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认识非智力因素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 电话:

2 认识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非智力因素之一——学习动机 五、非智力因素之二——学习兴趣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非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非智力因素之一——学习动机 五、非智力因素之二——学习兴趣 六、非智力因素之三——意志 七、非智力因素之四——性格

3 一、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4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个性品质的心理因素; 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 也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认识因素”; 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5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 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6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容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7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兴趣与爱好; 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自信心与好强心;
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高抱负; 焦虑。

8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9 第一层次 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10 第二层次 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11 第三层次 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12 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
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 天才儿童总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病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性情古怪和离群独处的人。

13 对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观点。如布雷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书中认为,人的杰出成就的产生是能力、个性和环境三种因素有力配合的结果。许多研究都还认为:各种个性的不同方面与各种能力结合后会导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结合体”。

14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赋高的儿童在情绪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还具有幽默感、独创性、好奇心和新异感。有的研究还指出,天赋高的儿童在礼貌、纪律、自我批评、合作性、独立性和敏感性诸方面都超过了一般儿童。

15 对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观点。如布雷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书中认为,人的杰出成就的产生是能力、个性和环境三种因素有力配合的结果。

16 许多研究都还认为: 各种个性的不同方面与各种能力结合后会导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结合体”。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赋高的儿童在情绪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还具有幽默感、独创性、好奇心和新异感。 有的研究还指出,天赋高的儿童在礼貌、纪律、自我批评、合作性、独立性和敏感性诸方面都超过了一般儿童。

17 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 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 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一个学生有学好某学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18 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19 3.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关系。 斯皮尔伯格认为:能力中等而焦虑低的学生,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优。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关。

20 4.人的意志、性格与能力发展有关系。 赛尔金娜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21 (二)国内研究 近十几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着重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与智力、学业和人格有关的测试,作出相关分析,以获得关于某种个性品质在学习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数据。 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几种。

22 1.丛立新的研究 丛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发表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普遍影响》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个组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达到高考分数线的人数,都高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23 2.祝蓓里的研究 祝蓓里在《心理科学通讯》1986年第5期上发表的《对青年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一文,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 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

24 3.吴福元的研究 吴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发表的《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要大;这种影响随入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25 他通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智力和入学考分中等的人,性格特征为审慎、冷静、理智、自立自强、不依赖别人,学习上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后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而智商高、性格特征更顺从、缺乏信心、畏缩退却、不愿独立创新、学习上表现为喜安逸,只求过得去的学生,结果学习成绩处于全班中下的水平。

26 4.章永生的研究 章永生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中国少年智力、非智力个性测验为课题在北京市的十几所中学进行了测试,研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智力的测查方面主要对学生进行了五种能力的测量:①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②正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③在掌握一定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④对词汇的理解能力;⑤符号记忆能力。每项最高分为20分,15分以上为优,10分以下为差。

27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小学生,其学习行为往往更多地受外在动机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学习需要的作用才逐渐增大。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反馈、评价、表扬、批评、竞赛等各种强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28 1. 利用学生的好奇,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把与学生已有知识、观念相矛盾的现象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奇怪”之感,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懂得纸遇火会燃烧的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将一只用纸折好的小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并未燃烧,学生感到奇怪。原来纸盒是湿的。为什么湿纸就不能燃烧呢?湿的纸盒继续放在火上烧烤会发生什么现象?由此引出对“沸腾与蒸发”有关知识的兴趣。

29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问题情境要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要富有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鸟”概念之前,教师提出“鸭子是鸟吗”的问题,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并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0 2. 运用发现学习,培养积极探索精神 最佳的学习需要莫过于对积极探索的欲求,当学生对所学材料“有所发现”时,会产生发现的兴奋感和发现的自信感。发现学习是以学生自己收集、加工、分析信息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有所发现”的过程中,要进行复杂的智慧活动,从而就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

31 3. 以清晰具体的反馈和恰当公平的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例如,看到批改后的作业、考试的成绩等,既可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均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给学生的反馈要清晰、具体,还要及时、经常。

32 让学生知道什么做法正确、怎样做才有效,体验学习的胜任感,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使学生不断地付出最大的努力。在提供学习结果反馈的基础上,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效果会更明显。
表扬与鼓励往往比批评与指责更有效。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但表扬与奖励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应避免让学生把奖励视为目标,把学习任务仅当做达到目标的手段。

33 (二)调控目标期望,拉动学生的学习 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清楚地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等关键要求。
研究发现,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如果学习目标规定得不明确具体,学习成绩往往还赶不上学习积极性稍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又具体的人。

34 教师设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让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当成自己的需要,了解其价值和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习的目标产生期望。
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目标期望,让学习目标拉动学生的学习。

35 (三)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从认识学习的重要、体验学习的胜任、改善行为定势三方面着手。
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一门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在每天开始上这门课或学习这门课的内容之前,完成以下几种活动。

36 (1)面带微笑,搓着双手,还可哼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做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而且还要让他们自己充分体验这种感受。
(2)同时要求他们在脑子里不断地想:下面的学习内容将是我能够理解的,我将高兴地学习(体验学习的胜任);

37 (3)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地去学习,要比平时更细心一些,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细心就是对学习产生热爱的源泉(改善行为倾向)。结果,学生的亲身实践极有效地改变了他们以前的消极学习态度,解除了原来的苦恼,并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从而培养起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38 (四)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 训练成就动机
(四)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 训练成就动机 美国、加拿大对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让学生更加注意和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2)体验化:让学生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体认行为策略对成功的重要性。

39 (3)概念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成功”、“失败”、“目标”以及“成就动机”等有关的概念。
(4)练习:不断地重复体验化和概念化两个阶段,不断地加深理解和体验。 (5)迁移:让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学会自选目标、自己评价,并独自体验成败。

40 (6)内化:把取得成就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并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行为策略。经过训练的学生,他们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更会根据自己的实情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学习成绩更好。训练成就动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有效。

41 2. 引导合理归因 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学会合理归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从中体验成败;

42 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在归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工作难度,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

43 归因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会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提高其士气,而不一定是找成败的真正原因。
即使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脑子笨,也不能作此归因,否则归因有害而无益。当一个学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教师不能仅仅指出其努力不够,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析。 引导合理归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44 (五)消除无力感和增强效能感 1. 消除学生的无力感
(五)消除无力感和增强效能感 1. 消除学生的无力感 对那些经历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应该采取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关注知识的获取,淡化考试成绩,减轻失败压力。

45 同时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视其为吃一堑长一智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此外,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注重改变消极归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对减轻或消除无力感也是很必要的。

46 2. 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难易适中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通过获得多次成功的体验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事迹,通过获得替代性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47 指导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取效能信息;
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待学生的学习有所改善就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及时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此时再引导学生作积极的归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切都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8 四、非智力因素之一——学习动机 研究个体行为的原因,通常会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行为的指向问题,即引起个体指向某一特定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二是行为的持续问题,即引起个体坚持追求此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行为的动力问题。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就是动机,它是个体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学习动机亦是如此。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来实现的。

49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的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地推动作用,对学习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0 (一)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动机的强弱,可以通过学习积极性反映出来,而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51 学习动机的产生受以下四种因素的影响: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 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 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 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 这四个方面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52 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习兴趣亦被称为求知欲,是特殊的好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
以上两方面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有人称这为“自我效能感”,其反面为“无力感”。

53 它影响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
成就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这样两个维度将成功或失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将学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54 (二)学习动机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1.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和维持的内部动力。
学生要有效地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学习新知识,需要学生不断地做出积极地努力,将新学习的概念、原理组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中去;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提高挫折耐受力。如果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缺乏求知的欲望,注意力是很难长久地维持的。

55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动机越强烈越好。 根据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的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即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理想的学习结果。

56 学习难度很小时,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学习难度很大,要适当降低学习动机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
也就是说,随着学习难度的变化,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学习动机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57 2. 学习动机不直接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而是犹如“催化剂”间接地增强与促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学习动机并没有直接卷入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也不是通过同化的机制来影响学习的。 它主要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的。

58 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对课堂学习所起的作用,犹如“催化剂”,而不是“特效药”。它不可能直接影响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清晰性,而只是产生间接地增强与促进的效果。
学习动机影响品质的唤醒水平和学习的准备状态,从而影响学习行为的发生。 学习动机即影响学生只注意一些事情而忽视另一些事情,产生选择性知觉,又影响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解释,从而始终指引着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朝着学习目标的方向进行。

59 如果学习结果在学习动机的指引下达到了目标,会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如果学习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则会对学习起消退的作用,使有关的学习行为减少或不再出现。
可见学习动机是通过对自己努力程度的自我调控来影响学习的。 因而,学习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始动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60 五、非智力因素之二——学习兴趣 (一)学习兴趣
五、非智力因素之二——学习兴趣 (一)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61 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样的道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而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62 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特别是课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活跃。这样往往会造成不好或讨厌这门课的后果,但是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兴趣的因素。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情境的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63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更加努力、乐意地去学习它。 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64 (二)学习兴趣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1.“兴趣”对一个人的未来活动具有准备性的影响。
儿童早期的兴趣可以对他的未来活动有积极的影响,比如,儿童幼年时对小动物的兴趣,以后可以转变为对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认清了这一点,就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不愿学的内容与他未来的活动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活动。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将经济危机的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紧密联系,就能比较容易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5 2.“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的影响。 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技术活动或学习活动时,如果对这种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总会伴随着他,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地从事这种活动,并且推动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 相反,人在从事很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倦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高质量地完成活动是很困难的。

66 3.“兴趣”对人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的影响。
活动的创造性态度表现在经常寻找最完美、最优、最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活动。 只有那些兴趣比较广泛,眼界比较广阔的人,才能从多方面得到启发。 也就是说,兴趣的广度是促进创造性态度发展的基石。

67 人的兴趣是多样的,只有一种兴趣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学生的兴趣大多稳定性差,易转移,兴趣的中心很难长久的放在学习上,这是学校教师最头疼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兴趣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大,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容易发生兴趣,尤其是对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紧的联系社会现实,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找出灵活适用的方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创造性态度的发展。

68 4.“兴趣”能够激发、完善人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不仅能促进创造性态度的发展,更能在此基础上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也就是说,“兴趣”不仅促使人愿意从事某事,而且还能激励人去思考怎样去做某事。

69 学生并不缺乏创造性思维,他们对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社会现象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但是由于过去我们的教育过于僵化,在长期的传统精英教育思想影响下,这些学生被看作不规矩的学生,标新立异的学生,只知玩闹而不知学习的学生不被学校、社会、家庭认可。相对于古板的、教师给与终结答案的学习,他们更愿意对感兴趣的事物给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对形象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

70 但是在现有这种教育体制下,这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强于聚合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的事实被忽视,他们的不足没有及时得到弥补。在这我们能看出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作为教师来讲,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利用“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最终要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统一起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1 5.“兴趣”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兴趣广泛且不稳定,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一成不变的、单调的授课方式是很难使这类学生将“兴趣”长久的集中在某一方面。 相反,方式多变的教学活动可以不断的、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这种兴趣又会有力的促使学生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

72 教师反映学生在课堂上坐不住,学习没有热情,反应迟钝,好一点的学生也就是死记硬背,课堂气氛让人压抑。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增加了活动课的比重,在活动中进行教学。由于兴趣在活动中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懒惰现象在减少,学习的主动性在增加,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73 首先,自主性、选择性学习增多。由于“兴趣”的作用,学生能够自觉的确定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主动的捕捉和加工信息,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现象明显增加。
其次,参与性、合作性学习增多。教学内容和形式由死变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待教学活动也由冷漠回避变成热情参与。在参与中,对不清楚的问题除了向教师请教以外,还表现出了很强的愿意和其他学生合作解决的倾向。学生在这种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4 六、非智力因素之三——意志 对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而言,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的前期学业状况。

75 在了解全班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分类,并选出各类学生中的代表,对他们在学习上的优缺点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以便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并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来带动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做好这一烦琐而极其重要的工作,对意志薄弱、耐力不足的教师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谈。 其次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76 第三要做好教学过程操作程序的设计、教学辅助手段的选择以及教案的编写。作好课前的教案设计,应该按照新的教学任务来设计教案,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学生教师共同活动的方式与过程都应该全面策划。
一个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为每个学生的积极活动提供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77 另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呼声的不断高涨,素质教育已逐渐提上了日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持久影响,更加阻碍了新教育模式的推行。无论是教育目的的正确看法,还是教育程序的科学观点,都需要教师们割舍早已烂熟于心的传统理论,一切从零开始,去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此举如能顺利进行,不仅要对教师灌输新的思想理论,更要培养顽强的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78 最后,为了不使“情绪病毒”侵害自己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职称的评定,深造机会的争取,人际关系复杂化程度的加深等等都可能引起教师的烦躁情绪。 心理学家艾特·莫勒比思列举了这样一个公式: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词+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 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的面部表情,温和诚恳的声音,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愉快的气氛。

79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会做教师。”当然教师的表情应该是真实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一方面教师不能随意地、不加节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教师不应随便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忧伤、冲动、暴怒等肤浅有害的表情。但是有的教师就把这种不快发泄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无谓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这样,自己的情绪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但全班同学都会被紧张、压抑的气氛所笼罩,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学习的顺利进行都十分不利。

80 因此,教师要用坚强的意志把自己的“情绪病毒”排斥在学校之外、课堂之外。
总之,教师的表情应该是积极健康自然真挚的。对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而言,优良的意志品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目的是否完成,也主要是从学生方面来评定。因此,作为外因的教师、学校,也只有在内因的作用下起作用。

8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冲突,如写作业时碰到不会的题目,是抄袭别人的?还是自己独立思考?为观看自己梦寐以求的音乐会,一睹心中偶像的风采而旷课;看着别的同学经常通宵达旦的在网海里撒网捕鱼,悠闲地漫游,自己也想追随而去;是专心地听老师讲课,还是拿出妙趣横生的武侠爱情小说,正如一位伟大的哲人所言,矛盾时时存在,事事存在。

82 那么,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冲突呢?这与学生所具有的意志品质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独立性。 它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于周围人们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信仰,是高度发展的意志特点。 其次是果断性。它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其决定的品质。具有果断性的人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做决定的重要性。

83 再次是坚韧性。 这是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的品质。最后是自制力。 它是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行动和言语方面的品质。

84 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能够克服懒惰、恐惧和失望等因素的干扰,并且善于做与自己愿望相左的事情,执行已确定的目的和计划。
假如具有以上四种优良的意志品质,他的课堂学习效率一定奇高无比,其学习任务也一定能顺利完成。

85 七、非智力因素之四——性格 现有的研究表明,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外向者对学习新的难度较大的教材感兴趣,能迅速举手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但课后不爱认真复习,作业较马虎。性格内向者在课堂里反应缓慢,课后常花时间复习,作业认真,遵守纪律。

86 性格独立者爱参与竞争性学习,性格顺从者等待教师的布置,依赖同学的帮助。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良好的态度、情绪、意志和理智等性格特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提高对未来学习的志向水平,学习更加勤奋,因而有助于学业成功。 而不良的性格特征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羞愧、恐惧、沮丧的情绪体验,产生退缩行为,导致学业失败。

87 此外,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我国的研究发现,男中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兴趣大于女中学生,女中学生对语文、外语的爱好大于男中学生。男中学生喜欢阅读科技书刊,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女中学生爱读少年文艺和童话故事。而且性格的性别差异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88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譬如,有的学生对待学习总是一丝不苟,踏实认真,听课聚精会神;在待人处事中一贯表现出有高度的原则性,坚毅果断,豪爽活泼,有礼貌,乐于帮助人,乐于同别人共享他的东西而从不吝啬;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常常表现为谦虚、自信等,所有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他的性格。

89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性格亦不相同。有的胆大泼辣,有的羞涩胆小;有的善于言表,有的羞于启齿。
歌德说:“在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的。” 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学生整体,又必须看到每一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90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学生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先天的遗传因素上,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能力发展的后天因素上。因而,学生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性格等也有着明显的差别。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效果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

91 而学习上的成功又能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良好的心境,使其提高未来的学习志向水平,学习便会更加勤奋。进而促进开朗、乐观和积极进取的性格发展。
反之,学习常常失败,必然导致消极、颓丧、恐惧、退缩、羞愧等情绪体验,久而久之,会加强消沉、悲观、自卑、厌世等不良性格特征。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处理性格与学习成就二者的辩证关系。

92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首先承认这种差别,不论他们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英语老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造成在教学态度上的不同,厚此薄彼,冷热不均,更不能歧视性格不同、生理有缺陷或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应该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一样地满腔热情对待、尊重理解他们。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同等的。

93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注意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为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开朗型性格的学生接受语言知识的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外向型性格的学生爱参与、乐于表达、善于交往。有些在课堂上爱举手发言,极愿意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怕出错误,竭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英语交流的机会,抓住一切可能来炫耀和卖弄自己的能力。

94 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有些同学沉默寡言,不善长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回答老师问题时未说话先红脸。自己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会回答也羞于表达,对他们我们应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满腔热情地引导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心理上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逐步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95 上课时尽量创造不让内向型性格同学畏惧的课堂气氛。
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来表现自己,教师提问时有目的地预留给他们一些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尽量做到让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努力尝试,最终达到流利地使用语言的目的。

96 认识非智力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非智力因素之一——学习动机 五、非智力因素之二——学习兴趣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非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非智力因素之一——学习动机 五、非智力因素之二——学习兴趣 六、非智力因素之三——意志 七、非智力因素之四——性格

97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谌业锋主页 电话:18981539788 QQ:178990915 谢谢大家!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 QQ: 微信号:lsjksyf 业锋教育在线 谌业锋主页 谢谢大家!

98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Download ppt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