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王 啸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王 啸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王 啸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2 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定位 敬业 尊重 公平 责任

3 希波克拉底誓言 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作证,我——希波克拉底发誓:
我愿以自身判断力所及,遵守这一誓约。凡教给我医术的人,我应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他。作为终身尊重的对象及朋友,授给医术的恩师一旦发生危机情况,我一定接济他。把恩师的儿女当成我希波克拉底的兄弟姐妹;如果恩师的儿女愿意从医,我一定无条件地传授,更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我所拥有的医术,无论是能以口头表达的还是可书写的,都要传授给我的儿女,传授给恩师的儿女和发誓遵守本誓言的学生;除此三种情况外,不再传给别人。

4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尤其不施行给妇女堕胎的手术。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因我没有治疗结石病的专长,不宜承担此项手术,有需要治疗的,我就将他介绍给治疗结石的专家。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隶,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我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各种害人的劣行,尤其不做诱奸女病人或病人眷属的缺德事。在治病过程中,凡我所见所闻,不论与行医业务有否直接关系,凡我认为要保密的事项坚决不予泄漏。 我遵守以上誓言,目的在于让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赐给我生命与医术上的无上光荣;一旦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请求天地诸神给我最严厉的惩罚! ——选自希波克拉底著,綦彦臣编译:《希波克拉底誓言:警诫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圣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

5 五个方面: 教师伦理的人道内涵 教师伦理的公平内涵 教师伦理与教师角色 教师伦理与儿童观 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6 一、教师伦理的人道内涵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是关于个人尊严的思想。
这一思想在启蒙运动的最高峰康德那里,以“人是目的”的方式得到了最为系统深刻的阐发。 你要始终以这样的行为方式对待人性——把你自身的人性和其他人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7 亲爱的老师们: 我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我亲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 毒气室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孩子们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
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谋杀;妇女和孩童被受过高中或者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射杀; 所以,我怀疑教育。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美]海姆·g.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8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校园的花房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四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儿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9 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
“这一朵花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好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老师们谈起这件事时说:“批评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很容易,可是,要呵护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爱心会慢慢的融化或吸纳他的错误的,可无情的批评和处罚可能将毁掉孩子爱心的火花。所以,对学生来说:培养孩子的爱心远比对他们错误无情的指责重要啊!”

10 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颁发给校长的委任书上这样写到:“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11 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一个出生在奥斯曼帝国的商人的女儿,立志成为一个修女,她不远万里来到印度,上街头救助麻风、霍乱病人、帮助快要倒毙的老妇清洗被老鼠咬坏的身体。她在加尔各答卡里寺庙后面的空地上设置了救助站,虽遭受官方打压、宗派攻击,可坚持帮助不同种族宗教的人,治疗、清洗。其实她不可能帮助得到很多人,但她一直坚持给他们尊严,有天晚上,刚刚搬来的一个老人快断气了,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特蕾莎说,人类最大的不幸并非存在于饥饿和病困,而在于当人们处于这境地时,你得伸出手让他(她)得到应有的尊严和归宿。她超越了宗教和政党,她并不代表一个权力机构在施舍,而是心灵平等的沟通。特蕾莎修女老了,走了,而她建立于寺庙空地处的收容院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永远写着“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12 最美美在人性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是一名非正式教师,月薪不到一千元钱,却还坚持每月资助一百元给自己的学生。她对学生的爱护,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叹!她的行为透射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从她的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和爱的温暖。 最美司机吴斌:2012年6月5日,杭州市殡仪馆,追悼会场外挂起诗人潘维为吴斌写的诗: 今天,整个杭州只有一位司机; 今天,所有的事情连同西湖的水光都只是乘客; 今天,司机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岁月的宁静里; 今天,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是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 今天,叫吴斌。

13 教育,是人性的领域。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叶澜:“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14 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的从弱者出发的意识。
保护和扶助弱者,这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区别于一般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它对于作为弱者的少年儿童,更有着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少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为他们除草灭害,让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 只有如此,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助力,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人类的进步。

15 这条小鱼在乎 田辉编译 载《读者》1999年第4期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围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围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上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男人继续向前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6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 等一等你的人民, 等一等你的灵魂, 等一等你的道德, 等一等你的良知! 不要让列车脱轨, 不要让桥梁坍塌, 不要让道路成为陷阱, 不要让房屋成为废墟。 慢点走, 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自由和尊严。 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被这个时代抛弃。” (中国青年报·童大焕)

17 二、教师伦理的公平内涵 什么是道德: “最后通牒”实验
规则:从一群人当中随机选出两个,配对进行游戏。游戏的两个人分一笔钱,比如说10美元,其中一个人扮演提议者,提出分钱方案,他可以提议把0和10之间的任何钱数给另一人,其余归他自己。另一人则扮演回应者,他只有两种选择:接受或拒绝。若是接受,实验者就按他们所提方案发给两人;若是拒绝,钱就被实验者收回,两个人连一分钱也拿不到。

18 假设: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无论提议者的分配方案如何,回应者都应该接受,只要钱数不为零;既然回应者不会拒绝任何不为零的分配方案,提议者大可以只分给对方很少一点钱。这才是理性的“经济人”参与游戏会出现的结果。

19 结果:由提议者提出的分配方案,没有一个是只给对方1美元或者1美元不给的,最少的是给3美元,在这些三七开分配的方案中,大概有1/3被否决了;当提议者提出给对方4美元时,也就是说按四六开分配,否决的概率就要小得多,大致上是不到1/6左右被否决;当分配是完全公平的时候,即对半分配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否决的情况。

20 结论:“最后通牒”实验的结果对传统经济学关于人性“自利”(self-interest)的假设提出了挑战,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也具有追求“公平”(justice)的倾向。
“道德应该是公正的”,这其实也正是对教师伦理本质的理解。

21 在不同的实验(制度安排)下,人们的行为模式是大不相同的。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对正义问题的关注,或者在满足自己需要同时至少给对方一点钱,或者宁可一分钱不要也不让对方得到超过不应得的部分;而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却只会关注自己的利益,只管自己利益最大化,不管对方是否也同样享有应得的份额。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讲道德或不讲道德,全在于他所处的制度环境。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让本来不讲道德的人讲道德;而一个坏的制度,则会让本来讲道德的人也不讲道德。诚如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所言,制度很重要(institution matters)。20世纪著名哲学家罗尔斯也曾说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寻找一种好的制度,才是解决道德问题的根本之道。

22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设计了绿领巾给差生带,称意在激励差生上进,并非歧视。一些戴着绿领巾的孩子在学生群中特别扎眼,但“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
【白岩松带绿领带声援学生】白岩松:我是故意戴上绿色领带的,戴上这条领带其实是特别想跟西安一所小学刚开学就戴了绿领巾的孩子们说两句话,白叔叔和你们一样都戴过绿色的领巾,但不意味着咱不好,咱们相当棒,而且非常好,跟戴红领巾的孩子一样棒,你们比白叔叔还棒。

23

24 小学要求调皮和学习不好学生戴绿领巾 昨日中午放学后,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2011年10月18日 华商网-华商报 昨日中午放学后,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孩子:“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 苏女士的女儿读一年级,她说孩子看书、写字挺认真,就是反应有些慢,成绩一般。上周五,他女儿回家就戴着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女儿说这是老师发给她的,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

25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记者注意到,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少先队员的象征,绿领巾怎么能相提并论?”昨日中午,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对绿领巾不理解,认为学校此举欠妥,没有征求家长意见。 学校: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昨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冯老师解释,一年级学生不是全部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26 据介绍,学校委托制作红领巾的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10月14日发放给没有入队的学生。学校九十多名一年级学生中,约有一半人都佩戴绿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一种教育探索,这种做法还没给上级部门汇报过,学校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对佩戴绿领巾的要求和红领巾一样。如果有家长觉得不合适,老师可以考虑和家长协商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不给孩子造成影响。 绿领巾不符合规定外地做法已被叫停 得知学校让小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尝试,省少工委工作人员说,《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并没有“绿领巾”的规定。“我们不支持学校这种做法,佩戴绿领巾不符合全国少工委有关规定。”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先队作为全国性少年儿童群众组织,重要标志上有统一规范。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据媒体报道,共青团中央2004年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

27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摘录 第六条: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第十条: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 出发点是为激励孩子客观上变相划了等次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宋飞鸿 视频记者 李建利

28 三、教师伦理与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工程师隐喻: 工业隐喻 去生命化 去个性化 教师角色的园丁隐喻: 农业隐喻 生命化 个性化

29 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一文中写到:
“我们试到一个花园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木的大不同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片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晓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类的意义。我们愿意在这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晓庄之美。如果要找一个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学成和他一样,无异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

30 《孔子家语·终记解》第四十中记载: 孔子蚤(同“早”)晨作,负手拽杖,逍遥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吾将安杖?哲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叹而言曰:“赐,汝来何迟。……余逮将死。”遂寝病。七日而终。 《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载为“孔子病,子贡请见”,其余和家语的文字大致相同。由此可知,孔子到将终之日弟子仍出入其门,孔子的教师角色贯穿一生。

31 当代中国教师角色转化的五大趋势: 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从“权威者”向 “合作者”转变; 从“复述者”向“研究者”转变;
从“技术操作范式”向“人性化范式”转变; 从“真理的传播者”向“正义的维护者”转变。

32 何三畏:少年黄艺博是社会和教育的受害者 2011-05-04 南方都市报
在写下黄艺博这个名字时,我希望不是他的本名,因为这个在4月30日才涌向微博,蹿红网络的孩子,生于1998年,他还是真正的孩子,应该受到保护。但事实上,不仅他的名字是真的,而且他作为武汉市少先队“领军人物”的“工作照”也流布于网络。 令人惊异的是,照片中的孩子一副标准的政治家的神态,他在有模有样地“阅读文件”,他的肩头有别出心裁的五条红杠。如此有如讽刺电影镜头的图片,却是以小学生为主角的政治展示搬上网络的。上传以后,接下来的网络传播和纸媒报道,孩子的信息也没有受到保护。我只见到一家纸媒对他的图片做了隐私处理。 人类社会到现在为止,产生过许多少年天才,他们要么对数学,对艺术,对许多可以通过个人内心领悟完成的事物,达到非凡的地步,但是,他们不可能无师自通地领悟人类政治。政治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问,必须要有后天的社会经验,所以,“政治天才”只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不能在人生尚无判别力的孩提阶段对他们进行政治引导的伦理。 所谓两三岁看新闻联播,七岁坚持阅读人民日报,而且是自觉的,这不是孩子的奇迹,而是社会的奇迹。让小孩子专注于一种明显不符合儿童心理的电视画面,也更不符合儿童趣味的报纸文字,不是要小孩子自觉,而是要监护人自觉——持之以恒地引导。但是,因为逆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这样培养的孩子,从心灵上来说,已经不是孩子了。看到黄艺博的照片,真令人担心他的家长没有说假话。

33 我们社会长期泛政治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低龄化的政治挂帅。小孩子系上红领巾,即开始有指导地模仿官僚化的成人政治。这种情形对一个民族的伤害是久远的,也是当下的。黄艺博即是一个受害者。这次他蹿红于媒体,本身是一次伤害。此外,他的博客也暴露了教育对他的毒害。 2011年3月6日,11岁的黄艺博开通博客,写下一篇四百字的《开博前言》,其中抒发了他在“恰同学少年”之时,“吞吐宇宙的浩然大气”,“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大志!他还“坚信中国雄居东方,称霸世界,必将在我们这代实现”! 看看这是怎样令人担忧的志向!这当然不能怪孩子。因为据我所知,今天的老师既不会告诉孩子,毛泽东青年时代那样颠覆性的想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政治秩序了!也不会在孩子学会使用“吞吐宇宙的浩然大气”这句话时,教他辨析这句话应该有怎样的边界;而中华民族的复兴,更不应该是“续写汉唐”,因为汉唐不是公民社会,我们不要回去;特别地,我们的孩子可能还没有听说过,不可以去“称霸世界”…… 一个11岁的孩子,一篇抒发志向的文章,表达的思想跟现代公民意识一点不搭界。但大约这也不是他个人的想法。假如学校、少先队主管方面,还有家长,觉得它有一丁点不妥,应该会被把关掉的。这里透露了今天的社会给孩子们树立的人文高度。 我们的孩子正在受到社会和教育毒害。种种跟时代背逆的思想,正在青少年中堂而皇之地流行。应该想到,在我们的学校里,无数满怀壮志的“小霸王”正在成长。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一个社会的孩子在受到这样的鼓励,但我们切不可把这股“霸气”传向未来。

34 现代教师观: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信任这个世界 ——这是教育关系最内在的成就。 因为这个人存在, 无论虚无如何占据你的内心,
也不可能是一片渺茫。 在黑暗中仍有光, 在恐惧中仍有救赎, 在同胞们的麻木中仍有大爱。” ——马丁·布伯

35 四、教师伦理与儿童观 自人类诞生以来,儿童就一直存在着,但他们的内在精神和独立人格却并没有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得到肯定,整个社会尚未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菲利普·埃里斯(Philippe Aries)的著作《童年的世纪》(Centuries of Childhood, 1962)是关于儿童历史的最为详尽的考察,根据他的研究,儿童的概念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明。在中世纪,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区分儿童与成人甚至年轻人的那种本质的认识并不存在。儿童作为人之初的“儿童”的原生状态,被认为是“具体而微的成人”。

36 现代社会对儿童的情感比较暧昧,一方面在生命层次上,人们勿庸置疑地把儿童置于社会发展、家庭存在的首位,孩子的安全需要、生存需要是头等大事;另一方面在发展层次上,又要求儿童遵从学校教育的一切要求,不违背教师和家长的意愿。 人们虽然在抽象的、整体的儿童观上变得开明和豁达了,但当儿童发展遭遇到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时,当学校教育又牵涉到学历水平、职业选择和家庭声望时,成人就立刻退回到传统的“把儿童当作小大人”的儿童观中去了。现代社会又重新回到对儿童不友好的状态,它将儿童生命中的一切脆弱的或没被充分理解的东西,当成问题去看待。

37 (No way. The hundred is there)
其实有一百 (No way. The hundred is there) 马拉古奇 L. Malaguzzi 儿童 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儿童有 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 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38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这一百是一百个一百的一百) 但被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文明, 使他的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儿童: 不需用手去想, 不需用头脑去做, 只需听不要说, 只要理解不要快乐, 爱和惊奇 只属于复活节圣诞节。 他们催促儿童 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 儿童的一百个世界 他们偷走了九十九个,

39 他们告诉孩子: 游戏与工作 现实与幻想 科学与想象 天空与大地 理智与梦想 它们是水火不容的。 他们就这样告诉儿童: 一百种并不存在。 儿童却说: 其实真的有一百。 ——Malaguzzi L等:《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9页。

40 我国青少年传媒研究者卜卫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过一期《实话实说》的节目拍摄。那次谈话的主题是动画片。拍摄现场坐满了学生,有中学生、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主持人崔永元问孩子们是否看过动画片,孩子们拉长声音说“看过”。“为什么看动画片”?孩子们愣了一下,然后纷纷说:“为了——受——教——育。” 孩子们的回答着实令人惊讶,看动画片难道不是为了娱乐吗?一个孩子振振有词地说:我喜欢国产动画片,因为可以受教育。我不喜欢看外国动画片,那里面尽是色情暴力。崔永元问他:“你看到什么色情了?”这个孩子迟疑了一下,然后很快地说:“他们亲嘴。”全场哄堂大笑。在一片“受教育”的声浪中一个胖乎乎的男孩抢过话筒说:“我看动画片就是为了休息,我老学习太累了。”这个男孩真了不起。

41 随后,崔永元为孩子们放了一个外国木偶动画片。然后问孩子们:“好看吗?”孩子们答“好看”。崔永元又问:“你们受什么教育了?”孩子们答不出来了。
崔永元请一个前排女孩站起来。这个女孩可能是这些孩子里面最小的,大约只有5岁。崔永元问她:“你喜欢国产动画片还是外国动画片?”她说:“外国动画片。”“为什么?”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外国动画片好看。”她太小了,还没有学会揣摩大人的心思说话,所以她说了实话。 ——卜卫:《成长的权利》,《中国青年报》2000年9月6日。

42 捍卫童年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1990年9月2日生效)提出了儿童的三项基本权利: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提出了“儿童至上”或“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由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第3条第1款) 这种“儿童至上”的原则也正是1990年首届“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的主题所在。大会通过的《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强调,儿童时代应该是欢乐祥和的时代,是游戏、学习和成长的时代。 使儿童是/像儿童:“做”中学与“坐”中学

43 回归生活,让儿童乐在其中; 育人为本,让儿童学会做人; 尊重生命,让儿童全面成长; 重在创造,让儿童主动建构; 开放对话,让儿童面向世界。

44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作者:纪伯伦;译者:冰心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45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46 五、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获得幸福与配享幸福 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定位为关于幸福的学科。
康德指出,与其说伦理学是告诉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不如说伦理学是向人们揭示如何才能配享幸福的。 洛克指出人生来就有追求幸福的自然权利。 美国的《独立宣言》把追求幸福的权利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并列为人的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教师的幸福与德性、智慧有关,也与地位、收入等有关。

47 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 欠账超1.6万亿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核心提示:媒体报道指,1993年中国就规定教育经费“在本世纪末”达到国民生产总值4%。但这么多年来,4%目标一直达不到。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

48

49 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50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缺乏对人的幸福的关注。
比如,我们的教育目的主要还是停留在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具论层面上,教育内容更多是从知识论的角度来展现事实与规范等,教育方法则主要以封闭为特征的灌输为主。人在教育中不是被当作目的而是被当作手段和工具,人的自由和尊严得不到保证,意义和幸福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对教育的关注不首先着眼于人的尊严和幸福,而仅仅强调教育对国家、社会的功利性作用,就极有可能本末倒置,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单纯工具,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尊严和幸福,从而远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幸福是中国教育应该而且必须予以关注和重视的基本主题。

51 1975年为全美教育协会(NEA)代表大会所采纳
教师专业伦理典章 1975年为全美教育协会(NEA)代表大会所采纳 典章导言 因为相信每个人享有其价值和尊严,所以教师的第一天职即为求索真理,达至卓越,孕育民主。要达成这些目标,核心是确保学与教的自由,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为人师者的责任就是以最高的标准恪守这些伦理原则。 教师无不认为其责任蕴涵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之所以要追求并维持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动机便是出于对同事、家长和社区的尊重和信赖。《教师专业伦理典章》既是全体教师的抱负,也为其行为提供了评判依据。 全美教育协会提出的具体条款及因为违反条款而应受到惩罚的补充规定具有全部法律效力。未经协会许可,不得擅自变更。

52 典章一 对学生的义务 教师应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挖掘其潜力,实现其理想,成长为有价值的公民。因此,教师工作就是要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提高其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目标。对于学生,教师的义务是: 1.不应毫无理由地限制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索; 2.不能毫无理由地阻止学生获得不同的观点; 3.不能蓄意歪曲或压制学科知识,影响学生的进步; 4.保护学生的学习、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因素的影响;

53 5.不应故意羞辱或贬低学生; 6.不应歧视学生,包括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民族、婚姻、政治或宗教信仰、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等; a)不得阻止任何学生上课; b)不得剥夺任何学生的权益; c)为学生提供任何便利条件。 7.不应利用专业关系之便,谋取私利; 8.不应泄露学生的任何信息,除非这种公开,有充分的专业理由,或者为法律所许可。

54 典章二 对教育专业的义务 公众普遍认为教育职业是值得信任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最高的专业服务理想。 公众认为,教育职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师应该尽力提升专业标准,积极营造氛围,鼓励教师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创造条件吸引值得信任的人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力争将不合格的人阻挡在教育专业门外。 为了履行教育专业义务,教师: 1.不应该在申请教师职位时故意作出虚假陈述或者故意隐藏与其能力和资格相关的事实。 2.不应该谎报其职业资格。

55 3.不应该帮助明知在性格、教育背景或者其他相关品质方面不适合做教师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4.不应该故意对教师职位的候选人资格发表错误评判。 5.不应该帮助不合格教师从事未经授权的教学活动。 6.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公开同事信息,除非是出于专业需求或者为法律所允许。 7.不应该故意对同事发表错误的或者恶意的言论。 8.不应该利用工作之便公开学生信息,除非是迫于专业需求或者为法律所允许。 ——参见斯特赖克等:《教学伦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56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7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8 仁义礼智信勇 以仁存心 以义立身 以礼节情 以智通识 以信通诚 以勇担道 贾馥茗:《教育伦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3-97页。

59 德之在,邻不孤 士之在,义不孤

60 谢 谢! 敬请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教师伦理与教师幸福 王 啸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