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华红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华红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华红梅

2 教学目的: 了解中央银行的起源、发展和职能;明确货币政策;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 引 言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
引 言 现代国家都设有中央银行(或类似机构),通过特定业务和法律授权方式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

4 应该到哪里去找对商业周期负最大责任的人呢?你也会很惊讶,他们既不在白宫也不在国会,而是在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里。
—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5 第一节 中央银行

6 一.中央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了解)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创 初创:17-19世纪70年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业银行制度逐步形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7 17世纪的英格兰银行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但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才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英国等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是由私人银行演变而来的。

8 ⒉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 19世纪未到20世纪中叶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时期。
⒉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 19世纪未到20世纪中叶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时期。 美国于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1914年11月才成立联邦储备体系,是发达国家中最后一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

9 专栏: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联储系统由12家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有25家分支机构和约3900家会员银行,其核心是由7名理事组成的联储理事会,决策机构是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

10 联邦储备公开市场委员会  由12名成员组成,分别是7名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理事、12位储备银行行长中的5位行长。其中,理事及纽约储备银行行长共8人为常任委员,剩下的4个席位每年在其余的11位行长中轮换。

11 联储理事会主席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储备银行行长习惯上是委员会的副主席。联储理事会是联储的最高管理机关,每一名理事都由总统直接任命,任期为14年。理事会主席、副主席由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任期4年,联储理事会的理事一般由专家、学者和名人组成。

12 ⒊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20世纪中叶以后,是现代中央银行的形成时期。 1945年12月,法国率先将法兰西银行收归国有。
1946年,英格兰银行由私人股份资本银行变成国营的金融机构。

13 此后,其他国家纷纷仿效英国,实现了国有化。
这一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中央银行,大部分都以国有资本为主要的资本形式。

14 5.1995年3月18日通过第一部金融大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正式形成 6.1998年改为以经济区划设立分支机构
专栏:新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948年成立于石家庄,后迁入北京,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2.1954年成立中国建行 3.1979年分离出中国农行和中国银行 4.1984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 5.1995年3月18日通过第一部金融大法,标志着中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正式形成 6.1998年改为以经济区划设立分支机构

15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性质: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的特殊机构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直接经营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业务,而是代表政府服务和管理整个银行系统,既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又代表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并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

16 (二)职能: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17 1.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即作为由政府指定的唯一法定货币的发行机构。因此,中央银行又称为发行银行。“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是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8 2.银行的银行 (1)为商业银行保存准备金 即各商业银行把准备金作为存款存入中央银行集中保管。

19 (2)统一办理全国金融机构的清算 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结算中心。制定清算规程,开立结算帐户、交纳备付金。

20 (3)充当最后贷款人 这是在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困难时,可以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或抵押贷款。这一职能保证了银行系统的稳定和资金的使用。

21 ⒊政府的银行 (1)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 (2)对金融体系的管理。 (3)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负责实施外汇管理制度,并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性或地区性金融组织。 (4)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2 三.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职能的履行,是通过其业务活动实现的,而其业务活动可从它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记载并予以反映。由于各个国家的金融制度、信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内容不尽相同。

23 负 债 资 产 IMF公布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国外资产 对中央政府债权 对各级地方政府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资 产 负 债 国外资产 对中央政府债权 对各级地方政府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对非金融政府企业债权 对特定机构债权 对私人部门债权 储备货币 定期储蓄和外币存款 发行债券 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 对外负债 中央政府存款 对等基金 政府贷款基金 资本项目 其他项目

24 作为“发行的银行”,流通中的通货是中央银行负债的一个主要项目。
作为“银行的银行”,主要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关系,是“负债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准备金存款)。 “资产方”:贴现及放款。

25 作为“政府的银行”,它在业务上与政府的关系:
①列于“负债方”的接受国库等机构的存款。 ②列于“资产方”通过持有政府债券融资给政府,以及为国家储备外汇、黄金等项目。

26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的地位问题的实质是中央银行在政府中的相对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虽然是政府的银行,但由于它和政府的工作侧重点可能不一致。

27 中央银行并非一个纯政府的服务机构,它负有广泛的社会责任,中央银行不仅代表政府的意向和利益,也代表社会公众和银行的利益。
中央银行的业务是专门的技术性工作。因此,中央银行应在政府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8 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

29 独立性较强,如美国、德国等。 独立性较弱,如日本、英国等。 独立性居中,如意大利和法国。

30 专栏:美联储的独立性 独立性的法律保障:《1951年协定》 直接向国会报告,向国会负责 官员任期与总统任期错开
在国会授权下独立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在法律上对总统及其他政府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 没有长期支持财政融资的义务 经费独立

31 专栏: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 (Alana Greenspan) 现任美国联邦储 备委员会主席。世 界著名经济学家、 金融家。

32 自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以来,已成了经历了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四朝元老”
艾伦·格林斯潘于2006年1月31日卸任,本·伯南克接任美联储主席。  

33 他被称为美国第二号人物、美国财神、美元帝国的管家、掌握魔杖的经济教皇、美国总统的经济“家庭教师”
美国新闻界说“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联储主席就行”。 据说,在华尔街,如果交易员要吓唬啼哭的孩子,他不会说“狼来了”,而是“格林斯潘”要加息了。

34 在格林斯潘任职期间,经历了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市风波、1989-1992年的信用危机、1990-1991年海湾战争防止通货膨胀、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1998年的金融大拯救等多次大事。

35 Putnam投资公司高级顾问戴维·凯利认为,格林斯潘在任期间,除了1990-91年及2001年两次轻微的经济衰退,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更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胀”的经济奇迹。格林斯潘使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平均失业率徘徊在5.5%。这些已经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36 穆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格林斯潘2001年以来支持布什总统的减税政策,使美国本已庞大的赤字更加严重,从而带给美国经济更深的内伤。 
不过,格林斯潘谦逊、沉着、果敢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在更多人眼里,他仍不失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联储主席。

37 第二节 货币政策

38 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了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的一切措施。

39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0 一.货币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包括: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指标)、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设定。

41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本位时期,主要目标是稳定币值和汇率。到30—40年代中期,充分就业成为其中目标之一。自50年代起,由于普遍的、持续的通货膨胀,认为稳定币值将物价上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是重要目标。

42 到5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增长理论广泛流行,许多国家为了保存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把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做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重点。而从6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又将平衡国际收支作为一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43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44 1.物价稳定 通过控制货币投放,使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保证币值和物价基本稳定,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1972年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非货币化,各国把“稳定币值”改为“稳定物价”。

45 物价稳定是短期内物价水平没有显著变动。如果变动幅度过大,要么是过高的通货膨胀,要么是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都是不利的。如,美国在70、80年代的通货膨胀使产出损失达1万亿美元。

46 控制货币投放,会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的要求相矛盾。
为保持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增加投资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币值和物价稳定;而要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相应减少贷款投放,由此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47 ⒉充分就业 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充分就业与币值稳定也存在一定矛盾。 增加就业,就需增加投资和工资支出,导致大量货币投放。而为保持币值稳定则应控制投资和工资水平,给充分就业施加压力。

48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认为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成反比,就是所谓“菲利普斯曲线”,将在第八章说明。

49 ⒊经济增长 中央银行总是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积极促进经济发展。适当地增加贷款投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厂商的资金需要,促进经济增长。

50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达到调节货币总量、结构、投向,以调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比例和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如前所述,该目标与币值稳定存有一定矛盾,而与充分就业则相互促进。 

51 ⒋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币对外贬值,进而影响本币的稳定。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支持出口厂商的生产,扩大商品出口,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52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也有一定矛盾。就业人数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使进口的增加超过出口的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恶化。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解决。但是紧缩政策将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53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的矛盾:经济增长需要进口国外的机器设备、先进技术及原材料,而扩大出口则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这会使国际收支状况出现恶化。

54 二.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以后,需要有效的政策工具来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

55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一般性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贴现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 消费者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其他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

56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是中央银行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给量的改变来影响经济。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的三种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57 1.法定准备金 最初各国使用存款准备的主要目的,是为应付客户提现。1930年以后,认识到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和投资规模。

58 1913年美国《储备法》最早将其成为制度,并于1935年正式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和投资规模。
以后,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美国。

59 法定准备金率是最简单的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规定的每个银行作为准备金必须计提和上缴的货币的最低数目。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来决定。
法定准备金政策的原理:

60 当经济扩张发生通胀时,通过提高准备金率,迫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紧缩信贷,减少货币供给量;
当经济处于衰退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金率,使得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

61 案 例 中国从1984年实施这一政策,规定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1985年统一为10%。1987年为12%(配合紧缩的货币政策)。 1988年9月为13%(严重通涨的时期)。

62 1989年各银行除13%的准备金外,再加5%的备付金。
1998年3月21日改革准备金制度后,将法定准备调为8%,后又调为6%。 2003年9月21日起调整为7%,农村和城市信用社仍为6%。超额准备成为主要操作目标。

63 2007年10月13日,中央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07年第8次上调。
2007年12月25日,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14.5%,该标准创近年历史新高。 这是在经济过热,尤其是股市和房地产过热的情况下作出的调整。

64

65 因为准备金率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通过乘数作用,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于基础货币的扩张或收缩。

66 如何确定法定准备金率的水平? 应将法定准备金率定得高于银行愿意的水平,从而中央银行就能够更准确地调整货币供给量。如果定得低于银行愿意的水平,银行将持有大量多余准备金,中央银行就不能更精确地调整货币供给量。

67 2.贴现率 贴现率政策,最初称为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中央银行称再贴现,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取的利率为再贴现率。

68 后来,“再贴现”概念有所变化。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资金除了再贴现之外,还有别的贷款方式。同时,中央银行一般不使用再贴现政策概念,而提贴现率政策。

69 再贴现政策最先使用的是1837年英格兰银行,当时称为银行利率,为融通资金。
到19世纪中叶,再贴现才成为货币政策,以后被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仿效。

70 贴现率是通过其调整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的。
另外,贴现率的变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如贴现率升高,意味着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有扩张意向。

71 这项政策较法定准备金率更温和,但中央银行更被动,因商业银行是否愿意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72 一战前,贴现率政策是黄金时代,英格兰银行1857年贴现率变动24次。
因为,此时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盛行,中央银行不直接干预,采取间接调控增减资金量调节经济,

73 30年代之后,尤其是推行凯恩斯扩张的经济政策以来,贴现率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中央银行对贴现率的变动次数也越来越少,如英格兰银行1951年之后一般每年只变动1次贴现率。

74 现在,主要起告示效应。 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跟随市场利率,用以防止商业银行用较低的贴现利率借款,又以较高的利率在公开市场上放款,从中获取额外利润。

75 ⒊公开市场业务 1914年由于庞大的外汇差额,伦敦货币市场处于高度流动性状态。英格兰银行通过银行利率对信用调节遇到困难,于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这是公开市场的最初形态。

76 公开市场业务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和票据的业务,并通过这项业务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公开市场业务买卖的主要是政府债券,特别是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国库券。(“公开”之意)

77 对经济的影响: 通胀时卖出债券,债券价格下跌,公众愿意购买,中央银行回笼货币,使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利率提高,从而抑制总需求的增长,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

78 萧条时,买进债券,这等于向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引起利率下降,从而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79 小结: 三种工具,中央银行更容易操作更经常使用的是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做到微调货币市场。 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改变往往被用来宣告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

80 思 考 题 1.中央银行购买1000万美元政府债券。 当法定准备金率为10%时,可能会引起最大和最小的货币供给量各是多少?(先求出货币乘数)

81 2.假设支票账户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零。
①如果中央银行卖出$100万政府债券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②当中央银行将法定准备率降低为5%时,商业银行选择将另外5%的存款作为超额准备金。这使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量如何变动?

82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以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在一般性政策工具之外,还有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即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83 1.消费者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规定用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时首付的最低金额; ②规定用消费信贷购买商品的最长期限;

84 ③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对不同消费品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等等。
在消费信用膨胀和通胀时期,消费者信用控制,能起抑制消费需求和物价上涨的作用。

85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其中如规定一定比例的证券保证金率等,并可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 解释“保证金”:

86 名词与案例 “保证金”是客户在从事一笔交易时所实际支付的量,其余部分由经纪人提供贷款支付。保证金比率越高,利用保证金能从事的交易量越小。反之,越大。

87 20年代美国股市“疯狂的20年”。但在1929年“黑色的十月”中,股票市场崩盘,牛市转变为熊市,在1933年大萧条低谷时期,股票市价下跌了85%。

88 “疯狂的20年”之所以产生,保证金交易起了重要作用。在牛市中,大多数交易者,用较少的保证金可以买到数量很大的股票。
1934年政府制定证券交易法案,联储根据这一法案实施选择性信用控制。

89 3.不动产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 主要对房地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最长期限以及首次付款和分摊还款的最低金额等。

90 案 例 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的交易带有浓重的投机性,需要抑制投机性和房地产泡沫。美联储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首先使用这一工具。

91 我国的房地产在90年代初曾出现房地产泡沫。至今,银行还有近5000亿元的贷款未收回。
2003年,房地产泡沫正在形成。表现是空房率全国平均达到近10%,国际公认的为2~3%;7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而只能收回12%左右的贷款。

92 针对这种房地产泡沫状况(还有其他原因),中国人民银行如何做出货币政策反应?
答:2003年9月21日,准备金率从6%提高至7%。

93 4.优惠利率 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措施。优惠利率在各个国家都普遍采用。

94 5.预缴进口保证金 是类似证券保证金的做法,即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预缴保证金多为国际收支经常出现赤字时所采用。 

95 (三)其他政策工具 ⒈直接信用控制 是指从质和量两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的控制。 包括:

96 ⑴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这是一种最常采用的直接信用控制。美国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Q条例和M条例(在《1935年银行法》中)曾规定活期存款不交付利息,定期及储蓄存款则有利率最高限的规定。

97 历史背景是,1837年后到《1935年银行法》之前,美国实行银行自由经营原则,只要满足政府的规定,任何人就可开办银行和发行银行券。但大危机对美国金融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商业银行大危机的五年共计10500家倒闭,占总数的49%。

98 此后,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加强监管,严格银行开业审批。1933年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规定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禁止投资银行收取活期存款,这种分工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99 1935年修改1913年储备法,放弃了自由经营原则。为避免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工具扩大存款而增加风险性业务的经营,禁止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同时,对会员银行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100 ⑵信用配额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多运用于发展中国家。

101 ⑶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是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与收益率成反比。这也是限制信用扩张的直接管制措施之一。商业银行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就必须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易于变现的资产等措施。

102 4.直接干预 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如直接干涉商业银行对存款的吸收以及对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拒绝再贴现等。 

103 (二)间接信用指导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104 1.道义劝告 源于日本银行,但日本在90年代末立法禁止使用。 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主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

105 2.窗口指导 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

106 例如,日本银行每季度口头通知民间银行下3个季度可贷出的款额,称为贷款额限制,称为道德意义上的“窗口指导”,具有速效性。

107 三.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之间有一个作用过程。政策目标能否实现,需要借助于中介变量的设置。

108 但货币当局本身并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它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对中介变量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109 货币政策的作用 运用 中介变量 最终目标 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 改变 实现

110 1.中介指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 利率是指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如国库券利率、联邦基金利率。 中央银行虽然不能直接调节市场利率,但可通过公开市场、贴现率政策调控市场利率。

111 美联储影响联邦基金利率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进行的,当紧缩银根时就买入国库券,国库券的利率提高,于是投资于国库券比出售联邦基金的投资获利更高,导致银行在联邦基金市场上的投资转向证券投资,联邦基金的供给下降,联邦基金的利率上升。放松银根时,情况相反。

112 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和私人银行系统共同决定。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和其他工具向私人银行系统提供准备金,商业银行利用中央银行提供的准备金创造出其他存款。这样,中央银行就能以较小的误差决定货币供给量。

113 以上两个中介指标如何选择,要看具体的经济条件。
如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各国中央银行使用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 进入90年代以来,又转而采用利率。原因:

114 8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金融放松管制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使得各层次之间的货币供给量更加不易确定,基础货币的扩张系数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货币总量同最终目标的关系也难以把握。 

115 2.操作指标: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与以上两类中介指标不同的是,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虽然距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较远,但中央银行对其控制力更强。所以,可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

116 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是货币总供给量倍数扩张与收缩的基础。
货币总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117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18 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经济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9 萨缪尔森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供给量变动传导到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以及通货膨胀的途径。
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 

120 ■资 料■ 凯恩斯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到二战后才遇到了凯恩斯主义的试验。20世纪的50、60年代,政策制定者认为,政府无需关心和注意长期的货币变化趋势,只要增加支出就可以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凯恩斯被称为是战后经济问题的财政解决方案之父。

121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最有影响的货币主义者。1963年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使弗里德曼声名鹊起。

122 1968年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有一场公开的辩论,辩论在纽约大学商学院。凯恩斯主义的代表是曾经在60年代早期肯尼迪总统减税时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特·海勒,另一方就是弗里德曼。海勒演讲的题目是“货币主义是否兜售过头了?”,弗里德曼的题目是“财政政策是不是兜售过头了?”。

123 对于这场辩论,在辩论中任何一方都拿不出哪怕理论上有可能在未来一年左右时间里做出准确预测的变量模型。因为,在现实的经济中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同经济的变化之间不存在一致性。财政政策的变化同样可能对商业和金融市场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124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对利率的强调。基本思路是,通过货币供给量M的增减影响利率r, 利率的变化则通过对资本边际收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AE和总收入Y。
如图6-2所示。

125

126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增加,从而货币供给量MS扩大。
当MS超过MD时,会使人们持有的货币量大于其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则会用多余的货币去购买债券,从而引起对债券的需求上升。

127 债券需求的上升会引起债券价格的上升,但债券市场价格与利率负相关,债券市场价格上升会导致利率下降。
公式:BP=R/r

128 利率下降时,一方面,造成资本预期收益率超过利率,厂商增加投资便可增加收益,于是投资增加。投资的增加会增加最终产品市场的总支出,又导致总支出大于总收入。

129 投资的增量乘以乘数可得出总收入的增量,总收入的增加即总产量的增加。总产量的增加意味着交易的商品量增加,这会使交易货币需求MDT增加。

130 另一方面,利率的下降使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随之下降,资产的货币需求(投机需求)会上升。

131 这样,交易货币需求MDT上升和货币投机需求MDA上升加在一起使货币的总需求增大,直到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总需求赶上增加了的货币供给量,使货币市场总供求重新相等。

132 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与凯恩斯主义不同,货币主义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更强调货币供给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133 在货币供给量扩大的方法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认为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或降低贴现率和准备金率)来扩大货币供给量。
不同是,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凯恩斯主义强调人们会购买债券引起利率下降。

134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人们不仅用手中多余的货币去购买债券,而且还可以去购买各种金融资产和各种实际资产在内的任何需要的东西。

135 这样,货币供给量的扩大就可以直接看作是最终产品市场的总需求AD的扩大,而无须通过一个利率下降的中间环节。

136 货币主义不否认在货币供给量扩大时实际利率暂时下降,但否认利率起关键作用。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直接增加产品市场上的AD,总需求的扩大既可以导致产量的增加,也可以出现较高的价格,而且二者可以并存。
如图6—3所示。

137

138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派都认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职能,是体现购买力的资产。
因此,货币政策所决定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首先引起资产的替代作用,即从一种资产转向另一种资产,最终对经济会产生影响。

139 不同的是,凯恩斯的资产模型是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所以,资产的调整和替代也只限于这两种资产。
在凯恩斯主义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中,是货币与利率、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利率的变化实现的。

140 货币主义的资产模型,除了货币之外,还有股票,以及房地产、高档消费品等实物资产。
在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中,资产的替代作用就不只限于一种金融资产,可以对多种资产的需求。 

141 这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就没有通过利率这一中间环节的变动,而直接导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是产出的增加。

142 关于争论的结语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证证据的增加或减少不断变化。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70年代则是货币主义的全盛时期。而这两种理论在80年代,对于通货膨胀和收入的预测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

143 对于不同理论派别的争论,美国的一位观察家评论说:
“感谢凯恩斯,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感谢弗里德曼,我们现在都是货币主义者。感谢混乱的世界,我们现在都是折衷主义者。”

144 练习题—判断题 1、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越小。 √ 5.加息意味着央行对称性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 ×
2、下列哪一举措一定会使银行系统的可贷放资金量立即缩减? A、提高利率 B、降低利率 C、提高准备金率 D、降低准备金率

145 作 业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比较分析。

146 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右图所示的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一般性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右图所示的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一般性目录。

147 小 结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Download ppt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华红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