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與論德國 報告人:吳雪連、林依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與論德國 報告人:吳雪連、林依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與論德國 報告人:吳雪連、林依璇

2 斯達爾夫人《文學論》與《德意志論》的思想 對文學與社會學的影響
斯達爾夫人《文學論》與《德意志論》的思想 對文學與社會學的影響 文學社會學被視為文學研究的領域,與美學、文化理論密切 相關,主要在於文學文本中所蘊含的社會歷史,即對文學作 品中之社會內涵的興趣轉向對作品形式(樣式、構思、體裁、 類似)的社會關聯。而文學社會學若視為社會學研究領域時, 則以為學社會事實的總體條件及作用為主,對於文學文本的 審美以及表現形式則較不注重。 文學社會學就歐洲而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文學和社會的 關聯在於資本主義確立之後,由此產生的社會變化。從封建 社會之後經商業資本主義到工業資本主義,再到晚期資本主 義的整體發展過程,社會學主要在於展現人們如何認識新的 時代精神,以及其如何影響人們對文學藝術的認識。然而文 學社會學的產生具有歷史性,以下試就文學社會學思想的發 展論述之。

3 一、盧梭批判性思想的洞見 法國思想家盧梭(法語:Jean-Jacques Rousseau ) 在《論科學與藝術》(1750)和《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礎》(1755)這兩篇文章中,將啟蒙哲學中未受到重視的 「人民」概念發揮出來,表達他的文化革命思想。盧梭借用 「自然人」和「文明人」揭露被科學與藝術巧妙遮掩調的人 性私有慾,並且表達出現代社會的墮落與變態是因為人類藉 由不斷膨脹實現自我肆無忌憚的私有觀念。從盧梭的文化革 命思想看來,藝術家與作家不僅在經濟上依附他們所處的社 會,如果想獲得社會的理解和認可,就必須接受社會的實際 狀況。文學創作在寫作的過程中受到整個社會文化、生活環 境、具體社會狀況和結構以及作家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等深 刻的影響。

4 盧梭(1712-1778) 盧梭認為每個人的審美觀念不同,發展 的程度也不同,一個人可能具有審美 能力是天賦的感受力,但是審美能力
的形成和培養取決於他所生活的社會 環境。換言之,只有出現一個新的社 會形態,新的審美觀才會出現,因為 舊的社會無法提供審美修養的境界。 然而,盧梭的觀點與推崇古希臘的席 勒剛好相反。 盧梭( )

5 二、德意志土地上的流派 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以演講《一個好的舞台就竟能起什麼作用?》 (1784)認為真正的戲劇能夠跟宗教一樣興起教育的 作用。而其著作《審美教育書簡》(1794)中則認為 一個美好社會組織的政治問題,必須依託於有審美 觀念的國家。席勒的理想主義觀察方法雖受到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對其在新的 市民藝術、科學和宗教之間文化和社會史關聯深刻 反思的高度評價,但是歌德的現實主義認為才能較 低的人對藝術本身並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在工作中 比較在乎能有多少報酬,平庸的世俗目標不可能產 生偉大的作品。

6 關於文學與藝術,斯萊格爾兄弟與其他浪漫主義的 思想家及作家則熱衷於「時代精神」和「民族精 神」,並且將文學生活也納進來。奧古斯特.斯萊 格爾在《關於文學和藝術的講稿》( )中 以社會範疇來劃分德國文學史,這種模式使18世紀到 19世紀之交的作家、美學家、批評家漸漸重視文學與 社會的關聯。最後,黑格爾(Hegel )強調藝 術家必須接受文學創作要面對時代精神的影響,藝 術家或文學家本身習慣思考判斷的習慣,將由於感 染周圍的風氣後,而創作出與他生活環境相關的作 品,因此藝術與文學的創作都與社會有關聯。

7 雖然席勒、歌德、斯萊格爾、黑格爾等詩人、批評 家、哲學家都提出藝術語文學與社會的關係,但是 對於當時的德意志來說並非潮流。一直到19世紀工業 化與經濟結構、人口變化提升之際,文化、藝術與 文學的社會性思考逐漸蔓延。 歌德( ) 黑格爾( ) 席勒( ) 斯萊格爾( )

8 三、19世紀可謂為文學社會學的濫觴 文學社會學真正的起源應屬於法國浪漫主義時期, 關心此議題的人深刻體驗到社會文化的相對性和人 類經驗的歷史性,而其中也含了政治制度、歷史時 期和民族特性。 斯達爾夫人 ( )

9 斯萊格爾兄弟的學生斯達爾夫人以從社會環境考察文學而著 稱,斯達爾夫人(Mnie de Stael, )本名日耳曼娜. 內克,父親是路易十六時代的財政大臣,母親內克夫人的沙 龍曾是當時巴黎名流的聚會之所。自有承受家庭濃厚的文化 氣息和知識薰陶,具有聰慧和機敏的談吐,1786年與瑞典駐 法大使斯達爾男爵結婚。斯達爾夫人崇敬盧梭崇尚自然的學 說,1788年發表《論盧梭的性格與作品》。1789年法國大革 命爆發,斯達爾夫人期望革命後能建立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 因此擁護革命,但卻也因此受到衝擊而流亡瑞典,於1794返 回巴黎,期間發表了大量的政治論文,同時發表第一部短篇 小說《聚爾瑪》(1794)即第一步研究浪漫主義的文論《論 激情對個人與民族幸福的影響》(1796),作為她寄望立憲 政府的政治主張。

10 其文學方面的成就與貢獻,主要觀點在於《從社會 制度與文學的關係論文學》(1800)或稱《文學 論》,而在拿破侖執政時期,斯達爾夫人自由化的 思想與拿破侖尖銳的政策衝突,因此當他被驅逐巴 黎流亡到德國期間,受耶拿派詩人浪漫主義影響, 寫成《德意志論》(1810)或稱《論德國》,但出版 後即讓拿破侖以反法蘭西作品銷毀,直到1813年才在 英國再度出版。 《文學論》、《德意志論》 書影

11 四、《文學論》的主要思想及貢獻 《文學論》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歷史的觀點,從 希臘時期一直談到十八世紀,批判自古至今及國內外的文學。 第二部分則是預言法國文壇將來的發展方向,其中議及的主 題是文學的可改進性。斯達爾夫人十五歲時曾為孟德斯鳩的 《法意》寫概要,孟德斯鳩是第一位用實驗方法研究法律的 思想,而《法意》所要研究的即是世界各式各樣的法律與政 體所形成的原因,以及「法」所引伸出來的必然關係。《法 意》以地理、氣候、奴隸制度、風俗人情、商業、幣制、人 口、宗教等因素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所影響的法律制度為研究 對象,並將宗教當成屬於社會學的現象。 這個思想觀念引導斯達爾夫人從研究宗教、風俗、法律對文 學的影響,以及文學對於宗教、風俗、法律的影響。斯達爾 夫人將《法意》的概念擴及到文學上,強調不同的時代會因 為氣候、風俗習慣、歷史需求形成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作 品。她以社會背景和政治制度解釋上古時代和近代文學的不 同,同時認為只有在自由的時代才能產生偉大的作品。

12 《文學論》的內容包含兩大方面,第一方面是自然環境因素 對文學形態的作用:斯達爾夫人將歐洲文學分為南方文學與 北方文學。南方文學指的是希臘人、拉丁人、義大利人、西 班牙人、路易十四時代的法蘭西人等。因為在南方有著清新 的空氣、茂密的叢林及清澈的溪流,居住在這裡的詩人受自 然條件的影響,內心激起強烈的熱情,在作品中則呈現激昂 的氣息。北方文學指的則是英國、德國、丹麥、瑞典的作品, 以及蘇格蘭吟詩人、冰島寓言、斯坎納維爾詩歌等。由於北 方天氣多陰暗多雲,造成作家蒙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養成關 切人生痛苦的情懷,因此在文學創作上也偏向憂鬱的氣質。 第二方面是探討文學與廣義社會制度的關聯性,亦即文學與 社會的相互性。主要以宗教觀念、民族風尚、時代特徵來制 約文學現實維度的遍概內容,此為社會批評方法論的自覺。

13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之所以被認為是劃時代著 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文學批評史上,她是首位 鄭重指出文學和社會關係的評論家,她將文學與社 會這兩個概念結合起來,作有系統的研究,奠定文 學社會學的創作領域。法國文學理論家梵.第根表 示,孟德斯鳩市首位將文學的歷史與社會環境聯繫 起來的人,但無論是孟德斯鳩、萊斯格爾兄弟或是 黑格爾,都沒有將這個思想提出來,斯達爾夫人是 第一位將文學與社會相互作用性的思想應用在文學 作品上的人。

14 五、《文學論》的危機與意義 斯達爾夫人以歐洲環境的不同將文學依地理氣候劃 分為南方文學與北方文學,並從這個因素闡釋作家 作品創作的必然歸因,實際上是較不合乎科學實證 的,畢竟作家的思想是無窮無盡的,不盡然完全是 受所處環境的影響。且斯達爾夫人讚揚北方文學為 「唯一可以生長和不斷更新的文學」,可看出她對 浪漫主義文學的偏愛。透過這兩種文學形態的比較, 斯達爾夫人的概念卻也使古典主義文學走上波瀾壯 闊的歷史文學運動,奠定了歐洲文學的區分與評價。

15 六、《德意志論》的主要內容 《德意志論》共分為四個部分:德國及其民族性、德國文學 和藝術、德國哲學和道德、德國宗教和熱忱。
斯達爾夫人認為,文學的基準會因土地、國家或民族而不同, 一個民族的文學,便是反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與文化水平。 如果文化是能進步的,人們能停止模仿過去和古人的模式, 並訴諸理智以外的多種情感,那麼文學作品也會不斷改進。 《德意志論》書中進一步探討民族心理與社會環境與德國文 學的關聯,並且採用比較的觀點來論述法德兩國的社會制度、 文化習俗、民族性格和宗教哲學。斯達爾夫人指出法德兩國 之間的區別,是由於民族性的大相逕庭:法國人健談,喜歡 社交,於是發展出沙龍文學,是一客觀文學;德國人好思考, 注重抒發個人情緒,便發展成浪漫文學,相較於法國,這是 一種主觀文學。

16 斯達爾夫人希望為空虛的法國文學注入一些新的力量,她開 始把浪漫主義作為古典主義的對比概念。因此,斯達爾夫人 再次將《文學論》中南方文學和北方文學的區分,放到《德 意志論》中,形成古典和浪漫的對比。
《德意志論》讚揚歌德和席勒的作品,認為德國文學的原則 在於它無所不包。斯達爾夫人並認為,文學不是天才的產物, 而是受到社會環境等許多因素制約。她批判古典主義、古典 主義重於模仿,而推崇抒情的浪漫主義,浪漫主義則重於靈 感創作,因此這樣的觀念,使人們的思想不再僵化,而去探 求新的表現手法。 《德意志論》提出引入德國和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張,也 因此,斯達爾夫人的理論打開人們的眼界,讓他們將目光投 向世界。

17 七、斯達爾夫人《文學論》與《德意志論》 之於台灣文學研究的貢獻
七、斯達爾夫人《文學論》與《德意志論》 之於台灣文學研究的貢獻 綜觀文學社會學的發展歷程,可發現文學與社會學看似分離 的兩門學科,其實其關聯性早已存在,斯達爾夫人的《文學 論》與《德意志論》以時代特徵將文學與社會做聯結,對於 歐洲的文學而言無非也形成一種本土文學的風氣。 然而,「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為斯達爾夫人文學精神 的主幹,並以此解釋文學在時間及空間上,因人類社會的變 遷及環境的特點顯現出來的多樣性,因此成為作家透過自身 經驗創作以文學社會學觀點論述的作品成了蔚為潮流的趨勢。 以台灣文學中的大河小說而言,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無花果》、《台灣連翹》和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 灣人三部曲》以及李喬《寒夜三部曲》,皆為描述台灣人在 戰後長期受到威權體制桎梏凍結,爾後在解嚴時驟然獲得鬆 綁而尋求認同的情懷。

18 由於當時代環境、社會、政治、民情的特殊觀念與價值觀, 影響作家的思想與情結極性格養成,而在國家認同與民族認 同在某種程度上出現糾結,作家以所處的時代社會背景、環 境條件、風俗民情所凝聚出的思想結構而創作文學作品,對 於「認同」有極為強烈的自我意識。 然而,認同不僅是一種權利,同時左右個體對利益的認知, 國家認同在於孝忠共同的價值觀、象徵及政治、經濟,事政 治層面的認同;民族認同的原則來自於民族自覺在廣為世人 接受後,成為國家主權的負載者,成為某些集體效忠的對象, 屬於文化層面的認同。 無論是國家認同或民族認同,台灣大河小說都同時具有「時 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因此以斯達爾夫人所提出的文學 社會學概念作為台灣文學社會學的研究,具有蘊含個人情感、 社會價值與國家民族歷史之意義。

19 八、問題與討論 斯達爾夫人在《文學論》中將歐洲文學的類別依地 理環境分為南方文學與北方文學,而在《德國論》 中將南方文學為古典主義文學及北方文學為浪漫主 義文學的概念帶入。由於斯達爾夫人崇尚德國及英 國的文學詩風及君主制度,是否因此藉由社會革命 運動彰顯浪漫主義,而文學只是一種實現社會理想 的手段? 如果是這樣,那麼斯達爾夫人提出的文學社會學概 念,是要從文學裡去看社會,還是從社會學裡去讀 文學呢?

20 參考文獻 ﹝美﹞歐文‧白璧德著,孫宜學譯,《法國現代批評大師》,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孔繁雲編譯,《法國文學與作家》,臺北:志文出版社,1990年。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1989年。 吳達元編著,《法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張秉真等著,《西方文藝理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4年。 鄭克魯,《法國文學簡史(增訂版)》,臺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管新福,〈論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先驅斯達爾夫人〉,《重慶師範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8年,頁67-72。 管新福,〈傳承與開拓:斯達爾夫人對文學社會學批評的建構〉,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2年,頁122- 126。


Download ppt "斯達爾夫人的文學論與論德國 報告人:吳雪連、林依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