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篇 共产主义运动史(二) (二战以来若干历史事件和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介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篇 共产主义运动史(二) (二战以来若干历史事件和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介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篇 共产主义运动史(二) (二战以来若干历史事件和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介绍)

2 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苏维埃政权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1917——1920)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化了近二十年,期间有三个阶段: 1.苏维埃政权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1917——1920)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妄图把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经过十分艰苦的战斗,到1920年底,红军击溃了14国武装干涉和反革命武装,苏维埃站住了脚跟。

3 2.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21——1925) 1921年起贯彻苏共十大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废除配给制、实行产品交换和自由贸易),到1925年,农业恢复到战前87%,工业恢复到战前75%,公有经济产值占国民总产值81%。 在俄罗斯领土上出现了20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若干个自治州的基础上, 召开了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了“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 1925年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25——1936) 1927年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9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年底工业产值雄踞欧洲之首,成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农业集体化也全面完成。 1936年12月,斯大林正式宣布,苏联已基本实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剥削阶级已被消灭。社会主义社会终于出现在占全球六分之一的广阔土地上。

5 二、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的斗争
1、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持续四年。期间,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二个战争策源地。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意日组成法西斯集团,美苏英中组成反法西斯同盟。 年的二次大战,有61个国家参战,战火蔓延到欧亚非三大洲四大洋。 二次大战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的性质。

6 2、苏联人民伟大的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清晨四点,法西斯德国出动190个师、550万兵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其中有两个关键战役: (1)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军遭受了二战来的第一次大失败 战争初期,德军很快包围了莫斯科,希特勒扬言要在当年10月12日攻下莫斯科,但苏联人民极其英勇顽强的抵抗,阻止了德军闪电战的势头。11月7日,苏军照例在红场举行阅兵。 12月初,苏军开始反击,经过40天激烈战斗,歼灭德军35.5万,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7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成为了二次大战的转折点之一
1942年7月,德军又凑了150万人,发动了向斯大林格勒的进攻。 希特勒每天出动上千架飞机,使用1500多门大炮以及坦克,发动持续疯狂进攻。9月15日,一部分德军进入城西北工业区,苏联军民开始了激烈的巷战,把每一条街、每一幢房成为抗击敌寇的堡垒。 42年11月起,苏军开始反击。43年1月起,苏军总攻开始,到2月底,终于全歼敌军,活捉了德军司令官鲍罗斯元帅以及将官24名、士兵9万,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德军从此元气大伤。这一胜利成为了二次大战的转折点之一。

8 3、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 (1)1937.7.7——1945.8.15中国人民进行了 伟大的抗日战争 (略,详见中共党史部分)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略,详见中共党史部分)

9 4、欧亚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 英勇奋战
(1)第三国际领导下的各国共产党,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列,英勇奋战,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展开武装斗争和起义,并取得各种胜利 如法国政府40年6月投降德、意后,法共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在解放区成立解放委员会,44年8月发动巴黎起义解放了巴黎,党员人数达100多万,人民武装50多万人。又如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民举行巴尔干武装起义,到43年解放了一半国土。 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朝鲜、印尼、缅甸、菲律宾、马来亚等国都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0 (2)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伟大转折点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战争引起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获得巨大发展。战前,世界上只有43个共产党,党员420万。到1945年,共产党发展到76个,党员2000余万。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发展到欧亚一批,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11 三、第三国际的历史地位 1919年3月在莫斯科建立,也称共产国际,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她使共产主义运动真正成为遍及全世界五大洲、具有世界规模的运动。 由于各国情况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1943年6月10日正式宣告解散。第三国际历时24年,前后召开七次代表大会,统率过七十多个共产党组织,四百多万党员,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进行斗争,保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她作为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心而载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册。

12 四、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表现为:从 年,先后建立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加上原来的苏联和蒙古,共拥有九亿人口,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民主改革 先后诞生了八个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波兰、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3 亚洲有了四个人民民主国家:中国、朝鲜、越南、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
2、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亚洲有了四个人民民主国家:中国、朝鲜、越南、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

14 五、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战后迅速医治好战争创伤, 实行了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6200个全民企业,工业总产值比战前增加73%,特别是1949年制成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垄断。

15 3 、1949年1月,苏联等六国组成了经济互助 2、1947年9月,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成立 委员会
为了针对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的“冷战”攻势,建立共产党情报局以政治上协调共产党各国行动。不久,苏联又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签订了互助合作条约,东欧国家之间也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3 、1949年1月,苏联等六国组成了经济互助 委员会 面对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禁运和封锁,苏、保、匈、波、捷、罗六国组成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初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市场。

16 5、1955年5月苏联等八国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沙条约)
4、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49年底到1950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经过协商谈判签约,规定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合作,从此形成了中苏两个大国的联盟,使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极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5、1955年5月苏联等八国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沙条约) 苏、波、匈、罗、保、捷、阿、德签订“华约”,军事上与“北约”对抗。

17 6、1950-1953年 中朝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胜利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纠集了英、法等15国军队,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一切现代化武器入侵朝鲜,不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到1951年5月,经过五大战役,打败了以美军为主力的侵略军,以后又打打谈谈,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一胜利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社会主义在东亚的前哨阵地。

18 7、1946-1954年越南和印度支那人民的抗法斗争胜利 8、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
越南曾经是法国殖民地,二次大战被日本占领。在美国支持下,战后法军以受降名义占领了西贡等城市,进而在46年 3月占据了整个南越,46年12月又悍然向越南发动了全面战争。在胡志明主席领导下,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经过防御、相持、反攻阶段,54年取得奠边府大捷,活捉了法军司令,胜利巩固了社会主义在东南亚的前哨阵地。 8、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 1953年7月卡斯特罗发动了反独裁的武装起义,失败后坚持武装斗争,到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58年起义部队解放了古巴大部分地区。1959年1月1日,推翻了独裁政权,宣告古巴共和国成立,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 六、苏共“二十大”及波、匈事件 . 1、 斯大林逝世 73岁的斯大林因脑溢血突然逝世,使苏联政局一时变化很多,到1953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2、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 赫鲁晓夫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政治路线。会议闭幕当晚,又突然通知代表再次开会,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指责、揭露斯大林的一系列“罪行”,这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主义阵营内认识不一,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更不知所措,从而使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混乱。

20 3、1956年夏秋,波、匈事件先后爆发 1956年6月,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赫鲁晓夫的报告在波兰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加上其他矛盾,波兹南1.6万工人上街游行示威,遭到安全部队驱散,发生流血伤亡。 1956年10月的匈牙利事件。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一批党员干部提出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10月23日,首都布达佩斯20万大学生、群众示威游行,被诬为“反苏暴徒”,混迹其中的坏人乘机扩大事态,导致发生流血,反动势力还进一步反攻倒算,残酷地杀害了市委书记,最后苏军平息了暴乱。

21 七、中苏两党的分歧和关系恶化 1、中苏两党的大论战 (1) 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开始出现意识形态分歧 (1956.2——1958春夏)
我党认为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积极意义,但要把握分寸,不能全盘否定。1956年4月和12月,我《人民日报》发表两篇重要文章阐述我党观点,1956年5月劳动节,天安门继续挂斯大林标准像,并同苏共内部沟通,求同存异。

22 (2)中共与苏共展开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1958春夏——1960春夏)
1958年春夏,由于我国拒绝苏联提出的在中国建设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苏随即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资料。1958年8月,我开始炮击金门马祖,苏对中国施压。1959年7月,印度入侵中国边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反击,苏塔斯社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1959年国庆,赫鲁晓夫来华要求我作出不对台湾诉诸武力的承诺,又遭我拒绝。1959年底,苏以批阿尔巴尼亚为名,含沙射影攻击中国,1960年4月,中国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文章还击。1960年6月,在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苏共公开指责中共,中共发表声明进行反击。1960年7月,苏联撕毁对中国援建的156个大项目合同,撤走专家,将两党分歧扩大到两国双边关系。

23 (3)中苏展开了全面论战(1960春夏 —— )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间接对中共进行攻击,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毅然提前回国以示抗议。以后,苏又不断利用欧洲共产党国家党代会攻击中共,我亦通过《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还击。苏共在1963年3月发表对中共的公开信,1963年7月发表对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公开信,将两党争论内容公诸于世,于是中国共产党从1963年9月—1964年7月,发表了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 大论战打破了苏共“老子天下第一”,有利于各国共产党走独立自主道路,但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动荡和分裂。

24 2、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和公开武装对峙 从中国共产党不出席1966年的苏共二十三大始,两党关系长期中断。
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不断挑起边界事端,中苏两国处于严重军事对峙。 1969年3月,苏军两次入侵我国珍宝岛,中国边防军奋起反击,挫败了苏军的入侵。

25 八、社会主义阵营趋于瓦解 1、苏联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入侵捷克斯洛伐
1968年1月,捷共全会选出新的第一书记,提出要建立适合捷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新模式,苏联对此改革深为不满,并从各方面向捷施压。8月,苏、波、德、保、匈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部队突降捷克斯洛伐首都,将捷共书记及总统、总理劫持到莫斯科谈判,迫使捷领导人就范,并同意苏军留捷,引起全世界和整个国际共运的巨大反响。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欧洲17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强烈谴责苏的侵略。

26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分化 苏联的“大党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受到抵制和反对,不少国家(不执政的国家)共产党中分化出一部分党员建立了共产党(马列)组织,并谋求在独立、自主、和平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党际关系。

27 九、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覆亡 1、赫鲁晓夫(1953-1964执政)“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冒进思想
1959年提出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61年宣告苏联2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口号,实践证明这只能是“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

28 2、勃列日涅夫(1964-1982执政)提出“发达社会 主义”的理论及对外扩张
1964年苏共中央决定勃列日涅夫任苏共第一书记。勃否定和取消了赫鲁晓夫执行的过急政策,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提出处于发达社会主义即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实行以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对企业经济刺激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体制,走上有限的经济改革道路。 但同时苏联加快了对外扩张道路,与美国展开全球性争夺,成为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

29 3、戈尔巴乔夫的执政(1985-1991)和苏联的 剧变、解体
3、戈尔巴乔夫的执政( )和苏联的 剧变、解体 (1)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及其失败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有不少正确思想,但缺乏实现途径和手段,人民得不到实惠。他力图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但强调了私有化,这样又加剧了社会性质变化。 他政治上提出“多元论、民主化、公开性”。修改宪法放弃苏共法律上的执政地位,政治多元论的结果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极端民主化导致无政府思潮泛滥;无节制的公开性所暴露的“阴暗面”导致全盘否定苏共70年历史,从而使社会思想混乱,出现了大量的反社会主义的集团和政党。

30 (2)苏联的解体: 苏联于1922年12月30日宣布成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125个民族,有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民族专区及128个州和边疆区组成。随着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独立要求日趋强烈,1989年纷纷闹事,戈尔巴乔夫安抚、镇压都无济于事,无奈下同意在保留苏联国家名义下独立。1990年7月,叶利钦等在苏共28大结束时声明退党。1991年8月,叶利钦逼迫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停止活动,11月叶利钦牵头成立“独联体”并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宣布苏联作为联盟国家不复存在。至此,历时69年的苏联彻底解体了。

31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共产党都先后更名或分裂,然后在大选中被反对派政党击败丧失执政权。
十、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失败 由于东欧八国在二战前并不具备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是苏联红军对德意法西斯的毁灭性打击,促使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所以在苏联演变的巨大影响过程中, 年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也出现了改性更名或停止活动。其中: 1、议会竞选中丧失执政权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共产党都先后更名或分裂,然后在大选中被反对派政党击败丧失执政权。

32 2、第二次竞选中失去执政 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两党在第一次大选中通过斗争或妥协,仍勉强保住执政,但很快在第二年的大选中被反对派击败失去执政。
3、直接夺取政权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爆发游行示威后,示威者占领了党中央大厦,总统出逃途中被军队抓获,旋即处死,反对派执掌政权,罗共被宣布解散。 4、国家分裂 南斯拉夫的剧变是各民族分裂为六个共和国共盟组织,南共被迫宣布解散,随后各共和国中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33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 1、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49年—1957年,从初步探索到独立探索
(2)1957—1978年,走过曲折道路 (3)197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飞跃 (略,详见中共党史部分)

34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重新振兴的新起点 (1)坚定了世界各国众多人士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 中国社会主义的大旗在飘扬,看到社会主义还大有希望。 (2)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实力。 中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为世界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增添光彩。 (3)拓宽了世界通往社会主义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奥妙就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样,使世界上实践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35 十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百态纷呈 1、朝鲜在困境中坚持社会主义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7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金日成“主体思想”,即:思想上的主体(人是一切的主人),政治上的自主,经济上的自立,国防上的自卫。金正日接班后,高举“主体社会主义”旗子,但国内经常连年干旱,缺粮缺石油,商品匮乏;国际上曾被美国划为“无赖国家”受制裁,处于困境中。 近年来,金正日采取了一些较为务实的政策,到我国访问参观、了解改革开放,还派人到越南学习,国内开始有限的经济改革,试建特区。我国在物资上政治上也给予朝鲜不少援助和支持。朝鲜在国际上也开始与大国多接触争取援助,朝核问题上顽强抗争。

36 2、走在革新开放大道上的越南社会主义 越南从1986年12月明确开始革新开放事业,拉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业领域搞家庭承包责任制,制订新农业税法,延长土地使用期等,使农业生产多年丰收,成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国民经济体制上,一个由国家管理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新体制已基本建立。越南还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地区在越南投资经营。 越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越共正领导越南人民为把越南建成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而奋斗。

37 3、稳步求进的古巴社会主义 苏东剧变后,西方势力打出“回哈瓦那过圣诞节”口号,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共没有屈服,1992年提出“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1993年提出重大经济改革措施,放宽对个体经营限制,颁布了新的投资法,建立自由区和工业开发区等,标志古巴进入了改革和开放为主的新阶段。当然,古巴发展中受到美国制裁的极大压力,所以始终把稳定放在头等地位,谨慎地推进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时加强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 劳尔.卡斯特罗接班后,扩大了改革开放,与美国接触推动解除制裁,稳妥求进,指导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

38 4、老挝向社会主义稳步过度 年12月在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下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77年2月宣布老挝革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苏东剧变后,老挝政局一度受到冲击,但在中国、越南的社会主义影响下,老挝并没放弃社会主义方向。1991年3月老挝党的“五大”提出坚持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等在内的六项基本原则和一项主张,为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创造条件。 2006年党的“八大”明确:2010年基本解决贫困问题,2020年脱离世界贫困国家行列,建成和平、独立、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新事业在健康稳步向前推进,取得新的成就。

39 5、蒙古社会主义的幻灭 蒙古当年被苏联严格控制,苏东剧变后,蒙古在政治上放弃共产党领导,实行多元化、多党制、议会制,将蒙古人民共和国更名为蒙古国。1992年人民革命党宣称自己不再坚持社会主义,是“民族民主党”,把佛教的“中道”作为行动指南,奉行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经济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搞国有财产私有化,除草地还是公有公用,畜牧业90%以上、商业服务业100%、轻工食品建筑绝大部分已私有化。 蒙古社会主义幻灭了,但中蒙关系近年来大有改善。

40 6、其他共产党的现状 (1) 俄罗斯共产党于1990年6月成立,1991年8月被叶利钦取缔,经过斗争在恢复活动后,1993年明确俄共“忠于社会主义和人民政权的理想”,按列宁的组织原则安排自己工作。现在久加诺夫领导下,有几十万党员,成为议会中有影响的力量。 (2)在西欧、北美、大洋洲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卢森堡、爱尔兰、丹麦、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仍有一部分具有长期革命斗争传统的老共产党,,他们大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中稳住了阵脚,坚持共产党的名称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方向。

41 (3)在亚非拉一些大国,印度共产党有80多万党员,成为议会第三大党。日本共产党有40多万党员,25000个党支部,基层组织网覆盖全国。南非共产党也已参政。
(4)还有一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大论战以来产生的马列左派共产党,近年来除了尼泊尔(马列、毛主义)通过竞选先后执过政,其他国家(如法国、挪威、瑞典、比利时等)的这些党现在力量有限,但在国际事务中还有一定影响。 (5)此外,还有五十多个发展中国家里有共产党组织,有的国家还有两个以上,总的说力量较弱,人数不多,政治生活中作用不大。

42 结束语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了两大挑战; (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挑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使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生产力发展较快;资本主义又借鉴了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成功经验,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从而显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颇有弹性和生命力。当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还大大超过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面对这样的挑战,只有不仅在政治上,更在经济上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信服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

43 (2)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世界上搞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的政党本质上都属于非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仍维护着资本主义制度。但当前 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旗帜的社会民主党人在全世界有140多个党,三十多个党还先后执过政。他们某些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增加社会福利的措施,确实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4 (3)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趋势: 共产主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事物发展呈波浪型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鼓舞人心; 世界社会主义必将大规模发展。 总之,当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实体的情况下,最有说服力的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形象。如果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卓有成效,科技进步迅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可以预见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归向科学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必将大规模发展。


Download ppt "第一篇 共产主义运动史(二) (二战以来若干历史事件和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介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