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项目五 牛的生产性能及其评定 主讲:张 华 琦 专业:畜牧兽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项目五 牛的生产性能及其评定 主讲:张 华 琦 专业:畜牧兽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五 牛的生产性能及其评定 主讲:张 华 琦 专业:畜牧兽医

2 学 习 目 标 了解影响牛产奶性能、产肉性能的因素。 掌握牛产奶性能的评价方法。 掌握牛产肉性能的评价方法。

3 理 论 知 识 牛的产奶性能及其评价方法 牛的产肉性能及其评价方法 牛的役用性能及其评价方法 实训项目 牛的体况评分 奶牛的外貌、体型评价

4 一、牛的产乳性能 乳用牛的外貌特征 乳用牛的生产性能 乳用牛

5 1、乳用牛的外貌特征 乳用牛的体型,其侧望、俯望、前望的轮廓均趋于三角形。 1 侧望 2 俯望 3 前望

6 乳用牛被毛细短而具有光泽,皮薄、致密而有弹性。骨骼细致而坚实,关节明显而健壮,肌腱分明,肌肉发育适度,皮下脂肪少,血管显露,体态清秀优美。头较小而狭长,表现清秀。颈狭长而较薄,颈侧多纵行皱纹,垂皮较小。髻甲长平,肩不太宽而稍倾。胸部发育良好,肋长,适度扩张,肋骨斜向后方伸展。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长、平、宽、方,腰角显露。尾细,毛长,尾帚底于飞节。四肢端正、结实。蹄质坚实,两后肢间距离较宽。乳房发育充分,皮肤薄软,毛短而稀,四个乳区发育匀称。乳房前部附着腹壁深广,后部附着高,向两后肢后方突出。乳镜充分显露。乳头分布均匀,呈圆柱状,粗细长短适中。乳静脉粗大、弯曲多,乳井大而深。

7 2、乳用牛的生产性能及其评定 (一)影响泌乳性能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品种 ☆个体 2、生理因素 ☆年龄和胎次 ☆泌乳期 ☆干乳期
☆发情与妊娠 ☆出产年龄

8 3、环境因素 ☆饲养管理  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法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挤乳与乳房按摩  正确的挤乳和乳房按摩是提高产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犊季节  ☆外界气温  黑白花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0-20℃,最适宜的温度是10-16℃。 ☆疾病 

9 (二)乳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1、产乳量的测定与计算
☆最准确的方法是直接称重。然而绝大多数牛场多采用一种简单方法,每月测3d的日产乳量,各次测定间隔8-11d。之后用下式估算全月的产乳量。 全月产乳量(kg)=(M1×D1)+(M2×D2)+(M3×D3)    (公式5-3) 式中:M1、M2、M3为测定日全天产乳量。 Dl、D2、D3为两次测定日间隔时间。

10 ☆个体产乳量的统计指标 305d产乳量 是指自产犊后泌乳第一天开始到305d止的总产乳量。
全泌乳期实际产乳量  指产犊后泌乳第一天开始到干乳为止的累计乳量。 终生产乳量  其计算方法是将母牛各个胎次的产乳量相加即得。各个胎次产乳量应以全泌乳期实际产乳量为准计算。

11 ☆群体产乳量的统计方法  为衡量牛群的管理水平,计算牛群的饲料转换率、产乳成本,通常计算全群成母牛(应产牛)和泌乳母牛(实产牛)的全年平均产乳量。其公式为:
成母牛全年平均产乳量(kg)=全群全年总产乳量/全年平均饲养成母牛头数 泌乳牛全年平均产乳量(kg)=全群全年总产乳量/全年平均饲养泌乳牛头数

12 2、乳脂率的测定与计算  常规的乳脂率测定方法,是在全泌乳期的10个泌乳月内,每月测定一次,将测得的数值分别乘以各该月的实际产乳量,然后将所得乘积累加,被总产乳量去除,即得平均乳脂率,用百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是: 平均乳脂率=∑(F×M)/∑M    式中:∑为累计的总和;F为每次测定的乳脂率;M为该次取样期的产乳量。 乳脂率测定工作量大,为简化手续,中国乳牛协会提出三次测定法来计算其平均乳脂率,即在全泌乳期的第2、5、8泌乳月内各测定一次。

13 3、乳脂量和4%标准乳的计算 ☆乳脂量计算  产乳量乘以乳脂率即得乳脂量。 ☆ 4%标准乳的计算  4%标准乳(F.C.M)=M×(0.4+15F)    式中:M为含脂率为F的乳量;F为实际含脂率。

14 4、饲料转化率的计算 饲料转化率=全泌乳期总产乳量(kg)/全泌乳期饲喂各种饲料干物质总量(kg) 饲料转化率=全泌乳期实际饲喂各种饲料干物质总量(kg)/全泌乳期总产乳量(kg) 5、排乳速度的测定 6、前乳房指数的计算 前乳房指数=(前两个乳区乳量/总乳量)×100%  

15 一、肉用牛的外貌特征 肉用牛要求呈长方形体型,从前望、侧望、上望和后望,其轮廓均接近长方形。外貌特征为“五宽五厚”,即“额宽颊厚,颈宽垂厚,胸宽肩厚,背宽肋厚,尻宽臀厚”。

16 二、肉用牛的生产性能及评定 (一)肉牛的生长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肉牛生长发育过程通常划分为哺育期、幼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各个阶段的体重增长与体组织发育的特点不同。 2、生长发育个阶段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17 2、 肉牛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 (1)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 增重受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遗传:增重的遗传力高,生产牛肉应选择增重速度快,适合当地生产的肉牛品种。 营养:营养是肉牛增重速度快的根本保证,当营养水平低时,优良品种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环境:良好的饲养管理及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肉牛的生长发育。

18 犊牛出生前及出生后生长发育特点: 怀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 4个月之前较缓慢,分娩前最快; 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如头部、四肢、内脏等发育较早,生长较快,而肌肉、脂肪等生长发育较迟。 因此,初生时肌肉、脂肪和体躯等直接可食用部分发育较差,把其作为肉用很不经济。

19 出生后犊牛的生长发育: 在充分饲养的情况下,犊牛6个月断奶时,瘤胃和其它消化器官已接近成年水平,生长曲线符合缓S形曲线。 12月龄前增重较快,以后逐渐变缓。 注意:生产管理中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在生长发育较快时给予充分饲养,以发挥其增重效果。

20 (2)体组织的一般增长规律: 骨骼生长一直比较稳定,在体组织中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 肌肉生长先快后慢,初生时不够发达,以后逐步加快,12月龄前最快,此后又逐渐下降; 脂肪在体组织中的比例逐渐上升。一岁前生长较慢,以后逐渐加快。脂肪生长的顺序:网油--板油--皮下脂肪,最后沉积在肌纤维间,使肉质变嫩。

21 (二)影响肉牛产肉性能的因素 品种与类型 年龄 性别 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

22 (三)肉牛生产性能的评定 1、初生重和日增重 2、饲料利用率 3、肥育程度 4、胴体中肌肉、脂肪和骨骼的比例 5、屠宰率、净肉率
6、眼肌面积

23 谢谢!!


Download ppt "项目五 牛的生产性能及其评定 主讲:张 华 琦 专业:畜牧兽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