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2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花生生长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深厚、排水性好,有机质丰富,富含钙质,疏松易碎的砂壤土。 (一)轮作换茬
花生忌连作,喜轮作(与水稻)。连作时植株变矮,荚果变小,病虫多,产量降低。 花生是许多作物的良好前作(养地作物),可与红薯、玉米、芝麻、棉花等进行轮作,其作用是:调节土壤养分亏缺,减少病虫和抑制杂草。 (二)深耕改土 深耕改土的主要原因: 1.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蓄水保肥能力。— 疏松土壤,加厚活土层,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壤容重减少,孔隙度增大。 2.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见下表)

3 表 1 花生地深耕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表2 深耕对花生根瘤的影响 耕翻深度(m) 10月7日 12月5日 主根着生根瘤深度(cm)
表 1 花生地深耕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表2 深耕对花生根瘤的影响 项目 总菌数(亿个/克土) 上下层菌数比(%) 处理间菌数比(%) 耕深(cm) 20 50 土层(cm) 0-20 20-40 569.4 353.3 588.0 643.7 100 62.0 109.5 103.3 182.2 耕翻深度(m) 10月7日 12月5日 主根着生根瘤深度(cm) 侧根着生根瘤深度(cm) 侧根数(条) 根瘤数(个) 0.13 0.2 0.27 0.33 11.12 16.86 14.05 22.83 17.83 17.92 22.18 28.09 39.70 47.44 51.00 52.10 20.42 195.45 228.05 271.90 46.15 65.40 76.45 75.44 173.01 238.79 178.25 197.38

4 深耕改土 3.促进了花生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不同的耕翻深度,花生根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耕作层的加深而扩大伸展范围。如下图:
图1 土壤耕翻深度与根系分布的关系

5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三)整地 整地的要求: 1.整地首先要早。春花生在秋冬作物收获后,春雨来临之前要抓紧进行,秋花生则在夏收后立即进行 2.在整地质量方面要做到深耕、平整、疏松、细碎、湿润 3.畦作或垄作(加厚耕作层) 4.搞好排灌系统(如下图)

6 花生的排灌系统 图2 花生田三级灌排系统示意图 1.基田 2.畦沟 3.田沟 4.田外排水沟 5.出水口 6.进水口

7 肥多撒施或分层施,肥少则条施或穴施。体积大,未腐熟的有机肥宜早施,深施,反之,可迟施,浅施。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四)基肥 应占总施用量的80%左右;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化肥 基肥的施用方法: 肥多撒施或分层施,肥少则条施或穴施。体积大,未腐熟的有机肥宜早施,深施,反之,可迟施,浅施。 过磷酸钙等化肥必须与有机肥堆沤施下。

8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一)品种的选用 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良种 (二)播种前种子的准备 1.秋植留种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作种,称为秋植留种或翻秋留种。 原因: ①秋植留种,种子的成熟和贮藏期都处在冷凉干燥季节,且贮藏期短,种子带菌率低。 ②贮藏期间脂肪分解酶的活动及种子呼吸作用均较弱,种子里贮藏的养分消耗少,脂肪分解较慢。 ③秋植花生亲水性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较多,而脂肪较少,播种后,种子吸水快,有利于发芽出苗。 2.晒种 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作用:①使种子更加干燥,增加种皮透

9 2.晒种 播种前带壳晒种1-3天。 作用: ①使种子更加干燥,增加种皮透性增 强吸水力 ②提高种子温度,有利于种子内物质转化; ③杀死病菌,减少病害作用。

10 浸种催芽在低温、干旱或种子质量稍差时进行。 方法:温水中浸3-4小时,然后催芽 5.拌种 药剂拌种 根瘤菌拌种,钼酸铵、钼酸钠
3.剥壳和粒选 适时剥壳(播前3-5天) 剥壳后进行粒选 带荚播种(要先浸种) 4.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在低温、干旱或种子质量稍差时进行。 方法:温水中浸3-4小时,然后催芽 5.拌种 药剂拌种 根瘤菌拌种,钼酸铵、钼酸钠 生根粉,包衣剂包衣

11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三)播种 1.播期的确定 要考虑的因素: 品种、土壤、气候、栽培条件 主要条件是:气温和土壤湿度
2.播种密度的确定 品种特性、土壤、栽培条件等 表3 花生适宜的播种密度 品种 播种密度(万粒/亩) 实收株数(万株/亩) 珍珠豆型 2-2.5 普通型

12 3.播种方式 设置播种方式的要求: 株距与行距合理,植株在田间分布较均匀,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群体内个体间对阳光、水肥和生长空间竞争小,单株生产力高。行距等于该品种在栽培条件下第一对侧枝中一个侧枝的长度,株距略小于侧枝长度的一半。 垅作播种:垅宽60~70cm,每垅种双行 平畦播种:畦宽100~120cm , 每畦3-5行 行距:25~35cm, 株距15-20cm 播种方式: 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大小行植、宽行窄株 4.播种深度 3.3-5cm为宜

13 表4 播种深度对花生生育的影响 播种深度(cm) 节间长(cm) 胚轴长(cm) 幼 苗 期 单株结荚数(个) 结荚率(%) 单株产量(克)
表4 播种深度对花生生育的影响 播种深度(cm) 节间长(cm) 胚轴长(cm) 幼 苗 期 单株结荚数(个) 结荚率(%) 单株产量(克) 产量(斤/亩) 分枝数 叶片数 一、二对侧枝距离(cm) 茎叶干重(克) 3 5 7 9 0.86 0.88 0.89 0.93 2.08 3.06 5.36 8.62 3.56 3.29 3.20 2.64 16.40 16.20 16.24 12.23 1.46 1.58 2.15 2.85 1.68 1.69 1.62 1.15 18.16 18.87 18.78 16.43 23.9 26.7 25.2 22.3 13.81 14.25 14.00 12.40 293.1 313.5 305.1 256.6

14 不同播种深度的出苗情况

15 不同播种深度的生长情况(苗期)

16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一)苗期的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
苗齐、苗全和苗壮。主攻第一、二对侧枝,促进花芽分化,使前期花多而高度集中,为花多、花齐、花针多入土打下良好基础。 2.主要管理措施 ①查苗补苗 花生基本齐苗后,应全面进行查苗。如缺苗,应催芽补种或移苗补缺。移苗补缺时以2片真叶的幼苗为好,带土移栽,阴天或下午进行,移栽后浇水。 ②清棵蹲苗 清棵:花生基本齐苗后,将幼苗周围的土扒开,使两片子叶和子叶叶腋的侧芽露出土面见光,以利第一对侧枝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起到蹲苗的作用。 清棵要掌握时间和深度。时间是齐苗时,深度以两片子叶露出土面为准。

17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蹲苗:也叫饿苗、炼苗。就是在幼苗期控制水分,促进幼苗根系深扎,培育良好的根系。 ③中耕除草
中耕一般3-4次,浅锄以不超过3-4cm为宜,深锄不超过5-6cm。在始花以前,要结合中耕,除净杂草。 ④适施苗肥 苗期虽需肥较少,但基肥不足,幼苗生长不良,根瘤发育不正常,影响结实枝的生长和前期花芽分化。施肥时间宜早,不超过6-7叶时,硫酸铵75kg/hm2左右,不宜过多。 ⑤防病虫害 花生苗期常发生青枯病、根结线虫病,可用二溴氯丙烷乳剂处理土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全苗后,开花前喷施防其它病害。

18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二)花针期的田间管理 1.花针期管理的中心任务
促进结合,既要促进茎叶生长,又要适当控制生长,达到稳长不旺,健壮不倒伏,为大量开花下针创造条件。 2.主要管理措施 ①培土迎果针 在开花下针期进行培土,增厚土层,可防涝。另外,这样也缩短了果针与地面的距离,有利于果针入土结实和荚果发育。培土应在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培土高度5-7cm,以不压分枝为宜。培土时尽量避免碰伤入土的果针,并同时除净杂草。 ②压蔓摘心 蔓生和半蔓生型花生因茎蔓较长,上部果针难入土结荚。可在盛花期选择晴天的上午10时后(茎蔓较柔软时),先将分枝平均向两侧分开,然后取行间湿土压在枝上,使其不直立,蔓顶留出 cm。

19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春花生易徒长,徒长的花生可进行摘心,可相对集中养分,促进开花结果。通常茎、枝的稍部开花较迟,无效花多,常有徒长现象,可进行摘心。 ③合理灌排 花针期需水最多,干旱会引起植株早衰,开花数减少,应及时灌溉。灌水以隔行沟灌为好,不漫灌。如遇雨水过多,土壤排水不良,易引起茎叶徒长倒伏,荚果发育不良,要做好清沟排渍工作。 ④适时追肥 花针期需肥较多。对苗势弱的花生应及时追肥,可在始花前后补施 kg/hm2尿素。此外,开花前喷施0.01%的硼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0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三)结荚成熟期的田间管理 1.管理的中心任务:
保叶,促进针、果正常发育,防止果针、荚果霉烂和发芽,提高结果率和饱果率,达到果多、果饱。 2.主要管理措施: ①根外追肥 花生在此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还比较大。前期基肥不足或未及时追苗肥,为了防止早衰,仍需适当补肥。可用1%尿素液加2%过磷酸钙澄清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2-3次,有增产效果。 ②防旱、防涝 在此期需水不多,但在结荚期干旱时间过长,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低于60-70%,对中、晚熟品种应尽力灌溉。遇秋雨较多或持水量高于70%时注意排涝,防止烂果。 ③除草、防病 拔除后期田间杂草,有利于荚果发育。为防止早衰,特别应注意叶斑病的防止,延长叶片功能,争取果多果饱,可于盛花前后隔10-15d叶面喷施 倍托布津或多菌灵液。

21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一)适期收获 1.概念 适期收获就是根据花生的成熟度、品种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等,确定适宜的收获日期,既不提早,又不过迟,保质保量。 花生的适期收获,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荚果、籽仁、油分品质,因而影响商品价值。 2. 判断标准 成熟的花生植株地上部停止生长,下部叶脱落,顶部叶转黄,叶片睡眠运动消失,地下部大多数荚果网纹清晰,充实饱满,果壳硬而薄,种皮呈品种固有颜色,并达到该品种全生育期的天数。

22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二)安全贮藏 1.荚果和种子必须充分晒干。 2.保护好果壳,防止在晒、运过程中果壳破损。 3.贮藏环境条件保持干燥、低温、通风、干燥。 4.注意翻晒,使花生荚果保持干燥状态。


Download ppt "一、深耕改土及轮作 二、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