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太极拳概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太极拳概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太极拳概说

2 一、太极拳的发展现状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武术拳种之一,也是一种优秀的健身方式,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
目前,太极拳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传播到全球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3 二、太极拳起源和流派

4 太极拳名的意蕴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指“阴阳”。 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

5 太极拳起源的几种观点 (1)唐代许宣平所传 (2)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 (3)明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卜所创 (4)清乾隆年间王宗岳所创
(5)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6 (1)唐代许宣平所传 《八字歌》:“掤、捋、挤、按世界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粘黏连随惧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机,果得粘黏连随者,得其环中不支离。” 《周身大用歌》:“一要心灵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粗无不到。” 《十六关要诀》:“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流行于气,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息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纵之于膝,浑噩于身,全身发之于毛。” 《功用歌》:“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BACK

7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号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
(2)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号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 武当山太和宫 BACK

8 (3)明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卜所创 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洞县。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陈卜创立太极拳之说,出自其子孙后人。考证家们持否定态度的居多。 BACK

9 (4)清乾隆年间王宗岳所创 此说源自李亦畬( 年)的《太极拳小序》:“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说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千人。” BACK

10 (5)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后人,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
《陈氏家谱》说陈王廷是“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 陈王廷像 BACK

11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12 陈式太极拳 陈王廷(1600—1680)…陈长兴(1771—1853) 陈耕耘 陈延熙 陈发科(1887—1957) 陈 式 陈王廷像
陈王廷(1600—1680)…陈长兴(1771—1853) 陈耕耘 陈延熙 陈发科(1887—1957) 陈 式 BACK

13 杨式太极拳 陈长兴 杨露禅(1799—1872) 杨建候(1839—1917) 杨澄甫(1883—1936) 杨 式 杨露禅 杨健候 杨澄甫
陈长兴 杨露禅(1799—1872) 杨建候(1839—1917) 杨澄甫(1883—1936) 杨 式 BACK

14 吴式太极拳 吴英华 吴鉴泉像 杨露禅 杨班候(1837—1892) 全祐(1834—1902) 吴鉴泉(1870—1942) 吴 式
杨露禅 杨班候(1837—1892) 全祐(1834—1902) 吴鉴泉(1870—1942) 吴 式 BACK

15 武式太极拳 陈有本(1780—1858) 陈青平(1795—1868) 武禹襄(1812— 1880) 李亦畬(1832—1892)
 武禹襄 武式第二代传人 李亦畬 陈有本(1780—1858) 陈青平(1795—1868) 武禹襄(1812— ) 李亦畬(1832—1892) 郝为真(1849—1920) 郝月如(1877—1935) 武 式 BACK

16 孙式太极拳 郝为真 孙禄堂(1861—1932) 孙禄堂 孙 式 BACK

17 陈王廷(1600—1680) 陈长兴 (1771—1853) 陈有本(1780—1858) 陈耕纭 杨露禅 (1799—1872) 陈清平(1795—1868) 陈延熙 杨班侯 杨建候 武禹襄(1812—1880) (1837—1892) (1839—1917) 陈发科 全 祐 杨澄甫 李亦畬(1832—1892) (1887—1957)(1834—1902)(1883—1936) 郝为真(1849—1920) 陈 式 杨 式 吴鉴泉 郝月如 孙禄堂 (1870—1942) (1877—1935)(1861—1932) 吴 式 武 式 孙 式

18 三、太极拳的特点

19 轻松柔和 动作柔和舒展、不僵不拘

20 连贯均匀 动作速度均匀,前后连贯,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1 圆活自然 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 ,处处带有弧形
圆活自然 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 ,处处带有弧形

22 协调完整 上下相随 内外相合

23 虚实分明 虚实分明 有张有弛 中正安舒

24 意识为先、呼吸自然 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 身随;起吸落呼、开吸合呼
意识为先、呼吸自然 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 身随;起吸落呼、开吸合呼

25 四、太极拳的生理、心理功用 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有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能缓解精神紧张的不良刺激。

26 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因而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有明显作用。
加大呼吸深度,增大肺活量,使肺泡通气量增大,气体交换得到改善,因而呼吸器官功能得到提高。

27 对骨骼、肌肉和关节活动的影响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和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经常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

28 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使胃肠蠕动加强,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对脂类、蛋白质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有较好的影响。

29 打太极拳促进心理健康 使人消除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 太极拳可以修生养性,改变人的消极个性。 增进了解和友谊,改善了人际关系。

30 五、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头部 头正颈直,虚领顶劲 , 表情自然,平静从容 , 排除杂念,集中注意 , 眼神视线,合理调节。

31 躯干部 胸背部:含胸拔背 腰脊部:松腰正背 臀部:缩髋敛臀

32 肩臂部 沉肩、坠肘、坐腕

33 腿部 屈腿落胯、活膝扣足

34 想学好太极拳,一定要做到“五心归一”。 五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耐心和精心。 杨 露 禅 学 艺

35 参考资料 1、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太极拳运动.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郑勤著.太极文化与功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4 3、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编著.太极拳·剑入门捷径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0 4、沈寿著.太极拳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6 5、李德印编著.太极拳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中国太极拳网http//:. 7、太极网http//: 8、钱塘太极网http//:qttjw.com

36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太极拳概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