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2 课标内容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 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斯大林的逝世。(1953年)

4 2、内容 扩大自主权 农业: 削减农业税 垦荒和种植玉米 经济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

5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6 3、结果: 失败 收效甚微 4、评价: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 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 式的框架。

7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4) 改革重点:工业 1、内容 “新经济体制” 2、结果 一方面,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4) 改革重点:工业 1、内容 “新经济体制” 一方面,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果; 另一方面,到70年代后期,经济发 展停滞,苏联陷入困境。 2、结果

8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 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9 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政治: 政治生活僵化 经济: 民族关系: 发展速度下降 对华关系: 民族矛盾 关系紧张,急需缓和
( ) 1、背景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前他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华关系: 政治生活僵化 发展速度下降 民族矛盾 关系紧张,急需缓和

10 2、内容 经济: 政治: “加速战略” 1)改变指导思想 2)、改变党的地位 ——实行多党制 A、“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1)改变指导思想 B、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政治: 2)、改变党的地位 ——实行多党制

11 3、改革后期面临的困境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关系: 政局不稳 连年滑坡 极度混乱 民族分裂运动

12 4、结果:失败,苏联解体 (1)、“八一九”事件 (2)、明斯克协定 ——独联体的成立 (3)、《阿拉木图宣言》
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苏共分崩离析,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 影响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2)、明斯克协定 ——独联体的成立 (3)、《阿拉木图宣言》 ——苏联解体( ) 5、苏联解体的原因

13 5、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内部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14 探讨:如何从整体上认识苏联的改革? 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 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
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 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 完善。

15 启示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16

17

18

19 叶利钦

20 苏联解体,原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

21

22 5、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内部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3 苏联解体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24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5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空想社会主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Download ppt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