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虞易 池 Modified 7年之前
1
糖尿病-- 致病因素: 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DM)是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所引起慢性新陳代謝失調的疾病。糖尿病的主要特徵為身體組織細胞利用醣類的能力減低,同時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也隨之異常。
4
血糖與其調節
5
糖尿病的類型: 葡萄糖代謝異常 懷孕型糖尿病 糖尿病
1978年,美國國家衛生署召集全世界糖尿病專家,會中決定將糖尿病及葡萄糖代謝異常分成三大類: 葡萄糖代謝異常 懷孕型糖尿病 糖尿病
6
其中糖尿病又分成二種型態: 第一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M;IDDM) 常發生於兒童及年輕人,國外大多13~14歲 發病,台灣地區以15~20歲居多,以往又稱 幼年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noninsulin dependent DM;NIDDM) 常發生於成年人,國外大多60~70歲發病, 台灣地區以50~60歲居多,以往又稱 成年型糖尿病。病人有80%均為肥胖體型, 且約10%有糖尿病家族史。
7
易患糖尿病之高危險群: 遺傳:有家族病史 肥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常與肥胖有關 過食及缺少運動者
病毒:病毒包括腮腺炎、肝炎、風疹、 流行性感冒等與第一型糖尿病有關。
8
5.壓力:生理與精神的壓力,如感染傳染病、 意外傷害、手術、精神創傷、懷孕期 生理負擔等,均可能引發糖尿病。
6.飲食偏廢:ex愛單吃澱粉食物 喝含糖飲料..
9
糖尿病的症狀: 多吃 多喝 多尿 體重減輕 容易疲倦、視力模糊等 高血糖,尿糖,及耐糖能力低。
10
糖尿病的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A.高血糖 糖尿病酮酸血症 高血糖高滲透性非酮性昏迷 B.胰島素休克(低血糖) 高血糖 發生原因
1.胰島素的用量不足 2.未遵照醫療食譜,熱量攝取太多 3.生病發炎感染 4.糖尿病的初癥,病人常不自知 主要症狀 1.尿多,皮膚乾燥,脫水 2.極度口渴 3.惡心,嘔吐,腹部不適 4.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無力 5.心跳快速,呼吸緩而深 6.血糖測試值升高 7.尿糖測試呈陽性反應 如何處理 1.注意保暖 2.多攝取水份 3.立即就醫 低血糖 1.胰島素分泌過多,胰島β細胞發生危變,造成胰島素分泌大增,超過人體所需,而引起低血糖現象。 2.注射大量胰島素或口服大量降血糖藥,而造成低血糖發生。 3.在使用口服降血糖藥之後,食物的攝取量不足、或進食的時間不適,而引發低血糖。嚴重的肝臟功能不正常,而使肝糖無法正常運作,產生低血糖。 5.運動量沒有與胰島素劑量相配合,而出現低血糖。進食不正常,養分不足而造成血糖偏低。 ◎初期有交感神經警告症狀 1.全身無力,焦噪不安 2.心跳加快 3.手腳發抖,緊張冒汗 4.頭暈,頭痛 5.舌頭或嘴唇發麻 6.饑餓感 ◎血糖繼續下降,會產生中樞神經症狀 1.注意力無法集中,坐立不安 2.視力模糊,複視 3.暈厥 4.性格改變 5.失去定向感 6.反應遲鈍,甚至抽筋,昏迷
11
糖尿病的併發症: 2.慢性併發症-- A.冠狀動脈及末梢動脈、小動脈早期病變 1.動脈粥狀硬化 2.心肌梗塞 3.腦中風 4.腳壞病
12
B.視網膜病變 視力減退 白內障 視網膜出血 視網膜剝離 失明
13
C.腎病變 尿蛋白 水腫 高血壓 洗腎 腎臟病變 腎臟就像特殊的下水道系統,有無數的小管線連接著許多過濾器,這些小管線就是我們腎臟內的小血管,過濾器就是我們的腎絲球,當血液經過腎臟內的小血管和腎絲球時,把一些有用的物質保留,一些無用或過多的物質連同部分有用的物質會過濾出去,到達下水道,有用的物質再經由再吸收作用回收到血液,無用的物質則排出體外。 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發生在腎絲球部份,在疾病初期,當腎絲球開始有病變時,血中一些有用的蛋白質會漏出至小便裡去,我們可利用此一現像得知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當進行至比較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器壞了,無法清理如尿素,及肌酸干類的身體中有害物質時,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肌酸干的上升,是腎功能明顯變壞的指標。一般而言,臨床症狀大約要到腎功能減退至 25%以下才會表現出來。 ●腎臟病變分為 第一期 血液流經腎臟和腎絲球的量增加,稱為高過濾期,腎臟大於正常。有一些人一直停留在本期,而某些人在幾年後進行至第二期。 第二期 腎絲球過濾率仍為維持在正常值之上,但腎絲球開始產生細微損傷。少量的白蛋白會流失到小便裡,稱做微白蛋白尿,早期時,這種微白蛋白尿的現象可以時有時無,但當流失量由每分鐘20毫克到 200毫克時 (正常人每分鐘只有少於 5毫克白蛋白從尿中流失),此一現象將很大可能會持續存在。要偵測尿中微白蛋白需做特別檢查,不是一般市售的小便試紙可以偵測得到。如果糖尿病人能控制血壓及血糖在良好的範圍內,不論是胰島素依賴型或非依賴型都可能停留在本期數年之久。 第三期 當尿中白蛋白流失率大於每分鐘 200毫克時,用一般的尿液試紙即可偵測到,故本期又稱試紙蛋白尿陽性,或臨床白蛋白尿期,正式進入糖尿病腎病變期。這時有一些病人會產生高血壓,進而對腎絲球產生傷害。然後腎臟逐漸的失去過濾廢物的能力,而造成血中尿素氮及肌酸干的上升。兩類的糖尿病病患亦可能停留在本期數年之久。 第四期 本期又稱做進階性臨床腎病變。腎絲球過濾率低於每分鐘75毫升,並有大量的蛋白尿。高血壓幾乎發生在所有病人身上,肌酸干及血中尿素氮上升更多。 第五期 在本期,病患進入末期腎臟病變,腎絲球過濾率低於每分鐘10ml,腎衰竭的症狀產生。 ●原因及徵狀 糖尿病腎臟病變的確實致病機轉至今仍未十分明白,一般而言,持續性的血糖增高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加腎臟肥大,腎血流量增加及腎臟的型態學變化等,導致腎絲球蛋白質及血中蛋白蓄積於腎內造成腎絲球的硬化,終致不可逆的腎功能惡化。 至於其致病性方面更是複雜,由於臨床觀查上有極大的差異性,因此究竟如何預測那些糖尿病人以後會發生腎病變至今仍無法得到答案;目前較被相信的是家族及遺傳因素在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上佔有最重要角色,父母都是糖尿病伴有腎病變者其子女 發生糖尿病腎病變的機會最高。 ●檢查及診斷 要診斷糖尿病腎病變通常要有三大依據 1.病人有持續性蛋白尿大於每日500克 2.血壓升高 3.視網膜病變 大部份病人腎臟內都可見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其變化與一般的腎炎不同,因此有時我們會碰到病人有較特殊的臨床表現,無法區別是一般腎炎或糖尿病腎病變時,做腎臟切片檢查就可以鑑別診斷。 ●治療 治療最主要是控制血壓,良好的控制血壓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降血壓藥物的選擇一般以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最常用,文獻報告此類藥物可同時降低腎絲球內之壓力,而減少蛋白尿量,因此同時具有保護腎臟的功能。另外血糖的控制及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也極為重要。當進入到末期腎衰竭時,可以選擇血液透析或連續性腹膜透析,兩者的效果大致相同,也各有不同的併發症,可說是各有利弊;若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其結果更好。
14
D.神經病變 1.末稍神經病變 E.易感染、截肢 2.腦神經病變 3.自律神經病變 神經系統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現外同神經受累的症狀,伴踝反射減弱等異常體征或異常客觀指標(如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等)。如果沒有症狀或異常作征,則為亞臨床神經病變。 此類病變範圍廣泛,幾乎涵括身體每一系統,經常發生於下肢,初期酸麻、刺痛繼而對冷熱感覺遲鈍,故受傷機會增加,傷口不易癒合,因此常併發細菌感染致截肢大增。亦會引起噁心、嘔吐、腹脹、便秘、性機能障礙、姿勢性低血壓(起立的時候會眩暈)。在自主神經累及後,患者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頑固性腹瀉或便秘,胃痙攣者進餐後反覆嘔吐。此外尚有尿瀦留、尿失禁及陽痿等。 ●神經病變分為 末稍神經病變 在糖尿病是很常見的,病患常在不知不覺中,感到手腳遠端左右對稱地發生麻木感、感覺異常(好像有螞蟻在皮膚上爬)、刺痛感或鈍痛,對外物剌激的反應降低,如震顫感、痛感及冷熱感。 腦神經病變 可能出現突發性上眼瞼下垂、無法張開眼睛(動眼神經麻痺)、複視、看東西有重疊影像(外旋神經麻痺)等。 自律神經病變 病患常會有合併單一或多種的症狀,如:腹脹、便祕、下痢(腸道神經病變),小便灼熱感、疼痛、次數增加(泌尿道神經病變),姿勢性低血壓或持續性心跳過速及對低血糖敏感度下降(心臟血管自律神經病變)等。 ●原因及徵狀 糖尿病神經病變之致病機轉有以下假說 1.缺血—即神經血管硬化造成缺血及缺氧 2.肌纖維醇(myoinositol,MI)缺乏 3.各種單醣醇代謝異常物累積 (polyol Pathway),尤其山梨 醇(sorbitol) 累積引起滲透壓改變 4.神經脂質代謝異常 5.低血糖 6.蛋白質糖化(glycation of protein) 累積的經驗已知糖尿病神經症發生有關的因素為年齡、性別(男)、糖尿病期、高血糖控制不良,以及眼底病變之並存等,而與糖尿病之型別無關。糖尿病期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而且並無高原現象,以上均符合代謝因素等後天影響,在致病機轉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檢查及診斷 人體神經病變之定量測定及檢查,己有許多可靠方法,但其缺點有變異性 大、重複性低、及與臨床相關性仍不理想等。 評估周邊神經功能方法 1.電生理檢查—如感覺與運動神經傳導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重複性最高,但與臨床相關性低。 2.振動感受閾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代表大纖 維感覺神經,與糖尿病足部潰瘍發生率有密切關係。 3.溫差試驗(thermal discrimination test,TDT),測試小纖維感受神經,與痛感之神經病變有關。 在自律神經病變定量診斷方面 1.心跳變異與血壓改變為主之「心臟血管反射試驗」(cardiovascular reflex test,CVR) 2.測量表皮微循環反射試驗(microvascular reflex test,MVR)等。 最近利用複式動作電位反應,尤其是內側蹠部感覺動作電位(medial plantar sensory action potential,MPSAP)極受重視,可能早期診斷糖尿病神經病變,及做為治療之指標,值得注意其將來之發展與應用。 ●治療 前臨床糖尿病神經病變之治療,仍未有實際有效方法。大家已有共識,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之最基本且有效方法,就是良好控制血糖。胰島素積極治療(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以達到嚴格控制血糖(tight control ),雖然最理想,但一來需要良好之訓練,二來必須小心預防低血糖之發生,因為就神經而言,低血糖的傷害,並不下於高血糖。有關特異治療方面,多半是在症狀方面,及自律神經症方面。除藥物外,醫師之另一重要責任,在儘量不使病況惡化,以及對預後有所警覺並採 取必要措施。 在理想上,針對已知致病機轉之治療方法 1.良好控制血糖 2.補充肌纖維醇 3.使用ARI以降低山梨醇 4.使用PKC類似劑 5.使用蛋白糖化之抑制物,如aminoguanidine 6.改善神經之微血管循環
15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認真執行飲食計劃 均衡攝食,維持合理體重 多選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避免吃富含精緻糖類或加糖食物
16
常見問題 「我吃東西有在控制熱量,但很難瘦」 「我已經少吃澱粉類的食物,可是血糖還是控制不好」。
很多人不了解,跟我們吃進食物的GI值高低有關係喔!
17
「GI」(Glycemic index的簡稱) 中文稱 為「升糖指數」
即我們吃進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 吃進較高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較快,相反的,較低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則較慢;
18
相同熱量的食物,也會因為食物的種類、烹調方式、來源及含纖維量的不同,導致GI值的不同。
19
『無糖食品』 未必含有蔗糖,卻極可能含有葡萄糖、蜜糖或麥芽糖,有的是乳糖等
另外,食品當中,有的無糖但含有澱粉,如無糖餠乾,無糖糕點,當澱粉進入血液後,會變成葡萄糖,所以,白麵和白米的升糖指數為80
20
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是旣低糖也低碳水化合物、高纖的食品
21
少吃油炸、油酥、油煎及含油脂高的食物 食物烹調儘量採用清淡方式 烹調宜選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 避免吃太鹹或含鈉高的食物 少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
22
為自己做哪些營養照顧-- 優質蛋白 Double X 倍欣 B群 卵磷脂
23
6.纖維 7.月見草 8.魚油
24
有糖尿病?該做的檢查做ㄌ沒? 糖尿病控制ABC-- A指的是HbA1C:糖化血色素檢查(6 ) B指的是Blood Pressure血壓,每次複診都該量血壓 C指的是Cholesterol(膽固醇),特別是LDL(低密度脂蛋 白膽固醇)每年至少測量一次。
25
別讓下一代 被糖尿病糾纏! 兒童糖尿病可能是繼小兒麻痺之後,影響兒童健康最大的疾病。
特徵:體重過胖或肥胖,有家族糖尿病史,不愛運動,上網, 愛看電視,打電動,最愛吃炸雞、薯條和 可樂、飲料等。 近來全世界注意到孩童的第二型糖尿病日益增多- - 在日本,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在6~15歲,以4倍速成長。 在美國,第2型佔糖尿病童的8~45% 在台灣,台大發現343位新診斷糖尿病童中,有半數是第 2型糖尿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