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篇 鞌之戰 一、【題解】 本篇選自《左傳·成公二年》,題目是後加的。鞌之戰是春秋時期一次著名的戰役。公元前589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和衛國,魯、衛向晉國求援,於是在齊晉之間發生了這次戰爭。《左傳》記述鞌之戰的文字較長,這裏選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篇通過對幾個主要人物的細節描寫,展示了鞌之戰的整個過程,揭示了這次戰爭勝負的原因是由於齊軍驕傲輕敵,晉軍同仇敵愾。當然,由於作者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可能從各國政治、經濟的背景上來揭示戰爭的實質。至於那些占卜或做夢靈驗之類的描寫,則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篇 鞌之戰 一、【題解】 本篇選自《左傳·成公二年》,題目是後加的。鞌之戰是春秋時期一次著名的戰役。公元前589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和衛國,魯、衛向晉國求援,於是在齊晉之間發生了這次戰爭。《左傳》記述鞌之戰的文字較長,這裏選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篇通過對幾個主要人物的細節描寫,展示了鞌之戰的整個過程,揭示了這次戰爭勝負的原因是由於齊軍驕傲輕敵,晉軍同仇敵愾。當然,由於作者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可能從各國政治、經濟的背景上來揭示戰爭的實質。至於那些占卜或做夢靈驗之類的描寫,則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篇 鞌之戰 一、【題解】 本篇選自《左傳·成公二年》,題目是後加的。鞌之戰是春秋時期一次著名的戰役。公元前589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和衛國,魯、衛向晉國求援,於是在齊晉之間發生了這次戰爭。《左傳》記述鞌之戰的文字較長,這裏選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篇通過對幾個主要人物的細節描寫,展示了鞌之戰的整個過程,揭示了這次戰爭勝負的原因是由於齊軍驕傲輕敵,晉軍同仇敵愾。當然,由於作者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可能從各國政治、經濟的背景上來揭示戰爭的實質。至於那些占卜或做夢靈驗之類的描寫,則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2 魯成公二年,齊侯伐魯,衛軍侵齊。魯、衛軍敗,向晉求救。晉出師救魯、衛而伐齊。於是,齊、晉在鞌地爆發了這場戰爭。
這是一場諸侯間的爭霸戰爭。本文正面敍述了齊晉鞌之戰的經過,生動地描寫了雙方將帥在戰爭中的表現和性格。 在《左傳》對鞌之戰的記述中,本文只是節選了其中間一部分。此前寫魯、衛向晉國求救、晉國出兵的經過;齊晉兩軍相約第二天開戰和齊將高固的驕傲氣焰。此後寫了齊侯逃脫以後,多次沖入晉軍尋找逢醜父,晉軍率領的聯軍狄人和衛人不敢加害齊侯,齊侯得以返回國都;又通過一女子急切詢問齊侯和父親的情況,表現了齊人關心國君和國家的命運。

3 《春秋經》 “二年春,齊侯伐我(魯)北鄙。夏四月丙戌(二十九日)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於新築(據《傳》,為衛國地名),衛師敗績。六月癸酉(十七日),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於鞌;齊師敗績。” 《左傳》成公二年:齊伐魯,取龍。衛侵齊(《史記》謂其為救魯)衛敗。“孫桓子(即衛之孫良夫)還於新築,不入(不入國都),遂如晉乞師。臧宣叔(即魯國臧孫許)亦如晉乞師。)”

4 晉派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晉國司馬職掌軍法),以救魯、衛。
齊伐魯,取龍;衛侵齊(目的是救魯),衛敗。魯、衛向晉求救兵,晉與魯、衛同為姬姓國,晉發兵,會合魯、衛之師與齊(姜姓)戰于鞌,齊師大敗。

5 四年前郤克与齐国的一场恩怨: 《公羊傳·成公二年》:“前此者,晉郤克與臧孫許同時而聘于齊。蕭同姪子者,齊君之母也,踊(上;登临)于棓pǒu(铺设于不平处的跳板)而窺客,則客或跛或眇(一目失明)。於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二大夫出,相與踦閭而語,移曰然後相去。齊人皆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二大夫歸相與率師為鞌之戰。” 《春秋穀梁傳·成公元年》:“季孫行父禿,晉郤克眇,卫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蕭同姪子處臺上而笑之,聞於客。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移日不解。齊人有知之者曰:‘齊之患,必自此始矣。’”

6 《史記·晉世家》:“八年,使郤克于齊。齊頃公母從樓上觀而笑之。所以然者,郤克僂,而魯使蹇,衛使眇,故齊亦令人如之以導客。郤克怒,歸至河上,曰:‘不報齊者,河伯視之。’至國,請君,欲伐齊。景公問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煩國。’弗聽。” 《左傳·宣公十七年》:“傳十七年春,晉侯使郤克徵會於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郤子登,婦人笑於房。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獻子先歸,使欒廬待命於齊,曰:‘不得齊事,無復命矣。’郤子至,請伐齊。晉侯弗許。請以其私屬,又弗許。”

7 參戰國家 齊國——齊頃公、逄醜父 晉國——郤 克、韓 厥 時 間 魯成公二年 西元前589年 戰爭原因 諸侯爭霸 西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晉國戰敗 北方大國齊國伐魯、衛 戰爭結果 齊國戰敗,歸魯汶陽之田 西元前582年,晉楚鄢陵之戰,晉 國獲勝 文章特色 直接描寫戰爭的場面 揭示戰爭勝負的原因

8 齐晋鞌之战示意图 晋 齐 秦 楚 鞌 临淄 卫 绛 河 朝歌 雍 曲阜 鲁 邲 新郑 郑 水 鄢陵 淮 新蔡 蔡 汉 水 江 郢 前589
前597 鄢陵 前582 新蔡

9 二、齊國: 齊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有呂齊和田齊之分。
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呂尚于齊,由於國君姜姓呂氏,故又稱呂氏齊國,史稱呂齊。 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於前386年放逐齊康公于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國君媯姓田氏,是為田氏齊國,史稱田齊。 齊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國所並。

10 晉國: 晉國,周代春秋時期諸侯國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約為今山西省南部。 唐叔虞之子晉侯燮父徙居晉水,至晉孝侯時,國都名翼(今山西翼城縣);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 西元前403年,晉國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三家自立為諸侯,分裂晉國。周威烈王賜三家為諸侯,於是韓國、趙國、魏國三國分晉,晉國滅亡。

11 癸酉,師陳於鞌①。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為右②。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為右③。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④。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餘病矣⑤。”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⑥。” 【註釋】 ①癸酉: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 陳:“陣”的古字。  鞌:齊地名,在今山東省濟南市附近。

12 ②邴夏:人名。禦齊侯:為齊侯駕車。 逢醜父:人名。右:車右,又稱驂乘。多由勇猛之人擔任,戰鬥中負責保護尊者。 逢(本義相遇) 逢
逄(姓氏) 禦: 1、駕駛車馬。 繆(mù)王使造父禦,西巡狩。(《史記·趙世家》) 2、駕車馬的人。 其禦屢顧(《左傳·成公十六年》)。 3、駕馭人,統治,治理。 百官禦事(《國語·周語上》) 振長策而禦宇內(賈誼《過秦論上》) 4、使用人或物。 腥臊並禦,芳不得薄兮。(屈原《涉江》)

13 5、對帝王所作所為及所用物的指稱。 寺在西陽門外三裏禦道南。(《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御駕親征,其勢甚大。(《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 6、控制,制止 於是又節用禦欲。(《荀子·榮辱》) 7、抵擋 我有旨蓄,亦以禦冬(《詩經·邶風·穀風》) 8、假借為“迓” 迎 之子於歸,百兩禦之(《詩經·召南·鵲巢》)

14 ③解張:人名。 郤克:晋大夫,本此戰鬥晉軍的主帥。  鄭丘緩:人名。
左右: “左”、“右”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地位,因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禮儀習俗而有所不同。 春秋以前一般朝官崇左,而食飲與凶事則尚右。 戰國、兩漢時尚右而卑左。 例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位在廉頗之右。”張守節《正義》:“秦漢以前用右為上。” 《漢書·趙堯傳》:“高祖曰:‘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顏師古注:“是時尊右而卑左。”這兩個注釋闡釋了“左”、“右”在兩漢時期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地位。

15 “右”由地位高,引申為高貴,重要,如右姓,右族,右職等;
古代以右為上,漢代以後因稱世家大族為“右姓”。又如《後漢書·郭仁及傳》:“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莫肯先附。”李賢注:“右姓,猶高姓也。” 再如《北史·王子直傳》:“子直京兆杜陵人也,世為郡右族。“右族,猶右姓,有聲望的大族。 《漢書·黃場傳》:“馮用以寮入時為官,不署右職。”《漢書》、《史記》中的“右職”均為重要的職位。 又引申為崇尚,親近,如右文,右戚等。例如:《新唐書·柳沖傳》:“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歸右姓已。”

16 戰國、兩漢時尊右卑左,然而在不同的車制中,“左”、“右”的文化又有所不同:
《孔子家語·問玉》:“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車而無左右,則亂于車上也……。” 按古禮制,主居右而客居左,禦者居中,因為以左為尊位之稱。 如《史記·信陵君列傳》:“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虛左,即空出左邊的座位(讓侯生坐),成語有“虛左以待”。 又如《燕子丹》卷下:“荊軻之燕,太子自禦,虛左,軻援綏不讓。”

17 兵車一般每輛車乘三人,尊者居左,禦者居中,而驂乘即勇力之士居右。但君王或戰時主帥乘的車,君王或主帥居中,禦者居左,而驂乘的位置不變。
齊國是齊侯親自出征,居車中間,禦者邴夏居左,驂乘是逢醜父。晉國由郤克擔當主帥,居中,禦者解張居左,車右是鄭丘緩。 孔穎達疏:“若君親在軍,則君當車中,禦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又:”兵車為元帥在中,禦者在左也。其餘將帥,皆禦者在中,將帥在左也。”

18

19

20 鼓钲旗 御者 车右 主帅

21 ④姑:姑且。 翦滅:消滅。 翦:“剪”的古字《玉篇》:“翦,俗作剪。”《說文》:“翦,羽生。一曰矢羽。” 翦(本義割斷羽毛。古無剪刀用例)——殺戮——殲滅  此:晉軍。朝食:吃早飯。介馬:給馬披上鎧甲。 介: 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象人著甲形。” 甲衣——間隔——仲介——介紹   馳之:指驅馬進軍。《說文》:“馳,大驅也。從馬,也聲。”

22 ⑤屨:鞋子。   病:傷勢嚴重。古代凡是病勢很重,以及因極度的勞累或傷勢很重使得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 古漢語“疾”“病”不同。“疾”是“病”的總稱,但如果對用,“疾”的程度比“病”較輕微,容易治療。《禮記·檀公上》:"曾子寢疾,病." "疾病"連用,表示生病病情加重. 《桓公五年》:"公疾病而亂作,國人分散." 《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23 "疾"引申為疾苦,痛苦(《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再如痛心疾首.
缺點(《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嫉恨(憤世嫉俗,疾惡如仇)嫉妒(《尚書·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等意義. "病"為受害嚴重的情形,可指因重傷,疲勞或饑餓等而身體非常虛弱,也可指國家處於危急中. 《宣公二年》:"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24 引申為動詞危害.如《桓公十年》:"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莊公三十年》:"冬,遇于魯濟,謀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認為……有害,憂慮於,為難. 《襄公三年》:"君子謂子重於是役也,所獲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疾(精神病)而卒." ⑥張侯:解張。 合:兩軍交戰。 貫:穿。 朱殷:染成黑紅色。  吾子:對對方的尊稱。 貫: 甲骨文象穿物形。因貝殼要穿成串,後加“貝”字表貫穿義。

25 青铜戟

26 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⑦!”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⑧!”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⑨。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⑩。 【註釋】 ⑦識:知道,瞭解。  然:表轉折,然而。 “险”应解释为“险阻”而不是“危险”。《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

27 識: A、知道,認識到。 《史記·魏世家》“皆識秦之欲無窮也。”《孟子·梁惠王上》“不識有諸?” B、能辨別。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又漆身為厲(癩,惡瘡),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 C、讀zhì,記住。 《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28 從: A、本義,跟隨,隨從。 《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史記·項羽本世紀》“張良是時從沛公。” B、追趕。 《左傳·成公二年》“故中禦而從齊侯。” C、順從,聽從。 《荀子·王道》“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從其計。” D、參與,從事。 曹植《雜詩》“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

29 ⑧殿:鎮守。 《說文》:“殿,擊聲也。”(右形左聲)段玉裁注:“此字本義未見,假借為宮殿字,······又假借為軍後曰殿。” 行軍走在最後——鎮守 集事:成事。 集:鳥集落——集合——成功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擐甲:穿上鎧甲。

30 ⑨並轡:把兩手中的繮繩交到一隻手中。枹:鼓棰。 拿過來
援:牽拉 援助、支援 《蜀道難》:“猿猱欲度愁攀援。” 《韓非子》:“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 逸:《說文》:“逸,失(逃掉)也。從辵從兔。” 奔跑 逸:逃掉 閒適、安逸

31 ⑩周:圍繞。 敗績:大敗,軍隊崩潰。 陸宗達在《訓詁簡論》中談到:凡循道而行謂之“跡”,車不能循道而行謂之“敗績”。春秋時代的戰爭以用兵車進行車戰為主,因此,戰爭中兵車垮了是最大的敗仗,是之謂敗績。《曹劌論戰》中,“吾視其轍亂——故逐之。”這句話正是形象地寫出了“齊師敗績”的情況。 績:將麻絲搓成線繩。 成績:本義搓成了麻繩——成功、業績 《書·洛誥》:“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 敗績:本義沒有搓成麻繩——失敗 《書·湯誓》:“夏師敗績,湯遂從之。”

32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禦而從齊侯①。邴夏曰:“射其禦者,君子也②。”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③。”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斃於車中④。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⑤。”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⑥。韓厥俛定其右⑦。 【註釋】 ①韓厥:晉大夫,鞌之戰中任晉軍司馬。 子輿:韓厥的父親。旦辟左右:次日早上作戰時避開左右位置。中禦:在中間駕車。按制度,韓厥在車中應處在車左的位置。從:追趕。 ②君子:貴族。 ③非禮:不合禮制。

33 韓厥: (生卒年不詳),姬姓,韓氏,名厥,諡號獻。即韓獻子,韓輿之子。春秋中期晉國卿大夫,始為趙氏家臣,後位列八卿之一,至晉悼公時,升任晉國執政,戰國時期韓國的先祖。一生侍奉晉靈公、晉成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五朝。 韓國起源於晉國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晉穆侯。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武公封於韓地,繁衍氏族,在晉成為門閥名卿。

34 次序 諡號 姓名 在位時間年數 備註 1 韓武子 韓萬 曲沃桓叔的庶子,被封于韓 2 韓賕伯? 3 韓定伯 韓簡 4 ? 韓輿 5 韓獻子 韓厥 6 韓宣子 韓起 ?—前514年 7 韓貞子 韓須 前514年—? 8 韓簡子 韓不信 9 韓莊子 韓庚 10 韓康子 韓虎 ?—前425年前453年,與趙、魏滅智伯瑤,三分智地 11 韓武子 韓啟章 前424年—前409年 16 12 韓景侯 韓虔 前408年—前400年 9 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稱侯

35 ④左:車左。  越:墜落。   斃:倒下。先秦漢語中的“斃”一般沒有死去的意思。 向前倒下。 《爾雅·釋言》:“斃,踣(bó)也。”《說文·犬部》:“斃,頓僕也。”《玉篇·死部》:“斃,僕也,頓也。” 此字《說文》列“獘”“斃”二體,曰:“獘,頓僕也(即向前倒下)。從犬,敝聲。春秋傳曰:與犬,犬獘。斃,獘或從死。” 段注:“獘本因犬僕制字,假借為凡僕之稱。”“向前僕倒”本用“獘”。人被殺死則倒下,所以又引申為死,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斃”,從死敝聲。 先秦古書中表示僕倒義的“獘”,在流傳過程中住往被改成“斃”,所以,現在見到的先秦古書中的“斃”通常仍應解釋為僕倒,不能理解為死亡。

36 ⑤綦毋張:晉大夫。喪車:作戰中戰車損壞。寓乘:搭車。
寓:《說文》:“寓,寄(寄居)也。” ⑥從左右:站在左右兩邊。肘:名詞作動詞。用肘撞。 ⑦俛:同“俯”。“俯”的異體字。 《說文》:“頫,低頭也。從頁、逃省。……俛,頫或從人、免(“免”有避開的意思)。”

37 逢醜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①。醜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②。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③。” 【註釋】 ①易位:交換位置。按制度,齊侯處於車中間的位置,醜父在車右的位置。古代作戰中,甲士從服飾上不容易看出身份,只能從車中的位置上分析。 及:到達。 驂:一車駕三馬,也指一車三馬或四馬中的兩旁兩匹。   

38 絓:絆住。 《廣韻》:“絓,絲結。”絓:繅絲時蠶絲打結——拌住 ②轏:輕便的戰車。“棧”的異體字 “棧”的聲符“戔”有小、簡陋的含義,如“客棧”。    匿:隱瞞。

39 及:追上。 及: A、本義, 象一隻手把人抓住,“追趕上”, 故不能推車而及(《左傳·成公二年》)楚之為食,吳之及之。(《左傳·定公四年》) B、達到,到。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西元年》) 將及華泉(《左傳·成公二年》) 病未及死(《左傳·成公二年》)。 C、趁著。 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戰國策·趙策》)及其未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40 D、趕得上,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E、涉及,發生關係。 言不及義(《論語·衛靈公》) F、連詞 “和”。 生莊公及共叔段(《左傳·隱西元年》) G、介詞。 屈完及諸侯盟。(《左傳·僖公四年》)

41 ③縶:絆馬索。 稽首:《說文》:“稽,留止也。從禾,從尤,旨聲。”孔廣居注:“禾,……曲頭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美食美色則足以留滯人。此三體會意也。” 稽首:使頭停留於地,即叩首至地。 稽(停留、延遲)——稽查、調查 奉:“捧”的古字 捧出 捧 奉      奉獻    輿師:軍隊。    

42 屬當戎行:真巧碰上國君的軍隊。 屬:《說文》:“屬,連也。從尾,蜀聲。” 隸屬、屬於 屬(連接) 親屬、家屬 正好、恰好 當 抵押、典當 本義是兩塊 當 合適、適當 應當 田價值相同 對著、面對 從田尚聲 相同、相當 當作 奔辟:躲開。  忝:使……受辱。  

43 臣辱戎士:因為我在軍隊裏,使戰士受辱,這是說充數當個戰士。戎士:戰士。
敏:聰明。《說文》:“敏,疾也。從攴,每聲。” 敏:疾速、敏捷——聰敏、聰明   攝官承乏:在人才缺乏的時候臨時承擔一定的官職。

44 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鄭周父禦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④。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⑤。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乎⑥?”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⑦。”乃免之。 【註釋】 ④如:到……去。  鄭周父:人名。  佐車:副車。  宛茷:人名。 ⑤郤獻子:郤克。 獻: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爾雅》:“獻,聖也。” 獻子:對人的尊稱。

45 ⑥自今: A、從今以後, 《史記·齊太公世家》:“晉郤克欲殺醜父。醜父曰:‘代君死而見戮,後人臣無忠其君者矣。’克舍之,醜父遂得亡歸齊。” B、“自古至今”的省語(郭《古代漢語》)。 任:承擔。  為戮:被殺。“為”字式的被動句。 ⑦難:意動用法,以……爲難。  免:使動用法,使……免。  祥:吉利。   勸:勸勉。 《說文》:“勸,勉也。” 《齊民要術》:“勸民務農桑。”

46 十七日,齊、晉兩軍在鞌地擺開陣勢。邴夏為齊頃公駕車,逢醜父作為車右。晉國的解張為郤克駕車,鄭丘緩作為車右。齊頃公說:“我暫且消滅了這些人再吃早飯。”馬不披甲,馳向晉軍。
郤克受了箭傷,血流到鞋子上,但是鼓聲不斷,說:“我受傷了!”解張說:“從一開始交戰,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斷了箭杆仍駕車,左邊的車輪都染成黑紅色,哪里敢說受傷?您忍著點吧!”鄭丘緩說:“從一開始交戰,如果遇到危險,我必定下車推車,您難道瞭解嗎?不過您真是受傷了!”

47 解張說:“軍隊的耳目,在於我的旗子和鼓聲,前進後退都要聽從它。這輛車子由一個人鎮守,戰事就可以完成。為什麼要為了一點痛苦而敗壞國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執武器,本來就抱定必死的決心,受傷還沒有到死的程度,你還是盡力而為吧!” 於是就左手一把握著馬韁,右手拿著鼓槌擊鼓。馬奔跑不能停止,全軍就跟著上去。齊軍大敗,晉國追趕齊軍,繞了華不注山三圈。

48 韓厥夢見他父親子輿對他說:“明天不要站在戰車左右兩側。”因此韓厥就在中間駕戰車而追趕齊頃公。邴夏說:“射那位駕車人,他是君子。”齊頃公說:“認為他是君子而射他,這不合於禮。”射車左,車左死在車下。射車右,車右死在車中。 綦毋張丟失了戰車,跟上韓厥說:“請允許我搭乘您的戰車。”上車,準備站在左邊或右邊,韓厥用肘推他,使他站在身後。韓厥彎下身子,放穩車右的傷者。

49 逢醜父和齊頃公乘機互換位置。將要到達華泉,驂馬被樹木絆住了。頭幾天,逢醜父睡在棧車裏,有一條蛇爬到他身邊,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傷,但隱瞞了這件事,由於這樣,他不能用臂推車前進,這樣才被韓厥追上。
韓厥拿著馬韁走向馬前,跪下叩頭,捧著酒杯加上玉璧獻上,說:“寡君派臣下們替魯、衛兩國請求,說:‘不要讓軍隊進入齊國的土地。’下臣不幸,正好在軍隊服役,不能逃避服役。而且也害怕奔走逃避成為兩國國君的恥辱。下臣身為一名戰士,謹向君王報告我的無能,但由於人手缺乏,只好承當這個官職。”

50 逢醜父要齊頃公下車,到華泉去取水。鄭周父駕禦副車,宛茷作為車右,帶著齊頃公逃走而免於被俘。韓厥獻上逢醜父,郤克要殺死逢醜父。
逢醜父喊叫說:“從今以後再沒有代替他國君受難的人了,有一個在這裏,還要被殺死嗎?”郤克說:“一個人不怕用死來使國君免于禍患,我殺了他,不吉利。赦免了他,用來勉勵事奉國君的人。”於是就赦免了逢醜父。


Download ppt "第七篇 鞌之戰 一、【題解】 本篇選自《左傳·成公二年》,題目是後加的。鞌之戰是春秋時期一次著名的戰役。公元前589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和衛國,魯、衛向晉國求援,於是在齊晉之間發生了這次戰爭。《左傳》記述鞌之戰的文字較長,這裏選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篇通過對幾個主要人物的細節描寫,展示了鞌之戰的整個過程,揭示了這次戰爭勝負的原因是由於齊軍驕傲輕敵,晉軍同仇敵愾。當然,由於作者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不可能從各國政治、經濟的背景上來揭示戰爭的實質。至於那些占卜或做夢靈驗之類的描寫,則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