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養分的攝取   第3節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從此不怕膽固醇 (5’5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養分的攝取   第3節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從此不怕膽固醇 (5’5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養分的攝取   第3節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從此不怕膽固醇 (5’55)

2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動物和植物:為了維持生命,都要有吸收養分的構造 動物所攝取的食物大都是分子較大的蛋白質、脂肪與醣類等
須有特化的構造以進行消化與吸收

3 消化液的分泌與調節 消化的構造 動物因生活環境及食物來源的差異,消化的構造及消化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4 構造簡單的動物 如:海綿 無特化的消化構造 以體壁細胞吞入食物形成食泡,再進行胞內消化

5 刺絲泡動物 消化構造呈袋狀,只有一個開口 囊狀消化腔,食物在腔中進行胞內及胞外消化

6 人類的消化構造複雜 分工仔細 有特化的消化道及消化腺 使食物在消化管內進行物理消化及化學消化(成人以胞外消化為主)

7 人類消化道的構造及功能

8 人類消化腺的構造及功能

9 消化液的分泌與調節 動物消化腺的功能: 分泌消化液進行消化 依循節約及最佳效率的方式調節其分泌量

10 唾液的分泌與調節 人體的唾液: 水狀性唾液:由副交感神經促使其分泌,內含澱粉
黏稠狀唾液:含水分少,由交感神經促使其分泌,其內不含 ,但具潤滑作用 唾液為弱酸性(pH 6.35~6.85),以適合唾液澱粉 的作用

11 唾液和口腔健康 唾液除了消化食物外,還有許多功能: 一、潤滑作用:使口腔溼潤、柔軟,以利於咀 嚼、吞嚥、語言表達及消化
一、潤滑作用:使口腔溼潤、柔軟,以利於咀   嚼、吞嚥、語言表達及消化 二、含溶菌 和抗體具殺菌和抗菌作用:保護   牙齒,減少蛀牙的發生

12 唾液和口腔健康 三、排泄作用:體內的藥物或化學物質(如 鉛、汞)、尿素,等可由唾液排出
三、排泄作用:體內的藥物或化學物質(如   鉛、汞)、尿素,等可由唾液排出 若唾液分泌不足,則會使吞嚥困難,舌上有  灼燒感,味覺能力降低,甚或口腔潰瘍,口  臭,且使咀嚼、說話感到困難

13 唾液的分泌與調節 分泌唾液的唾腺有三對: 耳下腺 舌下腺 頷下腺

14 唾液的分泌與調節 唾液溶解食物中某些成分後,才能刺激受器,經神經傳導至大腦味覺區,判斷出食物的種類或新鮮度等,再經由過去的經驗調節其攝食的行為

15 唾液分泌 少量唾液的分泌是持續性的 增加分泌量的調節是屬於神經反射性調節: 非條件反射( unconditioned reflex )

16 唾液的分泌與調節 非條件反射:當食物進入口腔,刺激其中的受器,傳至延腦的唾液中樞,促使唾液分泌
條件反射:進食前,只是想到、看到、嗅到或聽到某些好吃的食物時,訊息就會由大腦的整合,再傳至唾液中樞,促使唾液分泌,此種和過去經驗聯結而分泌的現象稱之

17 唾液的分泌與調節 人在焦慮、恐懼及極度興奮時,唾液分泌量會顯著減少,出現有口乾現象

18 唾液的分泌與調節 唾腺在沒有食物刺激時的少量分泌 對口腔健康很重要,口腔中含許多細菌,有些會破壞口腔內組織而引起牙周病或蛀牙等
唾液的流動可將病原沖除,減少許多口腔的感染

19 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食物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通常都很短暫,致使唾液澱粉 大多未充分發揮作用,食團就已吞嚥並經由食道的蠕動推擠入胃中

20 進入胃內的食團 受胃液酸性的影響 外層的唾液澱粉 隨即失去活性 食團內部的澱粉 仍可繼續作用,直到胃液完全滲入為止

21 胃液分泌 神經的調節和唾液分泌的調節相似,是屬於神經反射性調節: 包括: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22 胃液分泌 當看到、聞到、想到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食物進入口腔或到達胃 產生機械的、化學的和溫度的刺激時,都會使胃液分泌

23 以狗做實驗 將一隻狗原有控制胃液分泌的神經切斷 將食物灌入胃內,發現仍會引起胃液分泌,只是分泌量較正常情況減少
胃液的分泌除了神經控制外,還可能有其他因素參與作用

24 胃泌素(gastrin) 胃幽門部的黏膜上有一些特化的細胞
血液循環回到胃時,會刺激整個胃壁,促使其中的胃腺分泌出更多的胃液

25 胃液的分泌與調節 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若胃中食物的酸性太強 抑制胃液的分泌:壓力大或處於持續緊張狀態

26 胃液 胃蛋白 鹽酸(即胃酸) 黏液

27 黏液 胃腺中另一群特化的黏膜細胞所分泌 附於胃黏膜細胞的表面,可以保護胃壁免受胃酸的侵蝕

28 胃蛋白 須在酸性環境中才能發揮作用 胃液到達小腸的鹼性環境中,就不具消化的功能

29 胃的蠕動 食團在胃中停留時,胃壁的肌肉會收縮而產生蠕動波 促使食團與胃液混合 搓碎食物

30 胃的蠕動 蠕動波還能將被消化後的食糜推入十二指腸

31 「飢餓收縮」 當胃排空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另一種強烈的收縮 常伴著飢餓的感覺

32 胰液的分泌與調節 胰臟中含不同功能、類型的細胞: 胰腺:分泌消化液的部分 胰島:分泌激素的部分

33 胰液 鹼性 含各種消化酵素及碳酸氫鹽 同時受神經與激素的調節、 控制,但激素的影響遠超過神經的作用
當小腸中沒有食物或酸性物質時,胰液就會停止分泌

34 控制胰液分泌的激素 1902年由兩位英國的生理學家實驗 將小腸的內膜取出磨碎,用弱酸將其中的內含物浸出
將此浸出液注入受試驗動物的血液中,發現胰液顯著地分泌 浸液中含有刺激胰腺分泌的物質,此一物質就是胰泌素

35 控制胰液分泌的激素 胰液是一種消化液,當胃的酸性食糜進到十二指腸時,部分的黏膜細胞受刺激才分泌胰泌素,這種激素經由血流,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含胰泌素的血液流到肝臟,也會促進肝細胞加速膽汁的分泌

36 膽囊收縮素 食糜中的肽類、脂肪酸和胺基酸,還會刺激十二指腸的部分特化細胞,分泌激素 ─ 膽囊收縮素,當此激素隨血液流到胰腺,也會促使胰液分泌

37 膽汁的分泌與調節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肝細胞可連續不斷地分泌膽汁,這些膽汁流入膽囊儲存濃縮
當食物進入小腸,經由膽囊收縮素的刺激,使膽囊收縮,膽汁遂進入十二指腸中 肝臟雖持續分泌膽汁,但它分泌的速率會受神經(副交感神經)及胰泌素的作用而增加

38 肝臟分泌的膽汁 不含消化酵素 對脂肪的消化卻極重要,因為脂肪不溶於水,不易與 起作用

39 膽汁中的膽鹽 將脂肪乳化為小脂肪球,以增加與 接觸的表面積,加速其消化分解 促進胰脂肪 的作用及幫助脂溶性物質的吸收

40 小腸液的分泌與調節 小腸液: 小腸腺分泌的消化液 主要的分泌機制:自主神經的反射作用,當食物進入小腸的量愈多,分泌量就愈大

41 腸抑胃激素 (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 ;GIP)
小腸黏膜中有些細胞會受多量脂質及過酸的食糜刺激分泌 抑制胃的蠕動及胃酸的分泌,以使胃內食糜不致太快進入小腸 →小腸中的物質才能充分被消化和吸收

42 小腸的蠕動 小腸管壁受到食糜進入的刺激,會產生蠕動,逐步推擠食糜前進
小腸各部分還會不時發生分節運動,其作用不在推進食糜,而是藉局部腸管的交替收縮,使食糜與小腸液、胰液、膽汁攪拌混合均勻

43 小腸的蠕動 胃的酸性食糜被中和 小腸的內容物變成鹼性後,小腸液、胰液中的消化酵素才能發揮作用

44 小腸液的分泌與調節 小腸液也和胃液一樣含黏液: 保護腸壁黏膜細胞免受胃酸的侵害 潤滑消化後所形成的乳糜

45 消化道中的激素及其作用

46 人體消化液分泌量 你知道一個人的消化腺每天約分泌多少消化液嗎?
唾液1500 mL、胃液1500 mL、膽汁1000 mL、胰液1000 mL、小腸分泌2000 mL,加上每日由食物和飲料攝取約2000 mL,共計9000 mL的液體流入消化道中 絕大部分又由小腸吸回,小部分由大腸吸回,最後只有約150 mL的液體由糞便排出

47 4-3.2 腸內菌、絨毛、養分的吸收 腸內菌: 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消化道中,都有一些細菌存在
腸內菌、絨毛、養分的吸收 腸內菌: 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消化道中,都有一些細菌存在 各種動物的攝食和消化方式不同,消化道的細菌(腸內菌)種類也不同

48 草食性哺乳動物 如牛、羊等 不能產生分解纖維素的酵素 利用消化道的共生細菌產生纖維素 和攝入的草作用

49 具特殊的構造 以使食物和纖維素間有更多的接觸,以利消化作用的進行 牛具四個胃,共生細菌主要分布在其中的一個胃中
兔子的共生細菌主要分布於盲腸中

50 兔子為什麼要吃入自己排出的軟糞? 兔子的共生菌主要分布在盲腸
食物中若含可再被共生菌分解的物質,經盲腸中的共生菌消化後,其中的養分沒被消化道吸收,就直接排出體外 健康的兔子會將含養分的軟便再吃入,以吸收其中的養分

51 人體內的細菌 人類的消化道也有細菌生存 胃內是強酸性,一般細菌不易生存,但幽門螺桿菌可存活於胃中 胃內的幽門螺桿菌,會引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52 小腸 前段很少有細菌分布 後段則有一些 腸內菌主要存在大腸中,剛出生的嬰兒,大腸內是無菌的,但數天後就會建立腸內的微生物菌群 

53 腸內菌 人體的腸內菌種類約有一百多種,其中有些對人體健康有害 腸內菌會彼此拮抗而發生茵群種類與數量的變化 例如: 大腸桿菌多,他種細菌就少
乳酸桿菌多,致病性的球菌就少

54 腸內菌 正常情況下,人體大腸中常見的菌群是大腸桿菌屬及乳酸桿菌屬 這些腸內菌可以利用消化的殘渣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B及葉酸等,被人體吸收利用

55 腸內菌 平常人體腸內的正常菌群,對人體是有益處的 抵抗力低或服用過多的抗生素時,壓制了正常的菌群,將使有害的細菌大量增生,引起疾病

56 腸內菌 腸內菌會將膽汁中的膽色素分解而呈現黃褐色,即為一般糞便的顏色 腸內菌分解食物殘渣,產生如甲烷、硫化氫或氨等氣體,是造成糞臭的原因

57 絨毛 動物消化管的管壁細胞須有吸收消化養分的能力,且表面積愈大,吸收效率愈高
大多數動物的小腸內部有摺襞,哺乳類動物則還密生指狀的絨毛,以增加吸收的面積 

58 絨毛 人類小腸內壁若是平滑的,整個吸收面積大約只有0.5平方公尺
摺襞、絨毛及絨毛表面的微絨毛,使吸收面積約增加600倍,總吸收面積達到300平方公尺

59 絨毛 由單層皮膜細胞構成 每一根絨毛內都含乳糜管(微小淋巴管)及網狀的微血管
每一個絨毛皮膜細胞的游離面上有上千個刷狀的微絨毛,共同組成一個吸收效率高的構造

60 絨毛 不斷與食糜和消化液接觸,很容易脫落 基部的細胞會不斷分裂補充,一般約24小時更新一次

61 養分的吸收 食物中的養分及水分幾乎全賴小腸吸收 無吸收養分的能力:人的口腔和食道 僅吸收酒精和某些藥物:胃黏膜
可吸收小腸未吸收完的水分和部分鹽類:大腸 食物中的養分及水分幾乎全賴小腸吸收

62 養分的吸收 單醣及胺基酸等水溶性養分,藉主動運輸及促進性運輸進入絨毛的黏膜細胞 經由促進性擴散的方式進入微血管

63 養分的吸收 這些養分由小腸微血管流經肝門靜脈進入肝臟 肝臟能貯存養分,並將身體不需要的食品添加物等有毒成分濾出、代謝
有毒成分濾出、代謝後,由膽管排至小腸,最後由肛門排出體外

64 養分的吸收 肝門靜脈的血液流入下大靜脈到心臟 心臟再將養分經由血液循環運送至全身細胞

65 養分的吸收 脂肪酸、甘油等脂溶性的養分以簡易擴散的方式進入絨毛的皮膜細胞 在皮膜細胞中和蛋白質結合後,稱為乳糜微粒

66 養分的吸收 以胞吐作用方式由皮膜細胞出來,因有蛋白質的包裹使之變為親水性,較易進入絨毛內的乳糜管,隨著淋巴液被推進,向上經過胸管進入靜脈到達心臟

67 養分的吸收 脂溶性的食物進入血液循環,運送到肝臟進行新陳代謝後,才能被身體細胞利用 若肝臟有問題,無法正常代謝脂質,將會累積而形成脂肪肝


Download ppt "第四章 養分的攝取   第3節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從此不怕膽固醇 (5’5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