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作物栽培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作物栽培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作物栽培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2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作物产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作物产品 工业原料  口 粮 饲料 生存 人类生活 健康 生活水平

3 学习作物栽培学的意义 粮食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问题。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
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因此:需要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高竞争力。 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主要靠提高单产,增产提质要靠育种和栽培两个途径来实现。 作物栽培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终途径。 因此:要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首先要认识高产优质规律、进而开发先进和栽培技术并推广应用。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节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 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节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 展 第四节 作物起源、分类和适应性 第五节 作物及作物生产 第六节 我国种植业区划和广东省农业区划

5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是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各种作物的群体。

6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这样三个方面: 研究作物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和产品形成的规律)。 研究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研究协调作物与外界环境条件关系的栽培技术与措施(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中耕除草、防病治虫等)。

7 二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作物 栽培作物的 三个环节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环境 措施 作物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二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作物品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作物 栽培作物的 三个环节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但有了优良的品种不一定会高产和优质, 品种基因型的表达及遗传性的发挥还取决于栽培技术和措施!! 环境 措施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就是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8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因此,作物栽培具有: 复杂性 季节性 地区性 变动性 作物栽培的差异性举例: 不同作物、品种特征特性;
不同环境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作物及品种播种期与气候条件; 不同地区性或同一地区不同地块; 新品种、新技术出现。

9 (一)复杂性 作物生产是生物体、环境和人的措施三者综合的过程,而三者都各自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和因素,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因素,从而影响到整个作物生产。因此,在作物生产中,技术措施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增产效果,还要考虑该措施对整个作物生产乃至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10 (二)季节性 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如温、光、水、热等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性的强烈影响。作物生产必须掌握好农时季节,否则,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如浙江的慈溪大白蚕(蚕豆)10上旬播种时,产量可达158kg/亩,但到11月中旬播种时,产量只有25kg/亩。

11 (三)地区性 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水分、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各异,作物的种类以及品种也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生产条件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所有这些构成了作物生产的地域性。因此作物生产与工业生产很不相同。

12 工业上,一条生产线在A地适用,在B地也适用。但在农业生产上,在某一地区适宜的作物种类、品种或栽培措施,在另一地区就不一定适宜。如北方的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但引到南方种植时,则表现为成熟延迟,产量低、品质差;又如北方的冬小麦品种,引种到南方后,就有可能不抽穗成熟。因此,在作物生产上,特别强调因地制宜。

13 品种,环境,社会------作物栽培的方法要变化和改进
(四)变动性 品种,环境,社会------作物栽培的方法要变化和改进

14 (四) 作物生产的综合性 作物生产是生物体、环境和人的措施三者综合的过程,而三者都各自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和因素,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因素,从而影响到整个作物生产。因此,在作物生产中,技术措施的实施,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增产效果,还要考虑该措施对整个作物生产乃至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15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 国内外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16 一. 国内外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史 (一) 原始农业 (二)传统农业 (三) 现代农业

17 农业----农学----作物栽培学

18 (A) 农业 农业是指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它的产生距约有 年的历史,其他产业都是从农业中分离发展而产生的。

19 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狭义的农业是指耕作业。

20 (B) 农学 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范围如下:农经与农产

21 (C)作物栽培学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作物生产理论提高作物生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范围是上述种植产业中的耕作业。包括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研究领域。 本课程所指的农学主要是指狭义的农学范围。

22 (一) 原始农业成就 1.基本完成了农作物的驯化 2.把农作物生产传播到了与近代人类足迹范围基本相当的区域 3.积累了重要的农业生产经验

23 (二)传统农业的成就 1.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广泛交流 2.形成了完备的耕作技术 体系
(1) 选种育种技术(2)施肥技术(3)土壤耕 作 (4)灌溉(5)轮作制 3.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4.形成了农业管理思想与体系 集约经营,多种经营,扬长避短,趋力避害等

24 (三)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是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是正在拓展中的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25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一)作物栽培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作物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生化、群体、群落等学科。 作物 作物生活环境
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学科。 如:植物生理学研究作物生理、农业化学研究作物施肥等。上述各学科从作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作物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作物栽培有关的问题。

26 作物栽培学并不是单纯地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是在充分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要求产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也就是对上述各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集成组装、灵活运用的基础是对作物本身的深入研究和深刻认识。

27 (二)作物栽培学总论与各论的关系 栽培不同作物含有许多共同的原理和普遍的规律,这是作物栽培的“共性”。不同的作物又有其自身的特征特性,有其自己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这又是作物栽培的“个性”。前者既为“总论”、后者则为“各论”。 “总论”包含一般知识、基本原理、普遍应用的措施和技术,是各论的基础;“各论” 则涉及各个作物的知识、原理、栽培措施和技术。

28 第三节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一. 作物栽培的研究法 二. 作物栽培的研究进展

29 一. 作物栽培的研究法 常用的有生物观察法、产量对比法、生长分析法、发育研究法、生长发育研究法、模拟模型栽培法。

30 (一)生物观察法 观察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对作物的观察必须与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观察相结合。从作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分析、判断、推理。 观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时,要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相结合。 观察作物的形态、结构时要联系其机能,观察局部时要联系整体。

31 (二)产量对比法 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以试验对象作为试验组,另外设一个常规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通过某种试验步骤,看其对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某一栽培措施的优劣。例如不同耕作深度,不同密度,不同播种期、不同施肥期或灌水期等对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耕深、种植密度、播种期、施肥期和灌水期等。但产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单纯从最后产量不易确定这些措施对产量哪些因素起作用,但在目前却常被人们采用。

32 (三)生长分析法 生长分析法是由Greyory(1917)和Blackmen(1919)所提出的,以后 Watson(1952)等人将其发展。 生长分析法的根本观点是作物产量都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过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在测量干物质增长的同时,还测定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这种方法对不同种类的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条件的生育差异,可以从叶面积或单位叶面积的光合效率来比较,也就是从干物质增长和叶面积消长来看生育进程。

33 (四)发育研究法 发育研究法又称生育调查法。此法是英国育种学家 Engledow(19 23)集各方面之大成而提出的,以后不少学者如日本的片山(1951)、松岛(1957)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补充和发展。 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侧重发育器官的观察研究。发育研究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统计根条数、叶片数、分蘖数等,特别是分蘖的消长以及穗粒的形成是调查重点。此外,对干物质和氮素含量等也进行调查,收获时统计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最后把收获物分解为产量构成因素。

34 (五)生长发育研究法 生长发育研究法是综合生长分析法和发育研究法而发展起来的方法。
生长发育研究法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外部形态表现,并结合内部穗粒发育进程,从而为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其做法是根据器官建成规律调查各营养器官的分化、发展和衰亡时期及其持续时间,观察穗分化(禾谷类作物)和花芽分化进程,追踪小穗、小花(或花芽)分化数、退化数(或脱落数)和成粒数及其临界期,测定不同时期有效叶面积及各器官的干物重、碳素及氮素含量及碳氮比等;最后分析查明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

35 从外部器官的表现推断内部器官的发育进程;从营养器官特别是叶片分化和分蘖消长,分析穗数的形成过程;从穗分化过程中小穗小花的形成和退化时期来阐明单穗粒数的形成过程;从碳氮比分析器官兴衰和干物质的消长关系;从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等分析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以及分析穗数、粒数和粒重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等等。

36 通过生育状况的分析,评价某种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和优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37 (六)模拟模型研究法 生物数学兴起后,采用数学方法解释和推论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过程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模拟模型等方法,还可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作物的生长量和产量。生物观察法所获研究结果只能是定性的,产量对比研究法对某项因素和措施有定量功能,但对整体来讲仍是定性的。从发育研究法、生长分析法到模拟模型栽培法,动态地进行定量研究的成分越来越多,而定量化和动态化的研究是各学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8 二. 作物栽培的研究进展 1.在作物品种方面 2.在施肥方面 3.在灌溉方面 4.在土壤耕作,改良利用方面 5.在田间管理方面

39 第四节 作物起源、传播、引种、驯化、分类 一.作物的起源、传播 二.作物的引种、驯化 三.作物的分类

40 ①游猎→定居→发现“植物的再生过程” →农耕生活的渊源 ②驯化、饲养动物→寻找牧草饲料→游牧生活的开始
一.作物的起源、传播 (一)栽培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 1)生活方式 ①游猎→定居→发现“植物的再生过程” →农耕生活的渊源 ②驯化、饲养动物→寻找牧草饲料→游牧生活的开始

41 ②西亚和欧洲:畜牧业为主,兼顾农业耕作,主要种植麦类和豆类 ③东南亚和中南美:以农耕生活为主,主要作物为多年生的薯类
2)环境制约 ①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不同民族之间有所不同,同时也受到人类生活环境的强烈制约 ②西亚和欧洲:畜牧业为主,兼顾农业耕作,主要种植麦类和豆类 ③东南亚和中南美:以农耕生活为主,主要作物为多年生的薯类 ④居住的地理环境→作物种类→农耕生活(文化)

42 3)农耕文化 据研究,世界上的农耕文化可分为四种(大多与人种有关) ①地中海农耕文化:是在中东地区兴起的农耕文明,以小麦、大麦、蔓箐、豌豆等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为主,从石器时代向欧洲传播的同时,经陆地传入印度、中国等国家。

43 ②热带深草原农耕文化:在非洲、主要是在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产生的农耕文化,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地区产生的农耕文化相结合后,逐步扩大至印度次大陆,代表作物有豇豆、紫黑稗、葫芦、芝麻等。
③根栽农耕文化:以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产生了以芋头、山芋、香蕉、甘蔗等为代表作物的农耕文化。根栽农耕文化从印度向西传入马达加斯加,而后传到非洲大陆,又传遍南太平洋各岛屿。

44 ④新大陆农耕文化:在南美洲的秘鲁高原,产生了以马铃薯、菜豆、南瓜等为代表作物的农耕文化。在中美洲还产生了以玉米、甘薯为核心的农耕文化。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些作物大多数在16 世纪后,很快传遍旧大陆,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作物的分布图。

45 (二)栽培作物起源的地理中心 1)栽培作物均起源于野生植物 ①这一观点可追溯到瑞士学者德·康多尔(De Candolle)和英国学者 查·达尔文(C.Darwin)

46 ②康多尔(1855)《植物地理学》,157种作物,只有32种没有找到相应的野生种;康多尔(1883)《栽培植物的起源》,247种作物,199 种起源于旧大陆,45种起源于新大陆,3种来历不明

47 2)恩·依·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 ①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学者瓦维洛夫组织植物远征采集队,收集了世界各大洲60多个国家的30多万份野生植物和栽培作物的材料 ②于1926年发表《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提出了起源中心学说 ③1935年瓦维洛夫对原有的观点作了一些修改,在其著作《育种的植物 地理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栽培植物的八大起源中心学说,包括8 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和3个副中心。

48 恩·依·瓦维洛夫等八大起源中心说。 (1).中国起源中心 (2).印度起源中心 (3).中亚起源中心 (4).近东起源中心 (5).地中海起源中心 (6).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7).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起源中 (8).南美起源中心

49 目前世界作物起源中心8个: 1.中国起源中心:是栽培植物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有136种,如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大麻、苘麻、紫云英等。 2.印度起源中心:主要农作物有稻、绿豆、甘蔗、黄麻、芋、芝麻等。 3.中亚起源中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蚕豆、亚麻等。 4.近东起源中心:小麦、二棱大麦、黑麦、燕麦、紫花苜蓿等。

50 ⑤地中海起源中心 位于地中海沿岸,固有植物84种。是二粒小麦、波兰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地中海燕麦、大粒豌豆、大粒蚕豆、羽扁豆、甜菜、三叶草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⑥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位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北部,固有植物88种。是高粱、豌豆、亚麻、芝麻、蓖麻、及多种大麦和小麦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51 ⑦中美起源中心 位于墨西哥南部、中美、安提列斯群岛。是玉米、甘薯和陆地棉的起源地。
⑧南美起源中心 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 ⑧a.智利起源中心 是马铃薯的起源地。 ⑧b.巴西-巴拉圭起源中心 是花生、烟草、木薯、海岛棉等农作物的起源地。

52 在瓦维洛夫研究的640种栽培植物中,有500多种起源于旧大陆,而其中又有400多种起源于亚洲南部,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虽然瓦维洛夫把中国列为第一个起源中心,但他对中国的调查并不充分,否则起源于中国的作物种类会更多。例如,由于他不了解我国的水稻栽培史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野生稻种,而误以为水稻起源于印度。

53

54 作物起源中心 哈伦(J.R,HarIlln )《农业的起源,中心与无中心》      中心   无中心      A 近东 A 非洲     B 中国 B 东南亚    C 中美 C 南美 我国学者的工作:丁颖教授证明了籼、粳稻都起源于我国,籼稻定名为Oryza sativa subsp hsien ting,粳稻定名为Oryza sativa subsp king ting。

55 (三)作物变异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四)物种的传播与发展 1)野生植物的传播 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如风力、水流、昆虫和动物的活动,以及地壳的变动等。

56 2)栽培植物的传播 特别是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掠夺、移民、贸易、旅游、探险、传教、外交等;传播的途径由海路和陆路,如: ①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的繁荣 ②汉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③哥伦布(1492)发现新大陆 ④欧洲的殖民主义(特别是以印度为据点的种植业殖民化 ⑤英国向澳大利亚遣送犯人

57 3)起源地(原产地)与新产地 有些作物在新产地比在原产地生长更好,发展更快。如小麦起源于西亚,但生产中心在北美;甘薯原产于中美洲,而中亚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起源于南美,而是东欧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陆地棉起源于中美洲,目前我国是最大的产棉国;大豆起源于我国,但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却是北美;花生起源于南美,印度和中国种植面积最大。

58 二.作物的驯化、引种

59 (一).作物的驯化 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之间的差别 栽培作物各器官,特别是那些被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 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的改进。 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而且拖得很长。 栽培作物自然传播手段退化,野生植物有其固有的自然传播方式。 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而野生植物种干休眠期长。 栽培作物防护机能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

60 (二).作物的引种

61 三.作物的分类

62 1)栽培作物种类 ①地球上共有植物39万余种,被人类利用的栽培植物有5000种左右,属于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②我国目前的栽培作物种类约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约70种,果树作物约140种,蔬菜作物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绿肥约20种,药用植物50余种。

63 2)作物品种资源 ①大部分作物经长期驯化和选择形成了许多类型和品种,因此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如前苏联和美国,拥有的作物品种资源均在30万份以上。 ②至1984年,我国收集保存的品种资源已达30万份,其中粮食作物约20万份,经济作物约6万份,果树作物约1万份,蔬菜作物约2.5万份,牧草约0.3万份。

64 3)分类的意义 为保存、研究和利用作物品种资源,也为了更好地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促进作物生产的发展,有必要对作物及其品种进行分类。

65 按作物亲疏关系进行分类 1)标准 根据植物学中自然分类法而确立的分类方法,也称作物的植物学分类, 分类的标准是作物间的亲疏程度。

66 2)分类单位 ①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级,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分成亚级,如被子植物亚门、颖花亚纲等。 ②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植物的个体,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的后代。种内有显著差异时,可视差异的大小,分为亚种、变种、变型等。 ③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种的分类单位,不存在与野生植物中,是人类在栽培过程种发现和创造的,实际上是栽培栽培植物的变种或变异。

67 3)命名方法 属名(形容词)+种名(名词)+命名人缩写,如Oryza sativa L.,Triticun aestivum L. 等等。

68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生物类群。在同一种中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彼此交配(传粉受精)可以产生能育的后代。种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种以下除亚种(Subspecies)外,还有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的等级。

69 亚种:一般认为是一个种内的类群,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这样的类群即为亚种。属于同种内的两个亚种,不分布在同一地理分布区内。

70 变种:是一个种在形态上多少有变异,而变异比较稳定,它的分布范围(或地区)比亚种小得多,并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

71 变型:是一个种内有细小变异,如花冠或果的颜色,毛被情况等,且无一定分布品种:只用于栽培植物的分类上,在野生植物中不使用品种这一名词,因为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培养出来的产物,具有经济意义较大的变异,如色、香、味,形状、大小,植株高矮和产量等的不同,如香蕉苹果、京白梨。

72 农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都有很多品种。药用植物中如地黄的品种有金状元、新状元、北京1号。姜的品种有竹根姜和白姜。药材中一般称的品种,实际上既指分类学上的“种”,有时又指栽培的药用植物的品种而盲。

73 ①喜温作物:温度三基点为10℃,20~25℃和30~35℃,如水稻、玉米、 高粱、棉花、花生、芝麻、甘蔗、黄麻、烟草等
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 ①喜温作物:温度三基点为10℃,20~25℃和30~35℃,如水稻、玉米、 高粱、棉花、花生、芝麻、甘蔗、黄麻、烟草等 ②喜凉作物:温度三基点为1~5℃,12~18℃和26~30℃,如小麦、大麦、油菜、蚕豆、苕子、苜蓿等

74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 ①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多数喜凉作物 ②短日照作物:在较短的………………………………,如大多数喜温作物 ③中日型作物:对日长反应不敏感的作物,如棉花、荞麦、豌豆,以及一些极早熟的水稻、大豆、烟草品种

75 3)按作物的CO2同化途径分 ①三碳作物:光合过程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3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 ②四碳作物:光合过程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4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

76 4)按作物的生长习性分 ①光照强度效应:喜光作物(水稻、玉米、棉花等)、耐荫作物(大豆、甘薯等)、喜荫作物(生姜等) ②水分状态效应:水生作物(水花生、萍等)、水培作物(水稻、席草等)、耐涝作物(高粱等)、耐旱作物(谷子等) ③茎秆生长特性:高秆作物(玉米、高粱、黄麻等)、矮秆作物(稻、麦、粟、豆等)、匍匐作物(甘薯等)

77 ④根系生长特性:直根系作物(棉花、油菜、大豆等)、须根系作物(稻、麦等)、块根作物(甘薯、木薯等)
⑤生长年限:一年生作物(水稻、棉花、大豆等)、二年生作物(小麦、油菜、蚕豆、甜菜等)、多年生作物(苎麻、茶树等) ⑥其它:播种季节、生长季节、收获季节、地理分布等等

78 按作物用途与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1)粮食作物 ①谷类作物 ②豆类作物 ③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 ①油料作物 ②纤维作物 ③糖料作物 ④特用作物 3)牧草作物 4)绿肥作物 5)药用作物

79 按作物用途与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1)粮食作物 ①谷类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稻 禾本科稻属 Oryza sativa L.
1)粮食作物 ①谷类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禾本科稻属 Oryza sativa L. 子实,食用 小麦 禾本科小麦属 Triticun aestivum L. 大麦 禾本科大麦属 Hordeum vulgare L. 黑麦 禾本科黑麦属 Secale cereale L. 燕麦 禾本科燕麦属 Avena sativa L. 子实,食用饲用 玉米 禾本科玉米属 Zea mays L. 高粱 禾本科蜀黍属 Sorghum bicolor (L.)Moench 黍(稷) 禾本科黍属 Panicum miliaceum L. 禾本科粟属 Setaria italica (L.)Beauv. 薏苡 禾本科薏苡属 Coix lacryma-jobi L. 荞麦 蓼科荞麦属 Fagopyrum eaculentum Moench

80 1)粮食作物 ②豆类作物 2)粮食作物 ③薯(芋)类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大豆 豆科大豆属
1)粮食作物 ②豆类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大豆 豆科大豆属 Glycine max (L.)Merr. 种子,食用油用 蚕豆 豆科巢菜属 Vicia faba L. 种子,食用 豌豆 豆科豌豆属 Pisum sativum L. 绿豆 豆科菜豆属 Phaseolus radialus L.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 L. 2)粮食作物 ③薯(芋)类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甘薯 旋花科甘薯属 Ipomoea batatas Lam. 块根,食用 马铃薯 茄科茄属 Solanum tuberosum L. 块茎,食用 木薯 大戟科木薯属 Manihot esculenta Grantz 山药 薯蓣科薯蓣属 Dioscorea batatas Decne. 天南星科芋属 Colocasia esculenta Schott. 球茎,食用

81 2)经济作物 ①油料作物 2)经济作物 ②糖料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花生 豆科落花生属
2)经济作物 ①油料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花生 豆科落花生属 Arachis hypogaea L. 种子,油用食用 油菜 十字花科芸苔属 Brassica napus L. 种子,油用 芝麻 胡麻科胡麻属 Sesamum indicum L. 向日葵 菊科向日葵属 Helianthus annuus L. 蓖麻 大戟科蓖麻属 Ricinus communis L. 2)经济作物 ②糖料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甘蔗 禾本科甘蔗属 Saccharum officinarum L. 茎,糖用 甜菜 藜科甜菜属 Beta vulgaris L. 块根,糖用

82 Camellia sinensis O.Kuntze
2)经济作物 ③麻类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棉花 锦葵科棉属 Gossypium hirsutum L. 种子,纤维用 苎麻 荨麻科苎麻属 Boehmeria nivea (L.)Gaud 韧皮部,纤维用 黄麻 椴树科黄麻属 Corchorus capsularis L. 大麻 大麻科大麻属 Cannabis sativa L. 蕉麻 芭蕉科芭蕉属 Musa textilis Nees. 叶,纤维用 2)经济作物 ④特用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烟草 茄科烟草属 Nicotiana tabacum L. 叶,烟用 山茶科山茶属 Camellia sinensis O.Kuntze 叶,茶用 桑科桑属 Morus alba L. 叶,蚕饲料用 咖啡 茜草科咖啡属 Coffea arabica L. 种子,饮用

83 3)牧草作物 4)绿肥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黑麦草 禾本科黑麦草属 Lolium perenne L. 全株,饲料绿肥
学 名 主要用途 黑麦草 禾本科黑麦草属 Lolium perenne L. 全株,饲料绿肥 早熟禾 禾本科早熟禾属 Poa pratensis L. 全株,饲料 苜蓿 豆科苜蓿属 Medicago sativa L. 三叶草 豆科三叶草属 Trifolium pratensis L.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紫云英 豆科黄蓍属 Astragalus sinicus L. 全株,绿肥饲料 苕子  豆科野豌豆属 Vicia villosa Roth 红萍 满江红科满江红属 Azolla pinata L. 全株,绿肥 水浮莲 天南星科大藻属 Pistia stratiotes L.

84 5)药用作物 名称 科属名 学 名 主要用途 人参 五加科人参属 Panax ginseng Mey. 根部药用 枸杞 茄科苟杞属
学 名 主要用途 人参 五加科人参属 Panax ginseng Mey. 根部药用 枸杞 茄科苟杞属 Lycium chinensis Mill. 果实药用 当归 伞形科当归属   Angelica sinensis (Dliv.)Diels 杜仲 杜仲科杜仲属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树皮药用

85 以上分类中的作物,大多为狭义的农作物,广义的农作物还应包括蔬菜作物、果树作物、花卉作物,以及一些调料作物、染料作物等。

86

87 学 名: Humulus lupulus   英 文: Hops   别 名: 忽布、蛇麻花、酵母花、酒花   科: 桑科   属: 律草属

88 作物的分类总是相对的,因为大多数作物的用途并不是单一的。例如大豆,既可食用、又可榨油,因而也有的学者把它分类成油料作物;玉米为谷类作物,但现在实际上大多作为饲料使用;马铃薯是薯类作物,但在我国大多作为蔬菜使用。又如亚麻是纤维作物,但种子又可榨油;红花是油料作物,但其花可作药材。另外,很多牧草作物又是很理想的绿肥,因而也可归为绿肥作物。

89 第五节 作物及作物生产 1.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世界谷物播种面积6.80亿公顷,世界谷物总产量22.64亿吨,世界谷物单产3330公斤/公顷。
第五节 作物及作物生产 1.世界作物生产概况 世界谷物播种面积6.80亿公顷,世界谷物总产量22.64亿吨,世界谷物单产3330公斤/公顷。 粮食总产量在一亿吨以上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和印度;单产最高的国家有英国、日本、法国、西德。 粮食作物中,种植最多的是小麦、稻、玉米,号称世界三大作物。

90 2.我国作物生产概况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是人类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粟、黍、稷、稻、大豆等许多栽培作物的起源地。 农业遗产:作物品种、耕地、水利工程、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农学著作

91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平均递增率为3.25%。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区,光热条件较好;2)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强烈,而西北部地区气候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一般是弊多利少。

92 第六节 我国种植业区划和广东省农业区划 一.我国种植业区划

93 我国的种植业区划:东北地区、北部高原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丘陵地区、华南地区、川陕盆地地区、云贵高原地区、新疆甘肃地区、青藏高原区

94 1、作物的分布 决定作物分布的因素: (1)作物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2)生长期、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 (3)纬度、海拔高度、地势、地貌、土壤、环境、矿质营养等环境条件。 (4)生态平衡、轮作换茬和培肥地力的需要。 (5)经济、技术、习惯、生活需求、消费水平和投入水平等社会条件。 (6)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和价格。 (7)与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和现代工业、国防上的联系。

95 2、我国种植业分区

96 我国农业区划 根据全国性的农业调查,可将我国农业划分为10个区域 ①东北区 ②内蒙及长城沿线区 ③黄淮海区 ④黄土高原区 ⑤长江中下游区

97 ⑥西南区 ⑦华南区 ⑧甘新区 ⑨青藏区 ⑩海洋水产区

98 二.广东省农业区划 农业生产必须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来配置相适应的种植业及其适应的品种。

99 气候全省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1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22℃,年日照时数1828小时。全年草木葱绿,生机盎然。

100 地形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全省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顷。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101 生物资源全省森林覆盖率57%,活立木蓄积量3亿立方米。广东海域辽阔,河网纵横,水库众多,鱼塘遍布,水产资源丰富。全省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8万公顷,淡水养殖可养面积43万公顷。农业主产水稻、蔬菜和水果,湛江是最大的剑麻基地,茂名是最大的水果产地。主要林木有松、梓、杉、桉等,水果有200多种,其中菠罗、香蕉、荔枝、龙眼和柑橘被誉为岭南佳果。

102 广东区域划分方法一般是为粤东,粤北,粤西同珠三角。 珠三角狭义主要指: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
广东区域划分方法一般是为粤东,粤北,粤西同珠三角。 珠三角狭义主要指: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广义的话还包括惠州,江门 粤东指珠三角以东的地方:潮州、河源、汕头、汕尾。梅州。 粤北指韶关,清远 。 粤西:阳江,湛江,茂名.云浮。肇庆

103 广东是全国稻谷主产区之一,常年稻谷面积规模仅次于湘、赣、桂三省,居第四位。

104 广东是典型的单偏粮食生产结构,自产粮食以稻谷为主。2002年,广东生产的粮食产量中,稻谷占83. 1%,玉米占3. 8%,小麦占0
广东是典型的单偏粮食生产结构,自产粮食以稻谷为主。2002年,广东生产的粮食产量中,稻谷占83.1%,玉米占3.8%,小麦占0.2%,大豆占0.8%。而在消费的粮食产量中,2002年稻谷占66.1%,玉米占14.4%,小麦占3.9%,大豆占2.2%。特殊生产和消费结构,形成了广东粮食消费的显著特点,粮食需求压力以稻谷最小,大豆和小麦压力次之,玉米最大。

105 1、近年广东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总量增加。由于近年来北方省份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秋种蔬菜,邻近省份则发展反季节蔬菜,抢占了相当部分北运蔬菜市场,加上近年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危害严重,菜农损失惨重,种植蔬菜积极性受到一定打击。

106 但近年广东省加快商品蔬菜的产业化发展,加速建设四大特色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城郊商品蔬菜基地、高档蔬菜出口基地、冬种北运菜基地、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所以全省蔬菜面积将有小幅增长。

107 2、柑橘产业经历波折走向持续发展。柑橘是岭南四大水果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广东柑橘产业走过了一条从发展壮大到萎缩削弱再到目前恢复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各柑橘产区政府均把发展柑橘产业作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108 目前,广东柑橘产业可分为粤东柑橘产业带、粤中柑橘产业带、粤西柑橘产业带和粤北柑橘产业带。

109 (1)粤东柑橘产业带已列入全国优势农作物产业带之一的柑桔产业带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梅州市优质柚类生产基地2
(1)粤东柑橘产业带已列入全国优势农作物产业带之一的柑桔产业带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梅州市优质柚类生产基地2.57万公顷,潮汕地区优质蕉柑、碰柑生产基地0.53万公顷,平远县优质脐橙生产基地0.2万公顷,河源市优质晚熟春甜橘生产基地0.27万公顷。    

110 (2)粤中柑橘产业带主要包括:云浮、肇庆地区2. 65万公顷优质沙糖桔、贡柑等柑桔生产基地,惠州市1
(2)粤中柑橘产业带主要包括:云浮、肇庆地区2.65万公顷优质沙糖桔、贡柑等柑桔生产基地,惠州市1.33万公顷柑桔、优质甜橙、沙糖桔生产基地。

111 (3)粤西柑橘产业带主要包括:湛江市0.47万公顷优质红江橙生产基地,阳江市0.8万公顷马水甜橘生产基地。

112 (4)粤北柑橘产业带主要包括:清远市1. 8万公顷沙糖桔、早熟温州蜜柑等生产基地,韶关市1
(4)粤北柑橘产业带主要包括:清远市1.8万公顷沙糖桔、早熟温州蜜柑等生产基地,韶关市1.29万公顷优质温州蜜柑、沙糖橘、甜橙、夏橙生产基地等。  

113 3、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由于各种原因,前几年广东糖蔗生产受到打击,但近年经过治理整顿,加上市场环境影响,蔗农种植积极性正在回升,种植面积逐步增加,2006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约220万亩,其中湛江182.83万亩,成为主要产区。  

114 4、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广东省部分地区依据当地地理、气候等条件,发展独具特色的作物种植,实施特色生态农业战略,致力培育、发展和保护农业绿色品牌。

115 如惠东大力发展冬种马铃薯,其种植面积有望突破11万亩;德庆县贡柑、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亩,2006年投产10万亩,2007年投产面积13至14万亩;

116 龙门县全县柑橘种植面积14.7万亩,挂果面积9.7万亩,其中年桔种植面积达10.2万亩,挂果面积6.5万亩,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年桔主产区;

117 郁南县全县现有水果面积49万多亩,其中无核黄皮近7万亩、沙糖桔27万亩;英德市蚕桑种植面积达15
郁南县全县现有水果面积49万多亩,其中无核黄皮近7万亩、沙糖桔27万亩;英德市蚕桑种植面积达15.6万亩,并计划到2010年全市蚕桑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118 梅州市除大面积种植沙田柚外,还大力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亩;始兴则把目光投向枇杷种植,全县枇杷总面积达3
梅州市除大面积种植沙田柚外,还大力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亩;始兴则把目光投向枇杷种植,全县枇杷总面积达3.3万亩;茂名反季节龙眼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


Download ppt "《作物栽培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