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親情篇~ 諸葛亮〈戒子書〉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緹縈救父 姚 振 黎 講授 103-1
親情篇~ 諸葛亮〈戒子書〉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緹縈救父 姚 振 黎 講授 103-1 複習:蘇軾詩作 『黃州寒食詩帖跋』(黃庭堅書、左)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書、右) 紙本34.2×199.5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
(181~234)
4
諸葛亮晚年造型
5
與劉備商榷軍事
6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作者羅貫中借徐庶之口,間接的對諸葛亮作了簡要介紹: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今湖北襄樊)。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後來,諸葛亮出山輔佐了當時沒有地盤、沒有軍隊、才能一般、實力最差的劉備,卻沒有去輔助實力強大、謀略過人,並且佔有“天時”的曹操,實現“強強聯手”,建立“統一天下”的豐功偉業。
7
戒子書
10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 蜀相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釋】 1.蜀相,蜀漢丞相,指諸葛亮。諸葛亮於蜀漢章武元年任丞相。 2.錦官城,成都的別稱。古為主錦官所居之處,故云。 3.自春色,自呈春色。 4.黃鸝,黃鶯。空好音,空有好音。 5.三顧,諸葛亮隱居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陽縣西)時,劉備曾三次往見,請他出來輔佐自己。頻頻,同頻繁,形容三顧之勤。天下計,平天下之計。 6.兩朝,指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兩朝。開,指佐先主劉備開國。濟,指助後主劉禪繼業。 7.死,病死。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伐魏,據五丈原(在今陜西郿縣西南),與魏司馬懿對峙於渭水百餘日。同年八月,病死軍中,故云。
11
成都杜甫故居圖
12
杜甫故居就掩映在青翠的竹林中
13
杜甫 蜀相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到哪裡尋找蜀漢丞相祠堂?哦,就在成都城外,門前有古柏森森的地方。 台階上碧綠的小草,獨自表現了春天氣息;隔著樹葉的黃鶯,白白發出好聽的歌聲。 劉備三顧茅廬,請您出山,謀畫天下大計;輔佐劉家父子兩代,費盡您老臣的忠心。 出師還沒有獲勝,自己就先病死了。這使得後人感嘆不已,淚流滿衣襟。
14
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杜甫作於肅宗上元元年,那時他49歲,剛從關中流落到成都的第一年。杜甫晚年居成都浣花村,對諸葛武侯心儀已久,常至丞相祠堂,心有所感,寫下此詩,尤其對諸葛武侯的史評,有如太史公的史筆,允重瑰麗。 丞相的祠堂在哪裡呢?就在錦官城外柏樹繁茂的地方。綠草映著台階,呈現出一片春天的景色,黃鸝隔著濃密的樹葉,唱出好聽的聲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次地與他商量安定天下的大計,兩代間的開國與輔佐,全靠這位老臣的一片忠誠。可惜他幾次出師尚未成功,就先過世,常使天下豪傑不禁為他淚濕衣襟!
15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此為形容諸葛亮之忠誠忠事,為君為國盡心盡力。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傳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是智者與忠臣的代表人物。
16
躬耕南陽臥龍崗 諸葛亮,字孔明,早年號臥龍先生ˋ伏龍,琅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氏。
生於東漢末光和四年(西元181年),卒於蜀建興十二年(西元234年) 行事謹慎,處事嚴謹,神機妙算,動見觀瞻、能深謀遠慮,皆是諸葛亮給人的特色。 根據史載: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與為盡中興大漢之責, 自出隆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這是負責任的最佳表現,是最好的做事態度。
17
諸葛亮 前出師表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18
電視影集[三國演義]中,唐國強飾演諸葛亮。
19
最肥的諸葛亮 電影[越光寶盒]中,曾志偉飾演諸葛亮。
20
電影[赤壁]中,金城武飾演諸葛亮。
21
隐瞒史实塑造忠臣 揭开诸葛亮被神化之迷 http://group. hudong
隐瞒史实塑造忠臣 揭开诸葛亮被神化之迷 諸葛亮(181年-234年八月),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24
諸葛亮〈戒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5
誡子書,也作戒子書,中國歷代名人喜歡寫信勸誡子女,是一種中國古代家庭的道德教育,最有名的是諸葛亮的〈戒子書〉,是寫給七歲的諸葛瞻。
26
戒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86字! 一封信有十堂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7
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畫未來。
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
28
第二課: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
29
第三課:計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畫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畫將來。
30
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若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諸葛亮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
31
毅力 willpower; will; stamina
第五課: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 毅力 willpower; will; stamina
32
第六課:速度的力量 「怠慢則不能勵精」。 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拖延delay; put off; procrastinate 拖延時間play for time; stall (for time) 期限快到,不能再拖延了。The deadline is drawing near; we can’t delay any more. 拖延戰術dilatory (或delaying, stalling) tactics 拖沓dilatory; sluggish; laggard
33
第七課: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 急躁rash; impatient; impetuous; irritable; irascible 防止急躁情緒guard against impetuosity 產生急躁情緒give way to impatience
34
第八課: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If one does not exert oneself in youth, one will regret it in old age. Laziness in youth spells regret in old age.
35
第九課: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 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
36
retrench; simplify 第十課:精簡的力量
諸葛亮寫給兒子對於為學、做人的忠告,腳踏實地,規劃人生。 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叫︰戒子書
37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calm down gradually
1/9 寧靜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寧靜才能夠靜思反省,修養身心,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做到不受利誘,不受物惑。
38
Thrifty; frugal (frugality)
2/9 節儉 “儉以養德”。以節儉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怡然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39
3/9 明志 No seek fame and wealth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視名利淡如水,視責任重如山。面對未來,你的理想信念動搖過嗎?你有歷史使命感嗎?你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觀念嗎?
40
4/9 學習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你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41
5/9 毅力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會半途而廢。
42
6/9 效率 “慆慢則不能勵精”。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地掌握要點。計算機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樣不謀而合。
43
7/9 品質 “險躁則不能治性”。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種種平衡,要“勵精”,也要“治性”。
44
8/9 時間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而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唯有管好時間,善用每分每秒,我們不能蹉跎歲月。
45
Keep forging ahead; be eager to make progress; be enterprising
9/9 進取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歎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陶醉於已有的成績而稍有懈怠,沒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沒有任何理由滿足現狀而不思進取。要始終居安思危,更要善於思危奮進。
46
古今會通 以古喻今 諸葛亮 & 瞻兒 淳于意 & 緹縈
47
你還記得? 緹縈是誰?
48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喨尚飄空。
《千家詩》唐.趙嘏 七律〈聞笛〉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喨尚飄空。
50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倉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
中國刑法史上應該記住的弱女子 --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詠史 漢·班 固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倉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51
班固是漢朝著名歷史學家,作詩非其所長,但在詩歌發展史上,我們總會提到他,因為他在詩歌創作的兩方面都開了風氣之先:一是文人寫作五言詩;二是詩有“詠史”之作,始於班固。
52
而在這兩方面奠定他詩歌史上地位的,正是這首五言詩《詠史》。這首詩記述了西漢奇女子緹縈的故事。這首詩樸實無華,沒有華麗的辭藻,“質木無文”,因此有人認為這首詩的藝術成就不高;其實凝鍊與樸實也是一種美。
54
班固因為寫《漢書》曾遭受過兩次牢獄之災,第一次多虧他的兄弟班超上書為他辯白,費盡周折才把他營救出來。第二次卻再沒有人來營救他,班固最後慘死獄中。
55
這首詩大約寫於班固晚年被關押的時候,他是在寫史事,也是在抒發自己的悲痛心情。班固的子孫都很不孝,他下獄後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解救他,所以他才發出“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的感嘆。
56
誰說女子不如男,少女緹縈為父進京申冤。
57
緹,是紅黃色、丹黃色的意思,作名詞用時指“橘紅色的絲織物”;縈,繚繞,迴旋纏繞的意思。緹縈的意思是艷麗的紅色和黃色纏繞交錯的絲織品。緹縈的毅力和勇氣,不但使父親洗清冤情,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漢文帝劉恒深受感動,因而廢除了殘酷的肉刑。
58
漢文帝十三年(西元前167年),山東臨淄地方有個小姑娘名叫淳于緹縈,她的父親淳于意本來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在當地小有名氣。後來他做了太倉令,但他不會拍上司的馬屁,就辭職,當起醫生來。 有個貴婦得了重病,請淳于意到家診治。貴婦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但是貴婦家人再三懇求,淳于意只好勉強給她服了幾帖草藥。不久,貴婦病重逝世。貴婦的家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錯開藥方,把病人置於死地,並把淳于意告到了官府,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紅皂白,判淳于意有罪,須受肉刑。當時肉刑有三種: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於淳于意曾做過官,所以要被押送到都城長安去受刑。
59
淳于意離家那天,感嘆自己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現在自己有難,誰也幫不上忙。淳于意最小的女兒緹縈又是悲傷,又是氣憤。她決定陪父親去長安,替他申冤,家人再三勸阻都沒用。
60
當時漢朝的皇帝是漢文帝。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出身低微,漢高祖在世的時候她是個不得寵的妃子。她擔心住在宮裏受呂后的陷害,就請求跟著兒子住在代郡。代郡不像在皇宮裏那麼闊氣,因此,母子倆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所以文帝當皇帝後,不像那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那樣驕奢淫逸。漢文帝為人比較仁厚,作風也儉樸,他重視民意,准許人民有冤情可以直接奏章申訴,這讓淳于意父女在絕望中見到了一絲希望。
61
【原文】 文帝四年(1)中,人上書(2)言(3)意,以刑罪(4)當傳(5)西之長安。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6)!」於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7),乃隨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8),今坐法當刑(9),妾切痛(10)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11),雖欲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12)為官婢,以贖(13 )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書聞(14),上悲其意(15),此歲中亦除肉刑法(16)。 (選自《史記・卷一百五・扁鵲倉公列傳》)
62
【註釋】 (1)文帝四年:公元前167年。 (2)上書:寫信給朝廷。 (3)言:說,議論,控告的委婉語辭。 (4)刑罪:應當處以肉刑的罪。 (5)傳:驛站的車馬,主要用來遞送公文,此指用傳車押送。 (6)緩急無可使者:緊急關頭沒有可使喚的人。緩急:緊急。使:使喚。 (7)少女緹縈傷父之言:最小的女兒緹縈被父親的話刺傷了。少:小。 (8)廉平:廉潔公平。 (9)坐法當刑:由於犯法,應當處以肉刑。坐法:因為觸犯法律。當刑: 判處肉刑。 (10)切痛:深切悲痛。 (11)刑者不可復續:被刑具傷害的肢體不能再接上。續:連接,接續。 (12)入身:古時刑律可把罪人收入官府為奴,這裡指這種懲罰。入:沒 入。 (13)贖:用財物或行為來代替刑罰。 (14)書聞:所呈上的書信上達於漢文帝。聞:傳知,達,上報。 (15)上悲其意:皇上憐憫她的心意。悲:憐憫。 (16)此歲中亦除肉刑法:據《史記.孝文本紀》的記載,文帝廢除肉刑 是在文帝十三年,所以文中所說文帝四年與此矛盾。緹縈上書諸事,應當 發生在文帝十三年,而非文帝四年。
63
【語譯參考】 漢文帝四年,有人寫信給朝廷控告淳于意,根據刑律罪狀,應當用傳車押解到齊國西邊的長安去。淳于意有五個女兒,跟在後面哭泣。他生氣地罵說:「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緊急關頭就沒有可使喚的人!」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就隨父親西行到了長安。她上書朝廷說:「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齊國人民都稱讚他廉潔公正,現在犯法該處以肉刑。我非常痛心,處死的人不能復生,而受刑致殘的人也不能再復原,他們即使想改過自新,也無路可走,終究得不到自新的機會。我願意被收入官府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使他有機會改過自新。」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上書,悲憫她的心意,因而在這一年也廢除了肉刑。
64
【研析】 倉公淳于意,是西漢時期唯一見於正史記載的醫家,他在回答皇帝詔問時,詳細的介紹 25 位患者的情況,是我們現存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醫案。他因為某些權貴看病而被誣告入獄。在押解到長安時,生氣的罵女兒,覺得生女孩沒有用,緹縈悲切,於是跟隨到長安並上書朝廷,說之以理,且自己願意到別人官府做奴婢,以贖父親的罪。漢文帝深受緹縈感動,就赦免淳于意,而且廢除肉刑。從此,秦代延續下來的「肉刑」真正的在漢代歷史上消失了。 孝能感動天。緹縈當年以一個十多歲女孩的年紀和身分,竟敢向皇帝遞交這樣的請願書,著實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智慧。 幸遇明理、仁厚的文帝,被她孝心感動,因而不僅廢除不合人道的刑罰,也間接造福無數黎民百姓。 其請願書中重視人道的精神,可減少冤獄及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是值得推崇的,與今日之人權實不謀而合。
65
【延伸思考】 1.中國自古流傳二十四孝,雖然時空改變,有些已不合時宜,但其精神內涵,仍是教化人心的好品德。請你想一想:今天自己該如何做,才合乎孝道? 2.勇氣和智慧能解決難題,你或朋友有此例子嗎?請與大家分享。 3.殘酷的肉刑完全以嚴刑峻法規範人的行為,但漢文帝廢除肉刑後,治安卻反而更加清明太平,犯罪案件也減少了,請你分析其原因。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