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节 历法 一、历法概说 二、阴历 三、阴阳历 1、阴阳历概说 2、中国旧历 四、阳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节 历法 一、历法概说 二、阴历 三、阴阳历 1、阴阳历概说 2、中国旧历 四、阳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节 历法 一、历法概说 二、阴历 三、阴阳历 1、阴阳历概说 2、中国旧历 四、阳历

2 一页普通的日历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3 一、历法的概述 1、历法的概念:是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安排年、月、日的方法。历法随着文明时代的开始就被人们所使用,并随着文明的脚步发展。

4 2、制历原则 (1)符合天体运行规律。即年、月、日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地球运动规律和月球运动规律。使历年和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地接近回归年和朔望月。 (2)便于使用。编制的历法以,必须作到简单、明了、易记。

5

6 周朝开朝贤相周公所設周公观景台。

7 历法起源    天象授时就是观察星空来判断农时季节,方法有:斗柄授时、中星授时、晷影授时。 (1)、斗柄授时:   北斗七星是北天最容易辨认的一组亮星。根据斗柄三星在初昏时所指方向判定季节。汉代《鶡冠子》一书中明确记载: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8 早期的天文台

9 (2)、中星授时   中国古人根据初昏时中天星宿来判定春夏秋东四季。《诗经》中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是指天蝎座α星——大火星。意思是如果黄昏时大火星已过中天,标志着新秋到来。《书经》中载: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10 晷影授时 用日晷测定正午太阳日影长度来定季节。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的日子是夏至;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日影最长的日子是冬至;从去年冬至(夏至)到到今年冬至(夏至),就是一个回归年。测定了回归年的长度,人们就有条件制定科学的历法。 日 晷

11

12

13 3、历法分类   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1)、太阴历:侧重于朔望月和历月的关系,简称阴历。 (2)、太阳历:侧重于回归年和历年的关系,简称阳历。 (3)、阴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双重关系,叫阴阳历。   

14 二、阴历(太阴历) 月相变化 现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回历,就是阴历的一种。 1、历月   历月的天文依据----朔望月为 日, 故小月取29日,大月取30日; 阴历编制的协调周期为360个朔望月(即30个太阴年),在协调周期内应安排的大月总数为191个(360x0.5306),小月总数为169个( );大小月的安排----每年月序逢单大月,逢双小月;历月的平均值为(191x30+169x29)/360= 日,与朔望月周期十分接近。

15 二、阴历: 2、历年   阴历年安排月数的天文依据----是回归年与朔望月的比值( / = ),取整后一个太阴年定为12个朔望月。那未,太阳年的精确日数=12x = 日。于是平年为354日,闰年为355日。在协调周期(30个太阴年)中闰年数为11个(30x0.367),平年数为19个(30-11)。阴历年的置闰:在30个太阴年序号中:第2、5、7、10、13、16、18、21、24、26、28年为闰年,而闰年的闰日安排在12月份的最后一天(变为大月30日)。这样平年为6个小月6个大月;闰年为5个小月7个大月,因此,在协调周期中的大小月总数分别为: 大月总数=11x7+19x6=191个 小月总数=11x5+19x6=169个 太阴年的平均日数=(11x355+19x354)/30= ;与太阴年的精确日数( 日)只差千分之一日,颇为接近。   根据上述可知,阴历历月的日序与月相吻合较好;但月份无季节意义。历年比回归年短约11天,约17年后出现一次寒暑倒置,冬夏易位,无法以此安排农事活动。

16 阴历以朔望月为依据,是世界各民族和国家最早使用的一种原始历法。
阴历: 阴历以朔望月为依据,是世界各民族和国家最早使用的一种原始历法。 平均历月= 日(朔望月)。    平均历年= ×12= 日。    优点:每一日都代表一定的月相。 缺点:误差太大      

17 29.5306×12=354.3672日/年  每年与回归年相差  365.2422日—354.3672日=10.8750日  10.8750日×17年=184.875日  
 某年新年在瑞雪纷飞中到来,17年后,挥着扇子过年。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阴历——回历。

18 三、阳历(太阳历) 太阳历,简称阳历。它是以季节变化周期---回归年为基准而制定的一种历法。由于阳右中年、月、日的安排,能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又经过多次改革,因而,阳历演化而成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公历。 1、历年   阳历即为现行公历又叫格里历。阳历年的天文依据----是回归年 日,于是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阳历的协调周期为400个回归年,其中应安排的病闰年总数为97个(400x0.2422),平年数为303个(400-97)。历年的岁首定在冬至后的第十天。 置闰规律为: 1> 公元年号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 2> 整百年之年不能被400整除的不是闰年; 3> 闰年之闰日安排在2月的最后一天。 这样,历年的平均日数为 历年的平均日数=(97x366日+303x365日)/400= 日 历年的平均日数与回归年的精确日数( 日)只差万分之三日,甚为精确。

19

20

21 阳历: 首要成分--历年: 平均历年=回归年 ( 日)。 平均历月=回归年/12=

22 制历的方法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的长度不是日的整数倍。为此,
①使阳历的历年有两种长度,一是小于回归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日,叫做闰年。 ②合理设置闰年,解决“几年一闰”的问题。一个回归年的零数为5时48分46秒,大约积累四年就将近一日,所“四年一闰”较为合理。这样的阳历历法,叫做儒略历。

23 阳历: 阳历的历年按回归年设计,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0.2422日×4年=0.9688日——1天。4年1闰。    历月是把一年平均为12个月, /12= 日。大月31天、小月30天。    一年之中放置5个大月、7个小月。31×5+30*7=365日   

24 三、阳历: 2、历月   阳历年安排月数的天文依据----是回归年与朔望月的比值12.3,取整后一个阳历年定为12个月。历月的平均日数= /12= 日;于是大月定为31日,小月定为30日。 大小月的安排:理论上应为---闰年为6个大月,6个小月(31x6+30x6=366日); 平年为5个月,7个小月(31x5+30x7=365日)。 而事实上却是7个大月(月号为1,3,5,7,8,10,12均为大月),5个小月(月号为2,4,6,9,11均为小月),其中2月平年只有28日,闰年为29日。 根据上述可知,阳历的月份有确切的季节意义,对安排农事活动有利;但阳历岁首无天文意义,月份的日序与月相无关,大小月的安排欠合理。

25 儒略历 罗马皇帝儒略·凯撒(Julius cae-sar前100~前44年)在埃及天文学家协助下创立的。

26 格雷果里历,简称格里历:

27 三、阴阳历 阴阳历是阴历向阳历发展的一种过度性历法,是三类历法中最复杂的一类。它试图同时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回归年和历年两方面的关系。
既要维持一个月中月相变化,又要照顾到每年春、夏、秋、冬不能倒置。同时兼顾阴、阳两历,故名阴阳历。    阴阳历的阴历成分表现在它的历月体现月相循环。以朔望月为标准安排大小月。 它的阳历成分表现为以回归年所相当的朔望月(1回归年= 个朔望月)为标准,安排平年和闰年,使其平均历年接近回归年。   

28 阴阳历 概括的说,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 平均历月= 日(朔望月)。 平均历年= 个朔望月=回归年( 日)。    

29 19个回归年与235个朔望月天数相近 19个回归年:19X 日= 日 235个朔望月:235X 日= 日    所以:235个月—19年X12月/年=7个月 (多出来的)。 “19年7闰”、“19闰7”在19年之中安排7个闰年,每个闰年13个月(闰年闰1个月)。

30 中国旧历介绍 我国传统历法具有阴阳历的共同特点,它按朔望月 安排大小月,使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 又根据回归年所相当的朔望月数安排平年和闰年。
使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   平均历月= 日(朔望月)。 平均历年= 个朔望月=回归年( 日)。

31 中国旧历介绍--我国传统历法有其自身特点。
1、我国传统历法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阴阳历和24气并行   阴阳历用于一般记事,24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24气按太阳黄经划分,自春分点起,每隔黄经15o为一气。24气为节气和中气两组。   24气与黄经严格对应,纯属阳历范畴。因此我国传统历法,实质上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称为阴阳合历,在世界历法史上独树一帜。

32 二十四节气 12节气 12中气 旧历所定月份 立春 315 雨水 330 正月 惊蛰 345 春分 0 二月 清明 15 谷雨 30 .
立春 315 雨水 正月 惊蛰 345 春分 二月 清明 15 谷雨 . 三月 立夏 45 小满 四月 芒种 75 夏至 五月 小暑 105 大暑 六月 立秋 135 处暑 七月 白露 165 秋分 八月 寒露 195 霜降 九月 立冬 225 小雪 十月 大雪 255 冬至 十一月 小寒 285 大寒 十二月

33 二十四节气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将地球绕日周期分为二十四段,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夏至、冬至合称“二至”; 立春、立夏、
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并将其作为农历的重要成分。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夏至、冬至合称“二至”; 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合称为“四立”。以上又合称为“八节”。 ※“四立”是季节的开始;“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 点;小署、大署、处署、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 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 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 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 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34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年两节不变便,最多相差一二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35 2、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月序、大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编排
中国旧历介绍 2、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月序、大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编排    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月序、大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编排采取逐年逐月推算,因而更加缜密合理。不象其它历法,采取长期排定的方法。 历月、历日具体安排遵循如下两条原则:

36 (1)、以中气月序    中气固定配属于1年中的12个月,不能混乱。以雨水所在的月份为正月,春分所在的月份为2月,……依次类推。然而1个回归年 日包含有 个朔望月,经过几番轮回之后必有一个朔望月不含中气。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汉书.律历志》中记载:“朔不得中是谓闰”。把闰月看成前一个月的重复,前面冠以“闰”字。如出现在8月之后就叫“闰8月”。

37 中国旧历介绍 (2)、以月相定日序   把每次日月合朔的日期定为初一。根据先后两次日月合朔的天数多少,确定大小月。如果其中包含30日就是大月,如果包含29日,便是小月。   

38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某日(1号)6 h 15 m日月合朔,当天便是初一,次日为初二。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某日(1号)6 h 15 m日月合朔,当天便是初一,次日为初二。     第二次合朔( 日以后即29天12 h 44 m 后)就是30号18 h 49 m这一日成为下一个月初一,本月只含有29天,因此是小月。     第三次合朔(30号18 h 49 m +29天12 h 44 m 后)就是60号7h33m(第三个月的初一)。从30号到59号,共30天,所以是大月。     采用如此措施后,大小月完全依据日月黄经而定。历日轮转永远与月相同步循环,平均历月严格等于朔望月。如果朔望月长度不变,大小月轮流出现。可是朔望月长度在变化,差值可达13小时,所以传统历法中经常出现连续2次或3次的大月和小月。

39 中国旧历介绍 因节月(30.4368日)大于朔望月(29.5306日),故会出现朔望月不含中气的现象。
以无中气(无序号)月定为闰月,并以上月序加上“闰”定其名。如“春分”所在的朔望月的下一个朔望月无中气(谷雨),则无中气之月叫“闰二月”。 根据上述可知,农历历月的日序与月相真正一一对应,24气有确切的季节意义。有利于安排农事活动,历年的月序与季节大致对应,不会出现寒暑倒置;但大小月的序号不固定,须逐年推算,历年长度不一,置闰复杂。

40 3、我国传统历法采用一套独特的纪时制度——天干地支纪年纪日
 干支的字面意思相当于树干和树枝。而我国古代又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联就是天干,地和支相联就是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41 支有十二个,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在历法中,用天干地支来作为计算年、日、时的方法,就是干支相配,把它们按照顺序一一搭配起来,如甲子、乙丑等,可以搭配为不相重复的六十对。这六十对从甲子到癸亥算作一周,叫做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 在我国用干支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地表示年、日有很久的历史。东汉初期,干支纪年法就开始使用,从未间断过。干支纪日开始更早,也未间断过。干支纪年在我国的历史学、考学学、地质学、地震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记事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查阅历代的有关记载资料时,就往往会碰到有关干支纪年的问题。特别是近代史中很多重大事件的年代常用干支表示,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   干支纪年在日历上有所体现,干支纪日只在《万年历》中才能查到。

42 阴阳历:如我国的旧历(农历、夏历) 一个回归年有 个朔望月 日月合朔时为初一 以中气定月序,以雨水定正月,没有中气的历月为闰月,闰月是前一历月的重复

43 回归年: 天 阳历(公历、格雷果里历,1582年制定): 天 闰年:97/400 3300年中有一日的误差

44 我国日历的组成 ※公历:包括年、月、日、星期等。 ※农历:如甲申年廿三四月、 夏至:农历四月初四等。

45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 ※阴阳历:结合前二种历法特点。

46 农历中什么成分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47 三、二十四节气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将地球绕日周期分为二十四段,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夏至、冬至合称“二至”; 立春、立夏、
每段(约15日)叫做一个节气,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并将其作为农历的重要成分。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夏至、冬至合称“二至”; 立春、立夏、 立秋、立冬合称为“四立”。以上又合称为“八节”。 ※“四立”是季节的开始;“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 点;小署、大署、处署、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 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 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 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 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48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年两节不变便,最多相差一二天。
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


Download ppt "第九节 历法 一、历法概说 二、阴历 三、阴阳历 1、阴阳历概说 2、中国旧历 四、阳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