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二)
2
雖區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及)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去留)之無常,固﨑錡(不安)而難便(安)。(二句谓虽义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可以随意去留,但要能迭代得当,殊非易事。)
3
茍達變而识次,猶開流以納泉。(通晓音律变化的规律,就象开渠引泉那样容易写作了。)如失機而後会,恒操末以續顛。(反之,则混乱颠倒)謬玄黄之秩序,故淟涊(tian,nian,秽浊)而不鮮。
或仰逼于先條,或俯侵於後章,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考核)殿最(下等、上等)於錙銖,定去留于毫芒,茍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文章写好以后要拿来权衡推敲,删改。)
4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衆辭之有條,必待兹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警策、秀句。 或藻思綺合,清麗芊眠,炳若縟繡,悽若繁絃,必所擬之不殊,廼闇合乎曩篇。雖杼軸于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茍傷亷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
5
若夫應感之会,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于胸臆,言泉流於脣齒。紛葳蕤以馺遝(sa ta ),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厎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勠。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6
第一节:文笔说 《文心雕龙》目录: 原道第一 徴聖第二 宗經第三 正緯第四 辯騷第五 (以上为文之枢纽)
7
明詩第六 樂府第七 詮賦第八 頌讃第九 祝盟第十 銘箴第十一 誄碑第十二 哀弔第十三 雜文第十四 諧讔第十五 文体论中有韵的“文” 史傳第十六 諸子第十七 論說第十八 詔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禪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啓第二十三 議對第二十四 書記第二十五 文体论中无韵的“笔”
8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詩》《書》。别目兩名,自近代耳。(根据有韵/无韵为标准)
9
萧绎《金楼子·立言》 古人之學者有二,今人之學者有四。夫子門徒,轉相師受。通聖人之經者,謂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長卿之徒,止於辭賦,則謂之文。今之儒,博窮子史,但能識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謂之學。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謂之筆。吟詠風謡,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而學者率多不便屬辭,守其章句,遲於通變,質於心用。學者不能定禮樂之是非,辯經教之宗旨,徒能扬榷前言,抵掌多識。然而挹源知流,亦足可貴。筆退則非謂成篇,進則不云取義,神其巧惠,筆端而已。至如文者,維湏綺縠紛披,宫徴靡曼。脣吻遒会,情靈揺蕩。而古之文筆,今之文筆其源又異。
10
古人之學者有二,指“夫子門徒,轉相師受。通聖人之經者,謂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長卿之徒,止於辭賦,則謂之文”。
古之文笔,笔,即“聖人之經”; 文,即辞赋。
11
今人之學者有四。即(1)今之“能通其理”的儒;(2)博窮子史,但能識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學。(3)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謂之筆。(4)吟詠風謡,流連哀思者,謂之文。
(哀思,泛指情思。) 而學者率多不便屬辭,守其章句,遲於通變,質於心用(指学者不善文笔)。學者不能定禮樂之是非,辯經教之宗旨(指学者非通儒家义理),徒能扬榷前言,抵掌多識。然而挹源知流,亦足可貴。筆退則非謂成篇,進則不云取義,神其巧惠,筆端而已。
12
至如文者,維湏綺縠(精美的丝织品,指华美的辞藻)紛披(繁富地呈现),宫徴(泛指音节)靡曼(靡靡动听)。脣吻(代称语言)遒会(精练),情靈揺蕩(即《诗品序》所谓“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对“文”的审美性的新认识:1、抒情性、感染力。2、辞采美。3、音乐美。 “笔”,萧绎认为“神其巧慧”,即显示作者智慧,注意语言技巧。颜延之“笔之为体,言之文也。”(文,即文采。)
13
声律论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若夫敷衽論心(犹促膝谈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數,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恊畼,由乎玄黄律吕,各適物宜。欲使宫羽相變(五音,或说宫为平,羽为仄),低昂互節(指文字音节的高下互换变化),若前有浮聲(清音),則後須切響(浊音)。一簡(行,一句)之内,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清浊,平仄)悉異。
14
兩句之中,輕重悉異 平头-上一句的开头两字,不得与下一句的开头两字平仄相同。“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
上尾—上一句的末一字,不能与下一句的末一字平仄相同。“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蜂腰-五言诗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闻君爱我甘。” 鹤膝-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拨棹金陵渚,遵流背城阙。浪蹙飞船影,山挂垂轮月。
15
一簡之内,音韻盡殊 大韵-一句中前四字不能与末字同韵。“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小韵—一句中的字,除不能与韵脚犯同韵外,与其他字不能同韵。“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旁纽-一句中不能用双声字。“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 正纽-一句中不能用四声相纽(溪、起、憩、迄)“我本汉家子,来嫁单于庭。”
16
妙達此旨,始可言文。至於先士茂製,諷髙歴賞。子建函京之作(曹植《赠丁仪王粲诗》),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孙楚),正長朔風之句(王瓒《杂诗》),竝直舉胸情,非傍詩史,正以音律調韻,取高前式。自騷人以來,此秘未覩。至於髙言妙句,音律天成,皆闇與理合,匪由思至。張、蔡、曹、王,曽無先覺;潘、陸、謝、顔,去之彌逺。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謬。如曰不然,請待來哲。
17
钟嵘《诗品序》 昔曹(植)、劉(桢)殆文章之聖,陸(机)謝(谢)為體二之才,銳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聞宫商之辨,四聲之論。或謂前達偶然不見,豈其然乎?嘗試言之:古者詩頌,皆被之金竹,故非調五音,無以諧会。若“置酒髙堂上”(阮禹诗)、“明月照髙樓”(曹植诗),為韻之首。故三祖(武帝曹操,太祖;文帝曹丕,高祖;明帝(睿又)烈祖)之詞,文或不工,而韻入歌唱。此重音韻之義也,與世之言宫商異矣。今既不備管絃,亦何取於聲律耶!
18
……王元長(融)創其首,謝脁、沈約揚其波,三賢或貴公子孫,幼有文辨。於是士流景慕,務為精宻,襞積(裙子的褶皱,比喻音律的繁琐)細微,專相淩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余謂文製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 以上钟嵘对待声律的态度。对这种态度的评价,见97页。积极修辞。
19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縟成體,豈取騶奭之羣言“雕龍”也?(騶奭,战国时齐国学者,文辞有文辞,时人称为“雕龙奭”。)夫宇宙緜邈,黎獻(众人中的贤者)紛雜;拔萃出類,智術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其超出萬物,亦已靈矣。形同草朩之脆,名踰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徳建言。豈好辯哉,不得巳也。
20
予生七齡,乃夢彩雲若錦,則攀而採之,齒在踰立(三十岁以后),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廼怡然而喜。大哉,聖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讚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巳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21
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資之以成,六典(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明白清楚。)。詳其本源,莫非經典。而去聖久逺,文體解散(体制败坏),辭人愛竒,言貴浮詭(诡,反常),飾羽尚畫(过于华丽),文繡鞶(束衣的大带)帨(shui佩巾),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指尚书)論辭,貴乎體要(体现要点),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於要。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
22
《文心雕龙·原道》 文之為徳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夫玄黄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髙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鳯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踰畫工之妙,草朩賁華,無待錦匠之竒。夫豈外飾,盖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鍠。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欝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23
原道、征圣、宗经 1、经典是文章的本源。 2、经典是文章的标准。 3、宗经是矫正文坛弊端的根本方向。“矫讹翻浅,还宗经诰。”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 圣文雅丽,衔华而佩实。
24
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
《文心雕龙·通变》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 文章有一定的体式,但是文辞风格是无定的。 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 诗赋等文体之名和基本的规范是不变的。 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气力,指风格,文辞风格,需要不断的变化,推陈出新,才能永久流传。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 名称和道理有定,所以体裁方面必须借鉴过去的著作;推陈出新是无限量的,所以在方法上应该研究参考新兴作品。
25
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涂,非文理之数尽,乃变通之术疎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朩,根干丽(附着)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如能在朴素和文采之间斟酌尽善,在雅正和庸俗之间考虑恰当,那么就能理解文章的继承和创新了。 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 有因有革,继承和创新参错运用。 变则其久,通则不乏。 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看到文学发展的新动向而创造出优秀的文辞,参考古制而确定写作的法则。
26
《文心雕龙·神思》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庄子原意是身在野而心在朝廷。刘勰引申为神思是超越身体局限的想象活动。 文之思也,其神逺矣。 作家写作时运思,驰骋想象,无边无际,无往而不达。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巻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致,情状。作家沉思遐想时,可以联想到很久,可以观察到很远(表象)。在吟哦的时候,就像听到金玉般的声音,眼前舒卷着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
27
艺术构思的微妙之处,在于作者的想象与事物的形象一起活动。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艺术构思的微妙之处,在于作者的想象与事物的形象一起活动。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闗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作者的想象活动受到思想感情的支配;作者通过耳目感官接触物象进行思维,须以言辞为媒介。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闗键将塞,则神有遯心。 言辞畅达,则所摄取的物象可以穷形尽相;反之,思想僵化,感情枯竭,则思路亦必阻塞
28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酝酿文思,要宁静专心,屏除杂念。疏瀹,疏通。五脏,是情性之所由出入。使内心条畅,精神净化。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积累学问,斟酌事理,广泛的寻根究底的观察研究客观物象,并在构思中逐渐得到恰当的言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玄解之宰、独照之匠,都是指作家的心智头脑,可以按照自己头脑中的意象,运用适当的技巧来创作。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9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构思刚刚开始的时候,无数的想法纷至沓来,无法按照一定的规矩写作(另: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而必须对尚未具体化的东西精雕细刻。作家一想到登山观海,则胸中便充满山海的景色。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在刚拿笔时,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 何则?意翻空而易竒,言征实而难巧也。 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而用具体语言表达时,却难以做到精巧。
30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宻则无际,疎则千里。
文意,受之文思;文辞又受之文意。宻则无际,即“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疎则千里。即“闗键将塞,则神有遯心”。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执持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锻炼好写作方法,就不必过分苦思劳累。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人们写作的才能,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 作品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风格体制也多种多样。
31
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粗糙的文辞中会蕴藏着巧妙的道理;平凡的叙事中也可以产生新颖的意思。这就像布与麻,两者质量相去不远,但麻经过加工,就织成了布,就变成光彩的珍品了。 至于思表纎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32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有道理想要表达,就形成语言文章。把隐藏在内心的情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文心雕龙·体性》 体指作品风格,性指作家的情性、个性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有道理想要表达,就形成语言文章。把隐藏在内心的情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然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 情性,指才气;陶染,指学习。前二者是内在情性的表现,后二者是外界感染所形成。
33
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因此文学创作,千变万化。 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反)其才; 辞理的高下是才的高下的表现。 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 气指作家的气质;风趣的刚柔,与作家的气质是一致的。 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 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深浅,与作者的学识是一致的。 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 风格的雅正和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习,理解为习惯,有问题。)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34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逺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竒,八曰轻靡。……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 这八种风格常常变化,其成功在于学问; 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在才华也是关键,这是从先天的气质而来的。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通过养气来充实情志,不同的情志,表现为不同的文辞。文章能否写得精美,无不来自人的情性。 将《文心》之《体性》《养气》篇与《典论·论文》对读,比较刘、曹文气论的异同。
35
《文心雕龙·情采》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虎豹皮毛如果没有花纹,则看不出他们与犬羊的差别;犀牛的皮虽有用,但还须涂上丹漆才美观。 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 其所以能够光辉灿烂,就因为文采繁茂的缘故。 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 这是自然的道理所决定了的。
36
由于作者内心充满了忧愤,才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情,用以规劝当时的执政者。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 由于作者内心充满了忧愤,才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情,用以规劝当时的执政者。 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后来的辞赋家,本来心里没有审美愁思哀感,却勉强夸大其词,沽名钓誉。
37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文辞精练,内容真实;过分华丽而内容杂乱。 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逺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疎,逐文之篇愈盛。 爱好虚华,轻视真实, 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纒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有的人内心里深深怀念着高官厚禄,却满口歌颂着山林的隐居生活;有的人骨子里对人间名利关心之至,却虚情假意地来抒发尘世之外的情趣。既然没有真实的情感,文章就只有相反的描写了。
38
《文心雕龙·知音》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贵古贱今者,……崇已抑人者……信伪迷真者。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圎该(面面俱到)。慷慨者,逆声而击节;(意气慷慨的人,听了昂扬的歌声随着为之击节赏叹。)酝籍者,见宻而高蹈;(风度蕴藉的人看了意境深密的作品而精神为之高举远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浮华小慧的人看了富有藻彩的作品而高兴得心为之跳动。)爱竒者,闻诡而惊听。(好奇的人对不寻常的事物感到动听。)会已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39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劔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全面观察分析作品的水平。)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指作者是否根据所要表达得思想内容确定问题);二观置辞,(安排运用语言的技巧);三观通变,(能否继承前人遗产而有所会通变化。)四观竒正,(奇与正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如何处理。)五观事义,(书本上所载的前言往事,能否恰当运用,援古以证今。)六观宫商(音律安排是否和谐)。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40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逺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鉴别力之太浅。)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读者内心对作品道理的理解),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深废浅售(深刻的作品常常被抛弃,而浅薄的作品反而有市场),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只要是见解深刻,能看到作品深意,必能在欣赏杰作时获得内心的愉悦)。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