的性格发展的变化及情节。

49 第一次: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50 第二次 阿Q两只手都捏住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 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硅的走了.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而外,余下来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51 第三次: 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狠狠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剃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52 第四次: "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你的骨头痒了么 "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他到墙上照例去碰头. "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了他么 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

53 第五次: 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54 第一,二,三次和第五次的"战斗",阿Q总是只能动口而没法动手
第一,二,三次和第五次的"战斗",阿Q总是只能动口而没法动手."战斗"对象都是未庄有头有脸的人物;第四次阿Q终于动手了,但也只是先动手,最终还是动口.这一次的对象是与他同一阵营的被压迫者. 阿Q的五次被打,除第三次外,大致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言语进攻他人或言语反击他人——饱受皮肉之苦,并伴随着用言语摧残自己——"胜利者"走后,他独自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同时也用言语上的辈分来安抚自己,很快从不平衡达到了新的平衡. 这表明,阿Q受着深重的压迫,却没有觉悟.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每当他受欺凌的时候,不是正视现实,而是用"精神上的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把失败当作"优胜",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他是一个忘性很重的人,对所受的痛苦易于忘却.同时,他也看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当受到地主豪绅们欺侮,往往到阶级兄弟身上去出气.他是个不觉悟的落后的农民.

55 总结 我们现在读阿Q更注重他不受阶级、时代、环境局限的人性当中之不良的因子,而把其做为镜子照见自己,透过它更深刻的了解自己,或许这就是阿Q给我们的启示,不管同学们从阿Q身上领悟到什么,有一点对大家是真实的:阿Q从足够远的地方走过来,向我们走近,我们注视着他,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吹着口哨,摇摇摆摆的骂着“妈妈的,老子…”,他就这样走了很久,很远,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模糊了,而恍惚间阿Q的形象却更清晰了.


Download ppt "阿Q正传 鲁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