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讲 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史传散文和历史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大多是以记言或者记事为主,按照时间或国别的先后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人物描写只是在记事记言过程中兼而为之地现象。史传散文是在汉代兴起的一种散文,出现了形式上的变化,它是以“传”的形式来记叙当时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塑造人物形象。“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讲 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史传散文和历史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大多是以记言或者记事为主,按照时间或国别的先后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人物描写只是在记事记言过程中兼而为之地现象。史传散文是在汉代兴起的一种散文,出现了形式上的变化,它是以“传”的形式来记叙当时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塑造人物形象。“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讲 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史传散文和历史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大多是以记言或者记事为主,按照时间或国别的先后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人物描写只是在记事记言过程中兼而为之地现象。史传散文是在汉代兴起的一种散文,出现了形式上的变化,它是以“传”的形式来记叙当时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塑造人物形象。“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

2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 1、出生地为现在的陕西韩城,人杰地灵。
第二节 《史记》 一、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 1、出生地为现在的陕西韩城,人杰地灵。

3

4

5

6

7

8 2、家学渊源以及师承: (1)家学:司马迁远祖世代做天官和世典周史官。父亲司马谈是著名的史学家、天文学家及思想史家。其父亲的成就与功绩: 经学上:博学刻苦,通习儒道二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创作了著名的《论六家旨要》;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天文学上: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天文学著作《天官书》; 史学上:决心创作《太史公书》,恢复制定了封禅仪。

9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论次旧闻,不敢阙。”

10 (2)师承:受学董仲舒;问故孔安国。 3、三次壮游: (1)20岁(前126年)曾经到东南一带。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2)35岁:(前111年)出使西南夷少数民族地。 (3)前110年:参加泰山封禅大典。

11 4、李陵之祸: (1)汉高祖时经济状态:“汉兴,接秦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前201年,白登山之围。 (2)汉惠帝、吕后时:前192年,羞辱吕后之书。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 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 无。” “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坠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汉书·匈奴传》)

12 (3)汉武帝时期经济状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史记·平准书》 公元前99年,李广利、李陵进军匈奴。 公元前98年。宫刑:“宫,淫刑也,男子割腐,妇人幽闭。” 《报任安书》:“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古人云:“刑不上大夫。上大夫有罪,则赐自杀,不致加刑以辱之。”

13 二、关于《史记》: 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万字。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历史的伟大总结。《史记》作为一部以人物记叙历史事件的纪传体著作,标志着中国史传文学的产生。

14 四、《史记》具有的独有的审美内 1.它最令人瞩目的是那种宏大的、广阔的、深邃的、高远的历史视野和纵横古今、雄视百代的壮伟气魄。 2.《史记》作为史传文学,其突出的特色是它鲜明的写实精神。 班固《汉书》:“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3.《史记》不仅重视随事写人,而且尤其擅长借事抒愤,因人表情。

15 选文一 《项羽本纪》 一、思想内容:本文叙述了项羽一生从起兵反秦到称霸天下直至兵败垓下的经历,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刻画出项羽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形象,歌颂了他在推翻暴秦统治的战争中的功绩,也指出了他欲以武力征服天下,导致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16 二、讲析:1.介绍了项羽的出身、性格和起义的经过。2.巨鹿之战表现得是一个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形象。3.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疏于计谋,就此失势。4.楚汉相争,项羽逐步走向失利。5、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6、作者对项羽的评价,肯定其灭秦之功,批评他不行仁义,而以武力经营天下的错误。

17 三、三处经典描写的历史事件赏析 司马迁叙述历史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1、互见法 2、重大历史事件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3、将人物置于矛盾斗争的尖端刻画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等) (2)经典场景的刻画(片段性的镜像) 4、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5、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刻画,即通过他人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物性格

18 (一)鸿门宴 1、“鸿门宴”中的经典场景 项羽入秦、曹无伤反间、范增议论(急) 项伯夜访、沛公约婚、张良出策(缓) 刘邦谢罪、项羽心软(缓) 范增不依、项庄舞剑 (急) 樊哙闯帐 (急,“鸿门宴”的高潮部分) 沛公如厕出逃 (缓) 张良献璧、范增摔璧 (急)。

19 2、“鸿门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项羽:正面形象:勇武粗豪、直率磊落 性格缺点:头脑简单、刚愎自用、不听劝谏、残暴无道 刘邦:正面形象:善听人言、机智灵活、 性格缺点:贪财好色、怯懦“无能” 张良:沉稳、有智慧、有谋略(早年的隐忍,晚年的明哲保身) 樊哙:勇猛粗犷、善言多辩 范增:老谋深算、性格急躁

20 “鸿门宴”中的人物刻画需要突出注意的: 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矛盾性: 钱钟书评价:《史记》描写人物性格,无复错综如此者。 矛盾性:刘邦的“宽宏大度”与“心胸狭窄”; 刘邦的“宽容”与“冷酷无情” 项羽的“残暴无道”与“情深意长” 项羽的“宽大慈爱”与“妇人之仁”

21 (二)楚汉相争 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1、刘邦: 冷酷无情:“推堕子女”与“幸分我一杯羹” 2、项羽: (1)头脑简单、轻信敌人 轻信张良的反间计:攻齐 轻信陈平的离间计:逐范增 (2) 刚愎自用、残暴无道 徇齐而多所残灭 烹说者 (3)鼠目寸光 “烧秦宫室”与“衣绣夜行”

22

23 (三)项羽之死 1、“项羽之死”所刻画的经典场景 (1)垓下之围 四面楚歌 绝别虞姬 (2)东城快战 阴陵失道 东城快战 (3)乌江自刎 拒渡赠马 赐头敌人

24 2、“项羽之死”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1)垓下之围--抒情。节奏纡缓,情如悲笳怨笛,以变徴之声,形成呜咽深沉的境界。(2)东城快战--叙事。全用短节奏,铁马金戈、声情激越。 (3)乌江自刎--抒情、叙事相结合。拒渡、赠马、赐头。江畔陈词,羽声慷慨,表现了他不苟活的英雄气概。

25 五、艺术特点: 1.本文是《史记》人物传记中最具有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文章集中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鸿门宴、楚汉相争、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重大事件来刻画项羽这位气盖一世、骤起骤落的英雄悲剧人物形象。(1)项羽有着勇武粗豪,直率磊落的性格。(2)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3)作者在极写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 2.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1)场面描写。(2)正面刻画、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3)间接描写来反衬人物性格。(4)运用对照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不同面貌。3.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有许多成语流传下来,被后人广泛运用。

26 选文二 《廉颇蔺相如传》 一、讲析:1.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主要人物。2.完璧归赵,刻画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的性格特征。经典场景:怒发冲冠,持璧睨柱,徒手晋见。3.渑池之会,刻画了蔺相如机智灵活,不畏强暴,据理力争的英雄形象。经典场景:相如进缶。4.将相和:刻画了蔺相如宽宏大量,而廉颇则勇于改过的两个人物形象。经典场景:负荆请罪。5.长平之战:廉颇不受重用,导致赵国大败。经典场景:纸上谈兵。6.廉颇客死他乡的结局。

27 二、思想内容:本篇本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后面兼有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事迹,反映了赵国从赵惠文王到赵王迁七十年间的兴亡史,同时也反映出了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强调了君主善于举贤授能,知人善任,国家就强盛,君主如果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国家就败亡的主题。但本文则主要截选了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主要是突出廉颇和蔺相如两人为赵国所立下的功绩,详细刻画了他们的人物性格特征。

28 三、艺术特点:1.本文截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描写赵国的兴衰史。并且对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以几个典型的场景以精雕细刻来加以刻画,使得赵国几十年的兴亡史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又充满了生动紧张的故事性。2.通过这四个故事成功地塑造出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1)首先,司马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2)司马迁还善于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性格。

29 选文三 《报任少卿书》 一、背景 二、讲析:1.叙述复信之所以延迟的原因。2.叙述自己不配“推贤进士”的缘故。3.叙述为李陵事下狱的经过。4.叙述自己忍辱负刑。5.叙述自己如何完成《史记》的创作。6.写明自己复信时候的心情,首尾呼应。

30 三、书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四个方面:1.反映了司马迁的光辉的性格和统治阶
级内部一些恶劣的行为。 2.反映了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 3.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 4.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

31 艺术特点: 1.艺术手法上,本文或议论或叙事或抒情,多处运用了排笔、对仗、引用典故、列举、重叠等句式,一事接着一事,一例接着一例,思绪涌发,语不中断,急言极论,接连倾泄。既显得内容详实,又显得气势浩荡。 2.感情磅礴,震撼人心。

32 《史记》总体的艺术特征 《史记》总体的艺术特点: 一、《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表现手法 1.采用“互见法”,精心选择,使用材料。
2.细节描写和重大事件的刻画相结合。 3.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人物性格。 4.刻画了一大批的悲剧人物形象。 5.塑造人物形象或描写历史事件往往充满传奇色彩。

33 二、《史记》抒情的表达方式 1.作者把自己的爱憎态度和感情评价寓于客观事实的叙述当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发表出来。 2.作者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独抒胸臆,直发孤愤,明白显露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态度。如对《屈原贾生列传》的评述。

34 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1.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2.《史记》中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3.《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所崇尚。

35 4《.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用汉代的白话文来叙述历史事件,还适当地引用当地的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5.《史记》许都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6.《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36 《汉书》 一、班固生平: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人)。 二、关于《汉书》:《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体例承袭《史记》而有所改进。全书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一百篇,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改制(23年)间共229年的历史。《汉书》的思想内容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反映了大汉王朝的正统思想。代表了汉代统治思想的正统儒家观念。

37 选文 《苏武传》 一、背景 二、讲析:1.苏武出使匈奴,因事被扣,不屈服于威胁利诱,坚持民族气节,被遣于北海牧羊。2.李陵以旧友身份陈述苏武家中变故,并自道真情,劝降苏武,苏武不为所动,终得回归祖国,行前李陵相送,剖明心迹。3.写苏武晚年遭遇。

38 三、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详细记述了苏武 羁留匈奴十九年的遭遇和归汉后晚年的境 况,刻画了苏武在匈奴的艰苦处境和极其 卓绝的节操,表现了作者对苏武的赞美情。

39 艺术特点:1.在《苏武传》中,班固善于用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来塑造
主人公的形象,在言行的对比烘托中,表现出人物的正邪之别。2.通过描绘事情的经过,具体展现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形象。3.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中在记“行”之时又着力环境描写。4.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又得力于记述人物的语言。

40 第三章 论说散文 西汉的论说散文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西汉鸿文:代表作家作品――贾谊《过秦论》; 2.尊儒之文:代表作家作品――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3.复古之文:代表作家作品――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 4.指斥时弊之文:代表作家作品――桓谭《新论》;仲长统《昌言》;王符《潜夫论》。

41 二、讲析:1.前半部分写秦之强盛,层层推进。2.后半部分写陈胜以卵击石,攻破强大秦国。3.最后画龙点睛,指出秦王迅速败亡的原因。
选文 《过秦论》 一、贾谊生平 二、讲析:1.前半部分写秦之强盛,层层推进。2.后半部分写陈胜以卵击石,攻破强大秦国。3.最后画龙点睛,指出秦王迅速败亡的原因。

42 三、思想内容:这是一篇全面总结历史教训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秦亡的原因为汉朝的统治作出借鉴。文章评述史实,直陈厉害,旨在以史为鉴。这种写法,开“史论”之先河。
四、艺术特点:全文铺陈夸张,辞采富丽,气势豪迈。有战国纵横之风。

43 五、政论散文的艺术特征:1.文体上,大体以奏疏、议论、书信等形式为主,其涉及的内容都是国家大事。2.这个时期的政论散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3.论说方式上,铺叙、排比、夸张、反衬、对比、重复、渲染、藻饰等等,这些手法的大量运用,使得文章的论述过程如浪似潮,排山倒海,以强大的逻辑和论辩气势,让统治者信服。

44 第四章 赋体文 1.骚体赋(汉初:高祖-文景帝-武帝 2.散体大赋(汉武帝、宣帝、元帝、成帝) 3.抒情小赋(东汉时期)

45 选文 《子虚赋》 一、司马相如生平:司马相如:四川成都人。好读书,击剑。因为追慕蔺相如,因此 改名为相如。原名司马犬子。
1.婚姻如意:卓文君。 2.事业得意。

46 二、讲析: 1.写云梦泽的地理风貌和自然物产。 2.写楚王游猎云梦之乐; 3.写乌有先生对于子虚的批判,归结讽谏主题。

47 三、艺术特点:语言艺术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状描事物的语言词汇。显示了优秀的语言技巧,描摹物态,尤其是对人体美的描绘十分杰出。

48 散体大赋的艺术特点: 1.追求宏大的体制形式。 2.展示事物奇妙无穷的大的美点。 3.创造无积无限的想象境界。


Download ppt "第三讲 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史传散文和历史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大多是以记言或者记事为主,按照时间或国别的先后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人物描写只是在记事记言过程中兼而为之地现象。史传散文是在汉代兴起的一种散文,出现了形式上的变化,它是以“传”的形式来记叙当时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塑造人物形象。“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