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01年死因統計結果與 死因統計品質比較 報告人:衛福部統計處 徐俊強科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01年死因統計結果與 死因統計品質比較 報告人:衛福部統計處 徐俊強科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1年死因統計結果與 死因統計品質比較 報告人:衛福部統計處 徐俊強科長

2 大綱 壹、101年死因統計結果 貳、死因統計品質比較 (一)基本指標 (二)死因別指標 (三)進階指標 (四) 國際死因統計品質指標

3 壹、101年死因統計結果 平均餘命與標準化死亡率 1.趨勢圖看”標死率”下降,相對平均餘命上升
年10年間,平均餘命男性增加2.1歲,女性增加3.1歲;”標死率”男性減少15.6%,女性.減少22.6%

4 101年死亡數之年齡結構 101年國人死亡人數 153,823人 65歲以上占率 68.8% 男 64.1% 女 76.2%
男 64.1% 女 76.2% 1.101年國人死亡人數為153823人,死亡佔率大致年齡越大佔率越大,65歲以上3大塊即佔68.8% 2.101和90年比較,年齡別佔率44歲以下呈下降趨勢,45歲以上大致呈上升趨勢,表示年齡越大,死亡佔率越高趨勢(人口老化) 3.101年和100年比較,也是相同趨勢。

5 101年死因結構 ◎ ◎ ◎ ◎ ◎ ◎ ◎ 慢性疾病死因占6成 自90年來事故傷害死因減幅最大
1.慢性疾病死因占6成,自90年來事故傷害死因減幅最大(慢性疾病表10大死因扣除3項) 2.慢性疾病死因佔率3項減少,其餘是上升

6 11年來國人主要死因之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民國101年 民國90年 所有死因死亡率 661.0
所有死因死亡率 567.0 1.粗死亡率上升,但標準化死亡率下降 2.排名順位變化: 心臟病由第3變第2;腦血管疾病由第2變第3 3.事故傷害由第4變第6;慢肝、高血壓變化; 4.自殺自99年起已不在10大死因內 每十萬人口死亡率

7 11年來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之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民國101年 民國90年 所有癌症死因死亡率 187.6
所有癌症死因死亡率 147.7 11年來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之變化:前4大順位皆沒變, 較明顯變化:口腔癌、子宮頸癌、食道癌 非何杰金淋巴癌退出10大死因 每十萬人口死亡率

8 民國101年國人十大主要死因按年齡組分 1.事故傷害死亡整體死亡排名第6,1-24歲排名較高(第1),65歲以上排第 10
2.自殺:以15-44歲排第2較高,次為45-54歲,65歲以上則沒排在前 10 3.1歲以下(特殊),65歲以上和全體最相近( 表示 為主力)

9 85歲 以上 68.8% 65歲 以下 自84年起死亡者中有6成以上為65歲以上之老人,占率逐年快速遞增,至101年已達6成9;
其中23.2%為85歲以上的老人,較90年增加10個百分點 9 9

10 -44.4% 1.因人口日益老化,造成我國死亡人數及粗死亡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101年死亡人數約為70年的1.8倍;
死亡人數皆男高於女,男 / 女倍數比維持在1.5倍至1.8倍間 2.剔除人口結構因素後的標準化死亡率,呈逐年遞降趨勢,至101年的450.6人,70年迄今至降幅達44.4% 10

11 1.國人因癌症死亡數有逐年增加趨勢,101年與70年比較,死亡人數增加2.1倍 2.歷年男性死亡人數多於女性,差距倍數約在1.7~1.9倍間
43,665 13,764 1.國人因癌症死亡數有逐年增加趨勢,101年與70年比較,死亡人數增加2.1倍 2.歷年男性死亡人數多於女性,差距倍數約在1.7~1.9倍間 11

12 4成 6成 2. 65歲以上癌症死亡占率由70年之4成增加至101年之6成 3.故剔除年齡結構影響,標準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12

13 全死因

14 全死因

15 惡性腫瘤

16 惡性腫瘤

17 心臟疾病

18 心臟疾病

19 意外傷害

20 意外傷害

21 自殺

22 自殺

23 貳、死因統計品質比較 一、 檢視死亡證明書開具者對死因診斷與死亡方式的 填寫品質相關統計結果: 主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對死因診斷品質所採取 之操作定義,依照影響死因統計可用性(譬如填寫症 狀徵候、呼吸衰竭、心律不整等死亡機轉訊息無助 於疾病預防參考)、死因別死亡數大小、臨床實務可 行性(譬如急慢性腎臟衰竭常常不容易歸因明確原死 因)與分析操作困難度(譬如判定因果關係)等四個標 準訂出基本指標、死因別指標與進階指標。

24 (一)基本指標 1.整體診斷欠明比例 (WHO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所有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第十八章「症狀徵候及臨床或 檢驗異常發現」ICD-10編碼R00-R99之死亡數 2.整體診斷欠明(加上敗血症)比例 (台灣版操作定義)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R00-R99與A41.9

25 (二)死因別指標 1.腫瘤診斷欠明比例 (台灣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原死因分類為ICD-10編碼C00-C97「惡 性腫瘤」與D37-D48「未確定或不知性態的腫瘤」之 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D37-D48之死亡數 2.惡性腫瘤診斷欠明比例 (WHO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原死因分類為ICD-10編碼C00-C97「惡 性腫瘤」之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C76, C80, C97之死 亡數

26 (二)死因別指標 3.心臟疾病診斷欠明比例 (台灣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原死因分類為ICD-10編碼I00-I51 「心臟疾病」之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I46, I47, I48, I49, I50, I51之死亡數 4.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欠明比例 (台灣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原死因分類為ICD-10編碼J00-J98 「呼吸系統疾病」之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J80, J81, J96 之死亡數

27 (二)死因別指標 5.事故傷害診斷欠明(台灣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原死因分類為ICD-10編碼V01-X59「意 外事故」(Accidents) 之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X59之死亡數 6.跌倒或墜落外因診斷欠明比例 (台灣版操作定義) 分母:該年度原死因分類為ICD-10編碼W00-W19「跌 倒或墜落」(Falls) 之死亡數 分子:原死因分類在ICD-10編碼W19之死亡數

28 (三)進階指標 1.非地檢署開具,原死因為外因之比例 分母:該年度非地檢署開具之所有死亡數
分子:非地檢署開具,原死因為V01-Y89 之死亡 2.非地檢署開具,多重死因提及損傷外因之比例 分母:非地檢署開具,多重死因提及損傷外因之比 例 分子:非地檢署開具,多重死因提及S00-T97, V01- Y89 之死亡數 以上指標,以1992, 1997, 2002, 2007, 2012五個年度多 重死因資料進行分析,檢視台灣在近二十年的填寫 品質改變狀況

29 (四)品質指標分析-台灣 整體診斷欠明之比例歷年呈改善趨勢
(WHO版) 整體診斷欠明之比例歷年呈改善趨勢 由表一可發現大多數品質指標都呈現改善趨勢。整體診斷欠明之比例由1992年的7.1%降到2012年的4.1%。參考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的一篇跨國比較研究報告,與115個國家2003年資料相比,約排名十三,算是品質相當不錯。根據該報告,2003年英國美國澳洲的比例是5%,加拿大是7%,日本是9%,新加坡是3%,韓國是14%。 2003年與115個國家資料相比,我國約排名十三。2003年英國、美國、澳洲的比例是5%,加拿大是7%,日本是9%,新加坡是3%,韓國是14%。

30 2. 我國在2012年是3.2%,與115個國家2003年資料相比,是比例最高的國家,台灣醫師填寫癌症相關死因診斷品質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台灣版) (WHO版) 1.關於死因別指標,不明確腫瘤診斷之比例是改善最顯著的品質指標,主要是本部統計處於2009年開始有系統力行針對不明確腫瘤診斷進行回溯問卷詢問開具醫師,希望開具醫師提供更明確訊息。 2. 我國在2012年是3.2%,與115個國家2003年資料相比,是比例最高的國家,台灣醫師填寫癌症相關死因診斷品質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關於死因別指標,不明確腫瘤診斷之比例是改善最顯著的品質指標,由1992年的10.0%降到2012年的2.2%。主要理由是衛生署統計室於2009年開始有系統力行針對不明確腫瘤診斷進行回溯問卷詢問開具醫師,希望開具醫師提供更明確訊息,許多醫師因此被教育要填寫較明確死因診斷。不過,不明確惡性腫瘤診斷之比例在2012年是3.2%,與115個國家2003年資料相比,是比例最高的國家,台灣醫師填寫癌症相關死因診斷品質要大大改進。

31 1.不明確循環系統疾病診斷之比例在2012年是17.6%,與115個國家2003年資料相比,大約排名第75百分位。
2.不明確心臟病診斷之比例也有改進,但是還是接近三分之一,許多是只填寫心臟衰竭。 3.不明確腦血管疾病診斷之比例也是有明顯改進,2012年的比例是26.4%,比美國的53%低許多。 不明確循環系統疾病診斷之比例在2012年是17.6%,與115個國家2003年資料相比,大約排名第75百分位。不明確心臟病診斷之比例也有改進,但是還是接近三分之一,許多是只填寫心臟衰竭。不明確腦血管疾病診斷之比例也是有明顯改進,2012年的比例是26.4%,比美國的53%低許多。

32 不明確呼吸系統疾病診斷、不明確消化系統疾病診斷與不明確肝臟疾病診斷的比例減幅不大,仍有改進之空間。

33 1. 不明確外因診斷之比例由2. 2%上升至4. 2%,是本研究 14項指標惟一呈漲幅之指標。 2
1.不明確外因診斷之比例由2.2%上升至4.2%,是本研究 14項指標惟一呈漲幅之指標。 2.不明確陸地交通事故外因診斷之比例2012年為36.7%, 為14項指標排名第3高。

34 1.不明確溺水事故外因診斷之比例2012年為64.9%,排 名第1。 2.不明確跌倒或墜落外因診斷之比例2012年為46.1%, 排名第2。

35 (四)品質指標分析-台灣與OECD國家比較

36 (五)台灣2012年不同死因統計品質指標開具單位別差異
1.2012年不同開具單位整體診斷欠明比例,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都非常低(小於1%),診所(7.0%)、衛生所(6.9%)與地檢署(9.8%)都相對較高。 2.看台灣版定義加上敗血症的整體診斷欠明,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比例也不低,不過還是診所與衛生所及地檢署較高。

37 2.不明確循環系統或心臟病診斷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相對較高;不明確腦血管疾病診斷,診所與衛生所有顯著較高。
1.幾乎每個死因都是地檢署遠高於醫療院所。 2.不明確循環系統或心臟病診斷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相對較高;不明確腦血管疾病診斷,診所與衛生所有顯著較高。 3.不明確呼吸系統診斷則是診所最高,不明確消化系統疾病診斷反而是醫學中心最高。 幾乎每個死因都是地檢署遠高於醫療院所,至於不同層級醫療院所差異不大,不明確循環系統或心臟病診斷反而診所相對較低。不過,不明確腦血管疾病診斷,診所與衛生所有顯著較高。至於不明確呼吸系統診斷則是診所最高,衛生所反而較低。相反地,不明確消化系統疾病診斷(尤其是不明確肝臟疾病診斷)反而是醫學中心最高。關於進階指標,醫療院所開具外因診斷之比例,還是診所與衛生所顯著高於其他醫療院所單位。多重死因提及外傷的比例反而沒有醫療院所層級別差異。

38 1. 關於進階指標,醫療院所開具外因診斷之比例, 與地區醫院與診所著高於其他醫療院所單位,衛 生所明顯較低。 2
1.關於進階指標,醫療院所開具外因診斷之比例, 與地區醫院與診所著高於其他醫療院所單位,衛 生所明顯較低。 2.多重死因提及外傷的比例,醫療院所層級別差異 不大。 關於進階指標,醫療院所開具外因診斷之比例,還是診所與衛生所顯著高於其他醫療院所單位。多重死因提及外傷的比例反而沒有醫療院所層級別差異。

39 死亡證明書不明確死因-成大、奇美醫院之研究
研究對象:230名醫生開具之2,520死亡證明書。 觀察指標:4種錯誤類型死因(COD)及其因果序 列正確性研究。 結果19.9%有至少一種類型的不當死因語句。3.6 %報告不正確的因果關係序列和5.7%填報死亡 機轉(如呼吸衰竭,心臟衰竭死亡,敗血症)。 大約五分之一至少一種類型的不當COD語句, 只有十分之一值得注意的錯誤,會影響死因統計 之品質。

40 不當的比例為最高的腎臟病醫師(53%), 其次傳染病醫師(45%)最低的是腫瘤醫師 (6%)。
不同專科醫師處理不同的疾病,病症的類型 之序列因果關係複雜度不同,會造成其填寫 死診書之品質。 在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5152登記區域進行 回溯問卷(有問題之死診書,再進行問卷調 查),約有90%的查詢返回,約68%有修改死 診書之死因。

41 (四)國際品質指標 1.Stroke(中風) 探討美國各州的“未指定中風” 的差異,不 明中風死亡的百分比[ICD-10]代碼I64),在 所有中風死亡(ICD-10編碼I60-I69) 2007年和2009年間,美國398,942人死於中風, 在209,933例(53%),開具者沒有指定是出 血性或梗塞性,其中44個州比例>50%,20 個州比例≥55%。 在哥倫比亞地區(46%)是最低的和俄克拉 何馬州(64%)是最高的。

42 (四)國際死因統計品質指標 不明中風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美國不明中風的比例年齡結構 合計 0-44歲 45-64歲 65-74歲 75-84歲 85歲+ 52.6 17.3 34.2 48.3 53.9 60.6 不明中風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但各州的填寫狀況一,有些州沒有足夠的醫療設施能輔助確認填寫 詳細的中風情況,該篇回溯問卷2,035份,請在死亡證明書上填寫 不明示中風的開具者回復詳細死因,有79%回覆,其中的69%有提 到梗塞,而有20%提到顱內出血,當詢問開具者為何不一開始就填 寫清楚,他們表示習慣使然,不知道有必要填的更詳細清楚。

43 (四)國際死因統計品質指標 開具者沒有明確指出是出血性或梗塞性,則出血性或梗塞 性中風死亡率會被低估。
另外各州之間出院碼填寫未明示的比例差距很大,是因為 各州的給付標準不同。由此部分州之醫院為了申請給付故 其出院碼會是清楚詳盡的。各州的進行回溯問卷詢問回覆 比例不一致,造成各州死因品質不同。

44 (四)國際品質指標 2.美國1985-2005年提及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死亡證 明書之研究
分成三種類型: (1)同時提及高血壓和糖尿病(2) 高 血壓和糖尿病都在第一部分(3) 高血壓和糖尿病 同在第一部分,且高血壓填在糖尿病下。 結果(1)與(3)類別比例有隨時間而上升,但(2)類 別近乎持平。 為何(1)比例上升但(2)沒有差別,是因為多數醫 生還是知道在腦血管死亡的案例裡高血壓和糖尿 病要填在的第二部分。

45 (四)國際品質指標 (3)部分 上升近一倍可能解釋為因1989 年美國的死亡證明書格式增加了d行,因開具者 可能都沒有發現,就錯將第二部分填在d行。 絕大部分的填寫錯誤是因年紀大的病患病況較複 雜,在老人身上高血壓和糖尿病常共存互相影響, 醫生不好掌握正確的死因鏈,以致填寫困難。

46 結語 開具者會填寫錯誤,常都是因未了解WHO的死 因填寫原則,所以要加強教育,提升品質,應可 在醫學教育、舉辦互動式的工作坊或研討會教育 開具者,比僅提供書面教材給開具者還有效。 瞭解填寫錯誤比率高之原因(如美國的死亡證明 書格式增加了d行,提高錯誤率),針對原因進行 改善措施。 多進行有錯誤類型死亡證明書問卷回溯,也在問 卷順帶教育開具者填寫原則,應可提升死因統計 品質。

47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101年死因統計結果與 死因統計品質比較 報告人:衛福部統計處 徐俊強科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