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課 多元文化社會 與全球化 西歐文明 亞洲文明 非洲文明 進步→ ←落後 彰化高中 2011.12 蠻荒與裸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課 多元文化社會 與全球化 西歐文明 亞洲文明 非洲文明 進步→ ←落後 彰化高中 2011.12 蠻荒與裸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課 多元文化社會 與全球化 西歐文明 亞洲文明 非洲文明 進步→ ←落後 彰化高中 蠻荒與裸露

2 我族中心—很普遍的現象 我們以自己熟悉的文化模式作為衡量其他文化價值的標準
每一個民族多少都會認為自己很優秀,許多部落的名稱,往往是其語言中「人」的意思 賽德克族 毛利人

3 同化←?→多元化 20世紀中葉以前,世界各國對於境內少數民族多半採取同化政策 70年代以後,多元文化的主張才普遍受重視 20世紀中葉→歧視
70年代以後→尊重

4 同化←1970→多元化 『一元←?→多元』的擺盪

5 「多元」不是相對主義 相對主義:不管任何決定都是對的決定,都要包容尊重
這種可稱為「鄉愿」,他們不打算進行任何道德判斷,以包容為藉口,準備接受任何的態度與立場。 相對主義對倫理的威脅

6 「多元」不是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倫理問題不會有標準答案因此不需要對話 這種「犬儒」態度,他們根本性地否認、懷疑一切事物,不承認有絕對的對錯。
虛無主義對倫理的威脅

7 1.單一文化政策: 2.領頭文化政策: 對待移民團體和文化,一般有四種政策:
非常接近民族主義,不接納外來文化,對移民進行社會整合,將其吸收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 2.領頭文化政策: 這是德國學者構造的一種社會模式。在《沒有特徵的歐洲》(Europa ohne Identitt)一書中,一個國家裡的不同族群可以有各自的特徵,但是必須支持作為社會基本核心概念的領頭文化。這些基本概念是:民主,政教分離,啟蒙思想,公民社會等。 補充

8 3.熔爐政策: 4.多元文化政策: 對待移民團體和文化,一般有四種政策:
傳統觀念中美國是一個熔爐,無須政府干預,各種移民的文化自行熔為一體(涵化→同化)。 4.多元文化政策: 移民團體應該保留自身的文化,並且同其他的文化和平地交流。時至今日,這已經成為加拿大、澳洲和英國、新加坡的官方政策。相對於熔爐,多元文化政策又被稱為不同種族共存的文化馬賽克模式。 補充

9 壹、多元文化 基本主張 文化相對論 文明進化論
P.160 文化相對論 文明進化論

10 一、認識多元文化主義 (一)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這個詞最早用來描述瑞士的政策,在1960年代末期被加拿大接納,並且擴散到其他英語國家。 廣義地看,這個概念通常用來描述一個社會或者國家,由於移民而導致的文化族群的多重性。 這一現象可能引發對民族特徵穩定性的焦慮,也會引起對各方均可受益的文化交流。 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 ◎1960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P.160

11 文化差異 不平等對待 (二)多元文化主義的核心原則 1.尊重 承認 2.保障 文化權 3.反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 差異≠缺陷

12 文化權 (二)多元文化主義的核心原則 2.保障 ˙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 ˙對象:少數族群、宗教群體、原住民族 ˙內容:
可以保存它們的文化、用祖先的方式教育後代、延續其語言、國家不會剝奪他們居住的經濟根基,使其得採行傳統生活方式 每個人享受文化成果、參與文化活動、發展文化創造的權利

13 (二)多元文化主義的核心原則 3.反對 不平等對待 同化與歧視、隔離政策 1991年南非廢除長達半世紀的種族隔離政策

14 大熔爐?沙拉盤?還是鑲嵌畫? 大熔爐 沙拉盤 鑲嵌畫 認為移民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果汁 機所打出的綜合果汁一樣,不同
的種族與文化會同化、融合在一個大熔爐中 大熔爐 彼此享有某些共同的生活領域,但仍維持各自的文化傳統與特色,不一定要完全被優勢族群同化 沙拉盤 形容多元文化社會,將多元族群的文化比喻成不同顏色的彩石,被完整的鑲入這幅色彩瑰麗的多元文化圖畫裡 鑲嵌畫

15 = 二、維護少數群體權益的政治主張 1.特殊權利與保障 2.優惠性差別待遇 3.協商式民主
P.163 1.特殊權利與保障 2.優惠性差別待遇 3.協商式民主 1993年聯合國「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語言上屬於少數群體的權利宣言」: 各國應在各自領土內保護少數群體的存在及其民族或族裔、文化、宗教和語言上的特徵,並應鼓勵促進該特徵之條件 例如,設立原住民族電視臺、推動說母語運動

16 二、維護少數群體權益的政治主張 =優惠性差別待遇 特殊權利與保障 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
P.163 特殊權利與保障 =優惠性差別待遇 *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 : 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 國家應依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 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 ,其辦法另以法律定之。 例如,對少數族群提供入學、政治代表、工作的保障名額

17 組成聯合政府、區域自治、議會選舉採比例代表制、讓少數團體在擁有否決權
二、維護少數群體權益的政治主張 P.163 3.協商式民主 組成聯合政府、區域自治、議會選舉採比例代表制、讓少數團體在擁有否決權 例如,比利時將使用不同語言的族群團體享有自治權,各別發展其文化政策

18 貳、認識多元文化的現象 p.166

19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1.文化起源的理論:
〈1〉種族決定論:不同種族產生不同文化,種族的優劣決定了文化的高低 〈2〉環境決定論:不同環境,產生不同文化 〈3〉演化論:「遺傳基因」和「環境」對文化的形成都有所影響 補充

20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1〉人類文化大爆發的三階段: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2.文化變遷 補充 農業定居: 約 12000年前
若將人類存在地球上的時間,以24小時來比擬,則農業開始於晚上11點56分,文字是在11點57分出現,而「工業革命」是在11的59分30秒發生。然而這「人類的一天」的最後30秒所發生的變遷,與前面一整天所發生的一樣多。 紀登斯(Giddens) 文字發明: 6000年前 工業革命: 18世紀 補充

21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2〉變遷因素: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2.文化變遷 補充 工藝技術 經濟因素 意識型態 社會結構
競爭與衝突 政治運作

22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2〉變遷因素: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2.文化變遷 補充 工藝技術:工業革命後,生產技術大大改善人類
物質生活,使生活從儉約→奢侈豪華 意識型態: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使性別平等的主張 挑戰傳統父權思想,而產生家暴法、 性騷擾防治法等新的社會規範。

23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2〉變遷因素: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2.文化變遷 競爭與衝突 政治運作: 補充
競爭:國片與好萊塢電影在市場上的競爭 衝突: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間的消長 政治運作: 政府推動「本土化」教育政策, 使「台灣意識」從邊緣變成主流 補充

24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2〉變遷因素: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2.文化變遷 經濟因素: 社會結構: 補充
台灣在經濟起飛之後,經濟環境改善 ,使威權政治逐漸退卻 社會結構: 農業結構→工商業結構 ,使人們逐漸重視隱私權 補充

25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補充 3.文化變遷的內涵 涵化可能是單向的,也可能是交互影響
文化接觸(開始涵化-acculturation ) 涵化可能是單向的,也可能是交互影響 受影響之一方的反應 有樂意而自然地接受 也有迫不得已地接受 主動調適吸收或 排斥抗拒。 補充 競爭 涵化 衝突 順應 同化 甲文化 乙文化

26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同化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3.文化涵化的可能發展方向 順應:〈次級接觸〉 順應 同化〈初級接觸〉 補充
間接的和外表的接觸,只能產生順應 同化〈初級接觸〉 如通婚、使用共同的語言,有助於兩個族群團體相互了解對方的態度、價值和情操,乃至於形成共識。 順應 同化 補充

27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涵化-的相關名詞 p.168 ˙採借(borrowing):
不同族群,會挑選對方某些生活技術、器物、態度、...進行學習,即將對方文化的一部分採納進自己的文化體系中。 例:日文採借部份漢字的概念,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文字體系。 ˙「文字」通常都是經由採借,而不是自己發明的。

28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涵化-的相關名詞 p.168 族群相遇後,一族群逐漸變成與另一族群相似的過程和結果(單向性的融合)。 補充
˙同化(assimilation): 族群相遇後,一族群逐漸變成與另一族群相似的過程和結果(單向性的融合)。 ˙涵化是同化的初步,同化是涵化可能的最後階段 ˙其過程:接觸→競爭和衝突→調適→同化。 完成整個同化過程,可能要經過幾個世代之久。 補充

29 〈3〉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4.當代多元文化的成因 P.166 〈1〉移民(emigration) 〈2〉殖民(colony) 〈3〉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30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4.當代多元文化的成因 P.166~167 〈1〉移民(emigration)
˙自古人類即不斷有因生活資源匱乏、好奇探險 ...而移民遷徙的情形。 ˙16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移民風潮,改變傳統世界的 樣貌: a.自發性移民b.半強制移民(契約移民、苦力、 季節性移民)c.強制移民(奴隸)d.難民 e.婚姻移民

31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2〉殖民(colony)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4.當代多元文化的成因 P.166~167
˙殖民母國的文化優越感,有計畫、強迫性的文化 征服與同化 ˙文化滲透: 殖民母國不僅統治、剝削殖民地,還會 利誘當地居民改變語言、改信宗教等方式滲透文化。 ˙文化壓制: 殖民者為證明其統治的正當性,常將 當地文化貶抑為落後野蠻,壓制當地文化的發展。

32 一、社會文化的起源與變遷 (一)多元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4.當代多元文化的成因 P.166~167
〈3〉傳播科技(communication) ˙遠洋船艦、鐵路火車(16-18世紀): 民族國家(第一部門)取代傳統部落、朝代等鬆散的政治組織 ˙電話電報(19-20世紀): 企業(第二部門)將全世界的人力、物力、財力, 納進同一個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中 ˙網際網路(2000年開始): 使「個人」能夠輕易的跨越有形的地理阻隔、 國家疆界、無形的社會階層、文化差異,夠透過高科技工具 帶來的數位化(digital)、行動化(mobile) 、個人化(personal)、虛擬實境化(virtual) 隨時隨地工作和交流,提升人類的自由。

33 二、臺灣多元文化下的社會議題 p.169

34 原住民升學優待 我國的原住民升學優待, 早在1946年就已出現。 但此時升學優待的潛在目的,在使原住民逐步融入臺灣社會。
補充 我國的原住民升學優待, 早在1946年就已出現。 但此時升學優待的潛在目的,在使原住民逐步融入臺灣社會。 直到1998年公布《原住民族教育法》,其中第16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上學校,應保障原住民學生入學及就學機會;公費留學並得提供名額,保障培育原住民之人才。

35 二、臺灣多元文化下的社會議題 p.169

36 二、臺灣多元文化下的社會議題 p.169

37 參、多元文化與全球視野 p.171

38 ㄧ、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導致「全球化」加速的原因 1.運輸革命 2.網路 3.重要歷史變革…..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

39 全球化(globalization) 狹義:指經濟方面的趨勢
勞動力、商品、資金、訊息流動速度越來越快、量也越來越大,使全球各地區的貿易關係越來越緊密 廣義:除了經濟外,政治、文化、環境生態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密切

40 經濟全球化的現象-1 ˙商品全球流動—國際貿易 WTO積極推動的全球貿易 在全球化時代中,人們常可在當地社會裡,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

41 經濟全球化的現象-2 生產全球化—全球分工 a.商品生產組合:甲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是乙工廠重要的原料,所以是一個供應鏈上下游的關係
b.勞務跨國合作 c.全球移動性勞動人口

42 經濟全球化的現象-3 跨國企業-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總部設在一國,而生意遍佈全世界的商業組織 公司 營業額
百萬美元 國家 GDP 沃爾瑪 246,525 瑞士 239,800 通用汽車 186,763 奧地利 189,000 英國石油 178,721 沙烏地阿拉伯 173,300

43 經濟全球化的現象-4 熱錢Hot money全球流動
追求最大利潤,金融市場推出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各種基金、連動債...),讓有資金的人可以從事全球性投資 透過全球金融市場網絡,幾秒鐘內就有價值幾十億美金的交易完成

44 ㄧ、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一)全球化的意涵 P.171 全球化的定義 全球化的範疇
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媒體、生態環境等各項生活面向,使得財貨、資本、知識、影像、流行時尚及信仰等能跨越地域版圖的限制,讓人們的生活更緊密地相互連結 指世界透過交通運輸、資訊科技、傳播媒體等因素的發達,而快速的連結,形成一個超越國界、相互關連的共同體的過程

45 一種「文化尋根」的實踐力量,以維護其獨特的地方文化。
(二)文化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P.172 意味著主流文化可以更輕易地到達全球各個角落,為多元文化的發展帶來了許多隱憂 指文化跨越國界在全球流通的現象。 通常是西方強勢文明全球化 文化 全球化 一種「文化尋根」的實踐力量,以維護其獨特的地方文化。 在地化

46 「全球化」與「在地化」對應出現而彼此交流的現象。例如融入中國元素的雲門舞集
(二)文化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 P.173 「全球化」與「在地化」對應出現而彼此交流的現象。例如融入中國元素的雲門舞集 全球 在地化 ˙全球化與在地化可以相輔相成。 ˙全球文化若無在地化的過程,則是一種文化帝國主義 ˙在地文化若無全球化的視野,則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偏狹態度

47 多是因應WTO等國際體制的聚會而發動,以集會、遊行形式的抗議示威活動為主
(三)反全球化運動與另類全球化運動 P.174 全球化衍生許多不良後果,包括文化及社會價值的變遷、環境生態的破壞及貧富差距懸殊等問題 興 起 多是因應WTO等國際體制的聚會而發動,以集會、遊行形式的抗議示威活動為主 方 式

48 反全球化運動--形成原因 補充 1.貧富差距的加深:全球化的經濟成果可能建立在 對於邊陲國家的剝削上。因此,儘管許多富豪因
全球化而更富有,但世界上許多人卻貧苦依舊。 2.環境生態的惡化:隨著全球化的過程,許多跨國 企業的工廠,擴展到世界更多的國家。這也意味 著許多國家必須面臨工業汙染,對生態環境所造 成的嚴重破壞。 3.文化帝國主義:以美國為代表的強勢文化在世界 各國廣為傳播,也是反全球化運動的成因之一。

49 1999年11月30日,WTO在西雅圖召開會議,場外聚集了數以萬計的抗議人潮
(三)反全球化運動與另類全球化運動 P.174 1999年11月30日,WTO在西雅圖召開會議,場外聚集了數以萬計的抗議人潮 代表例子 在社會運動團體的發動和努力串聯下,2001年首屆集結反全球化運動主力的「世界社會論壇」誕生 (World Social Forum, WSF) 轉 型

50 腦力激盪 P.175 如果請你只用一個字來為21世紀作一個最好的概括,這個字會是什麼呢?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我以為更恰當的字眼是『相互依存』。因為『相互依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甚至也可以同時具有正面和負面的雙重意思。簡單地說,就是我們不能脫離彼此而生存。」

51 二、全球公民意識 (ㄧ)培養多元文化的全球公民意識 暴力衝突往往來自於文化及宗教差異,在全球化趨勢下,這種衝突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杭亭頓 培養多元文化的視野,學習用對方 的角度來了解與欣賞彼此的差異, 是一個具有全球公民意識的現代公 民所應努力的方向

52 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 杭亭頓將世界分為八大文明(印度教文明、回教文明、日本文明、東正教文明、儒家文明、西方文明、非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而文明之間的衝突無可避免,尤其是中國文明和回教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威脅,而回教文明更是世界的火藥庫。 認為在後冷戰時代,戰爭不是國家對國家,而是文明對文明、文化對文化的衝突。

53 (二)建構全球公民社會 P.176 美國學者法爾克將全球公民社會定義為一個由下而上、具有第三部門(非政府、非企業)的力量,由個別的與集體的公民行動組成的公民組織,對全球性的議題從事跨國界的活動。 例如:「世界社會論壇」,創造一個影響全球輿論走向的平臺。 理想公民

54 (三)我國在建構多元文化社會上的實踐 P.177 在全球化的時代中,世界各地開始出現許多外籍移工與移民的身影,臺灣也不例外。但這些新移民的公民權卻被忽視了 我們仍抱持我族中心的思維來看待新移民 大眾傳播媒體所呈現出負面刻板印象

55 高捷泰勞集體抗爭 2005年8月21日,高雄捷運發生泰勞集體抗爭事件。加班費未給付、遭電擊棒管理、禁用手機、晚上加班後沒有餐點及熱水、未依時間回營即遭毆打、提出申訴就遭威脅遣送回國、薪資單扣款沒有泰文明細、供應飯菜不新鮮、宿舍太過擁擠等基本勞動權益的喪失,是抗爭的主因。 在美國國務院公布的2005年世界人權報告臺灣篇中,以近一半的篇幅陳述高捷泰勞受虐 事件,此為我國人權紀錄上的一大汙點

56 實戰演練 ( ) 1.有一首經典卡通歌曲是女主角印地安人對男主角白人軍官所唱,其中一段歌詞為:「你認為只有那一些看起來與你相同、或思考與你一致的人才與你同類。但如果你試著以不同的腳步去探索,你將可以了解到很多你從不知道的事。」下列哪個概念最能表示這段歌詞傳達的看法?(100學測) (A)多元文化 (B)主流文化 (C)精緻文化 (D)邊緣文化 A

57 ( ) 2.美國政治學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認為後冷戰時期,國際間政治、意識型態對抗將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文明衝突」。下列何者屬於前述「文明衝突」的範疇?(98指考)
(B)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遭中國抗議 (C)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長期對峙 (D)北韓試射火箭引發美日與南韓的反制 C


Download ppt "第八課 多元文化社會 與全球化 西歐文明 亞洲文明 非洲文明 進步→ ←落後 彰化高中 2011.12 蠻荒與裸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