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簡易教會歷史, 四 教皇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簡易教會歷史, 四 教皇制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簡易教會歷史, 四 教皇制度

2 教皇制的進程 使徒 AD 50 長老/監督 AD 100 主教 ( 大公教會) 教皇 AD 590 使徒教會和大公教會的比較 使徒教會: -一切信徒皆祭師。 -屬靈地位上沒有等級分別,信徒皆平等。 -使徒、先知、教師和一般信徒均可直接與神相交。 -罪人可以直接向神認罪和得著赦免。 -信徒聚集即為教會。 -凡奉主名聚會的信徒均可傳講福音和施行聖禮 大公教會: -教會看重有恩賜的人,有恩賜的人才可抗拒異端,保衛教會。 -有恩賜的人便可管理教會。 -管理教會的人是主教,衹有主教才可成立教會,講道和施行 聖禮。 -各地的主教漸漸在地區上形成管治群體。

3 教皇形成的過程   二世紀時保羅的學生,羅馬的革利免和安提阿的伊格那丟指出「使徒是基督所差遣而來,而使徒將福音傳開,信道的人經過了聖靈的試驗之後,就分派他們作那些要信主之人的主教和執事。」「尊重執事,如同尊重基督,主教是天父的代表,信徒當尊敬上帝的公會,在這以外,別無教會。」   325年,尼西亞舉行的會議中,羅馬、亞歷山大和安提阿三個地方的主教為高級省主教,亦稱為主教長,但羅馬的主教反對,認為衹有羅馬的主教才可稱為主教長。451年迦克墩會議後共有四個大主教,另有一個大主教長長駐羅馬。自西羅馬毀滅後,君士坦丁堡獨大,把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地位提高。皇帝的統治直接影響教會,且在名義上成為教會的頭,這時只有羅馬教會反對,展開長期鬥爭,使羅馬教皇成立世上領袖的根基,並種下東西教會分裂的禍因。

4 大公教會認定 “教皇制” 的神學基礎 1.    早期教父-居普良( ) -世上只有一個屬基督的教會。 -凡要作基督徒的都必須加入教會。 -教會是主教所組成,教會一切行動均以主教作主。 -主教是使徒的繼承者,不但在歷史上,且在屬靈的恩賜上和位份均等同使徒。 -在大公教會外,別無救恩 -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就是教會合一的基礎。 -一切主教均平等,但羅馬主教為彼得的繼承者,故有特高的能力低抗異端。 -背叛主教,就是背叛上帝。 2.    奧古斯丁( )   奧古斯丁的名著「上帝之城」講述自人類最初背叛上帝,由兩種愛造成了兩座城,由愛己之愛,輕視上帝,造成了世上的城,由愛神之愛,厭棄自己,造成了天上的城。這兩座城以該隱和亞伯為代表。所有在世上信主的人都是上帝城裏的居民。在世上的城以巴比倫和羅馬為代表,也是世上列邦的化身。世上的城會因上帝之城不斷的擴張而消沒。上帝城裏的民就是那些上帝所揀選,蒙恩得救的人,而被揀選的人都在有形教會中。所以現在教會也就是基督的國,亦即是天國,清楚地說,甚麼是上帝的城,上城的城就是地上有形的教會。

5 歷史原因 : 初期教會所應用的語文為希臘文。羅馬主教革利免(公元九十五年)的著作是用希臘文寫的,黑馬的牧人書(The Shepherd Hermas)也是用希臘文寫的。里昂主教愛任紐(Irenaeus),一直到第二世紀末年,都以希臘文寫作。可是到了第三世紀以後,西方作家逐漸傾向於以拉丁文寫作。恃土良(Tertullian)是第一個以拉丁文寫作的教會作家,繼起的則有初期教會最傑出的神學家聖奧古斯丁。上述著作家的作品配合著羅馬帝國的勢力,遂使拉丁文成為西歐的通用語文。自奧古斯丁以後,東西教會的區別非但可從不同的儀禮及信條見之,亦可從它們所使用的不同語文見之。中世紀西歐宗教哲學的著作幾乎全部是拉丁文的作品。

6 羅馬教會原是初期各教會中的最傑出者之一。從教會史的意義上論,使徒保羅和彼得都到過羅馬,且據傳說二人均在羅馬殉道。從文化地位上說,羅馬為當時西方的政治及經濟中心,具有最雄厚的影響力。當第二世紀之末,基督教在小亞細亞及巴勒斯丁一帶的勢力已逐漸衰微。耶路撒冷教會在第二次猶太戰爭之後,元氣大傷,以弗所和安提阿教會也因諾斯底主義和孟他努主義的侵害,爭執不已,在教會中造成了分裂的可悲現象。但此時羅馬教會的勢力卻日漸膨脹。一方面羅馬教會抵抗上述兩種異端的成功大大地增強了它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羅馬教會富有資財,慷慨好施,對於救貧恤災之事極為重視,更提高了它的聲望。所以當時各地方教會雖然沒有尊奉羅馬為教會之首,但羅馬卻往往以權威自居,儼然元首矣。

7 但羅馬教權的確立和擴展可說是第四世紀以後的事。第四世紀之初康士坦丁皇帝統一了帝國,對教會親善扶植。早在公元三一九年他即頒佈法令,免除了教牧人員的納稅義務,又於三二一年立法使教會享有接受遺產的權利,並禁止市民在主日工作。但康士坦丁對羅馬教會的最重要貢獻並不在上述這些政策,而是在於公元三二六年他將國都東遷,使帝國西部的政教大權逐漸落入羅馬教會手中,造成了教會在西方的實際統治地位。以後北方蠻族入侵,羅馬教皇遂成為運籌帷幄、抵禦侵略的中心人物。如教皇利歐第一以說詞退卻了雅提喇(Attila)和該瑟利克(Gaiseric)的進犯,貴格利第一之抗拒倫巴族,保衛羅馬,都是著名的史例,在蠻族不斷進侵的漫長歲月中,教會非但為惟一足以緩衝侵略的力量,且能夠進一步發揮積極的影響,使蠻族亦歸信基督。

8 總括而言,其中原因可歸納為: 1. 羅馬是當時西方世界的地理和政治中心。
1.    羅馬是當時西方世界的地理和政治中心。 2.    自一世紀後,羅馬教會已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教會,人力和財力皆比其他優勝。 3.    羅馬教會在抵抗異端上(孟他努)有重大的貢獻。 4.    羅馬教會自承是彼得和保羅使徒統緒。 5.    教皇大貴格利指出羅馬主教是彼得的直接繼承者,故羅馬主教自然擁有大使徒的特權。 6.    羅馬教會積極推動福音,宣教事工,這等被建立的教會自然地崇敬羅馬教會。 7.    教皇大貴格利在保護羅馬城上立了大功。 8.    羅馬主張的尼西亞信經其後成了全教會的信條。 9.    自西方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在屬世上和屬靈上的地位不斷上升。 10. 自回教興起後,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和安提阿均落入回教手中。

9

10 貴格利第一(Gregory the Great)生於公元五四○年左右,準確時日未詳。父親是一 個 虔誠基督徒,在當時的羅馬政界頗具聲望,曾任參院議員。貴格利幼年受政治法律教育,壯年時代亦曾從政,在皇帝猶斯丁二世治下任羅馬行政長官。但他出身於基督教家庭,自幼即富有宗教思想,尤其仰慕大修道家聖本泥狄克(St. Benedict of Nursia,480-543,西方修道主義的推動人,生平創設修道院十餘所,包括著名的蒙特迦西諾山修道院)的言行。約當五七四年左右,貴格利因父親去世,思想上有了很大轉變,乃決意退出政界,並捐獻所有財產,充作建設修道院及賙濟貧窮之用,而他本人亦進修道院隱修。可是不久教庭召他至羅馬,任命他為羅馬的七助祭之一。及至教皇伯拉糾第二在位時,他奉派往康士坦丁堡任教皇特使(約在五七八至五八四年)。當時倫巴族入侵意大利,羅馬岌岌可危,敦庭急切需要康士坦丁堡方而的救援號可見,貴格利所負使命是極其重大的。

11 公元五八五年貴格利重返羅馬,仍入修道院,在院五年。五九二年教皇伯拉糾第二去世,羅馬教士及市民推選貴格利繼任教皇,貴格利雖力圖逃脫,終不可得。
當時意大利全境陷於極度紛亂中,倫巴族的侵略勢力銳不可當,惟一可以緩衝這一勢力的便是那以教皇為中心的羅馬教庭的力量。貴格利就此以後,充分表現了他的明敏卓越的才幹。他一方面折衝尊俎於強敵之間,另一方面力求保衛教會在各地的財產權益,好使教會事工在兵荒馬亂之際仍得進行。同時,因戰事所造成的難民及俘虜問題為當代極端嚴重的社會問題,貴格利毅然肩負起救難贖俘的工作,在他的著作及書信中,他曾一再訓諭致士們注意這兩件工作,認為若為著救難或贖俘,縱使變賣教產,亦無不可。教會的聲望及地位因此大為提高。

12 除了上述之外,貴格利在位時期的重要貢獻還有:遣派傳教士赴英,及建立健全的修道制度,尤其前一項工作對維馬教權的擴展,極著功勳,因為從此羅馬教會的勢力向西方發展,非但奠定了西方教會的基礎,且使那在意大利半島已日見消沉的古羅馬教會精神及學術空氣,得以由英愛諸邦的新興教會承繼及保留,以後並傳入日耳曼諸邦。

13 中世紀教皇制度的腐敗 中世紀教廷腐敗之嚴重,實難想像。本來淫亂是世人所犯的罪,天主教有人犯淫亂,在所難免。但這些淫亂不是個別人所犯的,而是由於他們的教規禁止神甫結婚,不許修女出嫁所造成的。他們的禁慾主義造成不少神甫和修女犯了淫亂,尤其在第9、14世紀,教皇宮庭幾乎等於娼館。甚至教皇Sergius三世、John十世、John十二世、Benedict五世、Innocent八世、Urban八世、Innocent十世等犯姦淫了。教皇Pius二世說:「羅馬是唯一由私生子管理的城」。不只一個教皇因為被捉姦在床而被女人的丈夫所殺。 轉載自 u043.html

14

15 以下列舉兩個以荒淫奢華聞名的教皇。教皇約翰七世(938?-964),這個年僅18歲的教皇不斷盜竊教會的財為來滿足他日益增長的賭博嗜好,他還通過雇用一批暴徒來維持他的統治。但他荒淫無恥的生活導致了他最後的倒臺。他有過許多情婦,數目之多以至批評者說他把神聖的殿堂變成了妓院。有人說甚至看到他就在聖彼得大教堂裏強姦前來進香的信徒。西元964年5月的一天,他同一個情婦通姦,當場被情婦的丈夫抓住,此人忿怒無比,他對這個掌有通向天堂鑰匙的教皇毫無畏懼,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頓,3天後這個教皇既沒作懺悔,也沒接受神禮就離開了人間。

16 另一個這類的例子是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亞歷山大生於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幼年時名為羅得利戈·波吉亞。1492年8月11日他通過賄賂,收買了部分主教,從而在選舉中得到足夠的選票,登上教皇寶座。當時的亞歷山大已有7個私生子,其中4個是他長期的情婦卡塔奈所生。當他62歲時,他又在眾多的情婦中增加了一個。這個名叫吉奧莉亞·法妮斯的女子年僅16歲。當時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教會內外都只是公開的秘密 轉載自

17 最離譜的一個教皇,是約翰八世。根據封塵已久的檔案顯示,大約在西元八七二年,一位女扮男裝「修士」,膺選教皇,稱為約翰八世。「他」在任內離奇懷孕產下女兒,女性身份被揭穿,未知誰是父親,母女立即被逐出教廷。當局甚至發表聲明,說教皇急病身故。傳說中,母女被關進監獄後,雙雙死亡;另一說法則是米蘭公爵救美,迎娶落難女教皇,女孩成公爵千金。教廷在處理上述事件過程中,發生權力鬥爭,雖然大家一致主張掩飾真相,但保守派力主揪出「姦夫」治罪,另一派擔心「姦夫」不只一人,牽連甚廣;能走近女教皇而共赴巫山者,地位必定非比尋常,不追究應是上策。最終,各派還是達成協議,以後凡出任要職的人員,須驗明性別,以防有人喬裝混入教廷,作出傷風敗俗的行為舉止。 轉載自 sec=godfather&art=0619 godfather.txt =

18 聖職人員的道德鬆懈,經常發生醜聞,十六世紀初,在德國十四個牧區才有一專任牧者,法國西部的大主教只在自己的喪禮才進入自己的座堂。很多高層的教職是賄賂回來,所以高級教牧只有財力而沒有靈力。教皇亞力山大六世(Alexander VI)雖有數個情婦和七名兒女,仍因自己財產而被當上教皇位置。英國聖阿爾班(St. Albans)修道院長,無視於他家鄉信徒的要求,竟任用其私生子托馬斯.溫特(Thomas Winter)為教區主教。另一方面,很多教牧人員薪金不高,為了餬口,不得不在教會外兼職,在瑞士和威爾斯,比較多教牧沒有獨身。16世紀初英國之格羅斯特郡(loucestor)311個鄉間神職人員中,竟有168個不能背十誡,有些連主禱文也不懂。信眾對教會要求日高,而教會無法滿足,使他們很多走去神秘宗教,或追求靈性隱秘和生活,有些轉向追求聖人遺物,例如路德好友智者腓勒德力(Frederick the Wise)收集了五千多種聖物,包括聖徒頭髮、骨頭、亞倫的杖、火燒荊棘的殘枝等,或是藉朝聖求功德,如1450年某一星期有一百萬朝聖者到了羅馬,因為教皇應許赦免他們的罪。 轉載自

19 論評 當耶穌在耶路撒冷受審,衪說衪的國不屬這世界。所以沒有使用衪的權柄為自己爭戰。在地上衪沒有授意門徒樹立勢力。西庇太妻求耶穌厚賜爵位給她兩兒子,耶穌不允許。當門徒相爭為大,耶穌禁止。主教是神的僕人。以權術得教皇位,與基督的心意不符。此其一。 聖經明言,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神並沒有委派其他人作教會的元首。教皇成為教會元首,顯然沒有聖經根據。此其二。

20 大公教會宣稱,教皇是彼得的繼承人。當日主耶穌對彼得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有解經家不認為磐石是指彼得。這點並不重要。假如磐石是指彼得,他的使命是確保建築物的基礎穩固。主並沒有給他在上面建造的專責;建立教會乃是眾使徒共同責任。主更沒有派他作房屋的主人。他和他的繼承人竟然君臨天下,政教兼施,殊不可解。此其三。 王侯統緒,還可理解,因為王侯有位可傳。彼得統緒,實不可解,因為他無位可傳。主耶穌沒有為門徒立統緒,更沒有為自己立統緒。從沒有基督徒自稱為耶穌的接班人。彼得統緒意義何在?此其四。

21 彼得統緒論者,以彼得與羅馬關係密切,且說他曾任該城主教。主教一說,查無實據。至於與羅馬關係,彼得不及保羅。彼得專傳福音給猶太人;保羅專傳福音給外邦人。猶太人少,外邦人多。保羅所寫給羅馬人的信已經成為聖經一部份。編寫彼得統緒之失誤,足以證明該說乃是杜撰。以任何人為教會元首的統緒論,都沒有聖經根據。此其五。 教會領袖,由神僕地位晉位教皇,是歷史憾事,是權力鬥爭的結果。事實上,羅馬主教與各地主教爭霸,已非一日。羅馬卒以謀略勝。後世教會多重視謀略,不愛惜基督真理。聖經稱為真理柱石和根基的教會,竟淪為政治、文化、慈善團體。近代有一位神僕,喟然歎息,說他在世上找不著教會,卻在教堂裏找著世界。


Download ppt "簡易教會歷史, 四 教皇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