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教研室 梁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教研室 梁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教研室 梁瑜

2 一、概述 概念: 指通过消化道侵入而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 特点 在肠道中增殖 经粪便排出 粪-口途径传播 引起肠道及肠道外感染
种类:细菌、病毒、真菌

3 临床症状: 以胃肠症状为主 肠热症 ,菌痢,腹泻,胃肠炎,食物中毒
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胞菌、肉毒梭菌、创伤弧菌、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

4 以肠外疾病为主 消化道以外器官损伤 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UPEC、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

5 消化道的感染与食物中毒 感染 中毒 致病因素 细菌 (病原菌在消化道生长引起) 毒素 (病原菌产生积累于食物中) 潜伏期 较长 症状持续时间

6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 病原携带者 感染动物 急性患者 慢性患者 恢复期携带者 健康带菌者

7 传播途径 水媒传播 如:霍乱、伤寒、甲型肝炎等 经食物传播 如:细菌性食物中毒、菌痢等 接触传播 如:Norwalk病毒 、轮状病毒等
蝇媒传播 如:伤寒、菌痢等

8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9 流行特征 世界各地均有存在,分布不均 感染发生率、流行情况及病原分布在不同地区差别很大 全年都有发病,但多在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人群分布
病后免疫力强:儿童 病后免疫力弱:各年龄段

10 大肠埃希菌 生物学性状 G-杆菌,周身鞭毛,有菌毛 抗原结构:O:H:K O—170种 K—100种以上 H—56种
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组4.0×106bp 噬菌体 质粒

11 致病性 肠道外感染 化脓性炎症、泌尿系统感染 UPEC(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因子:粘附素(P菌毛)
毒素,LPS,荚膜,血清抵抗因子等

12 肠道感染 人类腹泻 五种血清型

13 血清型 寄生部位 所致疾病 致病机制 ETEC (enterotoxigenic E.coli) 小肠 旅行者腹泻 婴幼儿腹泻 质粒介导
肠毒素LT、ST 定植因子CFAⅠ、Ⅱ EIEC (enteroinvosive E.coli) 大肠 菌痢样腹泻 质粒介导(pINV基因)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EPEC (enteropathogenic E.coli) 质粒介导粘附——Bfp 破坏肠微绒毛,干扰肠道液体吸收

14 EHEC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大肠 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HUS 溶源性噬菌体编码 SLT-Ⅰ SLT-Ⅱ 与28rRNA结合,灭活核糖体,终止蛋白质合成 eaeA—粘附素 EAggEC (Enteroaggretive E.coli) 小肠 婴儿腹泻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 菌毛

15 LT ST 耐热性 不耐热,65℃30’ 耐热,100℃20’ 基因位置 质粒 分型 Ⅰ和Ⅱ A和b 受体 GM1神经节苷脂 不详 致泻作用 腺苷环化酶 cAMP 鸟苷环化酶 cGMP 产生中和抗体 作用速度 稍滞后 迅速

16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生物学性状 2-6根鞭毛,弧形,糖萼40nm 生化反应不活泼 尿素酶(鉴定) 基因组较小,高度基因多态性,表型相对保守

17 致病性 50%感染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部恶性肿瘤相关 主要毒力因素: cag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vacA——空泡毒素

18 致病机制 定居 鞭毛 螺旋形菌体 尿素酶 分解尿素,有利生存 上皮细胞毒性 粘附素

19 损害胃粘膜屏障 酶类 蛋白酶、脂酶、磷脂酶A、过氧化氢酶 VacA 分泌性蛋白毒素,130-140kDa 推测:AB型毒素,诱导溶酶体与内 质网的膜融合,空泡变性 CagA 高度免疫原性 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IL-8 其他 LPS——抑制上皮细胞膜基质的合成 免疫病理损伤 细胞突变、增殖和凋亡

20 诊断 侵入性诊断法 胃镜取活检标本 “金标准” 分离培养+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病理切片检查 非侵入性诊断法
“金标准” 分离培养+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病理切片检查 非侵入性诊断法 血清学方法——检测IgG、IgA 放射性核素示踪——C14或N15标记尿素 尿素 CO2+NH3 测C14或N15排出量

21 治疗 根除率:治疗终止后至少1个月内,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放射性核素示踪证实无细菌生长 常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22 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 柯萨奇病毒A、B组 埃可病毒 (ECHO) 新肠道病毒68,69,70,71型

23 共 性 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直径22~30nm,单正链RNA病毒,血清型多 基因结构示意图 3D 3C 3A 2C 2B 2A
共 性 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直径22~30nm,单正链RNA病毒,血清型多 基因结构示意图 3D 3C 3A 2C 2B 2A 1D 1C 1B 1A L VPg AAAn P1 P2 P3 多聚蛋白前体

24 聚蛋白功能分三部分: P1:病毒结构蛋白 P2:非结构蛋白、蛋白酶 P3:VPg蛋白酶、聚合酶 RNA合成,蛋白裂解

25 增殖过程: 吸附 脱衣壳 RNA与核糖体结合 生物合成(RNA复制,转译蛋白质) 大聚合蛋白 P1、P2、P3蛋白前体 病毒结构蛋白VP1-VP4,功能蛋白 组装 释放

26 致病性 90%以上感染为隐性感染或轻微上感症状 以肠外感染为主,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一种综合症可由不同病毒引起,同一病毒可导致不同的综合症

27 致病机理 肠道病毒 口咽、肠粘膜 局部淋巴组织、扁桃体、肠道集合淋巴结 增殖 血流(毒血症) 靶组织增殖(特异性受体)
局部淋巴组织、扁桃体、肠道集合淋巴结 增殖 血流(毒血症) 靶组织增殖(特异性受体) 第二次毒血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28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 临床类型 顿挫型——轻度上感症状 非瘫痪型——脑膜刺激症(无菌性脑膜炎) 瘫痪型——1%病人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肌肉松弛性瘫痪 跛行后遗症

29 2.脑膜炎、脑膜脑炎:柯萨奇A、B组,埃可 3.心肌炎、心周炎:柯萨奇B组 4.胸肌痛:柯萨奇B组 5.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 6.手足口病:柯萨奇A16 7.眼病:新肠道病毒70型,柯A24 8.新生儿疾病:柯萨奇B组 9.呼吸道疾病:柯萨奇A组,新肠道病毒68型 10.胃肠道疾病:埃可 11.睾丸炎:柯萨奇B组

30 急性胃肠炎病毒 腹泻病毒 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科——SRSV, “经典”人类杯状病毒 腺病毒科——肠道腺病毒40、41、42型
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

31 临床症状 流行 腹泻、呕吐 婴幼儿急诊和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5岁以下小儿病毒性腹泻 与年龄无关的腹泻暴发流行 A组轮状病毒 占第一位
肠道腺病毒 占第二位 其他 与年龄无关的腹泻暴发流行 B组轮状病毒 SRSV

32 轮状病毒 双层衣壳,无包膜 分节段双链RNA病毒 11节段——6个结构蛋白,5个非结构蛋白
致病:病毒破坏绒毛细胞,导致小肠粘膜吸收运转功能障碍,引起腹泻

33 流行情况及危害 发病情况: 美国 每年直接医疗费564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 占腹泻住院 1/3,占总病死率15~34%
美国 每年直接医疗费56400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 占腹泻住院 1/3,占总病死率15~34% 孟加拉国 <2岁患儿 占46% 巴西 病死率14% 我国 介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34 季节性 年龄分布 全年均有发生,寒冷季节为流行高峰 美国 11月西南向北至4、5月 欧洲 12月西南向北2、3月
美国 月西南向北至4、5月 欧洲 月西南向北2、3月 我国 秋、冬季,1月,成人轮状病毒腹泻在冬季 年龄分布 A组:6个月~2岁 B组:15~45岁

35 疫苗发展策略 口服疫苗——减毒株(动物、人轮状病毒) 非复制性疫苗 优点:无需人工减毒 无回复突变及对少数人的严重不良反应
缺点:需鉴定出所有保护性抗原 各抗原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非肠道免疫接种能否刺激有效的局部肠道免疫 灭活的完整病毒 病毒空壳 合成肽

36 基因工程疫苗 将病毒保护性抗原之cDNA克隆到相应载体,可表达相应抗原,免疫动物或人,达到免疫保护作用

37 有待研究的某些方面 致病机制 感染的诊断 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快速、微量、简洁 系统性商品化试剂盒 快速血清学诊断 特异性预防 疫苗

38 其他 新现病原体的来源 幽门螺杆菌:传染源、传播途径 HAV、HEV:体外培养产量不高


Download ppt "消化道途径传播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教研室 梁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