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文阅读专项训练
2
一、阅读柳宗元的《黔之驴》,完成1~9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益狎(xiá) 大(hǎn) B.大骇(hài) 窥之(kuī) C.跳踉(liáng) 噬人(shì) D.远遁(xún) 黔驴(qián) 2.解释加点的字词。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_______ B.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_ C.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_______ D.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 计之曰:“技止此耳!” D. 虎大骇,远遁。
4
4.下列语句翻译不恰当的项是( ) (1)A. 尽其肉,乃去。译为:(老虎)吃光驴的肉,就走了。 B. 虎因喜,计之曰 译为: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情况说。 C. 觉无异能者 译为: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来源:Zxxk.Com] D. 益习其声 译为: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来源:Z§xx§k.Com] (2)A. 至则无可用 译为:运到后,就没什么用处。 B.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为:认为(驴)要咬自己,十分的害怕。 C.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译为: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驴,非常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D. 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 译为:于是跳跃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 5.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7.下列对课文的相关分析欠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寓言,通过虎吃驴的过程讽刺了那些本无才能却身居高位、仗势欺人的达官显贵。同时告诉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B.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细腻、生动,尤其是对老虎的心理描写。如“虎因喜,计之曰”,一喜一计就把老虎因摸清驴的底细而高兴至极的心理描写得栩栩如生。 C.“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中“遁”“恐”就是写出了老虎在未认清驴的本来面目之前被驴的庞大外形吓得惊恐万状的情形。 D.“荡倚冲冒”意思是“碰撞、倚靠、冲撞、冒犯”,是老虎为进一步认(摸)清驴的底细而对驴进行千方百计的挑逗,由此可见,老虎的机智,大胆而有谋略。 8.《黔之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虎吃了驴子以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想像,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
6
二、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选段完成10~18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斯: (2)馨: (3)案牍: (4)劳形:
7
12.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来源:学科网ZXXK]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3.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 14.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说明( ) A.陋室简陋 B.陋室不陋 C.陋室不好 D.陋室很陋 15.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是( ) A.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B.世人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C.作者希望自己像诸葛亮、扬子云那样居住简陋,以便受到世人的敬仰。 D.世人应以诸葛亮、扬子云为榜样,不追求高雅的居室,以便受人敬仰。
8
16.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志趣。 17.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18.学习了《陋室铭》,我们看到了作者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那么是不是说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谈谈你的看法,限200字左右。
9
三、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选段,完成19~27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源:学|科|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给下列字注音: 蕃( ) 濯( ) 亵( ) 鲜( )
10
2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来源:学科网] 21.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③亭亭净植(种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⑤陶后鲜有闻(陶渊明的后代、后裔)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1
2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自从李姓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可是不能摧残玩弄它。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莲花香气远飘,更加清香,高高地直立在水面上。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里陆地上的草本花与木本花,可爱的很多。 23.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4.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 ) A.菊花、牡丹、莲花各有不凡之处,都是作者颂扬的爱物。 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2
2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牡丹”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莲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27.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四、阅读林嗣环的《口技》选段,完成28~36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____________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4
28.用原文中的词语将横线处填上。 2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会宾客大宴( )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3)众宾团坐( ) (4)犬吠( ) 30.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来源:学科网ZXXK] 31.对下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宾客意少舒 A.宾客的意见很少舒心的。 B.宾客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些。 C.宾客的心情很少舒心的。 D.宾客的心情渐渐舒畅。 32.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15
33.对第4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模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34.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35.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 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36.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
16
五、阅读《诗词五首》选文,完成37~5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7.这首散曲小令的作者是 ,这首小令被誉为“ ”。 3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此曲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 (2)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 (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忧伤,特意选用了几组让人感伤的事物:枯藤、老树、故道、瘦马,触景生情情更浓。( ) (4)昏鸦、西风、夕阳三种事物虽不能直接让人忧伤,但置身于特定环境中,目睹黄昏乌鸦归巢、西风起,太阳下山,一天将尽,却能徒增伤感。( )
17
39.诗人在“构图”上,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一面是秋风萧飒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面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这是 相映;而“流水”与“小桥”是 相映;写景与写人是 相映。(填序号)
A.背景与主体 B.明暗 C.动静 40.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为“ ”和“ ”。 41.点明这首散曲主旨的句子是 。 42.简析“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全曲中的作用。 43.这首词(曲)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是如何渲染的?
18
参考答案 一、1.D 【点拨】“遁”字应读dùn。 2.A.用船载入 B.用蹄子踢 C.将要 D.于是 【点拨】“船”和“蹄”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3. C【点拨】应该了解什么是通假字,其次,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积累,掌握常见通假字,对于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理解句意有很大帮助。 4.B A 【点拨】(1)句B项中“因”应译为“于是”。(2)句A项中“则”应译为“却”。在译句时,要特别注意关联词的翻译,一旦译错,句子前后关系就变了,句子的意思也就变了。
19
5.(1)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驴子进入(黔)。
(2)驴不能忍受愤怒,用蹄子踢(虎)。 6.以为神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7. D 【点拨】D项中“荡”应为“摇晃”。 8.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20
9.续写例文: 话说那只老虎吃掉驴以后,是沾沾自喜再加洋洋得意:嘿!那家伙,真连只蠢猪都不如,白白长那么大个儿。不过也好,这家伙虽头脑简单,倒也肉鲜味美,让虎大爷我给逮了个大便宜。老虎边想,边拍了拍圆鼓鼓的肚子,抹抹油汪汪的嘴,信步朝树林走去,准备找个地儿好好打个盹儿,养精蓄锐。 另一边,又一群好事者正商量着:贵州没有大象,何不弄头大象来让人们开开眼界?于是,一拍即合,好事者便开始张罗着运大象。闲话少说,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辗转坎坷才把一头非洲象弄到了贵州。展览之后,再无可用,又放到山下。 碰巧,那老虎又好几天没进食了,饥肠辘辘地在树林里转悠。忽然,它眼前一亮;又一庞然大物也!因得食驴之经验,不禁心中暗喜:哇!又送上一顿佳肴,够我吃好几天的呢!想着,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大摇大摆地向大象走去。 到了大象跟前,老虎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儿,哼,这个迟钝的大笨家伙儿,让我先玩玩儿它。于是,向大象狂吼乱跳,荡倚冲冒。大象性格温厚,可不像驴一样小肚鸡肠,对虎的轻侮不屑一顾。卷起一堆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吃起来。这下老虎可火了:“你这个只会吃草的蠢家伙儿,竟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岂有此理!”老虎怒不可遏,气势汹汹地朝大象扑去,结果……结果是眼冒金星,天旋地转。 老虎已气红了眼,不顾一切地又朝大象扑去,大象长鼻一晃悠,“呜哇──”老虎一下被甩出十几米远。气急败坏的老虎已决定不撞南墙不回头,早就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健美英姿,张牙舞爪地再一次扑向大象,不过,这次还没来得及留下临终遗言,命已休矣!
21
二、10.……‖苔痕……‖南阳…… 【点拨】文言文层次的划分与现代文一样,可从内容的不同,结构的变化等来划分。此题可按内容来划分。
11.(1)这 (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官府的公文 (4)使身体劳累 【点拨】这几个词语都是实词,古今意义已有了变化,翻译时需注意。 12.A 【点拨】B、C、D三项都是对偶句,而A句则不是,故选择A。 1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点拨】这两个句子是全文的关键句,也是较难翻译的句子,理解时结合文章内容须认真琢磨、领会。 14.B 【点拨】整体把握全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领会本文主旨。 15. A 16. A 【点拨】尽管文章起句便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但这只是作者以类比的手法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中并没有一字写“神仙生活”。
22
17.龙、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点拨】在《陋室铭》中,文章的开头采用了类比的手法,以“山”和“水”类比“陋室”,所以“龙”和“仙”就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18.示例:现代人和古代人并不一样,实际上刘禹锡他也不是住在一个非常破的房子里,他毕竟还是在一个相当的职位上。那么“陋室”也是一种相对而言。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成功的人生,既有一个高尚的情操,一个很雅的人生境界,同是一个相对的比较好的生活环境,这是很好的。但是,假如发生了冲突,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呢,那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情况下,住在一个小房子,求得内心的安宁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吧。 【点拨】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两个方面来谈。另外要正确地辩证地看待“陋室”,不要认为生活在陋室中,人的精神境界就高尚了,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就不高尚。
23
三、19.fán zhuó xiè xiǎn 20.(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点拨】划分朗读节奏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划分时可根据意义和音节来划分。 21.C 【点拨】③句中的“植”应为“立”;⑤句中的“后”应为“以后”。 22.B 22.B 【点拨】B项正确译文是: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亵玩:玩弄。 23.(1)花之君子者也 (2)出淤泥而不染 24. C 【点拨】从写作手法角度去考虑。
24
25.富贵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点拨】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尽可能地贴近文本作答,理由要充足。 26.这种“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点拨】要答好此题,必须认真品读课文中作者对莲的描写,品味其深层含义,再加以归纳。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 27.梅花 喜欢的原因:虽然在严寒的天气下,仍开放灿烂的花朵。【点拨】本题也是开放性试题,谈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25
四、28.妇手拍儿 口中呜 儿含乳啼 大儿初醒 夫叱大儿【点拨】注意“呜”、“叱”等字的写法。
29.(1)恰巧,恰逢 (2)副词,只是 (3)围绕而坐 (4)(狗)叫 30.(1)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抚尺响了一下,四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闹。 (2)四周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含笑,在心中暗暗赞叹,认为表演好到了极点。 31. B 32.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33. C 【点拨】五个“百千”表现了由屋内起火到火势向外蔓延,再到救火的全过程。 34.不能。因为描写宾客的反映是从侧面烘托叩击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5.善 正面 侧面【点拨】此题设计的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写法。 36.“妙”在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点拨】点出口技的奇妙之处。
26
五、37.马致远 “秋思之祖” 38.(1)√ (2)√(3)√(4)√【点拨】此题全面考察对这首词的理解。应当整体分析词曲,了解词曲所写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来源:学.科.网Z.X.X.K]
39.B C A 40.枯藤 昏鸦 断肠人在天涯。 42.卒章显志,点明全曲主旨。“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千百年来游子之心。【点拨】答好此题,从中心句在文中作用切入。 43.在这幅郊游图景当中,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当此时,倦归的乌鸦、缓缓的流水、桥旁的人家,都触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夕阳西下,往往也是流浪他乡的游人归心最切之时。作者在此处运用了触景生情的写法,在这暮色四合的瑟瑟秋风里,举目无亲的游子只能在他乡的路上独自流浪,独自徘徊。因此,在他的眼中,晚秋里一切景物仿佛都涂上了悲凉的颜色。再加上“枯、老、古、瘦”等一系列词的运用,更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了哀愁的心情。结尾“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更能领略到漂泊天涯、极度哀伤的旅人愁曲。
27
《强项令》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 晔( ) 骖乘( )( ) 箠( ) 楹( ) 敕( ) 枹( ) 斛( ) 2.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 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乃驻车叩马 宣悉以班诸吏 诏遣使者临视 ___________。
28
3.解释下列多义词,(9分) ① 因 因匿公主家 因格杀之 ② 令 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令小黄门持之 ③ 数 大言数主之失 有大麦数斛 ④ 被 流血被面 唯见布被覆尸 ⑤ 以 将何以理天下乎? 葬以大夫礼 ⑥ 乘 而以奴骖乘 敝车一乘
29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6分)
① 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今义: ② 文叔为白衣时 古义: 今义: ③ 由是搏击豪强 古义: 今义: ④ 妻子对哭 古义: 今义: 5.下列句子主要分为三类:A.表示判断;B.表示承接上文省略;C.表示从现代汉语习惯上看,前后成分倒装。 请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情况,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 ①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 ② 在县五年。 ( ) ③ 将何以理天下乎? ( ) ④ 宣悉以班诸吏 ( )
3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0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日:“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袍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日:“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31
1.熟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2.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事件起因是 事件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公主家奴;事件的高潮是 ;事件的结局是 。(3分) 3.本文重点叙述了董宣 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 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 的故事。表现了董宣 、 的精神。(4分) 4.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课文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4分)
32
5.古人写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4分)
(1)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因敕:“强项令出!” 6.翻翻下面句子。(4分) (1) 威不能行一令乎? (2)枹鼓不鸣董少平 7.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4分) 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33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 曳铁钯( ) 湮( ) 啮( ) 溯流( ) 臆断( )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 ⑶湮于沙上(湮: )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34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5
第二部分: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6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37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38
《岳飞》同步训练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姬( ) 旰( ) 刍( ) 徇( ) 掳掠( ) 远戍( ) 犒( ) 猝( ) 阙( ) 蹙( ) 恂(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事亲: ) ⑵宁大将安乐时耶(宁: ) ⑶课将士注坡跳壕(课: ) ⑷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问劳: ) ⑸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撼: ) ⑹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恂恂: )
39
4.译句: ⑴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⑵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⑶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⑷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⑸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 5.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 ⑴ ⑵ ⑶ 6.岳家军为什么能赢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 7.你知道关于岳飞的故事吗?
40
第二部分: (一)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东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小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1
8.吴玠送美女给岳飞,岳飞说皇帝日夜操劳政事,大将难道有时间安乐享受吗?这说明岳飞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9.岳飞严以治军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表述。 10.岳飞善待自己的部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 ⑴ ⑵ ⑶ ⑷ 11.岳飞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所向克捷”?用文中原语回答。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 12.朝廷要提升岳飞的官职,岳飞总是说:“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2
郢人阅读题及答案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②人垩③慢④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⑤运斤⑥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⑦。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⑧死久矣。’自夫子⑨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43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为”的含义 ①尝诚为寡人为之________ ②吾无以为质也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译文: ②臣则尝能斫之 3.成语“运斤成风”出自于此,根据本文,你以为“运斤成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你能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45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46
《强项令》参考答案 1.Yè cān shèng chuí yíng chì fú hú 2.列举罪状或过失。 .打死。 盖,覆盖。 按,撑。 妻子和儿子。 停留;拉住,勒住。 全部。 察看。 3.①因为;于是 ②县令;命令 ③.列举罪状或过失;几,几个 ④.盖,覆盖;被子 ⑤.拿,凭着;按 ⑥.驾车;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译为辆。 4.①认错;感谢 ②平民,百姓;白色的衣服 ③捕捉,打击;奋力斗拿和冲击 ④妻子和儿女;男女二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5.①A ② B ③C ④B
47
《河中石兽》答案 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⑴经历⑵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⑶埋没⑷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⑸只 5、略 6、B 7、略 8、⑴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⑵代石兽 9、CB 10、C 11、D 12、略 13、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 14、⑴前一个“之”,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代禾苗。⑵代禾苗 15、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1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48
《岳飞》同步训练答案 1.《续资治通鉴·宋纪》;毕沅;清代 2.略 3.⑴侍奉父母⑵难道⑶督促⑷慰问犒劳⑸动,摇动⑹谦和的样子 4.⑴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做大将的难道有安乐的时候吗?⑵军队每次休整,督促将士从斜坡上跑下跳过壕沟,都是穿重铠甲来练习。⑶士兵中有拿了老百姓一缕麻来捆饲草的,便立即斩首示众。⑷有颁赏犒劳的钱财物品,都分给军士官吏,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⑸每当调运军粮,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方老百姓的供给力量已经枯竭了。” 5.略 6.略 7.略 8.这说明岳飞有以国事为己任的思想品质。 9.岳飞严以治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训练,休整时也不放松,要求穿上重甲训练;二是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的一草一木。 10.士兵有病,他亲自为士兵调药;将士远离戍边,岳飞的妻子亲自到将士家慰劳;若有死于戍边的,就抚养他们的孤儿;有了颁赏的犒劳之物,就分给军士官吏。 11.“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用兵要讲究仁、信、智、勇、严。 12.这句话表现出岳飞不居功的思想品质。 13.后天下之乐而乐。 14.略 15.①往,到②有时③在……之前 16.AB 17.A
49
《郢人》参考答案: 1.①替;做 ②当作2.①“郢地有一个泥瓦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点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泥飞溅到他的鼻尖上。②我的确为人砍掉过鼻子上的白泥。3.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4.略
50
《伯牙善鼓琴》答案 答案参考 :1.(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3.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