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從木屋到公屋 香港公共房屋的起源和類型 獻主會小學 製作人:陳洛軒 班別:6A 學號: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從木屋到公屋 香港公共房屋的起源和類型 獻主會小學 製作人:陳洛軒 班別:6A 學號: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從木屋到公屋 香港公共房屋的起源和類型 獻主會小學 製作人:陳洛軒 班別:6A 學號:3

2 目錄 引言 p3 房屋的重要 p4 四、五十年代香港人口的變更 p5 木屋區的形成 p6 木屋區的居住環境 p7 木屋區居民的生活 p8

3 引言 今日的香港,是由從前的一個漁港演變成。
現時最多香港人居住的房屋種類是公營房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歷史。我們當中可有很多人在公屋成長或現在也是住在公屋。但我們可知道公屋是怎樣出現的呢?所以我選了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題目來做這個報告。 回目錄

4 房屋的重要 房屋提供: 生活所需:水、電、洗手間及起居設施 安全保護:生命與財產 個人私隱:禁止他人觀察及干擾 個人尊嚴:身份的象徵
社會穩定:市民生活滿足,减少社會動盪 回目錄

5 四、五十年代香港人口的變更 年為日治時期,香港居民的生活十分艱苦,加上日軍大規模遣返華人到內地,在1945年香港人口降至只有 60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1946年人口回流,大量內地移民湧入,香港人口急劇回升至150萬。 回目錄

6 木屋區的形成 戰後香港房屋短缺,政府於是暫時準許居民在指定的區域興建木屋(寮屋) 。
1949年,國內內戰,大批難民湧入香港,人口再急升,帶來居住問題。 在1950年代中,居住於木屋的人口多達25萬,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當時就以石硤尾及調景嶺的木屋區規模最大。 回目錄

7 木屋區的居住環境 這些房屋以鐵皮、紙皮、木板等搭建而成。 沒有電和水的供應,更沒有排污設備,居住環境惡劣。 回目錄 五十年代的木屋區

8 木屋區居民的生活 回目錄

9 石硤尾大火(一) 一九五三年聖誕節晚上九時二十五分,石硤尾木屋區(七條村)發生大火。 大火歷時六個小時。 回目錄 陷入火海的石硤尾木屋區

10 石硤尾大火(二) 大火令到五萬多人痛失家園。 災民在瓦礫中尋找物件 工會團體派發救濟米 在街上露宿的災民 回目錄

11 災後重建(一) 公營房屋發展新一頁。 大火後短短兩個月內,工務局在災場附近興建臨時性兩層高簡陋平房稱為「包寧平房」來安置災民。 包寧平房
回目錄

12 災後重建(二) 政府興建能容納更多人的第一型(H型) 樓高七層的徙置大厦,石硤尾村於一九五四年竣工,是香港最早落成的公營房屋,也是香港公屋的起源地。 回目錄 包寧平房右邊是第一代多層徙置大廈 密集的七層高徙置區

13 小總結 1953年聖誕夜的火舌烈焰,促成了政府盤算巳久的公共房屋政策。石硤尾大火竟然成就了以後的萬家燈火,成就了百萬個香港市民的「家」。
回目錄

14 公共房屋的類型 很多人以為公房的樓宇千篇一律,其實屋村擁有多種不同類型樓宇。新型公營房屋常以一組住宅大廈的形式出現,樓宇有特定的形狀,如Y型、梯級型、十字型、或長型等等。 分出租及出售兩種。 回目錄

15 公共房屋(出租類) 臨時/中轉房屋 早期的徙置屋村 政府廉租屋村(舊型) 政府廉租屋村(新型) 公共屋村 回目錄

16 臨時房屋區 建成年份:1985-2001 特點:是兩層高或是一層的臨時樓宇 。
建屋原因 :是香港政府房屋供應的權宜之計。隨著時代進步,狹小的居住單位已經不合時宜。特區政府早在九八年時已經宣佈會全面清拆臨屋區 。 回目錄 西貢沙角尾臨屋區

17 中轉房屋 建成年份:2001開始 建屋原因 :為急需要安置但又未能即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的受清拆影響人士、火災或其他天災災民提供臨時居所。
葵盛村舊的廉租大廈改裝成 元朗朗邊 回目錄

18 徙置屋村 (一、二、三型) 建成年份: 建屋原因 :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令政府設立「徙置事務處」,專為受天災及清拆行動影響的市民提供住所 。 特點:住戶要共用公共水龍頭、廁所及淋浴間。高七至八層。沒有升降機。 大坑東村東和樓 石硤尾下村 回目錄

19 徙置屋村(四、五、六型) 建成年份: 特點:樓高十六層。每居住單位設有獨立廁所和自來水供應。升降機由地下開始每隔三層可停一次。 牛頭角下村第十三座第五型 新發村第六型 回目錄 東頭村第廿三座第四型

20 政府廉租屋村(舊型) 建成年份:1962-1967 建屋原因 :為每月收入少於四百元的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 。
特點:要一至兩戶共用一格設於室外的指定廁所 。 回目錄 黃大仙上邨第一期

21 政府廉租屋村(新型) 建成年份: 特點:有獨立廁所,單位面積較大,走廊及通道空間比較寬闊 。 回目錄 牛頭角上邨

22 七十年代公共屋村(一) 建成年份:七十年代尾
建屋原因 :麥理浩爵士在一九七二年發表了「十年建屋大計」。一九七三年後,徙置事務處、屋宇建設委員會及部份小型興建公共房屋組織合併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徙置區、廉租屋村及屋宇建設委員興建的屋村,統稱為公共屋村 。 回目錄

23 七十年代公共屋村(二) 新田圍邨 I 型 大興邨十字型 龍田邨鄉村型 回目錄 長青邨雙塔型 沙角邨長型 彩雲邨雙工字型

24 八十年代公共屋村(一) 建成年份:80年代 特點:公屋數量大幅上升,其中大部份屋村都是位於新市鎮區域;Y型樓宇 (Trident) 亦在此時出現 。 回目錄

25 八十年代公共屋村(二) 蝴蝶邨梯級型 翠屏北邨相連長型 興民邨十字型 華貴邨Y四型 回目錄 顯徑邨Y二型 恆安邨Y三型

26 九十年代公共屋村 建成年份:90年代 建屋原因 :大量單位是用來安置舊型屋村重建計劃住戶 。 特點:和諧型公屋正式成為公共屋村的主力成員。
將 軍 澳新十字型 屋 苑 回目錄 安蔭村和諧型 馬坑村和諧式鄉村型 黃大仙龍翔中心單向式

27 近期公共屋村 建成年份:近期 特點:由於居屋停建,部份原有居屋單位改作出租公屋。 逸東村 回目錄

28 公共房屋(出售類) 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 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夾屋) 租者置其屋計劃(售賣公共屋村) 回目錄

29 居者有其屋 建成年份: 建屋原因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起飛,不少市民雖然收入超出了申請公屋的資格,但卻不能負擔購買私人樓宇 。 特點:到了九八年尾,香港樓價因為「八萬五政策」大幅下滑,令政府在2003年宣佈無限期停售及停建居屋。 俊民苑 新興花園 回目錄

30 比一比(一) 19 5 0 年代的石硤尾徙置區 所有租住單位均沒有廚房設備。 居民煮食需在大門外的走廊空間。
地方狹窄,鄰居及兒童經過,易生危險。 互相信任及照顧,每戶家門大開。 小朋友喜歡於走廊嬉戲,鄰里關係良好。 回目錄

31 比一比(二) 現代新落成的公共房屋 所有租住單位設有廚房設備。 居民煮食需在獨立廚房。 地方較寬敞及安全。 各家門戶緊閉。
鄰里關係較從前疏離。 回目錄

32 比一比(三) 木屋/寮屋 徙置區 公共房屋 固定居所 天台學挍 獨立廚房 獨立洗手間 大型商場 康樂休憩設施 良好及開放鄰里關係 回目錄

33 總結 早期的公共房屋,只是給有緊急需要的市民一個棲身之所。
時至今天,新建的公共房屋和居屋屋苑,都是環境舒適及配套齊全,為香港超過一半的市民提供了理想的「安樂窩」。 由此可證,香港政府不斷努力,落實完善的房屋政策,為居民提供優質的居住環境。 回目錄

34 我的感想 香港公營房屋在促進社會和諧和穩定方面,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經過今次專題研習後,我能夠對香港公屋的發展有深入的認識。因為時間關係,我希望將來能夠繼續再深入探討公屋樓宇類型的設計及其他有關香港居住環境的演變。 另外,我也學會了很多PowerPoint上的應用知識和感到用這套電腦軟件去做報告是非常好玩的,真是獲益良多。 回目錄

35 參考資料(一)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搜尋條目: 「香港公共房屋發展」
維基百科-搜尋條目: 「香港公共房屋」 3. 維基百科-搜尋條目: 「石硤尾大火」 回目錄

36 參考資料(二) 4. 香港地方-搜尋條目: 「建設及建築物」 http://hk-place.com/
4. 香港地方-搜尋條目: 「建設及建築物」 5.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搜尋條目:「人、物、情-香港公共房屋發展五十年」 香港政府新聞稿 : 展覽細述香港公共房屋史 回目錄

37 鳴謝 能夠完成這專題研習,我想衷心感謝以下各位: 白明裳老師(班主任) 蘇偉中老師(電腦科導師) 回目錄

38 香港-1950 回目錄 香港-2000

39 謝謝觀看


Download ppt "從木屋到公屋 香港公共房屋的起源和類型 獻主會小學 製作人:陳洛軒 班別:6A 學號: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