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把握目标,读写结合,落实运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 材分析 罗夕花
2
请动动您的手指,将手机调到震动状态或者关闭,感谢您心中有他人。
3
~ 一至六年级 ~ 五、六年级 ~ 一至三年级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5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要增强“课标”意识,自觉地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语文教学,自觉地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进行教学,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克服在教学目标上“不达标”和“超标”的问题。 ——崔峦
6
研读“课标” 树立“课标”意识 做到心中有“课标”
10
落实“运用” 把握目标 读写结合
11
落实“运用”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P1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P2
14
我的解读(1) : 对“运用”应作宽泛的理解,听、说、读、写实践都是运用,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
15
我的解读(2) :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学习中全面落实。
16
我的解读(3) : 学生不仅要在语文课程里表现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17
我的解读(4) : 除了实用的语文,文学的阅读、评论和创作,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也应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19
思考: 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并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呢?
20
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21
(一)总体目标
22
学段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可见学段目标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应以学段目标为基本依据。因此,把握学段目标和内容,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
23
第三学段(5-6年级)一般称为小学高年级,它下接中低年级,上连初级中学,无疑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年段。
24
(二)学段目标
25
通过比较解读,我们会发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有的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26
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以操之过急,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27
(三)本册目标
28
生活的启示 我爱阅读 月是故乡明 父母之爱 学习说明性文章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文体角度
29
本册教材专题组元角度灵活多样,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有效整合,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人物角度 走近毛泽东 本册教材专题组元角度灵活多样,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有效整合,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30
改进“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安排在“我爱阅读”专题中,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启发。 我爱阅读
31
第二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32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33
适当调整教材体例 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语文园地
34
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35
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6
读写结合
37
我国的阅读教学,一直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演得多”,学生“读得少,写得少,练得少”。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读书活动时间不足1/4,其余的时间被老师的讲解、提问、板书等活动所占用。这种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学生读得少了,写得少了,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少了、机会少了,再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变成一句空话了。 ——崔峦
38
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文的学习重“理解”轻“积累”,更别说“运用”了。教师很少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言,说课文中的语言,记课文中的语言,用课文中的语言,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而是在内容上大做文章,消耗大量宝贵的时间,以至教完一篇课文,学生只理解一些内容和浅显的语文知识。语文没有熟读,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印象不深,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语言了,因而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崔峦
39
新课标明确地提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并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实施建议”等部分反复强调。
读写结合
40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课内阅读 选读课文 读 课外书屋 课外阅读 作家作品 推荐书单
41
(一)“精读”学方法
42
精读课文的教学: 一要重视朗读的训练。 二要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三要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四要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五要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43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 1.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 (第三组) 2.掌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 (第四组)
45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46
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
47
《语文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P79-80 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这里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48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四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通过这样作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49
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3
1.常用的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具体说明 列数字,准确说明 打比方,生动说明 作比较,突出说明 下定义,准确说明
54
2.如何区分作比较和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57
《语文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P 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58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比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60
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 联系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 …… 五年级“问答本”
61
(二)“略读”练能力
62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65
(三)“选读”练运用
66
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67
补充写景 第二组:思乡 第三组:说明文 第四组:道理启示 第六组:父母之爱 第七组:不忘国耻 补充写景
68
(四)“课外书屋”
70
(五)作家作品
71
(六)推荐书单
72
推荐书目 给家长的信
75
习作训练 写 随文练笔 随 笔
76
(一)习作训练
77
1.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专题学习,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
2.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
78
(二)随文练笔
83
“随文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
本册内安排了4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第九册随文练笔设计
84
(三)随 笔
85
写随笔,我对学生的要求是:留心生活中的事、人、物,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写下来,就是“随笔”。
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86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87
落实“运用”
88
思考: 如何才能有效地落实并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呢?
89
(一)落实两个“转变”
90
在“怎么教”的问题上,由教师唱主角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由“人文性”唱主角转变为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中心,在课堂上、课堂外都大胆地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
91
做教师的,应该深刻地认识“语文” 这一母语课程的学习特点,明确地认识到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 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 导下,由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
92
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只有 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和人类最优秀的、同 时又是最优美的心灵和头脑对话,并接受 那些高尚情感的浸润和启迪。也只有在广 泛的阅读中才能悟得语文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93
(二)坚持“三少三多”
94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阅 读活动为主,变“三多三少”为“三少 三多”。 “三少”为教师少问、少讲、少演。 “三多”为学生多读、多写、多练。
95
“三少三多”,包括多重涵义: 一是体现在时间上,学生读、写、练习的时间要相对较多,教师活动的时间要相对较少; 二是体现在主体性上,学生的主体性要强,有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只是指导者,不是牵羊的人; 三是体现在学习内容上,每课力求少而精,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贪多求全。
96
要将“三多三少”落在实处,卓有成效,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吃准学段目标,吃准编写意图,吃准课文特点,吃准学生实际,在“四个吃准”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朗读、默读、背读、速读、精读等读书活动;精心设计课堂练笔活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适度安排拼音、写字、理解等阅读练习。
97
(三)“破一卷”与“破万卷”并举
9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是对“破万卷”的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正如古人云;“积学以储宝。”大量阅读正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
99
但“破万卷”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这便是要求我们还要抓好课内“破一卷”的训练。缜密选择,悉心指导,方能实现“破万卷”与“破一卷”这对矛盾的辩证统一。其实,“破一卷”必须是以“破万卷”为前提,也就是精读是以精选为前提的;而精选出来的名篇佳作却要必须熟读精思,吸收精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点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书能读十当百。可见学生的精读又必须以教师的精讲为前提。
100
2014校历 市“小语”工作要点
101
请再次动动您的手指,加入海珠小学语文五年级Q群:362963593
今天的PPT以及所有链接资料已经打包发在Q群共享了。
102
感谢您的倾听! 期待您的意见!
103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