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課 現代詩選 (一) 坤 伶 瘂弦 (二) 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課 現代詩選 (一) 坤 伶 瘂弦 (二) 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課 現代詩選 (一) 坤 伶 瘂弦 (二) 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

2

3 〈坤伶〉題解 本詩選自《瘂弦詩集》,是作者所擅長的「人物詩」代表作。 坤伶是舊時對戲曲女演員的稱呼。

4 第一節:敘述她十六歲成名,悲劇性的一生也從此展開。
一種淒然的韻律 十六歲她的名字便流落在城裡 第一節:敘述她十六歲成名,悲劇性的一生也從此展開。

5 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她心碎 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 第二節:描寫她的美麗

6 是玉堂春吧 (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 第三節:描寫觀眾為她著迷。

7 第四節:描寫她演出玉堂春的情形,也是描寫她的人生。
雙手放在枷裡的她 「苦啊……」 第四節:描寫她演出玉堂春的情形,也是描寫她的人生。

8 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 有人說 第五節:揭開了坤伶悲劇的另一個側面。

9 第六節:敘述她已成為每個城市婦女詛咒的對象。
一種淒然的韻律 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 第六節:敘述她已成為每個城市婦女詛咒的對象。

10 本詩主旨 本詩以「一種淒然的韻律」定下情感的主調 以第三人稱的敘述觀點,寫坤伶流落之苦

11 〈坤伶〉題解 文體、主旨 瘂弦的人物詩 〈玉堂春〉

12 瘂弦的人物詩 瘂弦描寫人物的詩章,大多篇幅簡短,手法獨到,內容精鍊。他在民國四十一到四十九年間,共寫了十多首人物素描,其中又以〈坤伶〉、〈上校〉和〈鹽〉三首,特別受詩評家的注目。 黃維樑教授發現,四十九年八月二十六日一天當中,瘂弦同時完成六首詩:〈C教授〉、〈水手〉、〈上校〉、〈修女〉、〈坤伶〉、〈故某省長〉,這些都收錄在《瘂弦詩集》卷之五:側面,都是「人物素描」。

13 玉堂春 玉堂春,戲曲傳統劇目。取材於明人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載自《警世通言》)。全本〈玉堂春〉寫明代名妓蘇三(玉堂春)結識吏部尚書公子王金龍,誓偕白頭。王久居妓院,床頭金盡,被鴇母逐出,落魄街頭,棲身於關王廟。蘇三聞悉,前往相會,並贈銀助其返回故鄉南京。王走後,蘇三拒絕接客,遂被賣與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 沈妻皮氏素與趙監生私通,將沈毒死,反誣蘇三謀殺親夫,洪洞縣令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

14 玉堂春 王金龍赴試得中,授山西巡按,調審此案,在與藩司、臬司三堂會審中,知蘇三歷盡艱苦,悲傷不能自持,乃微服私自探監,後得臬司劉秉義之助,平反冤獄,與蘇三團圓。 京劇、秦腔、河北梆子、晉劇等許多劇種都有此劇目。會審一折唱功繁重,常單折演出,通名三堂會審。 曲藝京韻大鼓等亦有此曲目。

15 〈坤伶〉作者 生平著作 創作歷程 筆名瘂弦之由來 作品特色

16 〈坤伶〉作者 瘂弦,本名王慶麟,民國二十一年生,河南省南陽市人。十八歲,隨軍隊來臺。政工幹校(今政治作戰大學)影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曾任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總編輯、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現居加拿大。   瘂弦以一部詩集而長年享有盛名,寫詩的時期集中於民國四十三年至五十四年之間。其詩具有中國北方的小調風味,能掌握人物特質,呈現戲劇效果,用詞甜美,意象獨特,但背後卻有著深厚的人道關懷。著有《瘂弦詩集》、《中國新詩研究》等書。

17 創作歷程 瘂弦自民國四十年開始寫詩,至五十四年停止創作,計有十五年的寫詩歷史。發表詩作則是民國四十三年以後的事,第一首發表的詩:〈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刊登於《現代詩》季刊第五期(民國43年2月出版)。此詩恬靜柔美,節奏輕快,五十多年後的今天重讀,依然令人讚嘆瘂弦之善於把握詩的內在音樂。 瘂弦最晚的一首詩,應是民國五十四年五月所寫的〈復活節〉(即德惠街),流暢的氣勢依然,活跳的語言依然,其中更有沉潛內在的深意。

18 寫作最豐的時期是民國四十六、四十七年,這兩年共成詩四十多首,占全詩集中的一半。
民國四十八年,瘂弦寫下〈赫魯雪夫〉、〈瘋婦〉等刻劃人物的作品,極為出色,他曾於四十二、三年間就讀政工幹校 影劇系,描繪人物時頗能抓住對象的特質及其內在感情的瞬間變化,引逗出一個蘊含繁複情節的小小輪廓,這是現代詩的一條新的生路。 次年,他繼續寫出〈上校〉、〈坤伶〉等詩。

19 此後,瘂弦沉寂了兩年。民國五十二年而有〈給馬蒂斯〉一詩,這首詩似乎是瘂弦作品中的變調,意象繁瑣,韻律滯塞,瘂弦自己也頗痛恨,認為過於造作(見葉珊《深淵後記》)。這樣的逆向轉激,可能導致五十三年非策畫性的夜曲、五十四年一般之歌的產生。詩思凝聚,結構緊密,保持早期的輕快調子,再無冗字贅語。 其時,洛夫剛剛完成〈石室之死亡〉,商禽正唱著〈逢單日的夜歌〉,然而,瘂弦卻真正成了「啞弦」了,從此不再繼續創作詩,而以整理史料推展詩運。

20 詩 作 五十五年初,創世紀二十三期即開始連載中國新詩史料掇拾。詩人的創作生命雖然結束,但仍以整理詩史為其職責,這部分論文資料,後來集成《中國新詩研究》。 本書包括了瘂弦早期的詩觀,當時以詩人手札零星發表,如今集為《現代詩短札》,可以拿來印證瘂弦寫詩的心路歷程,頗值得讀者參考,卷二的〈早期詩人論〉及卷三的〈中國新詩年表〉,則是瘂弦研究三○、四○年代詩人的重要結晶,如果再配合他所編寫的《朱湘文選》、《劉半農文選》等書,能看出瘂弦對於早期新詩作品所下的研究工夫。

21 筆名瘂弦之由來 瘂弦為什麼要用「瘂弦」這個名字呢?秦慧珠〈瘂弦這一家〉記下了瘂弦的「夫子自道」:「我高中時代很喜歡拉二胡,二胡的聲音是啞啞的,而『瘂』字通『啞』,因特別愛好這種啞啞的聲音,就取了『瘂弦』這個名字。典出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句,也就是無弦之琴的意思。 這怪怪的筆名有一個好處,人們看過以後很難忘記。」看來,這個筆名與二胡有關,與陶淵明有關,「也就是無弦之琴的意思」。

22 作品特色 瘂弦的作品,張默與洛夫都提出「甜」與「苦」兩極並存的說法。
張默說:「瘂弦的詩有其戲劇性,也有其思想性;有其鄉土性,也有其世界性;有其生之為生的詮釋,也有其死之為死的哲學。甜是他的語言,苦是他的精神。他是既矛盾又和諧的統一體,他透過完美而獨特的意象,把詩轉化為一支溫柔而具震撼力的戀歌。」

23 作品特色 對於瘂弦詩作的特色,辛鬱曾提出下列四點看法,頗為中肯:
1.辛鬱認為通常一首詩的語言有兩種型態,一種是敘述性的、客觀的、描寫的語言;另一種是表現性的,一般也稱主觀陳述的語言。 瘂弦善於掌握這兩種語言,交互應用,產生非常強悍的、媚惑人的力量,這種力量自然包括了瘂弦詩中音樂性的講求,他透過語言表達了詩的內涵,烘托了詩的氣勢。

24 2.瘂弦擅長以現代人的活語彙,靈活的編織意象,有強烈的趣味性,更有一種新鮮感,極為自然流暢。
3.應用了西方超現實主義的語言技巧。 4.瘂弦的詩有戲劇性的效果,語言是由許多單一的動作所構成的,這些動作有些產自人身上,有些則來自事物、事件上,而構成戲劇效果。 瘂弦與鄭愁予、楊牧,雖然同為婉約詩人,寫作「冷肅柔美的詩」,各自享有令譽,但其間另有個別差異。

25 鄭愁予內柔外剛,一股對人生、對自然堅毅不撓的氣勢貫串在其中;楊牧是吟唱詩人,自吟自唱,對歷史古典懷抱永遠的虔誠,對真與美一往情深;瘂弦則臂擁現實的苦難,唇吻大地的傷痕,顯現投入現實泥沼的心意,而恆以短促而響亮的笛音,陪伴時穩時躓的腳步。 所謂「甜是他的語言,苦是他的精神」,一針見血之論,將瘂弦詩的內在精神與外在形貌表露無遺。

26 〈坤伶〉 本詩主旨 段落大意―課文 內容賞析 寫作技巧

27 段落大意 段析:以「流落」一詞為全詩關鍵,點出坤伶身世,名字的流落就是身世的流落,並以「淒然的韻律」為其悲劇定調。

28 段析:以「杏仁色的雙臂」、「小小髻兒」代稱坤伶之美,以局部代全體。以「宦官守衛」、「清朝人為她心碎」側寫坤伶之迷人,也開啟了歷史的記憶之門,引人遐思。

29 段析:玉堂春既是舞臺上的演出,也暗示坤伶身世的悲慘。「嗑瓜子兒」詩意雙重:
(1)觀眾邊看戲邊嗑瓜子 (2)隱喻觀眾對有瓜子臉兒的坤伶著迷。

30 段析:戲如人生──「雙手套枷」影射坤伶之困境,口白「苦啊」凸顯其悲情。

31 段析:「有人說」指坤伶成名難免遭遇一些蜚短流長的困擾;「佳木斯」與俄羅斯相鄰,意味坤伶流落邊境仍無所寄託,可見其境遇之悲。

32 段析:「一種淒然的韻律」照應第一節。「每個城」、「每個婦人詛咒她」,擴大、深化坤伶極其悲苦的命運。

33 詩眼與韻腳 詩眼:流落 韻腳共四組: 衛、碎 吧、啊、她 說、過 律(第一節)、律(第六節)

34 內容賞析 這首詩一共是六小節,係採用第三人稱的敘述形式。
第一節,敘述她十六歲成名,但是這種成名,作者用「流落」來形容。「流落」是關鍵詞,是一篇之眼;她的名字的「流落」正是她身世的「流落」,「流落」才使她的生命之曲成為「一種淒然的韻律」。 第二節,描寫她的美麗,在描寫美麗方面只凝聚在她的「杏仁色的雙臂」和「小小的髻兒」,正是以局部代全稱的手法。

35 第三節,「是玉堂春吧!」含有雙重的用意,一方面是「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中的玉堂春,亦即舞臺上的玉堂春;而另一方面亦是她的身世之自道。
「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在此展現出鮮明的意象,不僅表露出當年戲園子內的情形,而且讓我們看見那嗑瓜子兒的大爺們的嘴臉。

36 第四節,描寫玉堂春演出情形: 「苦啊……」 是玉堂春上場時的哭頭「苦啊」,此時她披枷上場,「那杏仁色的雙臂」正放在枷裡。 其意義當然亦是二重的,一方面是描寫戲裡的玉堂春,另一方面是主角的自道。玉堂春在哭,亦是主角自己在哭。

37 第五節,揭開了主角生活的另一面,作者只用了一句話:「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這是一句關鍵句,因為上面所述的四節都是泛指的,描寫的可以說是許多坤伶的際遇,能用在坤伶甲的身上,亦能用在坤伶乙的身上,是可以移置的。但是,「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官軍混過」的坤伶只能是某一特定的坤伶,是不能移置的。因為詩不能只表現一般,也要表現特殊。正如描寫風景,不能老是一些眼前語,詩人必要透過層層障礙,深入事物之內在;必要捨棄浮詞,脫去俗套。這就是許多人的作品不耐讀的原因。

38 第六節,以「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作為全詩之結束,那麼流言蜚語當不只「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而已,作者冠之以「一種淒然的韻律」,以照應第一節。
全詩作者採取的為一種近似客觀的記錄形式,以「流落」一詞引起下文,而後揭開她的「流落」之事實;然而在記述中作者摻入了自己的情感,我們自「一種淒然的韻律」一語中,不難窺得作者對於她的綺年玉貌,以及其身世的惋惜與同情。

39 寫作技巧 瘂弦如何描繪這位絕色美人呢?主要透過別人對她的看法來寫她。全詩採用了詩人的敘事觀點,但詩人又述說了觀眾及說她閒話人們的觀點。
讀者可以由很多人的觀點來認識這位坤伶,至於她的外貌,著墨很少,只簡單描寫她的雙臂和髻兒。陳述方面,瘂弦用戲劇的手法,在她的一生之中,只挑了三個重要的事件,幾筆一勾,卻勾得栩栩如生。

40 第一個事件寫她十六歲開始唱戲就竄紅了。不寫她舞臺出場的盛況,而拓展了空間,寫整個城對她的反應:「十六歲她的名字便流落在城裡」。「名字」如何「流落」呢?這頗可玩味。我想是指她一出道就豔名四播,城裡的男人禁不住紛紛談論她,但總帶幾分輕薄,因為她是女子,她的名字由一個人口中傳到另一個人口中,就像風塵女子由一個男人手中流落到另一個男人手中一樣可憐。 詩人又用「淒然的韻律」點出自己對坤伶的同情。

41 第二個事件,是她唱玉堂春時,戲園子裡的實況。玉堂春,即蘇三。原是妓女,也以色藝事人,遭遇可憐,這是瘂弦選這個戲目的原因。「枷」字象徵女戲子身不由己,如囚犯的一生。
第一、「是玉堂春吧!」應與上下文一致,是詩人追憶她的往事,而非出自當時聽戲人口中。 第二、括號中那句的重點在「滿園子……的臉」,表示她紅極一時,夜夜滿座。而儘管坤伶紅極一時,對一般觀眾而言,只是供他們消磨時間罷了。

42 結尾一小節中又重複了一次「一種淒然的韻律」,瘂弦非常善於靈活地運用重複手法,暗藏玄機。第一次用「淒然的韻律」,是指坤伶不但身世飄零,而且成為男人口上輕薄、心中狎玩的對象。第二次用這句話時,她已成為每一個城市中所有婦女詛咒的賤婦。大概因為她們的丈夫、兒子,或情人迷上了她,在戲園子流連忘返,令她們妒火中燒,坤伶的色藝成為很大的威脅。縱使她紅遍天下,男人卻都視她為玩物,女人都輕蔑她、嫉恨她,天下雖大,倒真沒有這位可憐女子的立足之地了。

43 〈因為風的緣故〉題解 文體、主旨

44 題解 本詩選自《因為風的緣故》,是作者寫給妻子的情詩。洛夫的詩一向晦澀難解,一般讀者較難領略體會。但是深富情感的作品,藉由日常的意象,即能引發共鳴,本篇正是最好的詩例。 本詩可依詩意分兩節,第一節表明自己的真心,想藉由煙囪向天空書寫情意,若稍顯曖昧,是因為風的緣故。第二節請對方珍惜自己的愛意,一如珍愛燈火,免得被風吹熄。 全詩意象鮮明,情意深遠,令人再三低迴品味。

45 莫凡為老爸新詩譜曲演唱 曾風靡兩岸的「凡人二重唱」中的莫凡,原來是洛夫的兒子。三十歲,他才自覺有「境界」能讀父親的詩了,讀罷,轉頭對母親說:「爸爸很偉大啊。」 莫凡寫的歌詞有古典文學味兒,他說這是父親給的影響,雖然別人父親會幫兒子看功課,他的詩人父親卻關在書房裡寫詩。直到莫凡當了父親,他明白,父親的詩人角色貢獻是大於為人父的。

46 洛夫說,唱歌的兒子跟他是「兩個宇宙」,但中間有個線,是血緣。當莫凡為父親寫的詩「因為風的緣故」譜了曲,這詩是父親為母親寫的,莫凡輕撥吉他唱詩,音符與詩句把這一家都連繫在一起了。
莫凡說:「從小爸爸就是無為而治,忙創作、書法練習,生活互動不太多,文學上的交流等於零。以前會懷疑,別人的爸爸陪孩子作功課,但我父親不會,他在家庭裡的功能是很差的,不食人間煙火啦,但我還是以他為榮。」 因為風的緣故

47 洛夫聽完兒子的談話,自我解嘲,說:「你們聽過一個笑話嗎?在歷史裡的詩人是偉大的,但住在隔壁的詩人就是笑話。我是個傳統的父親,對孩子的管教,精神上開放,但溝通互動不足,這是我一直愧疚的事。」

48 〈因為風的緣故〉作者 生平著作 成長歷程 文學成就與特色 創作經歷與詩觀

49 作者介紹   洛夫,本名莫洛夫,湖南省衡陽市人,生於民國十七年。二十二歲時隨軍隊來臺。私立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長期擔任軍中翻譯官,短期任教東吳大學英文系。民國四十三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現居加拿大。   洛夫一向被視為超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意象繁複,節奏明快,語言奇詭,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詩壇譽為「詩魔」,迄今仍有詩作發表。近二十年沉潛於書法藝術中,多次應邀在世界各地展出。

50   洛夫作品甚豐,出版詩集《石室之死亡》、 《魔歌》 、 《因為風的緣故》 、 《隱題詩》 、 《漂木》等,現彙輯為洛夫詩歌全集。

51 成長歷程 洛夫,姓莫,本名運端,民國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出生於湖南省衡陽市,兄弟七人,排行第二,自幼被家族成員調侃為莫家唯一愛好文學的才子。洛夫有一個浪跡八方的叔叔,每次從外地回來,總會丟下一大堆書,所以洛夫也就不愁沒有讀物。 初中時,他逐漸接觸新文學的作品,此外,也廣泛的瀏覽俄國小說,屠格涅夫、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都是他當時的偶像。為此,他也替自己改了一個富有俄國風味的名字「洛夫」。

52 《創世紀詩刊》 高中時期,洛夫開始從事創作,文章也時而出現在報紙副刊。民國三十八年,他隨著軍隊渡海來臺時,行囊裡就帶了一本剪貼簿,裡面有三十幾首自己的詩作,只可惜日後戎馬倥傯,年少時青澀的紀錄也就不知散失何處了。 民國四十三年,他在左營認識了張默,兩個趣味相投的年輕人說做就做,立刻胼手胝足的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四十四年,瘂弦也加入成為詩社的一員。隨後,他們認識了更多的詩友,商禽、羊令野等,大夥兒經常在一起比賽寫詩,比賽哪個人手抄的世界詩人集最厚。他們還頻頻出入當鋪,為的是籌措出版詩刊的經費。

53 民國四十八年,他奉派至金門,彼時金門砲戰方休,然而零落的砲擊卻未曾歇止。某日,他在石室裡又聽到砲聲四起,他卻在嗖嗖的砲彈聲中,疾筆寫下〈石室之死亡〉的第一行。在這本書的自序裡,他劈頭就說:「攬鏡自照,我們所見到的不是現代人的影像,而是現代人殘酷的命運,寫詩即是對付這殘酷命運的一種報復手段。」 民國五十四年,洛夫奉派赴越南任軍事援越顧問團顧問,當時西貢的情勢告急,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邊緣,晚上睡覺時,懷裡不但揣著一枝手槍,床頭更擺著一枝卡賓槍,以備萬一。

54 在西貢的這段期間,他緊繃的心弦容不下任何詩意,可是,這些悲慘的經驗,卻成為他離開戰地後的靈感泉源,日夜不斷的汩汩而出,終於寫成一組〈西貢詩鈔〉。
在洛夫的生命裡,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生活在戰亂之中,經常面臨死亡的威脅,這些體驗直接影響到他詩作的風格,使他的詩風呈現一股飽和的燃燒,一種悲慘的張力。 結束兩年外派的任務後,洛夫於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回到臺北,調任國防部 聯絡局工作。自此之後,洛夫生活才算真正安定下來。

55 民國七十七年八月,洛夫回到闊別四十載的故鄉衡陽探親,同時告祭母親的亡靈。從衡陽車站走出時,他不禁想起當年離開的那一幕,一時感慨萬千:「那年,我在此向你告別/風中舉起的手/如一截斷藕/四十年後/藕絲 依舊懸在半空」〈再別衡陽車站〉 這一趟返鄉,可以說是洛夫的尋根之旅。尋的是「血脈的根」以及「大地的根」,因此洛夫首先急於完成的兩件事,一是到母親墳前上香祭拜,一是探訪曾經收藏許多童年回憶的老屋。

56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洛夫正式移居加拿大 溫哥華。在晚年斷然決定移民外邦,洛夫坦承是因為兩岸間逐漸升高的緊張情勢,及臺灣日漸惡化的政治、社會與自然環境,「希望在這地球上找到一個可以安度晚年的近乎香格里拉的淨土」。 而加拿大對自然與人文的尊重,正是他心中桃花源的實現。事實上,對於數十年來哺育自己建立起文學城堡的臺灣土地,洛夫說他心存感激,他也期許新的生活環境帶來新的刺激,在創作上能有新的表現。

57 這次移居,洛夫稱之為「第二度流放」。比起當初由大陸到臺灣的流放經驗,這次距離更遠,與母體文化的切割也更澈底,但洛夫反而沒有第一次流放時的淒苦、徬徨、惆悵。
除了年齡與時代的轉變外,鄉愁的消解,以及出於自願的選擇,應該是讓洛夫能在心靈上澈底歸於寧靜的重要關鍵。

58 文學成就與特色 「詩魔」名號之由來 洛夫是隔斷與孤絕的產物,也是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碰撞的結果。他的形上思維、美學信念、生命情態,他的詩藝探索、風格蛻變,特別是開發意象語言的新景觀,每每令人心驚,而他的某些卓爾不群的行為、待人接物的態度,又往往讓人費解。 洛夫於民國八十五年從臺灣移居加拿大,突然間消聲匿跡了,直到近年才又悄悄出現,讓人聽他寧靜下的喧囂,看他蟄伏後的晚潮……無論其詩、其人,確實都帶些「魔」性。

59 然而,正如波特萊爾的詩集《惡之華》並不意味著他詩的本質就是「惡」一樣,「詩魔」的「魔」性絕不等於邪惡性。
其實,洛夫自〈石室之死亡〉以來,大部分詩的主題都是對人的命運的關心,對人的本性的探索,他試圖通過詩找回現代人業已失落的人文精神,恢復人的尊嚴,達到心的寧靜。這些理念與表現已提升到哲學與宗教的高度,態度是何等的嚴肅,不但不符「魔」道,反而成了「詩仙」、「詩聖」現代化的傳人。

60 創作經歷與詩觀 洛夫由於風格多變、意象詭奇,在語言和形式的實驗上極富變化,故詩壇給他一個「詩魔」的稱號。他的創作路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前期是對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全面探索與實驗 中期是回眸傳統,重新評估中國古典詩的價值 後期是努力追求中國與西方的接軌、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61 有人問洛夫:「寫詩五十多年,是一種什麼力量使你堅持不懈?」
洛夫的回答很簡單:「寫詩完全是一種沒有現實目的、無利可圖的、非常個人的工作,使我堅持下來的是一個詩人的信念:我認為寫詩不只是一種寫作行為,而更是一種創造,價值的創造,包括詩歌境界的創造、生命內涵的創造、語言的創造。這個理念,正是驅策我追求詩藝數十年如一日的力量。」

62 〈因為風的緣故〉 段落大意―課文 內容賞析

63 第一節:表明自己的心意就像天空的煙、窗前的燭光,若有潦草、曖昧則是風的緣故。
段落大意 第一節:表明自己的心意就像天空的煙、窗前的燭光,若有潦草、曖昧則是風的緣故。 段析:以「天空的煙」、「窗前的燭光」分別作為「傳情」與「守候」的意象;「風」則指傳情、守候無法明朗的現實因素。

64 第二節:表明自己的愛意,並請對方珍惜,就像在風中珍愛燈火一般。
段析:以「箱中找衫」、「對鏡梳髮」表現妻子之愛;「一盞燈」是幸福的象徵,由妻子以「整生的愛」點燃;「風」則隱喻生活中對彼此可能造成傷害的疑心、摩擦、謠言……等。

65 髮之意象 女子秀髮,是愛情的表徵,如「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因良人遠離,無心理妝,而披垂著一頭亂髮;「長髮為君剪,短髮為君留」,髮式短長,是為博取丈夫或情人之愛悅。

66 內容賞析 〈因為風的緣故〉這首詩,寫於民國七十年,是作者少數的情詩之一,洛夫自言是寫給妻子瓊芳女士的情詩。
洛夫的詩一向晦澀難解,論其詩者雖不絕於途,解其詩者卻視之為畏途。但是真正富於感情的作品,卻又可以不待深奧詩學、奇妙意象而領會,〈因為風的緣故〉正可以提供這種範例。

67 這首詩可以依詩意分為兩節,各以「因為風的緣故」為末句。前一節,表明自己的心意顯豁得像天空中的煙,明亮得一如你窗前的燭光,如果煙寫的字有些潦草,窗前的燭光有些曖昧,那都是因為風的緣故。這種說法,頗有男性中心主義的味道,但那種明亮的、陽光的心境,卻又顯示出真正男子迷人的自信。 所以後一節,以這種大家都能認可的,外在的風所帶來的威脅,請對方珍惜自己的愛,一如珍愛燈火,免得被風吹熄,既能表露愛意,又能在祈求珍惜愛意時,為對方所接納,頗有一舉兩得之功!

68 詩中意象的象徵意義有正面的,如天空中的煙、窗前的燭光,象徵情意朗朗而可貴;但也有負面意義的意象,如「風」就是。
在這首詩中,風使燭光曖昧,風使燈火熄滅,那在現實生活中,「風」可能象徵著什麼?這樣的疑問會在讀者心中自疑自問,自己尋找答案,最後可能領悟到:外來的謠言,可能使兩人之間的信任變得脆弱;內在的猜疑、胡思亂想,可能斫傷兩人之間的信賴。

69 洛夫曾經自問:「凡是情詩,多少總有點騙人的味道,我這首詩太真,不知算不算是情詩?」
觀看洛夫在九歌出版的詩選即以「因為風的緣故」為名,後來聯經出版的朗誦集也以此為名,可見他對這首詩的偏愛,也足以證明情深處才是真正情詩品質最佳的保證

70 細探因為風的緣故這首詩的作法,作者採用的是「虛實間雜」的方式,一開始沿著河岸漫步,蘆葦彎腰喝水,這是生活的現實;「請煙囪寫信」,那就是虛擬的部分,示愛往往希望藉由大自然加以襯托,這裡的「天空」就是情意爽朗磊落的象徵,因此,「我的心意」之後應該接「明亮一如天空」,作者省略此句,直接跳接「亦如你窗前的燭光」,仔細想想「亦」字的出現,就可以知道「心意明亮」應該「一如天空」、「亦如燭光」,「一如天空」是眼前的現實,「亦如燭光」則是心中的想像,這又是「虛實間雜」的地方。

71 第二節延續這種「虛實間雜」的方式,如「雛菊凋零」是虛,暗示時間漫長;「發怒或者發笑」則是情緒的實際發作,是實。「找出薄衫子」是虛,暗示妳對我的關愛;「梳你的嫵媚」是實,寫出女性的天性。「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是虛,卻真實暗示對方應該仔細呵護這分愛;「我是火」,是一種情的真切與熱烈,卻也「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再一次強調我的愛,你應該仔細呵護。 「實」寫之處,讓讀者有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臨場感;「虛」寫之處,又能帶引讀者共同推想,隨詩飛馳。「虛實間雜」的手法,讓這首詩搔到了讀者心中的癢處。

72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創世紀詩社代表詩人 臺灣三大詩派的詩學主張比較 文學史上的三人小組 《玉堂春》

73 主題 內容說明 創世紀代表詩 1.洛夫成功地把法國的超現實主義加以「中國化」。 舉例:〈金龍禪寺〉以蟬聲喻禪意(雙關修辭);〈長恨歌〉以現代尊重女性的觀點,重新審視楊貴妃的愛情神話;〈愛的辯證〉藉「尾生抱柱守信」的古今版本,對照相映成趣的愛情觀點。 2.瘂弦擅長結合戲劇、詩歌。 舉例:〈坤伶〉這首詩,以獨白的情感熱烈與旁白的客觀冷靜,拉鋸出詩的張力;旁白陳述刻意省略細節,留下許多想像空間。以「戲中戲」呼應女伶現實中的難堪,別具巧思。

74 臺灣三大詩派的詩學主張比較 現代詩社 藍星詩社 笠詩社 紀弦、楊煥、 鄭愁予 覃子豪、余光中、羅門、敻虹 鄭炯明、白荻、 詹冰、李魁賢
1.主張將詩植根於 現代主義。 2.強調橫的移植而 非縱的繼承,重現 世,強調知性。 3.積極追求新的創 造精神。 1.主張縱的繼承與抒情的傳統,形成一種唯美的新古典派。 2.詩的意義在於注視人生本身,表達嶄新的人生境界。 3.撻伐「難懂」的詞 1.強調詩的批判性,朝向本土、現實主義發展,回歸現實生活鄉土情懷 2.即物主義的要求 3.語言要明朗,不要晦澀。

75 文學史上的三人小組 並 稱 時代、人名 說 明 三曹 魏:曹操、曹丕、曹植 父子關係,以政治地位提倡文學,都有創作成果,主要成就為「詩歌」
並 稱 時代、人名 說 明 三曹 魏:曹操、曹丕、曹植 父子關係,以政治地位提倡文學,都有創作成果,主要成就為「詩歌」 唐詩 三大家 唐: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為豪放派、杜與白為社會寫實派。白倡新樂府運動 詞家三李 唐:李白 南唐:李煜 南宋:李清照 李白有憶秦娥、菩薩蠻;李煜有「詞帝」之稱;李清照為「閨秀詞人第一」

76 並 稱 時代、人名 說 明 三蘇 北宋: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關係,同為北宋古文大家 明初三大古文家 宋濂、劉基、方孝孺 宋濂、劉基為明初文宗。方孝孺師事宋濂 公安三袁 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關係,湖北公安人。反對當時流行的擬古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提倡散文小品 清初 三大師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最有名的三位思想家及學者,都主張「經世致用」之學,形成「實學」一派。其中顧炎武被尊稱為「樸學始祖」、「樸學導師」

77 並 稱 時代、人名 說 明 清初三大家 魏禧、侯方域、汪琬 侯方域、魏禧並稱「侯、魏」。侯方域之文是「才士」之文、汪琬之文為「儒者」之文、魏禧之文乃「志士」之文 乾隆三大家 袁枚、蔣士銓、趙翼 清代中葉的著名詩人,共推「性靈說」,為乾隆年間的主流詩派 桐城三祖 清:方苞、劉大櫆、姚鼐 方苞為「桐城」之祖;姚鼐輯古文辭類纂,為桐城派教科書 創世紀鐵三角 民國:瘂弦、洛夫、張默 洛夫、張默創立創世紀詩刊,瘂弦從第二期加入編輯陣容(瘂弦與洛夫為同事)

78 《玉堂春》,戲曲傳統劇目。取材於明人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載警世通言)。
全本玉堂春寫明代名妓蘇三(玉堂春)結識吏部尚書公子王金龍,誓偕白頭。王久居妓院,床頭金盡,被鴇母逐出,落魄街頭,棲身於關王廟。蘇三聞悉,前往相會,並贈銀助其返回故鄉南京。

79 王走後,蘇三拒絕接客,遂被賣與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沈妻皮氏素與趙監生私通,將沈毒死,反誣蘇三謀殺親夫,洪洞縣令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王金龍赴試得中,授山西巡按,調審此案,在與藩司、臬司三堂會審中,知蘇三歷盡艱苦,悲傷不能自持,乃微服私自探監,後得臬司劉秉義之助,平反冤獄,與蘇三團圓。

80 京劇、秦腔、河北梆子、晉劇等許多劇種都有此劇目。會審一折唱功繁重,常單折演出,通名三堂會審。曲藝京韻大鼓等亦有此曲目。
圖片來源

81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82 坤 伶 嗑瓜子兒的臉: 雙關 枷: 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 雙關 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她心碎: 倒裝
坤 伶 嗑瓜子兒的臉: 枷: 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 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她心碎: 描寫坤伶色藝絕倫,能讓王公貴族為她痴迷心醉 5.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 追憶觀眾對飾演玉堂春的坤伶之痴迷情形。她紅極一時,夜夜滿座 6.『苦啊……』: 描寫玉堂春演出情形。其實是將戲劇場景與真實人生相結合,既寫戲裡的玉堂春,也是坤伶的自道 雙關 雙關 倒裝

83 〈因為風的緣故〉 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 轉化(擬人) 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 嫵媚: 轉化(擬人) 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
借代 轉化(形象化)

84 〈因為風的緣故〉 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
表示我綿長的深情。以煙囪代筆,在遼闊的天空中抒寫情信,或有讓天地來見證真心情愛永無盡期的隱喻 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 借由燭光的明亮表達我明確的情意。「你窗前燭光」是照明,也是守候。意味著我一如你窗前燭光,給你照明,給你溫暖,甚至是給你一生長長久久地的守候 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 因為風的緣故,即使如你窗前燭光,也難免在風中搖曳閃爍,「曖昧」可指心意、情話的吞吐難盡或欲言又止

85 4.趕快從箱子裡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意味你對我及時的呵護,以柔情相待 5.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意味你真心示我以美,以愛悅相守 6.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我是火, 隱喻我的生命或熱情,因為風的緣故,所以隨時可能熄滅。「風」隱喻對情感造成負面影響的因素,意謂生命有限, 不要受其他因素影響,要好好守護我們的愛

86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如歌的行板〉 〈上校〉 〈愛的辯證〉(一題二式)

87 〈如歌的行板〉 瘂 弦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88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陽臺、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89 【賞析】 對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和生存本質給予關照和探索,是現代派詩的一大特點。作為臺灣 現代派代表詩人之一的瘂弦,如歌的行板就是他在這方面努力的成果。 這首詩共二十行,頗為隨意。前兩節一口氣寫了十九個「之必要」,意思是現代人活著就必須接受這種種生活「之必要」,從日常起居、飲食男女,到庸碌與崇高的自我定位。

90 生活中還潛伏著種種危機和障礙,包括疾病、戰爭、競爭、暗殺、貪婪,人們是躲避不掉的。
但既然生為一個現代人就只好這樣活下去,既存世界的面目就是這樣,神聖遠在山上,魔鬼也有其存在的位置,人生不得不無奈地承受這個現實。這首詩幾乎每句都轉換出不同的意象,並且稠密地疊加,加上時空無端地跳躍,文字冷僻,給人晦澀難懂之感,是典型的現代派詩歌。發表後,曾造成轟動,引起一股模仿之風。

91 〈上校〉 瘂 弦 那純綷是另一種玫瑰 自火焰中誕生 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 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 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

92 什麼是不朽呢 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93 【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嘲諷意味的詩。除了嘲諷歷史外,還有自嘲。這位退伍的上校從前英勇作戰,以致犧牲了一條腿。當年戰場上,上校並沒有被日軍俘虜,如今卻被太陽俘虜。暗示退伍的上校生活拮据,每天晒著太陽,生活既無聊亦無奈。 詩中的「玫瑰」與「笑」,都各自具有它們的象徵意義:

94 1.「玫瑰」所象徵的意義,見仁見智。玫瑰在西方文學的傳統,象徵熱情和美。在戰爭之中,如果有什麼可以比擬這麼美、這麼光輝不朽的玫瑰,應是指軍士愛國的熱情和犧牲的精神,尤其是抗戰期間愛國的情緒非常高漲。詩人余光中把火焰中的玫瑰比作上校腿上的傷口、傷疤;香港 中山大學 黃維樑教授則解作戰火中流的血。

95 2.「笑」在詩中所象徵的意義,也有不同的看法。鍾玲認為「笑」指的是「嘹亮的、豪情壯志的笑聲」;黃維樑則把「笑」解為「嘲笑」,編者則認為似乎兩者皆有,因為「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這一行詩,自成一小節,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前四句是回憶,後五句是現實生活的無奈,而中間這一行則是從過去過渡到現在。

96 〈愛的辯證〉(一題二式) 洛 夫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莊子 盜跖篇 式一:我在水中等你 水深及膝 淹腹 一寸寸漫至喉嚨 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 仍炯炯然 望向一條青石小徑 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

97 日日 月月 千百次升降於我脹大的體內 石柱上蒼苔歷歷 臂上長滿了牡蠣 髮,在激流中盤繞如一窩水蛇 緊抱橋墩 我在千噚之下等你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98 火來 我在灰燼中等你 式二:我在橋下等你 風狂,雨點急如過橋的鞋聲 是你倉促赴約的腳步? 撐著那把 你我共過微雨黃昏的小傘 裝滿一口袋的 雲彩,以及小銅錢似的 叮噹的誓言

99 我在橋下等你 等你從雨中奔來 河水暴漲 洶湧至腳,及腰,而將浸入驚呼的嘴 漩渦正逐漸擴大為死者的臉 我開始有了臨流的怯意 好冷,孤獨而空虛 如一尾產卵後的魚

100 篤定你是不會來了 所謂在天願為比翼鳥 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 然後登岸而去 非我無情 只怪水比你來得更快 一束玫瑰被浪捲走 總有一天會漂到你的手中

101 【賞析】 〈愛的辯證〉(一題二式),以《莊子‧盜跖篇》「尾生抱柱」的守信行為,去辯證愛是堅持而死,還是變通而活,何種才是真愛?在詩中,洛夫並未刻意去批判哪一種才是真愛,哪一種是愚昧的行為,只公平地呈現兩種情境,讓讀者去思索。 式一是堅持的愛,不變的情操,現實的情況是「我在千噚之下等你」,詩人又從水想像為火,即使是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情人之間海誓山盟,刻骨銘心,都是這樣的誓言。中外歷史上,流傳不朽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茱麗葉,梁山伯、祝英台,都是這樣至死不渝的堅持。我們能說這是愚昧嗎?

102 式二是變通的愛,留得青山在,不會沒有未來。水來,水也會去;玫瑰被浪捲走,總有一天會漂到你手中;或者可以再買一把新的花束。生命才是最可貴的,有生命方能講究愛情,所以,我改在橋下等你。
洛夫的詩,意象鑄造極為特殊,因此讀洛夫的詩要多體會那種幾乎是不可能達及的想像力,造句法。如「髮,在激流中盤繞如一窩水蛇」,冷冽的意象令人寒慄,我們可尋思「髮」與「水蛇」之間的關連? 如「孤獨而空虛/如一尾產卵後的魚」,傳神的意象,都值得初學者模仿這種造句法,培養想像、創造力,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適合情境的意象。

103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104 1.一首理路清晰的現代詩,它的描寫、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後相關、彼此呼應的。下引三節現代詩,請依詩意仔細推敲,選出最適合填入□的選項:(甲)「歸巢的鳥兒/儘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了」(劉大白秋晚的江上)(乙)「小徑裡明月相窺/枯枝—/在雪地上/又□□的寫遍了相思」(冰心相思)(丙)「開落在幽谷裡的花最香/無人記憶的朝露最有光/我說妳是幸福的小玲玲/沒有照過□□的小溪最清亮」(何其芳花環) (A)紅顏/縱橫/影子  (B)紅顏/悄悄/鏡子 (C)青絲/縱橫/鏡子  (D)青絲/悄悄/影子 〔92學測〕

105 1.答案(A) 解析:因(甲)詩中有「斜陽」,故只能選(A)或(B),因「斜陽照射」,故成「紅顏」。(乙)詩中明月將枯枝的影子映照在雪地上,選「縱橫」滿地的姿態比「悄悄」意象鮮明,且詩中言「寫遍了相思」,可知乃「馳騁文筆」,故用「縱橫」較適宜。再檢視「照過影子的小溪」,亦較鏡子為宜,因溪水清亮如鏡,可照見人的影子,可見「鏡子」不合小溪之情境,「影子」最適合,故應選擇(A)。 ※本題測驗目標為語文理解與鑑賞能力。現代詩的「意象」分析是教學重點。

106 2.閱讀下列現代詩後作答:「打開自己珍藏的詩稿 發現只有無題詩三首/一首我拿起來 一口一口吃下/一首拿給妻 為冬日的生活點火/另一首 我想,只有寄給你」(落蒂 淒涼)。有關本詩,解讀不當的選項是?
(A)「自己珍藏的詩稿」,指的是詩人自己所寫的詩作 (B)「一首我拿起來 一口一口吃下」,意指詩人稱許此詩充滿滋味,耐人咀嚼 (C)「一首拿給妻 為冬日的生活點火」,意指詩人有時亦不得不為應付現實生活而低頭 (D)「另一首 我想,只有寄給你」,在「我想」之後特別加一逗點,音節略有停頓,更可見下句的「你」應是詩人心目中極重要的一個人 〔94指考〕

107 2.答案(B) 解析:全詩充滿了詩人不得意的淒涼情狀,所以解讀必須以悲涼為基調。故(B)最不合適,因為自滿自得的神情並非全文旨意。(B)應指自己無以為主,只能啃食自己的作品,這也是為了應付現實生活而低頭的無奈。 ※本題測驗目標為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現代詩的閱讀理解能力訓練。

108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詩路 http://www.poem.com.tw/
內有瘂弦、洛夫二人生平傳略、著作與研究目錄索引,並選錄部分詩作。


Download ppt "第五課 現代詩選 (一) 坤 伶 瘂弦 (二) 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