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登樓賦 王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登樓賦 王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登樓賦 王粲

2 古今同調 ~聲情裡的鄉愁 1.余光中的鄉愁 2.陳建年的鄉愁

3 鄉愁 余光中 詩/楊弦 曲唱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鄉愁 余光中 詩/楊弦 曲唱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阿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4 鄉愁四韻 余光中 詩/羅大佑 曲唱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信一樣的雪花白 那醉酒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水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樣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朵的臘梅香啊臘梅香 那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那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5 羅聲合唱團鄉愁四韻

6 陳建年的鄉愁

7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國學殿堂~文體源流、比較、延伸 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 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 十、應用練習~形音義及綜合演練 十一、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 來源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7

8 一、知人論世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 生平著作 寫作風格 回目次

9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鄒縣)人。生於靈帝熹平六年(西元一七七年),卒於獻帝建安二十二年(西元二一七年),年四十一。
作者   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鄒縣)人。生於靈帝熹平六年(西元一七七年),卒於獻帝建安二十二年(西元二一七年),年四十一。

10 王粲出身名門望族,自幼有才名,為蔡邕賞識,倒屣相迎。後因長安大亂,避難至南方,依附荊州刺史劉表,但不被重用,抑鬱不得志,羈留異鄉十餘年。赤壁戰後,歸附曹操,官至侍中。建安二十二年,隨曹操征吳,病逝途中。 急於出迎,把鞋倒穿。後因以形容熱情迎客

11 王粲博聞強記,才思敏捷,善屬文。其詩辭氣慷慨,其賦抒情真摯,風格清麗。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與曹植並稱「曹王」。代表作為七哀詩和登樓賦,有王侍中集傳世。
撰寫文章 漢末建安時期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禎七人,同時以文章齊名,後世稱為「建安七子」。東漢末曹操受封於鄴城,鄴城為當時政治中心,人才薈萃,文風鼎盛。因此後世有時將建安文學稱為「鄴下文學」;而別稱「建安七子」為「鄴下七子」

12 補充 王粲的文學成就   王粲是建安七子領袖,他以詩、賦見長,兼善各體,文學成就分述如下: 1.詩歌方面: 王粲詩歌感情深沉、慷慨悲壯,七哀詩三首為其代表作。謝靈運稱他:「家本秦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多情。」「自傷」是其感情特徵,他感物興懷,憂世悲己。其詩多半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不失「言志」之傳統。鍾嶸說:「魏侍中王粲,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植)、劉(楨)間,別構一體,方陳思(曹植)不足;比魏文(曹丕)有餘。」

13 補充 鍾嶸以「滋味」論詩,他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富有藝術魅力的詩列為上品,王粲詩即登上品之列。粲之五言詩不僅從生活中感受詩意,更注重語言的表現,音韻的和諧,所以他的詩被稱為「五言之警策」,方東樹評他的七哀詩說:「蒼涼悲慨,才力豪健,陳思而下,一人而已。」

14 補充 2.辭賦方面: 曹丕 典論 論文:「王粲長於辭賦……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雖張(衡)、蔡(邕)不過也。」王粲辭賦在建安文人當中,一是數量較多,二是質感較高,與前代賦家相比,他的賦標誌著抒情小賦的成熟。尤其登樓賦悽愴慘惻,感情真摯,體現了建安風骨的慷慨悲涼的格調。

15 補充 甚且引領起魏、晉登高抒情的賦風,其狀物抒情,也改變了漢大賦四方鋪寫描繪的方法,而僅側重登臨所「望」以騁放懷歸之情,開魏、晉抒情小賦的格式。劉勰 文心雕龍 才略篇,對王粲詩賦並稱,他說:「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

16 《詩經·曹風》中的一個篇名,漢代經師們認為這是一首曹國人懷念明王賢伯的詩。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補充 指董卓的部將 七哀詩(三首之一)王粲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迴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中原 造成災難 作者聽到的那個棄子的婦人所說的話 荊州 依依不舍的樣子 《詩經·曹風》中的一個篇名,漢代經師們認為這是一首曹國人懷念明王賢伯的詩。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17 王粲「七哀詩」、「登樓賦」在詩詞曲中的典實應用:
補充 王粲「七哀詩」、「登樓賦」在詩詞曲中的典實應用: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王粲赴荊州依附劉表,做七哀詩、登樓賦,書寫感亂傷時、懷才不遇、思歸懷鄉之情。後代文學,則將之用作詠嘆流落他鄉,感傷流離、失意懷土的典故。例如: (1)「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杜甫 久客)—本詩作者久客蜀地,在此以離鄉背井、傷時感遇的王粲自比。

18 (3)「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馬致遠 南呂 金字經)—本曲用王粲登樓的典故,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
補充 (2)「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蘇轍 水調歌頭 徐州中秋)—本詞用王粲登樓的典故,書寫羈旅思鄉的愁懷。 (3)「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馬致遠 南呂 金字經)—本曲用王粲登樓的典故,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

19 二、軼聞趣談 ~ 作者相關事典 ~ 回目次

20 (一)過目不忘   有一次,王粲與別人一起走,見路旁有碑,便停下來讀。那人問:「您能背誦嗎?」答道:「能。」於是當場背誦,一字不錯。又有一次,他看人下圍棋,有人不小心把棋搞亂了,王粲替他們將棋局重新擺好。下棋的人不敢相信,便用頭巾遮著棋盤,請他在另一張棋盤上照原樣再擺一副。結果兩棋盤對比之下,一個棋子也沒有擺錯。

21 (二)蔡邕倒屣相迎 漢獻帝西遷,王粲家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為當時文壇領袖,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他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倒穿著鞋子就急忙出去迎接。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

22 (三)揮筆立就   王粲為文,一揮而就,不用修改,好像有腹稿一般。有詩賦六十多篇,今存詩二十六首。在七子中受詩經影響最深的,就是他和劉楨。此外他還愛好算術,寫過一部算術略。   和同時代的文士相比,王粲的後半生是得意的。孔融、楊修被殺,徐幹貧病,應氏兄弟遠赴朔方,劉楨因平視甄夫人而被罰做苦工,獨獨王粲一直為曹操所信任重用,委以重要的職責,經常陪同曹操坐車出入。而且,在曹氏兄弟的奪嫡之爭中,王粲也能以玲瓏圓融的態度周旋其間,而不像楊修、吳質那樣死保一派,因而能同時獲得曹丕和曹植的好感。曹植作王仲宣誄,說自己和王粲「義貫丹青,好和琴瑟,分過友生」,這樣的際遇,也確實稱得上「生榮死哀」了。

23 (四)喜聽驢鳴   王粲喜歡聽驢叫聲,去世下葬之後,魏文帝親臨弔祭,回頭告訴同行的人說:「王喜歡驢叫,我們可各學一聲驢叫聲送他。」前往弔喪的賓客,就都學了一聲驢叫。

24 三、文心對焦 題解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抒情小賦。獻帝西遷,王粲以長安紛亂,南至荊州(今湖南省、湖北省一帶)依附劉表,卻因貌醜體弱,不為所重。落拓失意之餘,登上當陽(今湖北省 當陽縣)城樓遠眺,觸景傷懷,因作此賦以抒發不遇之慨和思鄉之情。 回目次

25 補充 寫作背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人民痛苦,王粲到荊州依附劉表避亂。荊州地廣人稠,物產豐饒,加之荊州牧劉表素有清譽,乃其祖父王暢的學生,同是山陽郡人,且同為時人所稱道的「八俊」之一。王粲初始以為投奔劉表正可以輔之以成就大業,實現一展政治抱負的宏願。

26 補充 他曾讚譽劉表:「荊衡作守,時邁淳德,勛格皇穹,聲被四宇。」這既是頌辭,也確是王粲對劉表的一種企望。但是劉表「外貌儒雅,心多疑忌」,是一個庸碌無能之輩。王粲空懷壯志,施展不能。至建安九年,滯留荊州已逾十二年。歲月蹉跎,有志難酬,未免勾起懷才不遇、思鄉懷土之情,所以有登樓賦之作。

27 題解 漢賦以敘事記物為主,多長篇鉅製,然而此篇敘事從容,寓情於景,文字清新,盡脫漢代大賦雕琢之習氣。本文以一「憂」字奠定抒情基調,貫串全篇。篇幅雖短,然而情感深刻,是動盪亂世的悲涼慷慨之音。通篇用韻,並夾以工整偶句,實開六朝精巧小賦之先河。

28 四、探驪得珠 1.課文賞析 2.深度鑑賞 回目次

29 第一段大意 敘寫登樓之目的、樓之處勢,以及四周美景致觸發思歸懷鄉之情。 韻腳:憂、仇、洲、流、丘、疇、留 屬廣韻下平聲尤韻
為銷憂→→登樓→→四望→→荊州信美而非吾土→→思鄉(憂)

30 同「消」,消除 閒暇 開門見山點題,交代登樓目的 - 銷憂 登茲樓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銷憂。 覽斯宇之所處兮, 實顯敞而寡仇。 ㄑㄧㄡˊ

31 以鋪排手法點出樓之處勢,以及四周壯麗的景致
用「挾、倚、背、臨、彌、接」,表示這座樓所在的方位,且顯出景色之遼闊、氣勢之盛大,地靈人傑。 以鋪排手法點出樓之處勢,以及四周壯麗的景致 挾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長洲。 背墳衍之廣陸兮, 臨皋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 西接昭丘。 一方面交代遠處地勢;一方面暗用典故,暗寓自己未能如范蠡一樣建功立業,暗譏劉表未能像楚昭王一樣賢明 對偶、引用 范蠡自稱陶朱公

32 范蠡自稱陶朱公 范蠡本是越王勾踐手下的大臣。范蠡足智多謀,勾踐最倒霉時,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幫助越王打敗了吳王,成就了霸業。
勾踐大賞功臣,單單少了個范蠡,原來他埋名隱姓, 逃到別國去了。臨走他還給好友、另一個謀臣文種寫了一封信,說︰「高鳥已散,良弓將藏;狡兔已盡,良犬就烹。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與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子若不去,將害於子。 」

33 可惜文種不信,終成刀下之鬼。 遠比文種高明的范蠡,逃出是非之地,傳說 他浮海到了齊國。在齊國經營農業和商業, 發了大財。因他是在功名利祿 場 中「翻過筋斗過來的」,所以他三次發財,三次都把所得錢財分散給窮朋友和疏遠的親戚,把「金錢」二字看得很淡薄。最後他積了一筆大 財,在陶邑定居下來,自號「陶朱公」。

34 還有一種說法,他為改換名姓,想到自己是逃出來的,故改姓「陶」(逃);自己曾憑高官,常穿紅袍,故名「朱」;位在公爵,故叫做「陶朱公」了。范蠡能發家致富又能散財,在人們心目中是位難得的偶像,故其成為文財神,也就名正言順,理所當然了 。

35 意同「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七哀詩之二)
花木和果實 對偶 華實蔽野, 黍稷盈疇。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 曾何足以少留! 已耕的田地 意同「荊蠻非我鄉,何為久滯淫」(七哀詩之二) 怎麼值得 ㄗㄥ, 乃;則

36 第一段段析  以「登樓四望」領起、入題,以「憂」字統貫全篇,奠定全賦抒情基調,然後敘寫所登之樓的處勢及其所見所感。作者先敘此樓倚洲傍水、臨近古蹟以及四周地形顯敞、物產富庶之景象,旋以「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感慨跌轉,憂愁未銷,思歸之情朗現。 §清 李元度 賦學正鵠評本文:因登樓而四望,因四望而觸動其憂時、感事、去國、懷鄉之思……。

37 第二段大意 第二段:登樓所思─思鄉懷歸,古今情同。 韻腳:今、任、襟、岑、深、禁、音、吟、心屬廣韻下平聲侵韻。
 韻腳:今、任、襟、岑、深、禁、音、吟、心屬廣韻下平聲侵韻。 十二年客居異鄉→→ 北望故鄉→→ 為荊山所蔽→→ 為迥路大河所阻→→ 引用孔子、鍾儀、莊舄的思歸為例以證人情同於懷土,不因窮達而異心。

38 時局動盪,流落異鄉到如今已有十二年 遭紛濁而遷逝兮, 漫逾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 孰憂思之可任? 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而開襟。
譬喻 時局動盪,流落異鄉到如今已有十二年 遭紛濁而遷逝兮, 漫逾紀以迄今。 情眷眷而懷歸兮, 孰憂思之可任? 憑軒檻以遙望兮, 向北風而開襟。 思歸故鄉 ㄖㄣˊ 依靠 意近「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哀郢) 意近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思念北方的故鄉

39 曲折迂迴的樣子 平原遠而極目兮, 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 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 涕橫墜而弗禁。 淚流滿面
意近「若為化身得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柳宗元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平原遠而極目兮, 蔽荊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 川既漾而濟深。 悲舊鄉之壅隔兮, 涕橫墜而弗禁。 感嘆有鄉歸不得的悲哀 ㄐㄧㄣ 想回家鄉,卻被重山、歧路、深水阻絕 眼淚 交錯墜落 淚流滿面

40 昔尼父之在陳兮, 有歸歟之歎音。 鍾儀幽而楚奏兮, 莊舄顯而越吟。 人情同于懷土兮, 豈窮達而異心! 引用 ㄈㄨˇ
王粲以孔子為喻,不願長久客居他鄉 子在陳,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昔尼父之在陳兮, 有歸歟之歎音。 鍾儀幽而楚奏兮, 莊舄顯而越吟。 人情同于懷土兮, 豈窮達而異心! 楚囚南冠 引用 意謂思鄉之情,不因個人之窮困或顯達而有不同 三個典故都在說明思念故國 乃人之常情 莊舄越吟

41 第二段段析  繼之抒發自己的懷鄉之思,寫其憑軒開懷,極目望鄉之情和山遮水阻、「修迥」、「壅隔」之悲,後以孔子嘆歸、鍾儀 楚奏、莊舄 越吟之典故作映襯,並說明「人情同於懷土」,不因窮達異心,情意深切繾綣,不愧為抒寫懷鄉之絕。

42 第三段大意 第三段 登樓所感─融個人境遇與感時憂國之悲於一,欲銷憂,終未能。
 登樓所感─融個人境遇與感時憂國之悲於一,欲銷憂,終未能。  韻腳:極、力、食、匿、色、翼、息、惻、臆、側 屬廣韻入聲職韻 希冀天下清平→→馳騁才力→→然河清未極→→氣交憤於胸臆→→夜半輾轉反側,悵恨不已

43 惟日月之逾邁兮, 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之莫食。 河清海晏 譬喻 借指時間
把個人際遇與國家前途、人民苦難融合一起,典型地表現了「志深筆長,梗慨多氣」的建安精神 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惟日月之逾邁兮, 俟河清其未極。 冀王道之一平兮, 假高衢而騁力。 懼匏瓜之徒懸兮, 畏井渫之莫食。 譬喻 借喻、引用 比喻潔身自持,而不為人所知 匏瓜空懸、井渫不食 -後以此喻未得仕用或無所作為的人。

44 步棲遲以徙倚兮, 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 天慘慘而無色。 獸狂顧以求群兮, 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 征夫行而未息。 忽然
藉昏暗慌亂的景象暗示心境的苦悶悲涼 藉獸狂奔、鳥悲鳴、天慘風蕭喻當時的動亂 藉景寫情之絕佳典範

45 心悽愴以感發兮, 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 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 悵盤桓以反側。 沿 睡著
謂憂煩的心緒因外物的觸發而陷入愁苦之境 心悽愴以感發兮, 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 氣交憤於胸臆。 夜參半而不寐兮, 悵盤桓以反側。 沿 睡著 傍晚的情緒延續至夜半而失眠,顯示愁緒的糾結難解 ◎本段景物隨作者思路的轉進和感情的發展,表現不同於前二段的色調和風貌─秋風蕭瑟,天色暗淡;孤獸索群,歸鳥相鳴;原野寂靜,征夫未息。且以比興手法將黯然神傷的愁緒與孤寂、淒涼的心境,融入景物當中。

46 第三段段析  進一步揭出其「憂思」之深層內涵:作者盼望河清政平,假道騁力,卻以「匏瓜徒懸」、「井渫莫食」喻己空懷才智卻報國無門,再加上所依非人,因而愁憤滿懷,悽愴忉怛,深夜不寐而盤桓。

47 課文賞析   這是一篇抒情小賦,借登高所見景物,抒寫思鄉、感時的悲愴。全賦以「憂」字奠定抒情基調,並通貫全篇,結構完整,語言優雅雋永,抒情寫景融為一體,用事感懷自然渾成。   寫景雖然不是此賦的主體,但作者仍精心結撰,使之變化靈動,對抒情起到陪襯、輔佐的作用;如果抽離那些恰到好處,與上述情感抒發相映相生的寫景文字,這篇抒情小賦將大為遜色。

48 在寫景之中,作者首先注意到虛實相間。第一段以「四望」二字提起、入題,然後從四方寫登樓所見。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如寫漳水和沮水,就抓住了這一帶水流清澈澄碧、河道盤曲蜿蜒的特點,以一個「清」字、一個「曲」字加以表現,再冠以「挾」和「倚」兩個富於動態感的字眼,傳神地點出了當陽城樓與兩水相互依存的關係,概括而又生動。這是實寫。

49 接著兩句:「北彌陶牧,西接昭丘」,則由實轉虛,字面上寫地理位置,實質表示了對兩位歷史人物的懷念。范蠡輔佐越王 勾踐滅吳,雪覆國之恥,功成身退,漫遊五湖。楚昭王據史載是一位深明用人之道的明君(見左傳 哀公六年)。這裡點明兩位古人遺蹟,與寫景渾然一體,而用意則極深雋,恰暗示了作者未成功業、不遇明君的現實處境。寫景的一實一虛,使下文抒發的思鄉之情,既有具體的環境條件,又顯得深沉悠遠,耐人尋味。

50 其次是注意明暗相映。第一段用色調明朗的秋景反襯思鄉之情。荊州城樓顯敞,川原可賞,地方富庶,歷史悠久,誠可以「信美」一詞括之。但想到在此長期寄人籬下,難展抱負,則荊州之富美,於我何用!於是遠遊之客,必生故土之思。文章第三段卻景觀迥異,夕陽西沉,秋風蕭瑟,天色慘淡,曠野無人。這一幅色彩昏暗的暮景,與作者因徘徊沉吟而變得愈益難遣的惆悵憂思,顯得相得益彰,十分諧和;甚至在此死氣沉沉背景上活動著的「求群」之獸,「相鳴」之鳥,也無不對作者離群索居、了無知音的悲哀起了感動興發的作用。

51 最後,是主客相兼。第一、三兩段中,是通過自然景象構成的生動畫面,來引發出主觀感情,因荊州「信美」想到「非吾士」,因暮色的寂寥慘淡而更心意悽愴,這是情隨景遷。第二段中寫作者憑欄遙望,展現了山高水長之景,但恐怕只是一種虛撰,只是把鄉國之思借具體的視覺形象傳出,以關山重重來表示家鄉睽隔而已。作者因情設景,蹙千里於徑寸之間,大大加重了思鄉懷歸、感時傷心的感情分量。

52 五、國學殿堂 賦的流變 回目次

53 一、賦的流變 ※導源於( 詩 ),興於( 楚辭 ),盛於( 兩漢 ) 名稱 時代 特色 代表作家及作品 短賦 戰國 1.篇章短小
※導源於( 詩 ),興於( 楚辭 ),盛於( 兩漢 ) 名稱 時代 特色 代表作家及作品 短賦 戰國 1.篇章短小 2.用以說理 1.荀子的賦篇是由禮賦、知賦、雲賦、蠶賦、箴賦等五篇短賦組成 2.荀子的短賦皆為詠物的賦,內容是在說理,藉詠物以闡明儒家的學術思想,開展了賦體詠物說理的途徑 3.屈原之學生宋玉代表作品:風賦、登徒子好色賦

54 古賦 (大賦) 兩漢 1.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多長篇 2.好堆砌冷僻文字 1.風格與楚辭有別,諷刺、象徵的少,而以歌頌漢朝帝王的功業為多 2.賈誼的賦上承屈(屈原)、宋(宋玉):下開枚(枚乘)、馬(司馬相如)。代表作品為〈弔屈原賦〉、〈鵩鳥賦〉 3.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代表作品為:司馬相如〈子虛賦〉及〈上林賦〉,揚雄〈甘泉〉、〈羽獵〉,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

55 俳賦 (駢賦) 魏晉 六朝 1.篇幅短小,抒情多於鋪陳 2.講究聲律諧和、用典對仗、使用俳句 1.西晉‧陸機的〈文賦〉,用賦體做文學批評 2.左思的〈三都賦〉成,洛陽為之紙貴 3.王粲代表作為〈登樓賦〉 4.曹植代表作為〈洛神賦〉 5.六朝文學,崇尚華麗唯美,於是在小篇的賦上,達到成熟完美的境界。

56 律賦 唐代 宋初 1.音韻協調 2.較俳賦更講究對仗、押韻 3.缺乏文學價值 1.賦到了唐、宋漸漸衰微 2.杜甫以〈三大禮賦〉受青睞 3.杜牧有〈阿房宮賦〉,備受後人推崇

57 文賦 (散賦) 宋代 以散文方法作賦,化典重為流利,抒情寫景極近散文 1.受古文運動影響 2.為免和陸機之〈文賦〉相混,故又稱散賦、散文賦 3.歐陽脩〈秋聲賦〉、蘇軾前、後〈赤壁賦〉均為名作 股賦 明清 律賦、散賦混成,寓駢於散,對偶中摻入八股文句法 是八股科舉應試所寫的八股賦體,已無文學價值可言

58 六、妙筆生花 鄉愁名句 回目次 58

59 1.錦城雖云樂,不如早歸家。 (李白‧蜀道難)
2.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李頻‧渡漢江) 3.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名朝又一年。 (高適‧除夜) 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60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6.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永遇樂) 7.青山歷歷鄉國夢,黃葉瀟瀟風雨秋。 (元好問‧夢歸) 8.十年蹤跡渾無定,莫更逢人問故鄉。 (金誠‧江行)

61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62 登樓緣起-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以樂景寫哀情 遠望景觀 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 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 登樓賦 樓處位置 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 北彌陶牧,西接昭丘 所見感受-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思鄉憶往-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情眷 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 思鄉懷歸 古今情同 舊鄉壅隔-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 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 古人情同-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鍾儀 幽而楚奏兮,莊潟顯而越吟 內心感受-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63 政治寄望-惟日月之逾邁兮,矣河清其未極,冀王
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 欲銷憂終未能 壯志難酬-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 借景寓情 獸狂顧以求群兮,鳥相鳴而舉翼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 傷感下樓 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64 八、集思廣益 ~問題討論~ 回目次

65 一、王粲登樓是為了「聊暇日以銷憂」,你認為他達到這個目的了嗎?為什麼?
答: 這篇抒情小賦,從登樓寫到下樓,從白天寫到傍晚,欲「銷憂」而登樓,卻「憂更憂」而下樓,全賦在「氣交憤」中結束,悽愴憤慨,餘愁縷縷。

66 賦中三段都是以情寫起,又都是以情收結,其中著意描繪景物,藉以渲染氣氛,烘托感情。開始寫登樓「四望」,欲以美不勝收的異鄉風光「銷憂」,接著寫憑欄「遙望」,歸路逶迤修迥,不僅憂思未銷,反而「憂更憂」。末段寫天已漸晚,日暮風緊、獸走鳥飛、原野沉寂,一派蕭瑟景象!怎能不使他的思鄉之情和失意之感更加沉重?也正是這種悲傷苦悶的情感,使他「夜參半而不寐」、「悵盤桓以反側」。

67 二、本文運用了哪些古人事例以渲染思鄉情懷?
答: (1)孔子─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2)鍾儀─鍾儀幽而楚奏。(3)莊舄─莊舄顯而越吟。

68 三、本賦如何將思鄉之情寄託於寫景之中,試加以分析說明。
答: 本賦中的寫景與作者感情的抒發之間,有巧妙的契合。此賦的三個段落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有三個層次;而其中的景物描寫,也隨著作者思路的轉進和感情的發展,表現了不同的色調和風貌。

69 本賦中的寫景與作者感情的抒發之間,有巧妙的契合。此賦的三個段落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有三個層次;而其中的景物描寫,也隨著作者思路的轉進和感情的發展,表現了不同的色調和風貌。如第一段的景物描寫,是承「四望」而來的,它們重在襯托作者心目中的「顯敞」和「信美」兩點,所以就寫「通浦」、「長洲」、「廣陸」、「沃流」、「華實蔽野」、「黍稷盈疇」等等。

70 第二段的景物描寫,是配合著「懷歸」、「懷土」之思的,所以就寫「平原遠」、「路逶迤」、「高岑」、「修迥」等,至於第三段,作者的情緒已發展到「心悽愴」、「意忉怛」的程度,所以景物描寫也一變而為「風蕭瑟」、「天慘慘」,白日西匿,鳥獸狂顧等。它們不僅具有陪襯意味,而且起著「感發」情緒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情與景的融合。王粲的這種緊密配合感情發展的、有層次的景物描寫,表現了極高超的技巧。

71 九、更上一層 補充教材 別賦選 江淹 回目次

72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趙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
語譯:最使人心神沮喪、失魂落魄的,莫過於別離啊。何況秦國吳國啊是相去極遠的國家,更有燕國、宋國啊相隔千里。有時春天的苔痕啊剛剛滋生,驀然間秋風啊蕭瑟初起。因此遊子離腸寸斷,各種感觸淒涼悱惻。風蕭蕭發出與往常不同的聲音,雲漫漫而呈現出奇異的顏色。船在水邊滯留著不動,車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槳遲緩怎能向前劃動,馬兒淒涼地嘶鳴不息。

73 語譯: 蓋住金杯吧誰有心思喝酒,擱置琴瑟啊淚水沾溼車前軾木。居留家中的人懷著愁思而臥,恍然若有所失。映在牆上的陽光漸漸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輝灑滿了長廊。看到紅蘭綴含著秋露,又見青楸蒙上了飛霜。巡行舊屋空掩起房門,撫弄錦帳枉生清冷悲涼。想必遊子別離後夢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別後的魂魄正飛蕩飄揚。 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恍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74 十、應用練習 九十八年指考試題 回目次

75 18.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諫逐客書〉: 不問可否, 不論「曲」直/《典論. 論文》:「曲」度雖均, 節奏同檢 (B)〈登樓賦〉: 情眷眷而懷「歸」兮, 孰憂思之可任/ 〈歸去來兮辭〉: 歸去 來兮, 田園將蕪胡不「歸」 (C)《孟子. 滕文公上》: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 莫之或欺/ 〈赤壁賦〉: 是 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76 答: BDE 18.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傳序》: 王道陵缺, 而猶「假」仁以效己, 憑義以濟功 (E)《莊子.天運》: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虛/〈始 得西山宴遊記〉: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答: BDE

77 十一、網路資源 回目次

78 網站名稱 網址 1 國學網站-集部-文選 提供昭明文選全文,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所建置。

79 網站名稱 網址 2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魏晉南北朝文學 介紹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特色。


Download ppt "登樓賦 王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