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董选军 二O一六年八月
义乌市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介绍 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董选军 二O一六年八月
2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14个镇(街道),715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75万,流动人口约143万,在义乌的少数民族约10万人,共计48个民族成份,常住外商1.3万。
辖区内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3家,其中5家市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总数6021人;其中疾控中心编制105人。村卫生服务站数208个;乡村医生数300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1个。
3
义乌 小商品的海洋
4
2010-2016年7月义乌市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概括 其中2016年从萨摩亚输入了三例寨卡病毒病,
年份 疟疾 疟疾主要国家 登革热 登革热主要国家 2010年 20 非洲(以加纳、安哥拉、尼日利亚和科特迪瓦4国为主)和印度 2011年 15 2012年 22 2 2例马来西亚 2013年 34 5 4例安哥拉1例巴西 2014年 29 4 1例印度尼西亚1例莫桑比克2例广州 2015年 30 6 马来西亚2例,印尼,喀麦隆,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016年7月3日 16 2例印度尼西亚2例马来西亚 合计 166 21 其中2016年从萨摩亚输入了三例寨卡病毒病, 没有完全统计的艾滋病、麻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5
主要内容 一、登革热 三、寨卡病毒病 三、疟疾 四、预检分诊如何开展?
6
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暴发或本地病例产生 1、早期发现传染源并隔离 (重点) 2、切断传播途径(蚊媒密度控制,综合防控) 3、保护易感人群
7
义乌控制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二大法宝 (一)努力医防整合早期发现传染源 (二)综合防控降低蚊媒密度
8
如何早期发现传染源 1、加强培训,提高临床医生诊疗能力。
2、医防整合,提高临床医生流行病学能力。微信群、舆情监测、督查、常规询问四个问题等。 3、推广快速检测试剂,提高医院的筛查能力。NS1抗原检测、IGM/IGG胶体金、疟疾RDT检测。 4、义乌市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检测策略(试行)。 5、私人门诊的堵(一个月内国外归国的发热病人一律转诊至当地的发热门诊)和可疑暴发疫情报告。 6、涉外宾馆的宣传。
9
义乌市辖区内发热病人问的四个常规问题
10
义乌市范围内的涉外宾馆和私人门诊进行温馨提示。
11
国内外及本地传染病监测 每半月一期舆情监测。 每月一期传染病月度分析。 每月一期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 每年一期的传染病年度报告。
18
综合防控降低蚊媒密度 布雷图指数的意义超过20可能会暴发流行登革热,5以下登革热本地感染风险很小。 1、政府督导考核。
2、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3、大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 4、扩大监测。获得数据、处置阳性容器、健康教育。 义乌4-10月,每月由卫生院自查布雷图指数共140个村,市级56个村(社区),相当于全市每月监测四分之一的村。
19
分享三个登革热案例
20
1、医防整合早期确诊不典型登革热 2013年4月20日下午4时许,市中心医院防保科电话报告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患者,男,58岁,家住义乌市江东街道青岩刘村。患者于2013年4月17日发热,关节痛,头晕,最高体温约37.5度(腋温),到市中心医院就诊,血常规显示白细胞3.3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1.8%,血小板正常。疟疾检测阴性。4月20日复查血常规,WBC6.0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8.5%,淋巴细胞55.1%,血小板正常,4月20日,义乌市疾控中心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1型阳性。 据调查,该患者于4月16日从安哥拉到达杭州萧山机场(航班ET688),并于当晚回义乌老家。4月17日去中心医院急诊内科因为风湿性关节炎就诊,下午17时回家(私家车)。4月17-19日,均在市中心医院输液大厅输液治疗,现在病情好转。 为什么,我们会发现此类登革热?
21
发现此类登革热原因 1、与舆情监测分析得到,安哥拉国内暴发登革热疫情。我们每半月收集一次全球疫情动态。
2、近期义乌已有一例从安哥拉输入的登革热病例。 3、医防整合,将那一阶段从15天内从安哥拉归来的所有发热病例一律筛查登革热。
22
处置措施 1、对病例进行住院隔离治疗。强制隔离,因政府要求。
2、拟对其居住地开展成蚊药物杀灭,同时开展小积水容器清理为主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3、对周围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动员社区居民做好室内、室外成蚊药物杀灭和小积水容器的清理,并告知如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要立即到江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市中心医院就诊检查。 4、对疫点所在村村民进行跟踪随访。重点是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关注。 5、通知所有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的登革热监测工作,切实做好登革热可疑病例的筛查。 6、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情况。
23
2、2016年第三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2016年5月21日晚20时左右, 义乌市疾控中心接中心医院吴医生电话咨询,有一例登革热IGM快速检测阴性,但是仍然高度疑似的病例该如何处理。
24
临床经过 患者,女,49岁,户籍地义乌城西街道。
2016年5月16日凌晨劳累后开始出现怕冷、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17日上午前往义乌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血常规示:白细胞4.13*109/L,血小板120*109/L,体查未见皮疹,给予达菲治疗, 17日-18日在家休息,自诉仍有发热,18日下午前往北苑中心卫生院门诊就诊,予以挂盐水2天,无明显好转,20日入住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测体温38.8度,伴有下肢肌肉酸痛,无其他明显不适,予以退热等对症治疗,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4*109/L,血小板79*109/L,建议转中心医院或杭州治疗,诊断发热待查,疟疾?登革热?。5月21日下午转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再次全身体查未见皮疹(中心医院就诊未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2.7*109/L,血小板88*109/L,登革热胶体金法IGM阴性,感染科无床位未收住入院,遂晚上前往浙四医院就诊,暂住留观病房。
25
血常规检测结果 检查医院 WBC 血小板 5月17日中心医院 4*109 120*109 5月20日北苑医院 2.4*109 79*109
5月17日中心医院 4*109 120*109 5月20日北苑医院 2.4*109 79*109 5月21日中心医院 2.7*109 88*109 5月21日浙四医院 3.1*109 95*109
26
患者经义乌市金秋旅行社组织报团前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旅游,5月4日萧山机场出发,5月13日中午返回萧山机场,经旅行社大巴到达义乌家中。行程一共10天,其中先在泰国游玩4天,再前往新加坡1天,最后马来西亚5天,旅行期间自诉无明显蚊虫叮咬史,曾有中暑等不适晕倒,具体游玩地点回忆不清。其余义乌出发同行人员一共有23人。 患者回义乌后除城西大伯家和就医史外,无其他外出史。共同居住人员有3人,患者丈夫、儿子和儿媳,其中儿媳已怀孕7个月。
27
5月21日,中心医院登革热IGM快检试剂(胶体金法)检测2次阴性,疟疾快速检测阴性。
5月22日下午,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登革热IGM检测(ELISA法)结果阳性。5月23日,患者血清PCR为一型登革热。 PANBIO指示值18,标准大于11阳性。
28
登革热PCR检测结果 采样时间 标本类型 来源 登革热PCR结果 5月18日 血样 北苑医院 - (?) 5月21日 - (?) 5月22日
- (?) 5月21日 - (?) 5月22日 浙四医院 +(一型登革热) 尿样 -
29
5月22日 病人病程为第7天 体温退烧超过24小时 血液登革热核酸仍然阳性,是否可以解除隔离? 为何18日和21日的血样核酸检测阴性?
为何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报告?
30
2016年的另外一个病例 2016年5月22日15时左右, 义乌市疾控中心应急队员在浙四医院流行病学调查一例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过程中,在急诊又发现一例确诊登革热病例,两例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
31
患者,男,41岁,安徽人,在义乌经商8年,于5月16日下午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
患者,男,41岁,安徽人,在义乌经商8年,于5月16日下午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8度,头痛,伴有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17日在福田社区卫生服务站予以抗生素输液治疗2天,无明显好转,于21日下午前往浙四医院急诊科就诊,就诊医生为皮肤科医生,血常规示:白细胞2.2*109,血小板115*109,2 2日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2.7*109,血小板96*109,体查可见脸部胸部皮肤发红,全身有散在斑丘疹,心肌酶谱1059U/L,有心前区疼痛,诊断为病毒疹。下午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登革热NS1快速检测阳性。
32
2016年义乌市非常典型的登革热病例一型登革热
33
患者因商务于5月7日前往马来西亚出差,5月11日从马来西亚归来到达杭州,并当天返回义乌,马来西亚期间无明确蚊虫叮咬史,无同行人员。家里共同居住人员1人,为患者妻子,现已回安微老家。
34
登革热PCR检测结果 采样时间 标本类型 来源 登革热PCR结果 5月22日 血样 浙四医院 - 尿样 + 5月24日
35
疑 问 1、皮肤科医生诊断为病毒疹,为何不怀疑登革热,我们的传染病诊疗培训是否需要覆盖到皮肤科医生。
疑 问 1、皮肤科医生诊断为病毒疹,为何不怀疑登革热,我们的传染病诊疗培训是否需要覆盖到皮肤科医生。 2、为何血液里NS1抗原阳性,血液里核酸检测阴性,尿液却阳性。 3、尿液核酸检测阳性能否确诊登革热。 对于标本我们该如何采集。 从2016年开始,疑似登革热病例均采集血液和尿液。
36
浙江省三起暴发疫情介绍
37
2004年宁波慈溪登革热暴发疫情 1、首发病例:7月22日输入病例。 2、本地首发:8月26日。 3、报告日期:10月3日。
4、本地首发至报告日期:39天。
38
2009年义乌市登革热暴发疫情 1、首例,不清楚。 2、调查本地首发病例7月20日。 3、报告时间9月2日。
4、本地首发至报告时间:44天。
39
2015年绍兴登革热暴发疫情 可疑首发:7月15日 本地首发:8月12日 本地暴发报告时间:9月10日 本地首发至报告时间:29天
市、区政府介入 市、区政府介入 市、区政府介入 市、区政府介入 省卫计委领导到现场 省卫计委领导到现场 省卫计委领导到现场 P C O公司全面介入 P C O公司全面介入 P C O公司全面介入 省疾控接到报告 省疾控接到报告 省疾控接到报告 省疾控接到报告 省疾控接到报告 省疾控接到报告 省疾控接到报告 市、区政府介入 省卫计委领导到现场
40
三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经验 1、暴发报告日期:9月2日-10月3日。 2、本地首发感染日期:7月20日-8月26日。
3、首例输入至出现本地感染的可能时间:30天左右。 4、本地首发感染至报告日期:29-44天。 5、末例时间10月中旬左右。
41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二版) (一)概念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临床以高热,肌肉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43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5天(有些是3-14天),通常5-8天。 分型: 2014年第二版: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白纹伊蚊的蚊内期8-10天 埃及伊蚊可以无
44
临床表现 (一)典型登革热 (一)急性发热期。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45
(二)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46
(三)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47
典型皮疹
48
义乌市现实见到的登革热皮疹
50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多数病例早期开始下降,病程第4~5天降至最低点,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下降为主。多数病例有血小板减少,最低可降至10 *109/L以下。 早期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上升? 2.尿常规:可见少量蛋白、红细胞等,可有管型出现。
51
3.血生化检查:超过半数的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部分患者CK/CK-MB、BNP、肌钙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呈轻中度升高,少数患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出凝血功能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重症病例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减少。 4.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可采集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送检。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送指定机构检测。
52
急性发热期可应用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有条件可进行血清学分型和病毒分离。
初次感染患者,发病后3~5天可检出IgM抗体,发病2周后达到高峰,可维持2~3月;发病1周后可检出IgG抗体,IgG抗体可维持数年甚至终生;发病1周内,在患者血清中检出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提示二次感染,也可结合捕获法检测的IgM/IgG抗体比值进行综合判断。
53
登革热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胶体金NS1抗原阳性能否确诊登革热?
54
PCR、病毒培养和NS1抗原检测 急性发热期,持续2-7天,病程3-6天出现皮疹 极期后的2-3天 极期,病程的3-8天
首发症状,发热或乏力 PCR、病毒培养和NS1抗原检测 血常规白细胞早期下降,后期血小板可能下降,但一般多次检测进行性下降 白细胞和血小板继续下降,IGM呈现阳性,PCR、病毒培养和NS1抗原检测 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升,肝功能可出现损害
55
登革热检测方法如何选择 1、胶体金法的IGM/IGG检测试剂 2、胶体金法的NS1抗原检测试剂 3、ELISA法的NS1抗原检测
4、ELISA方法的IGM检测试剂 5、EILSA方法的IGG第一次感染检测 6、ELISA方法的IGG第二次以上感染检测 7、登革热核酸通用核酸检测 8、登革热分型核酸检测 9、登革热病毒培养
57
解除防蚊隔离标准 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 要综合考虑,尤其对于双峰热病例。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
58
二、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结膜炎或关节痛,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59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60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有研究证明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性传播:寨卡病毒可通过性传播,目前报告的少量病例均为男性患者感染其女性性伴。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感染寨卡病毒的女性可将病毒传播给其性伴。 血液传播:寨卡病毒可能通过输血传播,目前已有可能经输血传播的病例报告。
61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至12天。 传染期: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毒血症,具备传染性。
病毒血症期多为5至7天,一般从发病前2至3天到发病后3至5天,部分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患者唾液也可检出病毒,病毒载量可高于同期血液标本。病毒在患者精液中持续检出时间长,个别病例发病后62天仍可检出病毒核酸。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及期限尚不明确。
6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结膜炎、关节痛及肌肉痛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至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提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65
31例ZIKA病毒感染者临床表现汇总表 临床表现 例数 总数 比例% 皮疹 28 31 90 发热 20 65 关节痛 无菌性结膜炎 17
55 肌肉疼痛 15 48 头痛 14 45 眼眶痛 12 39 水肿 6 19 呕吐 3 10
66
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 寨卡病毒病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发热 +++ ++++ 斑丘疹 ++ 肌痛/关节痛 结膜炎 - + 四肢水肿
. 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 寨卡病毒病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发热 +++ ++++ 斑丘疹 ++ 肌痛/关节痛 结膜炎 - + 四肢水肿 眼眶后痛 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出血
67
诊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或者接触过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寨卡病毒病患者。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寨卡病毒。 (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68
出院标准 综合评价住院患者病情转归情况以决定出院时间。建议出院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1.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血液核酸连续检测2次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者,病程不少于10天。
69
义乌市的三个真实的案例。
70
第一例患者 患者楼某某,男,38岁,浙江省义乌市人,商务人员。患者2月14日在斐济飞香港的飞机上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未测体温)、畏寒、腹泻,14时50分到达香港后乘坐商务车从深圳皇岗入境,16时48分在深圳皇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旅行保健中心测体温38.5℃,伴头疼咽红。2月16日,深圳皇岗出入境检验检疫对其2月14日的血液寨卡病毒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遂告知浙江省卫生和计生委。患者离开深圳皇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前往广州的途中曾有一次鼻出血。2月15日晚患者耳后出现红色斑丘疹。2月16日皮疹开始扩散至患者躯干,皮疹不痒。同时伴结膜充血。2月16日的血液标本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寨卡病毒核酸阳性。 2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2月16日的患者的血液、唾液标本中的复核检测寨卡病毒的NS1和E基因的核酸检测阳性,尿液阴性,遂确诊为中国大陆第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浙江省首例。
71
病例1结膜炎表现 病例1皮疹表现
72
2月16日到义乌市某医院入院后,16时患者体温37. 3℃,当日,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6. 13.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48
2月16日到义乌市某医院入院后,16时患者体温37.3℃,当日,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6.1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48.2%,淋巴细胞比例33.4%,单核细胞比例16.6%,血小板计数169*109/L,CRP6mg/L。患者17日开始体温正常,2月17日CRP12.30 mg/L。2月17日肝肾功能无异常。2月19日、2月20日、2月22日的血常规无明显异常。2月19日,皮疹消失。2月20日,结膜炎消失。
73
患者从2月17日阴性23日(除2月18日未采),患者每天的血液和唾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19日、2月20日,患者尿液核酸检测阳性。2月17日、2月21日、2月22日、2月23日,患者尿液核酸检测阴性。 2月4日患者与亲朋好友共33人在香港集中后飞赴斐济和萨摩亚旅行。2月15日返回义乌。2月27日出院。
74
第二例病例 郑某恩,男,8岁,学生,浙江省义乌市人。在国外的旅行行程与病例1完全一致。2月15日返回义乌后,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做为共同暴露者的健康进行密切监控。 患者自述2月16日起有略有头疼,无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2月17日,患者的血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尿液和唾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19日,患者头疼略有好转,血液和唾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21日,患者出现腹背部出现皮疹,但仍无发热、结膜炎,患者唾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22日,脸面部皮疹明显加重,出现右眼结膜炎,2月22日,经浙江省卫生和计生委专家会诊确诊其为寨卡病毒病病例,并收住入院,患者血液、唾液、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23日,患者体温正常,皮疹逐渐消退,结膜炎好转,患者唾液和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24日,皮疹消退,结膜炎好转。2月25日,无结膜炎,无其它临床表现。3月2日出院。
75
第三例病例 郑某某,男,38岁,商务人员,浙江省义乌市人。在国外的旅行行程与病例1完全一致。2月15日返回义乌后,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做为共同暴露者的健康进行密切监控。 2月17日,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血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尿液和唾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19日,患者仍无任何临床表现,血液、唾液和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20日晚,患者出现低热(腋下37.4度),患者血液、唾液和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21日,患者颈后出现皮疹,并逐渐扩散至全身,同时伴结膜充血,见图3。
76
2月21日血常规检测正常,患者血液、唾液和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尿液和眼拭子核酸检测阴性。2月22日,经浙江省卫生和计生委组织专家讨论,确诊其为寨卡病毒病病例,并收住入院,2月22日患者唾液、尿液、咽拭子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眼拭子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23日,患者最高体温38.8度,全身皮疹加重,结膜炎加重,临床症状达到高峰,唾液、尿液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月24日,患者体温正常,皮疹逐渐消退,结膜炎好转。2月25日,患者体温正常,皮疹消退,无结膜炎。 3月1日出院。
77
病例3的结膜炎和脸部皮疹
78
隐性感染者 吴某某,女,36岁,为病例3的妻子,病例2的母亲,其流行病史与病例2和病例3相同,隐性感染者曾与病例3在2月16至19日有过接吻行为,但无性行为。 隐性感染者无任何临床表现,2月19日,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唾液中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79
NA, 未采样. 病例1 病例 2 病例 3 隐性感染者 2月14日 血清 阳性 NA 尿液 唾液 2月15日 2月16日 阴性 2月17日
表 例病例和1例隐性感染者实验室检测情况表 NA, 未采样. 病例1 病例 2 病例 3 隐性感染者 2月14日 血清 阳性 NA 尿液 唾液 2月15日 2月16日 阴性 2月17日 2月18日 2月19日 2月20日 2月21日
80
病例1 病例 2 病例 3 隐性感染者 2月22日 血清 阴性 阳性 NA 尿液 唾液 2月23日 2月24日 2月25日 2月26日 2月27日 2月28日 2月29日
81
寨卡病毒分离 正常Vero细胞 寨卡病毒引起Vero细胞病变
82
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 寨卡病毒病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发热 +++ ++++ 斑丘疹 ++ 肌痛/关节痛 结膜炎 - + 四肢水肿
. 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 寨卡病毒病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发热 +++ ++++ 斑丘疹 ++ 肌痛/关节痛 结膜炎 - + 四肢水肿 眼眶后痛 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出血 寨卡病毒病早期发现比登革热要难,看到结膜炎要高度重视。
83
三、疟疾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常有脾肿大与贫血。
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84
由于现在疟疾主要是输入型。 疟疾导致本地暴发的风险远远低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2015年义乌市达到了消除疟疾的考核要求。 所以我们将疟疾重点放在发现疟疾上,我们统一规定,在一个月内从国外回来的发热病例一律筛查疟疾,使用镜检和RDT二种方法。 疟疾相对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简单。 我们已经弱化三热病人监测
85
重视卵形疟诊断 对部分从非洲来的发热病例,疟疾RDT阴性,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疟疾镜检阴性,该病例仍不能排除疟疾,尤其是卵形疟。
86
(1) 间日疟、三日和卵形疟治疗 首选磷酸氯喹片(以下简称氯喹)加磷酸伯氨喹片(以下简称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治疗(此疗法也适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患者的治疗)。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以下简称ACT)进行治疗。 (2) 恶性疟治疗 采用ACT进行治疗。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
87
四、预检分诊如何开展?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难题 什么样的人需要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登记本需要登记什么样的病人?
在那个地方进行预检分诊比较合理?(门诊大厅、儿科、呼吸科、发热门诊) 预检分诊的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格? 传染病流行期间和日常应该是不一样的! 上级没有文件规定 义乌市的考核要求是预检分诊率大于2% 预检分诊率=当日预检分诊登记人数/当日初诊人次
88
义乌市 预检分诊登记表 序号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联系号码 体温(℃) 主要症状 流行病学史 分诊科室 登记人 备注
义乌市 预检分诊登记表 序号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联系号码 体温(℃) 主要症状 流行病学史 分诊科室 登记人 备注 1月内出国史 接触史 备注:1、医疗卫生单位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对就诊的发热病人询问流行病学史,详细登记患者信息。 2、发热38℃(口腔温度)以上且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应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3、流行病学史重点询问,1个月内是否有出国史、国家名称。接触史主要询问7天内是否有禽类接触史等。4、备注中要关注类似病例是否有聚集性倾向。5、此表格由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使用,各单位可适当修改,建议从2013年10月份起使用。咨询电话 。
89
问题1 针对输入性病例 2016年7月3日礼拜日上午11点钟,有一例5天前从玻利维亚(网络搜索:南美洲,有寨卡和登革热流行)11岁的小女孩,7月2日发热,发热38度,咽红,无咳嗽、腹泻、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7月4日已经预定了飞机回国。 你该怎么办?
90
我们的意见是 1、疟疾医院RDT检测。最后阴性。 2、登革热IGM和NS1胶体金检测。最后阴性。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够得上登革热的疑似病例吗? 这个时候够得上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吗? 是否需要留观? 第二天7月4日,义乌市疾控中心寨卡病毒病检测阴性。义乌市疾控中心仅电话随访了解病情。
91
问题2 针对本地病例 如果有一个男性,40岁,一个月内无外出史,发热3天,最高39度,咽红,白细胞和血小板二系下降,无咳嗽、腹泻和皮疹?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92
1、优先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PCR检测。
2、若后出现皮疹,我们一般会建议使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包括IGM和NS1,随后我们一般会进行核酸检测。 3、若无皮疹,询问有明确的登革热病人接触史或明确接触过曾去过东南亚登革热疫区的人,仅个案,我们一般就胶体金法快速检测。 4、若病例周边有明确的多例类似病例,则会根据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的处置。
93
谢 谢! 部分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董选军 15355336066 27384434@qq.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