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专题五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 所面临的新挑战与回应
2
核心问题 如今,随着社会、教育与科技的新发展,基础教育美术课程面临来自哪些方面的新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积极回应?
3
提纲 面临的新挑战 1 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3 形成多元化美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4
4
三种因素的影响 在美术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其历程就像是不断交替编织的线构成的具有复杂图案的迷人的挂毯。
其中最主要的三条线代表美术的本质、关于学习者的观点和社会价值观,其他的线则代表艺术家、教师个人的作品及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方法的进步,甚至立法的进步等。 学习者 美术学科 社会价值观
5
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
学校美术教育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了20世纪,美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创造主义、学科中心主义、多元文化等各种思潮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学习者 美术学科 社会价值观
6
一、面临的新挑战 在20世纪的近百年间,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在继承本国传统的基础上,先后受到西方实用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创造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学科中心主义美术教育思潮、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思潮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中,我们敞开“和而不同”的胸怀,积极探索既继承传统又承接现代与未来,与世界美术课程发展同步而又呈现中华民族独特风貌的学校美术课程发展的道路。
7
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站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行10余年后的今日,社会、中小学生和美术学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深入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面临着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8
1.从正式的课程到经验的课程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 (1)理想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
(3)领悟的课程 (4)运作的课程 (5)经验的课程
9
经验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10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是正式课程,处于不同背景和经验下的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的领会与这一正式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的某些预期的影响,而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实施的课程又与自身所领会的课程有一定的差距。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就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习经验。 由此可见,从正式的课程到经验的课程中有几个中间环节,如果每一个环节的影响都被减弱的话,那么《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就会受到重重阻碍。 这是来自课程方面的挑战,我们要勇于迎接这一挑战,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融入美术学习之中,使《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
11
2. 顺应当代中小学生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的规律
在视觉文化时代中,随着视觉认知研究的不断发展,有关儿童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早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英国学者里德(Herbert Read)和美国学者罗恩菲德(V.Lowenfeld)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直线型”发展模式。 之后,美国学者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U型曲线”发展模式。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又出现了一波关于儿童美术发展的研究,英美等国的一些学者提出“多轴媒体表现说”,否定“直线型”发展模式。他们认为,美术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呈一条直线的渐进过程,儿童与青少年创作的视觉影像远比传统的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所论述的现象要丰富得多。
12
这一学说支持发展心理学研究中领域具体化发展的理论。这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
不同的儿童与青少年在同一个阶段的绘画创作,往往能够表现出许多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一名儿童或青少年在同一个阶段中,绘画表现也是多样的。美术发展犹如地图,其中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从中反映出人类绘画行为中的不同目的与需求。
13
文化的因素将决定绘画能力的发展。儿童与青少年从社会文化资源、日常生活中学习绘画。大众文化对儿童与青少年的绘画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
即使共属同样的文化传统,地区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及其绘画表现。 随着人们对视觉文化认识的加深,对儿童与青少年美术发展认识的转变,必将会引发对美术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的思考,即美术教育应如何顺应当代儿童与青少年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的规律,以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
15
二、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一,既然当代儿童与青少年美术心理及能力向多元路径发展,那么学校就应当设置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但由此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在有限的美术学习时间内,各种美术门类应占有怎样的比例? 应如何调整经典美术与大众美术的比例?因为在学校美术课程中排斥大众美术或忽视经典美术的做法同样是错误的。
16
第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中小学生,每天都面对着生活中价值交错的视觉资讯,如果缺乏视觉认知能力,将成为现代“视觉信息文盲” 。
而如果没有敏锐的批判思考能力,就难以解构包含在这些信息中的深层涵义,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我国目前进行的美术课程改革中,已注意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何通过美术课程发展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17
第三,美术教学评价历来是美术教育研究中的难题。绝不能单从技能角度对中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这一观点已得到共识。
但新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评价方法的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 特别是在承认当代儿童与青少年美术心理及能力向多元路径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对他们的美术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8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出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之际,我们应将未来的各种影像综合起来,并使学校美术课程能够与这些影像相适应。只有这样,学校美术课程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及人类的期望。 首先,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仍将继续,学校美术课程面临着如何调整经典美术与大众美术的比重以及如何在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国文化传统及美术教育传统的问题。
19
其次,从科技的发展来看,科学家在量子理论、生物基因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这将促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发生更大转变,学校美术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而发生转变。
再则,从美术自身的发展来看,美术观念的更新、美术门类的进一步细分化与综合化等倾向,特别是新媒体艺术的飞速发展,都将对学校美术课程提出目标更新、内容精选、方法转变等方面的要求。
20
更值得注目的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将对儿童与青少年的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如何通过学校美术课程,引导生活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儿童与青少年学会解读、批评和抵制媒体的操纵,给予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素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综合上述各种影像,针对美术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在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修订时,将采取以下对策:
21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如今,在我国教育部的重视下,中小学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得到加强,美术课时得以增加,美术教师的专业化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中小学美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一些困难,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中美术课时、基本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学生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尚未得到基本保障。究其根源,这是因为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小学美术课程在发展儿童与青少年的全脑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22
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其他国家。在美国,许多学者指出:美术等艺术课程处于教育课程的边缘,没有给予充分的课时,只起“娱乐”作用的认识至今没有得到多大改变。在日本,2005年文部科学省进行了一项“有关义务教育的认识调查”。其中,“喜欢或讨厌的学科”的答案统计结果表明,小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体育科,第二是图画工作科。而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的答案统计结果却表明,“愉快地画画或听音乐的能力”被列在最后面,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这是因为美术学科的价值没有被充分传达所造成的。[1]
23
因此,在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进行修订时,凸显美术学科在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的目标,与此同时,对每一学段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修订后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并更切合美术教学的实际。[1] [日]福本謹一:「美術教育の位置づけ」,『教育美術』2007年4号,P.54-P.55。
24
学习者 美术课程的 独特价值 美术学科 社会价值观
25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作为《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应根据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进一步体现范例性原则以及视觉文化时代的特点; 根据中小学生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的规律,提供多样化媒材和表现方式,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提供更为清晰的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线索; 加强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与生活实际的关联以及人文内涵,设计融美术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为一体的教学单元; 并增设充分运用美术语言传递信息,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26
首先,由于美术语言(包括视觉元素与原理)是美术学科的核心,学生掌握视觉元素与原理后,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活动中,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但在我国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对视觉元素与原理的呈现略显不足。 今后,可以借鉴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国的经验,结合课例的具体内容,适当凸现视觉元素,并将其原理贯穿其中,引导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通过美术学习逐步掌握美术语言并将美术语言灵活运用于美术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28
其次,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内容涵盖了美术四大学习领域,但学习指导方法仍显单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
今后,美术教科书中应呈现多种学习指导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渠道,指导或引导学生学会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方法; 并增加自我评价的栏目,使学生逐步掌握对自己或他人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
29
再则,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对图文的整体安排比较合理,但在图片与文字的关联性上还需进一步加强。鉴于美术学科的特征,在教科书中应充分发挥视觉传达功能。
今后,可以借鉴瑞士教科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示意图来阐释视觉元素和原理的方式,根据不同课例的需要,选用文字描述、图像解析、示意图、手绘草图、步骤图和结构图等多种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加以说明,让中小学生直观明了地掌握美术知识,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技能的方法。 此外,教科书中应提供详尽的图注,标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及生辰年月、国籍、画幅尺寸、创作时间、收藏地等信息,为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便利,并增加网上共享资源。
31
美术教师们在开发与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编写地方课程(含教材)或校本课程(含教材)时,应从与当地自然景观、民族美术、民间美术相关的文化情境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发掘其内涵;
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传承和保护民族美术、民间美术及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自觉树立美化社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创造新时代文化的志向。
33
1. 美术教师们提出的各种对策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以美术课堂教学形式的独特创意促使教学内容的深化。
先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深入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切忌“一刀切”。 在美术教学中,为满足学生美术欣赏和表现的需要,结合美术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设计问题时,考虑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思考具有启发性,答案具有发散性。 积极参与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营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
34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通过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特征,指导学生转变美术学习方式。 调整合作学习中的内容难度分配标准,进行“分层目标学习”;采用鼓励性原则,优先满足学生对成功的心理需求;允许失败,积极引导,纵横比较,自我激励,增强学生心理的适应度。 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技术相结合,运用摄影、摄像、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音像资料,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美术学习能力。 针对程式化教学设计忽视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精选美术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与内涵相统一、实施有效探究学习和真实评价并具有课堂生成环节以及具有教师鲜明教学风格的优秀课例,从多渠道进行积极推广,指引正确的方向以及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35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2.促进美术教学创新
设计师克莱门特·莫(Clement Mok)指出,“未来十年将要求人们跨领域进行思考和工作,人们将会进入一个和原来专业技能截然不同的新领域。人们不仅必须跨越多个领域,还要认准时机,发掘这些领域之间的联系。” 《创新美国:世界因竞争和挑战而繁荣——美国创新行动计划中期报告》中指出:“每一点创新都包含多学科的知识。它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学习。”创新的途径之一是“增强新的学科和方法。创新的本质在于多学科的交汇处会出现创新,并在基础知识转换时期,创新会在全新的领域、新的课程结构和知识的新结构形式中出现。”
36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学校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师在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不仅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和创造方面也具有独特功能的基础上,采用链接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激发创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多元的、网状的思考模式改变单一的、线性的思考模式,指导学生锤炼构思并用恰当的美术表现形式将构思外化,以发挥美术学习在开发大脑智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 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互联网、参加国际美术教育学会、邀请各国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学者来访等渠道,介绍世界各国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情况,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开阔视野,促进美术教学创新,以达到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的目标。
37
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身边的标志 设计方法 学校特色 学校标志 地方特色 从一幅作品的鉴赏到时代特征的归纳 (聚合思维)
文艺复兴绘画风格 设计方法 学校特色 学校标志 地方特色 从一幅作品的鉴赏到时代特征的归纳 (聚合思维) 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学校标志设计 (发散思维)
38
以多元的、网状的思考模式改变单一的、线性的思考模式
保护 环境 自然 雕塑 多媒体 艺术 物理 绘画 书法 中国画 音乐 古诗
39
思维导图
40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针对美术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美术教师们建议: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始时,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评价,具有积极的导向功能。 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把握评价的时机,从学生是否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能否对材料开展想象、能否利用材料进行充分表达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来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注重评价的层次性,特别要重视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41
评价活动要体现全员性、鼓励性,切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倡采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评价的方法。美术学习档案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过程档案袋”(由学生收集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学习的全过程,以反映美术认识的提高以及鉴赏、创作能力的发展),另一种是“成就档案袋”(由学生选择自己一个时期内的最佳作品,反映美术学习的成就)。
42
鉴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采用科学主义的评价方法难于实施美术教学评价。各级师资培训机构应为在职美术教师开设美术教学评价方面的课程,使教师学会真实评价的方法。在认同学生美术表现多元化的基础上,美术教师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及所教班级制定适用的美术教学评价计划,开发与各类美术活动相对应的评价工具,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以提高美术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有效评价,学生提高美术学习品质,教师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各级人士全面了解美术教学成果,从而确保美术课程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应有地位,促进美术课程的发展。
44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虽然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改革的设想来自许多方面,但是,只有教师才能提供来自于教室本身的深刻的、有直接经验的洞察力。他们还能为改革提供别人所不能提供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学生、教学技巧和学校文化。”[1] 在《美术课程标准》这一正式课程到学生的经验课程之间,美术教师所领悟的课程和运行的课程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因此,我们应加强在职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以对应从正式课程到经验课程的挑战。
45
由于以往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课程注重创作技能的培养,导致现任的许多美术教师缺乏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因此,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在美术新课程培训中,依据“教育、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帮助美术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的教学技能与原有经验的重组,引导他们勇于超越自我,迎接挑战,学会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的方法,提高对美术课程独特价值的认识以及开展以激发创意、培养创造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的能力,以促进自身专业化的持续发展。 [1] [美]美国科学促进学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P.182
46
我们要引导美术教师发挥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积极开发有利于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为实施与推广优质美术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建立注重培养创新教学能力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在创作类课程与史论类课程中应增加现当代美术的比重,新增新媒体艺术的模块,并增加如何将自身的创作与鉴赏能力转化为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行为的模块,使未来美术教师学会追踪美术学科发展方向的方法以及将此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方式。 其次,美术教育类课程中,应增加教学研究的模块,使未来美术教师能真正学会沿着时代发展的轨迹、不断获取创新教学能力以及主动进行美术课程改革的方法。
47
教师是美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两条途径 加强师范院校 美术教育课程 改革 增强在职美术 教师培训的 力度
48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各地教育部门、各所中小学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为中小学配齐专职美术教师,并为中小学生提供与美术教科书相配套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为学校配备美术教学设施、设备和增加美术图书资源。 以解决美术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资源匮乏的困难,为美术教师切实地实施美术新课程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与强有力的支持。
49
四、形成多元化美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美术新课程改革的10年一瞬而过。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美术教育的远大目标相比,与学生和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和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取得美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美术课程发展规划。在充分开发与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美术教育格局。 各具特色的区域美术教育格局组合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美术教育的整体格局。这就是未来10年乃至百年,中国学校美术课程发展的宏伟蓝图。
50
多元化美术教育的整体格局
51
小结 核心观点:顺应当代中小学生美术心理及能力发展的规律,将正式课程落实到经验课程之中,进一步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修订美术教科书,改进美术教学方法,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52
谢谢观赏
53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54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55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56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57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58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一)凸显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二)修订美术教科书 (三)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四)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加强对美术课程的支持力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