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授課老師:許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何立偉 報告日期:96年11月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授課老師:許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何立偉 報告日期:96年11月3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授課老師:許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何立偉 報告日期:96年11月3日
OPEC Logo 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             授課老師:許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何立偉 報告日期:96年11月3日

2 Outline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3 Outline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4 OPEC的源起 OPEC全名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中文名稱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目前共有12個會員國,約共占世界石油蘊藏 77%及石油產量 40%。 OPEC總部於創立之初原設立在瑞士的日內瓦,後於1965年改遷移至奧地利的維也納。 資料來源:

5 OPEC的源起 OPEC是由委內瑞拉在1960年9月的巴格達會議中決議成立,主要的創始國有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及沙烏地阿拉伯等5個國家,其後分有卡達 (1961)、印尼 (1962)、利比亞 (196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67)、阿爾及利亞 (1969)、奈及利亞 (1971); 厄瓜多 (1973–1992)、加彭 (1975–1994) 及安哥拉(2007)等九個國家加入。 使用英語為其官方語言(奈及利亞) OPEC官方網站: 資料來源:

6 OPEC會員國的分佈圖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OPEC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 Outline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的源起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8 OPEC的宗旨及功能 由會員國共同決議石油價格,以穩定石油市場的供需平衡,並維持原油價格及產量水準,確保石油輸出國的利益。
資料來源:

9 Outline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10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中東盛產石油,然而,它卻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在20世紀的前幾十年裡,中東地區的石油一直被美、英兩國的石油公司所壟斷。從戰後開始,中東各國通過爭取與美英大石油公司要求利潤均分及石油國有化等途徑,逐步掌握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與此同時,中東各國也開始不斷利用美英等西方國家對該地區石油資源的依賴,將石油作為武器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抗衡。 資料來源:

11 The 1960s 1960年代是OPEC主要的成立茁壯時期, 逐步掌握建立了國際石油市場的權威地位。
當時的主要石油貿易公司有BP(英)、 Exxon(美) 、 Gulf(美)、 Mobil(美)、 Royal Dutch Shell(英、荷)、 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美)和Texaco(美) 組織的型態慢慢成型,開始針對各石油公司實施協商及仲裁,於1965年OPEC秘書長將總部由日內瓦遷移至維也納 資料來源:

12 The 1970s OPEC在1970年代開始提升石油的出口價格,並完成掌控了石油的市場價格,甚至以石油為武器對西方國家實施禁運措拖,造成了石油市場的一片混亂。 資料來源:

13 The 1980s 石油價格在1980年代達到顛峰,卻也在1980年代崩潰,主因在於各產油國利用未能體察市場的均衡狀況,以致石油產量超額供給,造成能源市場上石油價格的崩跌,至1980年代末期,才逐潮復價格的談判優勢。 資料來源:

14 The 1990s 1990年代的石油價格不若1980年代那般緊繃,雖然中東的戰事仍舊對石油市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石油價格的上揚並非非常劇烈,而是以平和的方式緩步上昇,主因在主要的產油國都適時的增產來增加國庫的收入,然而到了1998年時東南亞的經濟衰退迫使石油生產國必須減產以控制石油價格的滑落,而有關自然環境議題的相關國際輿論也為未來的石油需求增添了變數。 資料來源:

15 Outline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16 組織架構 秘書處為OPEC組織的運作核心,設有秘書長一職及常任秘書職務
研發部:針對石化工業的產能、未來需求預測及產能監控另主要負責會員國在能源與市場經濟相關問題的研究,並提供研究報告 下設有資訊服務部:主要負責有關石化產業及能源相關資訊之處理及蒐集,以維持研發之運作並每年定期刊行OPEC組織各會員國的各項生產報告  石油市場研究部:監控並分析短期石油市場的變化,並分析經濟市場的未來變化和石油油價之間的供需關係    能源研究部:監控中長期的能源市場走向,包含了能源的供需變化及環境保護政策 公共關係資訊部:主要負責OPEC對外的政策發表,不論組織內或會員國相關的能源議題都統一對外發表 行政及人員資源部:負責OPEC的行政服務作業及頒佈政策的審查作業 資料來源:

17 秘書處:為OPEC組織的運作核心,設有秘書長及常任秘書等職務
研發部:針對石化工業的產能、未來需求預測及產能監控另主要負責 會員國在能源與市場經濟相關問題的研究,並提供研究報告 資 訊 服 務 部:主要負責有關石化產業及能源相關資訊之處理 及蒐集,以維持研發之運作並定期刊行OP EC組織各會員國的各項生產報告。 石油市場研究部:監控並分析短期石油市場的變化,並分析經 濟市場未來變化和石油油價之間的供需關係 能 源 研 究 部:監控中長期的能源市場走向,包含了能源的供 需變化及環境保護政策 公共關係資訊部:主要負責OPEC對外的政策發表,不論組織內 或會員國相關的能源議題都統一對外發表 行政及人員資源部:負責OPEC的行政服務作業及頒佈政策的審 查作業

18 Outline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19 OPEC的油價策略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為避免過高油價影響全球經濟並減緩石油需求,或是因未來過低油價損傷石油生產國利益,從二○○○年三月開始,訂有合理油價目標範圍為每桶二十二至二十八美元,以及石油產量調整機制(如果油價持續二十個交易日都高於每桶二十八美元,或是油價持續十個交易日都低於每桶二十二美元,將進行石油產量調節,不過此機制原先是設定為自動調整,但隨後OPEC會員國為保持彈性,改為由各會員國自行進行微調),且石油生產國石油生產設備的生產能力比實際需求量高出不少,所以在影響石油生產事件導致油價過高時,OPEC可以增產方式因應,避免油價過於飆升,而油價過低時則能以減少生產來提高油價。 資料來源:

20 Outline OPEC與能源危機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21 OPEC與能源危機 在1971年11-12月期間,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支持阿拉伯國家反對西方國家及以色列的領土政策,決定運用石油武器對扶植以色列的美國進行石油禁運。 基本原油價格由每桶3美元提高到10美元,縱然間,國際石油價格一下子猛漲了兩倍之多。由於原油價格的迅猛上漲,結果,美國首先於1974年爆發了大規模經濟危機,緊接著,整個西方世界也發生了戰後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資料來源:

22 OPEC與能源危機 繼第一次能源危機後,OPEC為打擊西方石油公司對石油市場的掌控,又在1979-1980年宣布第二次石油大漲價,當時的國際原油價格又幾乎上漲了一倍以上,從每桶10 美元暴漲到每桶20多美元。結果,給1979-1982年的西方經濟危機火上澆油,成為戰後最為嚴重的大規模經濟危機。 資料來源:

23 全球各地區石油蘊藏量及生產量比較 1980年已證實石油蘊藏(十億桶) 2002年已證實石油蘊藏(十億桶) 2002年石油生產量(百萬桶/天)
可採年限 中東地區 362.0 (占全球總量的54.8%) (占全球總量的65.4%) 21.0 (出口占16.7) 92.0年 中南美洲 25.5 (占全球總量的3.9%) 98.6 (占全球總量的9.4%) 6.7 (出口2.1) 42.0年 歐洲及前蘇聯地區 89.0 (占全球總量的13.5%) 97.5 (占全球總量的9.3%) 16.2 (進口3.2) 17.0年 非洲 55.1 (占全球總量的8.3%) 77.4 (占全球總量的7.4%) 7.9 (出口5.4) 27.3年 北美洲(含墨西哥) 88.2 (占全球總量的13.4%) 49.9 (占全球總量的4.8%) 14.2 (進口9.3) 10.3年 亞太地區 40.1 (占全球總量的6.1%) 38.7 (占全球總量的3.7%) 8.0 (進口13.4) 13.7年 全世界 659.9 1047.7 73.9 40.6年 謝文真,油價波動與通貨膨脹對個人及廠商的影響; 資料來源:謝文真,油價波動與通貨膨脹對個人及廠商的影響;

24 Outline 台灣的能源政策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 Logo OPEC的源起 OPEC的宗旨及功能 OPEC成立的時空背景 OPEC的組織架構 OPEC的油價策略 OPEC與能源危機 台灣的能源政策

25 台灣的能源政策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資料來源: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26 2007年的世界石油的需求預測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資料來源: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27 2008年的世界石油的需求預測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資料來源: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28 國際石油市場之需求面: 近年金磚四國與全世界石油消費狀況 年份 地區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增幅
單位:百萬公噸 年份 地區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增幅 ( ) 中國 247.7 271.7 318.9 327.8 349.8 41.22% 印度 111.3 113.1 120.2 119.6 120.3 8.09% 巴西 91.6 87.8 88.4 90.1 92.1 0.55% 俄羅斯 123.5 123.4 124.1 123.3 128.5 4.05% 台灣 47.4 50.7 51.1 52.1 52.5 10.76% 全世界 3606.6 3675.3 3813.7 3861.3 3898.8 10.87% 資料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British Petroleum, 2007

29 國際油價的趨勢 1998年的油價下跌原因: 年至 年,伊拉克在以油換糧政策下,大量輸出原油,當時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亦同時計劃增產, 在 年下半年,亞洲金融風暴侵襲亞洲,促使亞洲原油需求量大減,造成油價大幅滑落至1 0美元/桶, 年三月O P E C及N O N - O P E C同時減產,原油供應才減少, 年下半年開始,亞洲經濟復甦, 美國 年冬季轉寒,家用取暖油量大增,隨後在 年9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發生暴力衝突, 中東緊張情勢再度升高,種種因素造成油價漲幅達三倍,由 年1 0美元/桶翻漲至 年3 8美元/桶, 亦再次使復甦中的經濟景氣跌至谷底,當時美國政府決定釋出戰備油三千萬桶,油價才回到合理價位。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7.

30 全球原油蘊藏量 謝瑞瑜;2004年油價趨勢分析;產經資訊;17號;2004年;華南投顧

31 全球原油分佈圖 謝瑞瑜;2004年油價趨勢分析;產經資訊;17號;2004年;華南投顧

32 主要產油國日產量全球比例 2004年

33 全球各地區石油蘊藏量及生產量比較 1980年已證實石油蘊藏(十億桶) 2002年已證實石油蘊藏(十億桶) 2002年石油生產量(百萬桶/天)
可採年限 中東地區 362.0 (占全球總量的54.8%) (占全球總量的65.4%) 21.0 (出口占16.7) 92.0年 中南美洲 25.5 (占全球總量的3.9%) 98.6 (占全球總量的9.4%) 6.7 (出口2.1) 42.0年 歐洲及前蘇聯地區 89.0 (占全球總量的13.5%) 97.5 (占全球總量的9.3%) 16.2 (進口3.2) 17.0年 非洲 55.1 (占全球總量的8.3%) 77.4 (占全球總量的7.4%) 7.9 (出口5.4) 27.3年 北美洲(含墨西哥) 88.2 (占全球總量的13.4%) 49.9 (占全球總量的4.8%) 14.2 (進口9.3) 10.3年 亞太地區 40.1 (占全球總量的6.1%) 38.7 (占全球總量的3.7%) 8.0 (進口13.4) 13.7年 全世界 659.9 1047.7 73.9 40.6年 謝文真,油價波動與通貨膨脹對個人及廠商的影響; 資料來源:謝文真,油價波動與通貨膨脹對個人及廠商的影響;

34 OPEC原油產量調查 (2007年7月) 資料來源:吳在益等;石油市場雙週報;第19期;財團法人綜合研究院;10月

35 國際油價及我國油價波動 項 目 國際原油 現貨價格 我國油品 零售價 美國西德州 中東杜拜 英國布蘭特 92無鉛汽油 95無鉛汽油
項 目 2004 2005 2006 2007 (1-9月) 9月 增幅 (2004- 2007) 國際原油 現貨價格 (美元/桶) 美國西德州 41.24 56.64 66.15 66.14 79.67 60.38% 中東杜拜 33.57 49.73 62.11 63.58 77.51 89.40% 英國布蘭特 38.34 54.59 65.20 67.48 73.32 76.00% 我國油品 零售價 (新台幣/公升) 92無鉛汽油 21.41 23.26 26.08 26.88 27.72 25.55% 95無鉛汽油 22.09 23.94 26.76 27.55 28.39 24.72% 超(高)級 柴油 16.73 19.32 22.82 24.09 25.19 43.99%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油價資訊管理與分析系統。

36 鄰近各國油價比較 單位:元/公升 高級柴油 92汽油 95汽油 韓國 37.25 47.85 50.47 新加坡 21.28 32.65
高級柴油 92汽油 95汽油 韓國 37.25 47.85 50.47 新加坡 21.28 32.65 33.29 日本 29.98 36.48 39.59 香港 34.02 54.19 四國平均 30.63 42.79 41.12 * 台灣 20.5 23.9 24.6 台灣比四國平均 -33.08% -44.15% -40.00%* 資料來源:中國石油公司

37 油價波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油價波動劇烈對經濟發展相當不利,從全球整體經濟看來,在2001年經濟跌至谷底後, 年逐漸復甦,石油消耗需求逐漸增加,油價漲幅過高對整體經濟有不利影響,O E C D (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估計若油價每桶上漲五美元,將導致全球經濟年成長率下滑0 . 2 %,若油價每桶上漲1 0美元,且持續一整年,將使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 % 資料來源:謝瑞瑜;2004年油價趨勢分析;產經資訊;17號;2004年;華南投顧 如 年油價一度高漲至3 8美元/桶,當時中國大陸G D P成長率即下滑0 . 5 %, 年油價雖因需求強勁有所增加, 但全球開發中國家,希望經濟能維持榮景,將透過各種機制運作來控制油價的波動。 資料來源:謝瑞瑜;2004年油價趨勢分析;產經資訊;17號;2004年;華南投顧

38 合理的能源價格政策 近年我國能源效率偏低,主要是產業結構的變化及能源價格偏低所致。
我國能源蘊藏貧乏,97%的能源有賴進口,但我國油、電等能源價格卻遠低於世界平均。 偏低的能源價格提供市場錯誤的訊號,不利高能源效率技術的採用,並鼓勵耗能產業的發展以致影響整體能源效率。 原則上,合理的能源價格除了反映其生產成本之外,也應該反映如空氣污染、道路壅塞、能源安全及二氧化碳排放等的社會成本。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39 合理的能源價格政策 目前我國汽油及柴油價格由於稅負偏低加上政府干預,分別比鄰近的日本、香港、韓國與新加坡的平均價格低了40%與34%,甚至比產油的美國也低了11%及28%。 近年政府強力介入油價調整,除造成2006年中油油品部門虧損150億元外,並造成桶裝瓦斯供給發生短絀,另使得中油的安全存量低於法律規定,宜回歸市場機制。鑑於國際油價波動劇烈,負責能源政策的機關現階段可依過去實施的油價公式監督油價調整之幅度。

40 合理的能源價格政策 爲反映能源使用的外部成本,政府並宜盡速落實隨油課徵汽車燃料使用費,並應開始規劃碳稅的課徵及相關配套措施,以降低其經濟衝擊。 專款專用做道路維修之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方面,目前為隨車課徵,對開車里程少的付費者並不公平,且無法節約能源的使用,宜改為隨油課徵。在碳稅課徵方面,稅額若高將對經濟造成顯著衝擊,且在政治上也會遭到強大阻力。

41 合理的能源價格政策 在未實施上列能源價格合理化及碳稅之前,由於目前台灣能源價格相對偏低,未合理反映其內部及外部成本,影響節能誘因和產業結構調整,故環境保護與經濟成長仍將產生衝突。以目前引發討論之大煉鋼廠及石化廠投資案為例,政府應可從採嚴格限制高耗能工業的設立或容許高耗能工業設立但提出配套措施兩方面擇ㄧ來做。

42 能源結構重新規劃 鑑於1999年後,政府的能源政策以「非核家園」為主軸,發展再生能源及節約能源為輔。唯目前不含大水力的再生能源占能源總供給的比率僅0.76%。成本偏高是原因之一,其中成本最低的風力發電每度在2元左右,高於台電平均發電成本(1.33元/度)。太陽光電的成本則更高達每度17元到23元。

43 台灣再生能源成本之比較 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44 未來非傳統能源之解決方案 目前石油的總蘊藏量為1.1兆桶,據預估的新增儲量(極可能發現的新儲量)將達0.7兆桶。不過新增儲量每年均在減少,可預期在40年後,石油即將用罄,必須要有適當的替代能源,非傳統能源之油砂、油頁岩將是未來的趨勢。 資料來源:蔡信行,未來替代石油之主要能源探討-油砂麉油頁岩;april,2006

45 尋找替代能源 在國際原油價格攀升帶動下,酒精是當前各國積極推動的重要替代能源之一,由於絕大多數酒精原料使用糖類或澱粉類農產品製造而成,故燃料酒精屬於有環保概念的生質能。雖然全球酒精供給量及未來酒精工廠擴產進度,是影響國際酒精價格變動的主因,然而全球糖產能供給筡國際糖價變動,卻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酒精價格變動的重點。 資料來源:宋勇徵;巴西對於國際糖價與酒精價之影響;能源報導,P14-16;september, 2007

46 生質能源 生質柴油是將動植物油脂或廢食用油(三酸甘油脂)經由轉酯化反應、中和、水洗及蒸餾等過程後,所生成的甲基酯類。生質柴油燃燒特性和石化柴油相近,具有生物可分解和無毒等特性,可部份或直接取代石化柴油做為柴油引擎的燃料而不需對引擎進行調整。 能源農業作物的種類很多,包括甘蔗、玉米、紅薯、木薯、甜高梁,以及葵花籽、花生、椰子、棕桐、橡膠等。 由於玉米在中國大陸的糧食市場中供過於求,且每噸玉米約可轉換370升的乙醇,每年種植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酒精, 故目前中國大陸有關部門正在玉米主產地吉林省進行試驗,利用玉米來做甲醇生產生質柴油,並以10%的比率添加於汽油中,以驅動汽車。

47 生質能源的優點 紓解能源供應危機 水土保持 提升農民收入 減少環境污染 更高的運輸安全性
紓解能源供應危機:生質柴油的來源可藉由種植能源農業長期提供,其可再生的特性,可紓解能源供應中斷的危機,          並解決農地廢耕的問題,並可增加能源自給率。 水土保持:能源作物的種植亦可保育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升農民收入:增加農民收入來源,改善農民生活 減少環境污染:生質柴油的成份不含硫,廢氣排放低於傳統柴油,可減少溫室效應及空氣污染。 更高的運輸安全性:生質柴油的燃點較石化柴油高,因此,其運送與儲存的安全性較高。

48 再生能源的無油化 瑞典政府向國際社會宣示:「2020年後將全面使用生質燃料紲放棄使用石油燃料紲並將完全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紲成為地球上第1個全面使用再生能源的無油國。」這是瑞典能源永續發展戰略的推動。 近10年來瑞典能源結構的發展趨勢,再生能源占能源市場的比例,從1994年的22%提升至現今的28%。目前,瑞典的電力生產基本上已實現「無油化」,國家電力來源幾乎是水力發電和核能各占一半。水力發電成為瑞典國家電力供應的主要支柱。 資料來源:許峻賓;能源無油化-瑞典再生能源推動概況;能源報導;P23-26;2007年7月

49 台灣能源政策之檢討 因應京都議定書的貿易扺制 能源價格政策合理化 檢討核能政策的可行性 明訂耗能產業的發展政策 發展生質能源及替代能源
發展生質能源及替代能源  京都議定書雖剛於95年2月16日生效,台灣若不能積極因應,2012年前部分產業及產品有可能遭受歐盟及部分先進國家的貿易制裁風險。 在2012年後則可發產生整體國家投資風險。 政府宜及早積極進行能源價格政策合理化,課徵碳稅進行綠色租稅改革, 訂定明確之產業發展政策 檢討非核家園政策。 發展生質能源及替代能源 資料來源:梁啟源 京都議定書及油價飆漲對台灣之影響與能源政策之重新檢討,台灣經濟研究報告,April 14 ,2006

50 參考文獻 梁啟源;京都議定書及油價飆漲對台灣之影響與能源政策之重新檢討;在國政研究報告;台北;2005
林建甫;油價分析與能源政策; 宋勇徵;巴西對於國際糖價與酒精價之影響;能源報導九月份,P14-16; 2007 蔡信行,未來替代石油之主要能源探討-油砂麉油頁岩;april,2006 謝文真,油價波動與通貨膨脹對個人及廠商的影響; 吳在益等;石油市場雙週報;第19期;在財團法人綜合研究院;10月 許峻賓;能源無油化-瑞典再生能源推動概況;能源報導;P23-26;2007年7月 OPEC published its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on Monday, 15 October 2007.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British Petroleum, 2007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7. OPEC en.wikipedia.org/wiki/OPEC;維基百科

51 補充:油價與黃金儲備 因為紙幣的價值是由國家擁有的黃金儲備來決定,也就是說以後需要更多數量的紙幣來支持以前同樣數量的黃金,國際油價查詢上漲會讓我們要使用黃金交換更多數量的金錢,而經濟學家及商人當然知道這項原則,他們設法拿著更多的黃金以謀得利益。但世界上黃金的量是固定的,不能應付這樣突然的需求量,因此黃金的價格因而上升。所以國際油價帶動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使黃金上漲,這就是為什麼今日中油油價變動表會常常浮動的原因了。 資料來源:


Download ppt "授課老師:許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何立偉 報告日期:96年11月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