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绪 论 翻译在西方 我国翻译史简介 3.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4. 翻译的单位 5. 翻译的标准 6.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绪 论 翻译在西方 我国翻译史简介 3.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4. 翻译的单位 5. 翻译的标准 6.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绪 论 翻译在西方 我国翻译史简介 3.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4. 翻译的单位 5. 翻译的标准 6.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2 翻译在西方 1)西方翻译史上的五次高潮 a.西方翻译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
代表译作:《希腊文旧约圣经》(Septuagint): Hebrew →Greek 《噢德塞》(Odyssey); 希腊戏剧作品: Greek → Latin b. 西方翻译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公元4-6世纪(宗教翻译的繁荣时代) 代表译作:杰罗姆(Jerome)《圣经通用本》(The Vulgate) 直译和意译之争从此拉开序幕 c. 西方翻译的第三次高潮出现在公元11-12世纪 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文化交流需求促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次 高潮:阿拉伯语作品被译成拉丁文作品(Arabic → Latin); 希腊语作品被译成古叙利亚语(Greek → Syriac);

3 d. 西方翻译的第四次高潮出现在公元14-16世纪 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交流繁多,翻译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很多领 域,不再是单一的宗教经典翻译,出现了更多的翻译家和译作: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圣经》(Latin →German); 詹姆士一世 (James the first)《圣经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阿米欧 《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译为法文); 查普曼 《伊利亚特》;《噢德赛》(译为英文); e. 西方翻译的第五次高潮出现在二战结束以来 翻译所涉及的领域更进一步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盛况空前; 机器翻译出现;

4 2)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史的另一个侧面是翻译理论的发展。同其他的领域的活动一样,翻译并不依赖理论而存在,然而,翻译的实践总是引出理论并推动理论的进步,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他首次把翻译区分为"作为解释员"(ut interpres)和作为演说家(ut orator)的翻译。西塞罗是从修辞学家、演说家的角度看待翻译的。所谓"作为解释员"的翻译是指没有创造性的翻译,而所谓"作为演说家"的翻译则是指具有创造性、可与原著媲美的翻译。这样,西塞罗便届定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从而开拓了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园地。自西塞罗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史便围绕着直译与意译、死译与活译、忠实与不忠实、准确(accuracy)与不准确(inaccuracy)的问题向前发展。

5 继西塞罗之后,西方翻译史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在古代,除西塞罗的直译和意译的两分法外,还有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和杰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有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在中世纪, 有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当放弃主观判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有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伊拉斯莫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和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 观点;有多雷的译者必须理解原文内容、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俗形式、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6 在十七至十九世纪,有巴托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必须"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有德莱顿的"直译"、"意译"、"拟作"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是艺术的观点;有泰特勒的优秀译作的标准“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备的通顺”等翻译三原则,有施莱尔马赫的口译和笔译、文学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有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有阿诺德的"翻译荷马必须正确把握住荷马特征"的观点。

7 在二十世纪,有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成的观点;有雅克布逊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的三类别;有列维的"翻译应为使读者产生错觉"、"翻译是一种作决定的过程"和加切奇拉泽的"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映"、"文艺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学翻译理论;有弗斯、卡特弗德的翻译在于"语言环境对等"的语言学翻译理论;有奈达的"等同的读者反应"和"翻译即交际"的理论。可以说,所有这些主要观点都是构成西方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 3) 西方翻译史上出现的四种翻译方法 语文翻译法 (philological approach)
强调直译 (不断增加知识的积累以体会原文的意义,并以直译传达原义) 讨论:语文翻译法的优、缺点 b. 语言学翻译法(linguistic approach) 强调基于对语言学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之上的意义等值 (equivalence) 讨论:语言学翻译法的优、缺点 c. 交际学翻译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linguistics: source → message → receptor → feedback → noise → channel medium (译文要最大限度的传递原文信息,等效程度和接受程度为其最高标准,同 时重视研究原语和译语所反映的文化异同) 讨论:交际学翻译法的优、缺点

9 d.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
以符号学的意义为核心,尤金·奈达 (Eugene A. Nida):世界是由 各种符号系统组成的,语言是其中之一。强调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研究 词、句与篇章的意义,同时研究所涉及的时间、客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 的意义,任何与信息有关的符号均有意义。

10 2 我国翻译史简介 (见教案) 第一讲结束 作业:译文欣赏:见“第一讲练习:句子翻译欣赏

11 3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1)翻译的概念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是一种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将原作者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的艺术。 2)翻译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可能性 ← 文化的共性; 局限性 ← 文化的个性 文化的共性、个性体现在文化的各个种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 不同文化共存可能的3种状态:偶合;冲突;空缺

12 3)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性 准确性——首要条件,遵循原作者的意思,所选字、词、句和句式结构 必须能如实地传达原文意思——明确无误。 表达性——使译文易于理解,尽可能将原文的思想清楚而有力地表达出 来。——生动,有魅力。 4)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翻译的类型: 就文本而言: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应用文翻译 就翻译的方式而言:全译、摘译、编译(编辑+翻译)

13 4. 翻译的单位 语言的单位:词(word) 短语(phrase) 句子(sentence) 段落 (paragraph) 篇章(text) . 句子是较为理想的翻译单位。

14 5. 翻译的标准 1)我国: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 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 鲁迅:宁信而不顺---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目的:引入英文句式的表达法 梁实秋、赵景深:宁顺而不信---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目的:可读性强。便于交流 2)西方:十八世纪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提出三条基本原理: a.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b.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c.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3) 初学者: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4) 最终标准:功能相似,意义相符。(similarity in function and 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15 6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1)深厚的语言功底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 高度的责任感 翻译必须首先了解语言的基本功能:
1)informative function (referential function) 信息功能(指称功能): 传递信息,影响他人认知。 Look, that is a newly-built residential area. 2. Expressive function 表情功能: 表达言者思想感情。 I love you, my hometown! 3. interpers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帮助确定和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维系和协调人际关系。称呼语、寒暄语、道别语具备该功能。 Good morning! Have a good trip! Mr. Wang.

16 4. Vocative function 呼唤功能/ operative function行动功能, pragmatic function语用功能:使读者(听者)作出文本所期望的反应,即行动、思考或感受。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show me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 5. Aesthetic function 美感功能: 用语言形式及其传达的内容使感官愉悦的功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 cognitive function 认知功能:人用语言进行思考,用语言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便是语言的认知功能。 7. metalingual function 解释语言的功能:语言解释、命名和批判自身特点的功能。 第二讲结束.课后作业: 1.查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 耐达、傅雷,看看他们的翻译理论和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2.译文欣赏评析:见(资料:Helen keller)


Download ppt "绪 论 翻译在西方 我国翻译史简介 3.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4. 翻译的单位 5. 翻译的标准 6. 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