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讲人:李金山 E-mail:ljs2007@ustc.edu.c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讲人:李金山 E-mail:ljs2007@ustc.edu.c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讲人:李金山 E-mail:ljs2007@ustc.edu.cn
中国古史大观 主讲人:李金山 E-mail:ljs2007@ustc.edu.cn

2 第十三讲 两京幻梦、二朝烟华 (下) 一、靖康之难与建炎南渡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南宋抗金斗争 三、两宋的经济与文化

3 一、靖康之变与宋室南渡 1、背景: 徽宗统治的腐朽:花石纲。 军事防备的空虚:宋金联合伐辽,暴露宋军的无能。 主和派的破坏:恐金心理。
李邺(陕西转运判官):“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李纲 李邦彦 白时中

4 一、靖康之变与宋室南渡 2、过程: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十二月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1126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军两路会师攻克汴京。 1127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汉人张邦昌为楚帝。 1127年四月初一,金军挟着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撤,还有其他在京大臣、伎艺、工匠、倡优等各色群众,共计十万人。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

5 一、靖康之变与宋室南渡 3、结局: 靖康之变宣告了北宋的灭亡。 靖康二年(1127)五月,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后迁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6 帝昺 → 端宗 恭宗 ↓ 宁宗 ← 理宗 度宗 光宗 孝宗 高宗
南宋帝系 赵匡胤子德芳后 帝昺 1278-1279 端宗 1276-1278 恭宗 1274-1276 宁宗 1194-1224 理宗 1224-1264 度宗 1264-1274 光宗 1189-1194 孝宗 1162-1189 高宗 1127-1162 赵匡胤子德昭后

7 一、靖康之变与宋室南渡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弟。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北宋灭。其时,康王赵构正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拥兵万人在外。 1129年2月,完颜宗翰奔袭扬州,高宗经镇江溃退杭州。 1129年3月,苗傅、刘正彦发动杭州兵变。 1129年7月, 升杭州为临安府。后继续 南逃越州、明州、定海、温州等地。 1126年正月,作为人质前往金营。 1126年 2月初十,钦宗更换人质,赵构回。 10月, 为割地请 和使赴金,行至磁州,南下相州。 1126年闰11月,钦宗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1127年5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 6月李纲 到达应天府,任右相,不久罢相。8月陈东被杀。 10 1130年初,金兵北撤, 遭黄天荡阻击;岳飞收复建康。 金兵北撤,高宗从温州回到越州,1131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1132年,迁回临安。 1128年7月,东京留守宗泽病死,北方抗金形势逆转。

8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1、女真族的历史概况 2、南宋的抗金斗争

9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女真族的崛起 《三朝北盟汇编》卷三
“女真,古肃慎国也。……五代时,始称女真。……契丹阿保机乘唐衰乱,并吞诸番三十有六,女真其一焉。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族,移置辽阳以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 《金史》卷一《世纪》 “五代时,契丹尽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属于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直;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10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完颜部基本将生女真统一为规模更大的部落大联盟。 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号金,是为金太祖。定都于会宁府(黑龙江阿城南),称上京。 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俘获,辽亡。 北宋靖康元年( 1126 ),金分兵两路南下,攻破开封。1127年,金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

11 金朝帝系 ↓ 末帝 哀宗 → 宣宗 卫绍王 海陵王 ← 世宗 章宗 熙宗 太宗 太祖 1234 1224-1234 1213-1223
1208-1213 海陵王 1149-1161 世宗 1161-1189 章宗 1189-1208 熙宗 1135-1149 太宗 1123-1135 太祖 1115-1123

12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金初国家制度 中央:勃极烈辅政制 地方:猛安谋克制
勃极烈是女真社会中部落酋长,专用于中央辅政会议成员,皆以宗室贵族担任,人数不定,有谙版(大)勃极烈、国论(国家)勃极烈、阿买(第一)勃极烈等名目。 地方: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亦是女真族原有的社会组织,金朝建立后将其制度化,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战则以之统军(或称百夫长、千夫长),平时则按其进行行政管理。

13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金、南宋绍兴和议(1141年)、隆兴和议(1164年)以后,两国边界稳定在淮水、大散关一线,这导致了金朝政治和经济重心自北向南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定居于中原地区,加速了金汉化的过程。 1149年,海陵王即位。他下令扩建燕京城,修筑宫室,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拆毁上京宫殿,将宗室贵族及其所属猛安谋克尽行迁入内地,太祖、太宗陵寝一并迁至中都近郊。此举标志金朝统治重心的内移,亦为北京建都之始。

14

15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 ——《金史》卷五五《百官志》 ——《金史》卷四六《食货志一》
金熙宗诛杀宗室,废除勃极烈会议,建立听命于皇帝的汉式政务机构三省六部,贵族专政色彩大为减弱。 海陵王正隆元年(1156),“罢中书、门下省,止置尚书省”。 ——《金史》卷五五《百官志》 鄙辽俭朴,袭宋繁缛之文,惩宋宽柔,加辽操切之政。 ——《金史》卷四六《食货志一》

16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
章宗泰和元年(1201)“十二月,所修律成,凡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卫禁》,……十二曰《断狱》。实《唐律》也,但加赎铜皆倍之,增徒至四年、五年为七,削不宜于时者四十七条,增时用之制百四十九条,因而略有所损益者二百八十有二条,余百二十六条皆从其旧。又加以分其一为二、分其一为四者六条,凡五百六十三条,为三十卷,附注以明其事,疏义以释其疑,名曰《泰和律义》”。 ——《金史》卷四五《刑志》

17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
金版图确定以后,有计划地把大量猛安、谋克从东北移入中原、华北以及陕西、陇右之地,名为屯田军。 因为猛安、谋克户不能适应生产方式的转变,惟酒是务,竟有一家百口,垅无一苗者。猛安谋克户贫困化以及相关的积弱现象,成为金朝难以根除的一大痼疾。 猛安谋克户入居中原既久,多习汉语,衣汉服,效仿汉族生活、享乐习惯,本民族原有之尚武精神逐渐沦丧,走向积弱。

18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金入主中原后的制度及社会变化
金之初起,天下莫强焉。盖王气所钟,人皆鸷悍,完颜氏父子兄弟代以战斗为事,每出兵必躬当矢石,为士卒先,故能以少击众,十数年间,灭辽取宋,横行无敌。……而猛安谋克移入中原,初则习于晏安,继则困于饥乏,……及蒙古兵一起,金兵遇之,每战辄败,……望风奔溃,与辽天祚、宋靖康时之奔降,如出一辙。……其始也以数千人取天下而有余,其后以天下之兵支一方而不足。 ——《廿二史札记》卷二八《金用兵先后强弱不同》

19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韩家军 张家军 岳家军 行营中护军 张俊 行营右护军 吴玠 行营左护军 刘光世 行营后护军 岳飞 行营前护军
韩世忠 李纲:“若夫尾大不掉,则非今之所虑也。事定然后徐图之可也。” 汪藻:“今日所急在于驭兵驭将,其他皆非先务。” 韩家军 张家军 岳家军

20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岳飞:( )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人。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1 二、女真族的崛起与宋金和战 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秦桧:“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 秦熺:“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宗、秦桧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同年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岂不惜,中原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

22 南宋、金之和战 1141年,高宗、秦桧与金朝重定和议。①南宋仍称臣于金,皇帝由金册封,保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每年向金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③两国以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宝鸡西南)一线划界。是年为高宗绍兴十一年,故史称“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

23 南宋、金之和战 隆兴和议 采石之战:至1161年,金海陵王大举南侵,企图于采石(今马鞍山南)渡江。南宋文臣虞允文亲临前线,组织江边溃军及民众进行防御,结果大败金军。采石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164年,宋、金重订和议。金朝作出若干让步,宋帝对金不再称臣而称侄,岁币亦酌减为银、绢各20万两、匹,双方各守旧疆。因是年为孝宗隆兴二年,故称“隆兴和议”。

24 南宋、金之和战 嘉定和议 韩侂(tuo)胄北伐失败后,宋金再度议和,宁宗嘉定元年(1208),①改两国叔侄关系为伯侄,宋帝称金帝为伯父。②岁币数目增至银、绢各30万两、匹。③南宋另付“犒军银”(战争赔款)300万两,是为“嘉定和议”。 “嘉定和议”后,宋、金两国都日益衰落,无力再发动战争,和议后的状况维持了下去,坐等蒙古铁骑的来临了。

25 三、两宋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化高度繁荣

26 经济全面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和城市

27 经济发展 农业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1.2亿左右,是唐朝的1.5-2倍。
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出300万顷以上。 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路的亩产达5、6石或6、7石,已经接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亩产量。 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28 经济发展 灌溉工具及其他农具的改进和推广 北宋时,非但用人力运转之龙骨踏车,已甚普及,即借水力运转之筒车,即水轮,亦已开始盛行。灌溉器具使用之普及与变化,似与南部耕地之扩展,即水乡圩田与山乡梯田制之发达,有密切之关系。 宋朝农具品种更加复杂多样,反映出耕作技术进一步细密。

29 宋代谷物移植图 经济发展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 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某些地区(如洞庭湖区)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0 经济发展 宋以后手工业发展之最可注目者,其一为机织手工业有自原料生产之农业家庭开始分离之迹象;其二为瓷器之高度发展。宋以后海外贸易发达,输出商品,实以丝织物与瓷器为主。 ——李剑农 手工业

31 经济发展 纺织业 北宋的纺织业主要有丝、麻、毛等部门,其中丝织业仍占主要地位。南宋的棉织业开始出现。
在纺织业的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独立经营的机户,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商品生产。

32 经济发展 沈子蕃 缂丝花鸟图 沈子蕃 缂丝山水图

33 经济发展 制瓷业 定窑 河北 · 定州 白瓷 汝窑 河南 · 汝州 青瓷 官窑 河南 · 汴京 体薄色青 哥窑 浙江 · 越州 青瓷 钧窑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定窑 河北 · 定州 白瓷 汝窑 河南 · 汝州 青瓷 官窑 河南 · 汴京 体薄色青 哥窑 浙江 · 越州 青瓷 钧窑 河南 · 禹州 红、紫瓷

34 经济发展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35 经济发展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尊

36 经济发展 制瓷业 景德镇之兴起 原因大约有二:一为自然环境,蕴藏优良陶土。二为宋室南渡,旧名窑之瓷器不能获得,景德镇凭借自然优势获得大发展,仿制各地名瓷,逐渐成为制瓷业集大成之地。元以后,宫廷所需瓷器,都由景德镇制造。

37 经济发展 带彩观音像 白釉刻花瓶 景德镇瓷器

38 经济发展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商标 认 门 前 白 兔 儿 为 记

39 经济发展 印刷术 唐朝已经出现雕版印刷,其扩于五代、精于宋。北宋庆历中,毕昇发明胶泥活字板。至元代,出现木刻活字板,入明以后,又有铜制活字板。杭州、成都、福建、汴梁成为四大印书中心,印刷术的发展对文化普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40 经济发展 北宋活字版

41 经济发展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鬼市”。

42 经济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
“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日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果木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亦在彼处行贩”。

43 经济发展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44 经济发展 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宋初即于广州、杭州、明州各设市舶司,以后又设于泉州、温州、江阴、密州等地,其工作包括对外商的接待、抽税、管理,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亦进行检查征税。为增加税入,曾采取一系列办法主动招徕外商。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大抵外贸输出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

45 经济发展 宋水浮法指南针模型

46 经济发展 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小规模试掘后打捞出文物4000余件,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文物界专家认为,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47 经济发展 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是专门为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

48 经济发展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49 经济发展 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这意味着宋朝开始了由“现币交易”转入“信用交易”之过渡时期。
白银在宋朝的使用也比较广泛,通常铸为银锭流通。宋对辽、金之岁币,均以银计。

50 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交子

51 经济发展 南宋“会子”铜版及拓片

52 经济发展 金交钞

53 文化高度繁荣 河南伊川二程祠庙 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 ——邓广铭

54 文化繁荣 由经学到理学 理学是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后形成的新儒学。 陈植锷 《北宋文化史述论》

55 文化繁荣 由经学到理学 仁宗时,胡瑗、孙复、石介三人聚徒讲学,后人尊为“三先生”,其授徒摒弃汉、唐注疏,不重章句训诂,而是通过讲论形式探索经书义理,力求把握儒家学说的实质。开宋代儒学新气象。 神宗前后,出现王学(以王安石为代表,又称荆公新学)、洛学(程颢、程颐兄弟)、关学(张载)、蜀学(苏轼)等分支。其中,程顥、程颐兄弟对理学的发展和完善有突出作用。

56 文化繁荣 由经学到理学 朱熹 朱熹(1130-1200) 理学的集大成者。

57 文化繁荣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 钱穆

58 文化繁荣 白鹿洞书院 《朱子语类》 《四书集注》 朱熹将儒家经典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编定为《四书》,表彰其为“初学入道之门”、“六经之阶梯”。并作《四书集注》,在后代长期被当作启蒙教材。

59 文化繁荣 宋代史学,甚为发达,官私修撰,名著倍出。 司马光《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乐史《太平寰宇记》
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 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60 思考: 两宋王朝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明昌盛,可为什么外患不断,军事斗争频频失利?如何看待宋朝的富国弱军?

61 谢谢观赏


Download ppt "主讲人:李金山 E-mail:ljs2007@ustc.edu.c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