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麻 疹 Measles 赣南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洪虹
2
目的 要求 熟悉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掌握麻疹早期诊断要点及典型临床经过 熟悉麻疹常见并发症 掌握麻疹与其它发疹性传染病的鉴别要点
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及方法
3
概 述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合膜炎、Koplik斑和全身性斑丘疹
4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 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5
发病机制 鼻、咽 短期繁殖 病毒 局部黏膜 血流 远处器官单核 眼结膜 (第一次) 巨噬细胞系统 潜伏期 大量繁殖 局部症状 血流
鼻、咽 短期繁殖 病毒 局部黏膜 血流 远处器官单核 眼结膜 (第一次) 巨噬细胞系统 潜伏期 大量繁殖 局部症状 血流 (第二次) 前驱期 全身症状
6
病理 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有多核巨细胞形成; 多核巨细胞:多个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 具有核内外包涵体的巨细胞;
7
病理 网状内皮巨细胞也称华-佛细胞:存在于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 上皮巨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等处 ;
8
病理 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道粘膜等处可见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肥大
9
病理 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 其病变内有浆液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10
病理 麻疹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肺炎
11
麻疹皮疹的病理改变: 真皮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形成淡红色斑丘疹 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 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 素沉着
12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13
麻疹(measles) 临床特点为 发热 流涕 眼结膜炎 咳嗽 粘膜疹 皮疹 兔眼 金鱼眼 流涕 皮疹 咳嗽
14
典型麻疹 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亦可短至1周),此期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15
典型麻疹 前驱期 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 症、 眼结合膜炎、Stimson线、 麻疹粘 膜斑.
16
金鱼眼
17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4 ~ 48小时出现 位置:开始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以后累及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粘膜 形态: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
20
典型麻疹 出疹期 在发热3~5天后出现,持续3-5天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 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
皮疹性质: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21
典型麻疹(Typical measles)
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经7~10天消失。
30
色素沉着
31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32
肺炎 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出疹期,继发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 喉、气管、支气管炎 心肌炎
33
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结核病恶化 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
34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35
麻疹接触史 典型临床表现 前驱期鼻咽部找多核巨细胞及尿 中检测包涵体细胞 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
36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37
红色斑丘疹,特别的出疹顺序,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几细小脱屑 发热3~4天,出疹时体温更高
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麻疹(rubeola) 麻疹病毒 卡他症状 结膜炎、发热 Koplik斑 红色斑丘疹,特别的出疹顺序,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几细小脱屑 发热3~4天,出疹时体温更高 风疹(rubella) 风疹病毒 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发热半天或一天后出疹
38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 人疱疹病毒6型 一般情况好,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可肿大 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 人疱疹病毒6型 一般情况好,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可肿大 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猩红热(scarlet fever)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密集针尖大小丘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
39
风疹
40
幼儿急疹
41
猩红热
42
猩红热
43
埃可病毒病
44
手足口病
45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46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 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预 防 控制传染源: 隔离患者: 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者10天 接触过麻疹的易感者: 隔离检疫3周
47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主要是呼吸道飞沫 传播 预 防 切断传播途径: 实行“三门”,病人住所、衣物按规定消毒
48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 遍易感 易感者: 未曾患过麻疹或未接 种过麻疹疫苗者 预 防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49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50
无特异抗病毒治疗 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51
一般治疗 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 充充足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
52
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慎用退热药; 烦躁者镇静;剧咳时镇咳祛痰; 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A。
53
概述 病原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及预防 治疗 新进展
54
麻疹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 8个月以前婴儿麻疹 增多,大年龄患者增多;
麻疹的不典型病例增多; 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
55
麻疹的并发症的变化: 心肌炎明显增多,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二次麻疹发生率: 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 疹后二年以内。 麻疹病例增多,但病死率低。
56
思考题 6个月婴儿,突然体温升高达39.5°以上已2天,一般情况良好,除轻微咽充血及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外,未见其它异常.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的是( ) A 如果继续发热48小时后出皮疹,考虑麻疹; B 这是风疹的前驱症状 ; C 如果继续发热2天,热退时全身出现皮疹,可考虑是幼儿急疹; D 要考虑猩红热,因本病多发生于6-18月小儿; E 以上都不是。
57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