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成員:4A1K0010 謝昀臻 4A1K0020 張秀音 4A1K0044 沈芳妤 4A1K0046 黃璽澐 授課老師:葉蓁蓁 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成員:4A1K0010 謝昀臻 4A1K0020 張秀音 4A1K0044 沈芳妤 4A1K0046 黃璽澐 授課老師:葉蓁蓁 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成員:4A1K0010 謝昀臻 4A1K0020 張秀音 4A1K0044 沈芳妤 4A1K0046 黃璽澐 授課老師:葉蓁蓁 老師
語言與文化 台灣與日本喪葬禮俗 成員:4A1K0010 謝昀臻 4A1K0020 張秀音 4A1K0044 沈芳妤 4A1K0046 黃璽澐 授課老師:葉蓁蓁 老師

2 前言 這次介紹的是台灣與日本的葬習俗、禁忌。 台灣喪禮的部分介紹的為: 道教、佛教、客家喪禮跟原住民喪禮。
日本喪禮的部分則為: 佛教、神道教、基督教還有沖繩當地特別的喪禮習俗。

3 台灣 客家 客家人的喪葬禮俗都是傳統的古禮,是歷久不替的。這些喪祭禮制,都是淵於周禮,也就是儒教的禮儀,後來先後傳入道教,以至使台灣形成一種特殊的禮俗。 客家人死後都用土葬,所以稱「出殯」為「出山」或「還山」。不過由於現在推廣火化外加土葬費用高,部分的客家人也都不一定是用土葬了。 台灣各地的客家人,都有「揀骨」改葬的習俗。就是在埋葬後經過五年至七年,其屍已化,乃擇吉日把墳墓掘開,揀出骨頭,然後裝進「金斗甕」裹。把經揀骨裝進金斗甕的遺骨加以安葬。現在大部分也改為「揀骨」後放在靈骨塔中了。 參考資料:

4 台灣 客籍傳統於自宅治喪的家公奠禮保留儒家傳統三獻禮的儀節。
在具體執行時,不論亡者的性別,凡父系與母系尊長抵達時,遺族皆應進行跪請迎接的儀式,如此對於現代的小家庭,可以增進親屬間情感的連結,也有助於遺眷或家屬們得到長輩後續的關懷與支持。 此外,客籍家奠三獻禮,主奠者可依子女的排行進行安排,非獨由長男與長孫行禮,其餘的眷屬也應安排共同就與奠者或陪奠者席共同行禮,而非只能枯立兩側觀禮,等到最後僅以上香表達心意。

5 台灣 家公奠禮之前 開鑼成服點主:遺族代表跪接與亡者有血緣關係之同輩尊長(不論性別)遞交的孝服,之後再進行點主儀式。

6 台灣 家公奠禮當日 1. 迎接長輩:當具血緣關係之尊長抵達喪宅前,遺族於會場或喪宅外跪請迎接。
2. 告靈、告祖、告天地:由家屬們持香向亡者、祖先及天地神衹稟告。 3. 家奠三獻禮:奏哀樂、相關人員就位、盥洗、舉哀、詣靈鞠躬、四俯伏、 酌酒焚香、初獻進酒進饌、恭讀哀章、亞獻奉酒奉饌、終 獻獻酒獻饌、獻其餘牲禮等、奉財化帛、焚哀章、孝媳進羹飯、外家與親戚上香、望燎、辭靈。 4. 鳴炮。 5. 奏樂。 6. 遺族上香。 7. 法師誦經。 8. 公奠三獻:宗親代表、外家及機關團體代表分別獻花、獻果、獻酒。 9. 故人生平事略介紹。 10. 宗親代表讀奠章。 11. 公奠:機關團體公司行號公奠。 12. 機關團體公司行號代表弔詞、弔電。 13. 拈香:鄰居、友人一般皆以個人身分行拈香禮。 14. 遺族致答謝詞。 15. 封釘禮: 延請與亡者有血緣關係之同輩(不論性別)封釘,祈佑子嗣昌盛。 16. 啟靈發引:出殯發引至火化場或墓地。 17. 辭外家與辭謝賓客。 參考資料:

7 家人亡故,傷心痛哭,並換穿白色或黑色等素 色衣服,謂之「舉哀」、「變服」。
項目  喪禮儀式內容  做法及意義 1  遺體安置 依古禮,人亡後應於大廳打水舖安置遺體,並  依男左女右,頭內腳外安置後擇日入殮。現今  大都是在醫院過世後送到殯儀館冰存,部分送  回家中者,則需租用冰櫃冰存。  親人斷氣死亡,依俗須於門口燒一紙轎(車)  供靈魂乘赴陰間,稱「燒魂轎」。今人多在醫  院過世,一般是在遺軆運回家中或運至殯儀館  後,始焚燒魂轎。也有許多人就不燒魂轎了。 2  舉哀 變服 家人亡故,傷心痛哭,並換穿白色或黑色等素  色衣服,謂之「舉哀」、「變服」。 3  豎靈 「豎靈」即為死者設立靈位。禮俗稱人死後身  體毀壞,靈魂無所依,古禮需以亡者衣物登高  招魂,此為「復」禮,其意與今之「招魂幡」  相似。另立一牌位,給亡魂依附,此即古之設  「重」之禮,即今之「魂帛」或「神主牌」。 4 腳尾燈  腳尾錢(腳尾紙)  腳尾飯 道教謂人死後需赴陰間報到,為讓亡者黃泉路  上一路明亮,故備「腳尾燈」。「腳尾錢」為  亡魂往地府通關過橋之資。又恐亡者挨餓,故  有「腳尾飯」之禮俗。過去均於人死亡後立即  供奉,近年來喪事多在殯儀館舉辦,腳尾燈、  腳尾錢、腳尾飯已省略或於豎靈後始為之。 5  誦腳尾經(開魂路) 道教誦「度人經」,為引領亡魂到陰間(開魂  路),並有拔度亡魂之意。  佛教則誦「彌陀經」,是期盼亡靈一心專念向  佛,往生淨土。

8 依禮俗,家有喪應半掩門扉(闔扉),以白布 圍水舖(帷堂),並在大門貼白紙示喪(如 「嚴制」、「慈制」或「喪中」)。
6  帷堂 闔扉 示喪 依禮俗,家有喪應半掩門扉(闔扉),以白布  圍水舖(帷堂),並在大門貼白紙示喪(如  「嚴制」、「慈制」或「喪中」)。 7  拜飯(奉飯、捧飯) 依古禮於大殮後,事死如事生,早晚應奉飯。  唯今人遺體大都冰存殯儀館,至出殯前夕或當  天上午才舉行大殮。因此,除少數「打桶」外  ,一般都提前至死亡後翌日即行奉飯。 8  報白 母喪,長子或長孫應親赴母舅家報喪,稱「報  白」。父喪,則應向家族宗長、伯、叔等報喪 。今人大都以電話通知聯絡。 9 居喪成服  喪服(孝服)  孝章(孝誌)  依古禮於大殮後,喪家日常生活如吃、穿等都  與平常不同,尤其在穿著上,須依與亡者之關  係改穿喪服(五服制度),行「成服禮」稱  「居喪成服」。今為亡者初著喪服(孝服),是  謂「成服」。而在喪服之外,另有「孝章」或  「孝誌」佩帶於手臂或髮際,稱為「帶孝」, 表示家有喪事。 10  治喪協調 今人喪禮概由禮儀社之專業人員負責處理,各  項儀式細節、物品與服務人員,均須協商討論  並議定價錢。此一部分在現代喪禮中極為重要  ,家族成員應共同參與。

9 於出殯前一日搭棚佈置禮廳,舉行各種出殯奠 祭儀式。今人多於殯儀館租禮廳舉行告別儀式 。
11  擇日 擇地 一般人篤信行事時辰與方位風水之吉凶關乎一  家之興衰,因此喪事各種重要儀節,如入殮、  移柩、發引等均需請人選擇吉日良辰,即「日 課表」。  擇地是選擇埋葬吉地,今人多行火化,火化後  骨灰一般安置在靈骨塔,並依亡者生肖坐向選 擇吉位。 12  訃聞 依古禮於大殮、成服之後,停靈在堂待葬時,  應遍訃親友。今人大都於出殯日才舉行大殮,  因此於出殯日選定之後,應即印製訃聞,訃告  諸親友。「訃」之意為報喪;「聞」為與聞。 13  做七(做旬) 傳統喪禮受佛教「輪迴」及「十殿閻王」等說  影響,而有「做七(做旬)」之俗。自死亡之  日起,每七天需祭拜亡魂,直至七七四十九日  止。「做七(做旬)」之俗已有千餘年,是佛教  影響中國喪禮最深遠者之一。 14  禮堂佈置 於出殯前一日搭棚佈置禮廳,舉行各種出殯奠  祭儀式。今人多於殯儀館租禮廳舉行告別儀式 。 15  法事 功德 過去喪俗,葬前要作功德,延請僧道誦經禮懺  ,目的是超渡亡魂,普渡孤魂野鬼。

10 「小殮」是為亡者穿衣服,而依禮俗,先要行 「乞水」儀式,為亡者「沐浴」,然後「更衣 (襲)」、
16  小殮 「小殮」是為亡者穿衣服,而依禮俗,先要行  「乞水」儀式,為亡者「沐浴」,然後「更衣 (襲)」、 「化妝」、「飯含」、「辭生」、「放手尾錢」等。 17  大殮 「大殮」是為亡者入棺、蓋棺之儀式,即所謂  「入木」。「大殮」後稱「殯」,謂亡者已成賓 客矣。 18  移柩(轉柩) 遺體入殮後,棺木稱為「柩」。「移柩」是出殯  前,把靈柩移出庭外,或稱「轉柩」,是整個 出殯告別儀式的開始。 19 家祭(奠)  公祭(奠)  拈香 出殯前舉行的奠祭儀式,先由子孫、後按與死  者親疏關係之外戚,族人先後奠祭,是為家祭  (奠)。家祭(奠)後由死者朋友拈香奠祭,  今人交遊廣闊,大都於家祭(奠)後行公祭(奠)儀式,由外賓弔唁致祭 。 20  瞻仰遺容 封釘 遺族瞻仰亡者最後遺容後蓋棺,並行「封釘」  禮。父喪由伯、叔封釘;母喪由母舅封釘。  封釘古時隱含有驗屍之意義,謂亡者沒有遭到  配偶或子女之凌虐或陷害而冤死。

11 發引是引導出發,即出殯之意,把靈柩運送至 墓地埋葬或火化場火化。而喪家在半途停棺辭 謝送葬之親友,稱「辭客(送客)」。
21  發引 辭客(謝客) 發引是引導出發,即出殯之意,把靈柩運送至  墓地埋葬或火化場火化。而喪家在半途停棺辭  謝送葬之親友,稱「辭客(送客)」。 22  火化 安葬 火葬則是在火化場火化;土葬則在墓地掩埋。 23  晉塔 今人大都行火葬。遺體火化後骨灰以罈貯存,  陳放於靈骨塔。一般晉塔時,除備祭品祭祀亡  者外,也要祭拜土地公(猶如土葬要祭墓,也要拜后土)。 24  返主 安靈 葬畢奉神主(魂帛)以歸,即古之所謂「送形  而往,迎精而反」之意,是為「反主」。而為  神主(魂帛)安位祭祀,稱為「安靈」。 25  巡山  完墳 葬後數日,子孫親至墳前巡視,檢查一切是否  妥當,是為「巡山」。而墳墓建造完成,擇一  吉日到墓地祭拜,稱為完墳」。惟今人多行火  葬,已無巡山、完墳之禮。

12 參考資料:http://www.taiwanfuneral.com/Detail.php?LevelNo=64 26 百日
 百日  人死亡後第一百日舉行之祭祀儀式,應舉哀。 27  對年 人死亡後一周年舉行的祭祀儀式,即古喪禮之  「小祥」(兩周年稱「大祥」),應舉哀。 28  三年 依古禮父母之喪要守喪三年(27個月),唯今  人僅於喪滿周年後,擇期舉行「三年」祭祀,  即古之「禫」禮,表示仍遵守「三年之喪」之禮。 29  除靈  合爐  「三年」之後,表示服喪期滿,喪禮結束,一  切作息恢復平常。擇一吉日把亡者靈位除去  (除靈),神主(魂帛)燒化,亡者名字寫入  祖先牌位,並把些許香灰放入祖先香爐之中,  從此與歷代祖先合祀,稱為「合爐」,即古之「祔」禮。  「除靈」有於百日後行之者(泉州人),有三年後始行之者(漳州人)。 30  慎終追遠  每年清明節、忌日掃墓祭拜、追悼。 參考資料:


Download ppt "成員:4A1K0010 謝昀臻 4A1K0020 張秀音 4A1K0044 沈芳妤 4A1K0046 黃璽澐 授課老師:葉蓁蓁 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