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三讲人类历史之谜的探究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讲人类历史之谜的探究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
人是从那里来的?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把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归于上帝,既上帝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于是,围绕上帝,《基督教》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神学历史观体系。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出现,
3
进化论不仅指出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而且教给了人们一种用进化的观点研究问题的方法。马克思用达尔文进化论为自己学说的自然科学基础之一,为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与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4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实践。人类社会是自然界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5
一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二 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及其主要缺陷
3 唯心史观产生与存在的根源 二 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1 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3 创立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6
一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 社会历史观及其内涵
1 社会历史观及其内涵 社会历史观(conception of society and history)就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7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8
社 会 意 识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社会心理等。 社 会 意 识 政治法律 道德 哲学 宗教 文化艺术 社会心理 科学
9
2 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 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首先,从社会意识的产生看,其根源在于社会存在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0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如:宗教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54页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2页
11
1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2 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来看,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2 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2
3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腐朽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13
镜头一:劝君少刺秦始皇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 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以文化艺术为例)
近年来,清宫大戏一部接一部的播出,黄马褂、大辫子可谓占尽央视、省视荧屏风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绝于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你方唱罢我登台,刀光剑影、尔虞我诈。在众多的皇室大戏中,〈英雄〉独具慧眼,刺秦刺出了歌颂秦始皇、维护封建的主题。〈英雄〉在赚足了数以亿计的票房收入的同时,也让成千上万的当代青年在潜移默化之中汲取了大量的“帝王崇拜”之精髓。
14
镜头二:误人子弟实堪忧。 更让人忧虑的是发生在河南原阳县蒋庄乡某小学的真实一幕。19岁的小老师自封“皇上”,进教室一声大喊“上朝”,一群孩子跪地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若不是皇帝戏的“培训”,孩子们怎么会知道“上朝”的语言和动作?
15
镜头三: “皇帝热”该降温 〈人民政协报〉短评: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皇帝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如今在电视屏幕上却办起了“皇帝展”。可谓一发不可收拾。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吟诗的李白没人拍,造纸的蔡伦没人理,科学家祖冲之没人问,一代神医华佗没人写,编导者们却对皇帝这样痴迷,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况且屏幕中的皇帝,要么风流倜傥,要么智勇过人,要么扶植艺术,要么爱护百姓,威严起来是天神,慈祥起来是圣母。 但愿屏幕中的皇帝热能够降降温。
16
皇帝戏越拍越多,越播越热,为什么会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
思考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共十分钟) 皇帝戏越拍越多,越播越热,为什么会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 2 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今天应该如何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
17
一个民主国家,其重要的基础是老百姓健康的公民意识。
案例点评 : 一个民主国家,其重要的基础是老百姓健康的公民意识。 渲染专制、权术、个人崇拜的皇帝戏,与先进文化格格不入,担负着为现代人提供精神营养重任的屏幕应当净化,“皇帝热”应当降温。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19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决定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20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辨证地解决了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2页人民出版社1995
21
批判两种错误的历史观 2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唯心史观) 唯意志论:英雄人物、帝王将相的愿望、意志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22
唯意志论 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是权力意志的集中体现。”“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 ;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他们丧失个性、浑浑噩噩、没有思想,是一堆堆的行尸走肉。” 尼采 (1844—1900)
23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唯意志论 梁启超 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梁启超(1873—1929)
24
林彪宣扬毛泽东思想是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只要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就一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典型的唯意志论。
25
宿 命 论(神学历史观) 孔夫子宣扬“天命观”,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 孔 子
26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批判两种错误的历史观 宿命论(神学历史观) 神学历史观认为,神的意志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都出自神的安排。 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柏拉图 柏拉图P1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27
神学历史观 基督教《圣经》描述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在上帝的支配下进行的。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把全部社会历史说成是上帝信徒和魔鬼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局是上帝的信徒取胜,并在地上建立起永恒的王国,因此世俗统治者就是上帝派在人间的管理者
28
1 请你说出 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思考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共十分钟) 1 请你说出 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 这两种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有哪些?
29
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表现,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的共同特征,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
30
(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抹杀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究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5页 (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抹杀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1
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5页
(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2
4 唯心史观产生与存在的三大根源 首先是社会根源
在资本主义大生产出现以前,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缓慢,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难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33
其次是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总是歪曲历史发展的真相。他们夸大精神的作用,抹煞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竭力鼓吹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剥削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作辩护。
34
再次是思想根源 社会发展是通过具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来实现的。这个特点,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好像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意识。从思想上来讲有些人往往把个别英雄人物的意识片面地加以夸大,只看到人们的思想动机,没有看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认为少数历史人物的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样就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的荒谬结论。
35
二 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1.唯物史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任何理论的发现和创立,都需要以前人的思想、理论为前提。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对于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创立来说,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一些思想家研究社会历史曾经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
36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看到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的斗争,而且也是无产阶级同封建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37
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基佐等人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重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试图探究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发现了财产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基础;
38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运用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去说明社会历史,他认为社会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并且这个发展过程是服从于一定的规律的。
39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民为贵,君为轻”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荀子
40
民众稳则天下稳,民众富则天下富, 民众和谐则天下和谐。
41
2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 决定力量 历史发展动力 有无规律 历史创造者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 有 人民群众 唯心史观
决定力量 历史发展动力 有无规律 历史创造者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 有 人民群众 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 主客观精神 无 少数英豪
42
3 创立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 (1)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哲学,宣告唯心主义的破产。 (2)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
43
作 业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表现在哪里?
作 业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革命?
44
“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劳动发展史。 “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马克思
45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 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是人类社
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1 生产力的含义:是人类在生产实践 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 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46
生产力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科学技术
科学管理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47
劳动对象 劳动者 劳动资料
48
生产力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2 生产力的特征: 生产力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具有社会性,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而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生产力具有历史性,它随着人们历史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49
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3 生产关系的含义 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过程中,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之间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50
1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原始社会 原始工具
51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真舒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52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53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决定 反作用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54
课堂讨论:专业协会:引领农民闯市场 养鸡的进“鸡协”,养鸭的进“鸭协”,养猪的进“猪协”,养蟹的入“蟹协”.时下,在全国各地农村最时髦又最实惠的就是进“协会”.各种专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自我管理,自谋发展,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融产供销一体,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
55
它们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力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市场”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
56
据《中国社会报》报道: 目前我国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超过10万个,加上它所带动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超过50万个,辐射范围超过农村的半数,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7
问题: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新型农村经济关系的性质及其作用的?
58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
59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含义 ——————— 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状况的一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在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60
上层建筑的含义 ——————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 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可以分为两种:
1、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2、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61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 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 性质; 最后,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 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62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 中的统治地位。
6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64
安然丑闻:美国版本的:“裙带资本主义”。
案例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安然丑闻:美国版本的:“裙带资本主义”。 安然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
65
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被公之于世。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66
随着安然事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中重重黑幕不断暴光,在自信的美国人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某种“裙带资本主义”的影子。
1、官商勾结、权钱交易。 2、违规操作、漠视公众利益。 3、社会监管机制出现漏洞。
67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68
点评: 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2.政治国家如何公正公平地运用社会资源,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任何一种制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要一味指责或模仿,要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
69
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
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0
纵向统一性 指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一般都应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
71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 统一性
72
多样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也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73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由奴隶制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则直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由奴隶制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则直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74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75
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1、封建势力太强大。 2、帝国主义的侵略堵住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民族资产阶级非常弱小。 4、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人民战争打出来的。
76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77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 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 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 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但是, 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并不否认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78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 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 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 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 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
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邓小平
79
人类社会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是由什么力量推动的?是精神的力量,还是物质的力量?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走好历史的必由之路的根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80
五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五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81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
两对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 决定 决定 生产关系 生产力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反作用 反作用
8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83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84
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力
85
革命导师的论述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86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首先、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 其次、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7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88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但是,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89
阶级斗争的作用 陈胜、吴广起义 法国大革命 秋收起义 巴黎公社
90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 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91
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社会革命 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十月革命 辛亥革命
92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93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94
社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95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包括两种形式: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革命性改革, 二是改良性改革。
96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伟大的改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
97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98
同学们下午好!
99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产生社会基本矛盾 “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马克思 阶级斗争 社会改革
“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马克思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产生社会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社会改革 社会革命 科学技术
100
六、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作用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三)、现代科技的异化及其根源 (四)、正确利用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01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作用 1、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知识。同时还包括探索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实践活动 。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关于事物本质规律的知识。同时还包括探索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的实践活动 。 技术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法,是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划和劳动经验的总和。
102
2、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 “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03
现代科技革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进步的潮流,包含着五次重大的科技突破。这五大科技突破,汇集了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生物工程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科技革命新潮流.
104
(广东核电站) (1)1945—1955年,以原子能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进入利用核能新时代。
105
(2)1955---1965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
106
(3)1965---1975,重组DNA实验成功,人类跨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107
(4)1975年---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与广泛使用,揭开了扩大人脑能量的新篇章。
108
(5)1985年以来,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及大规模产业化、信息化迅猛发展,人类真正进入高科技时代。
109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首先,极大地改进了生产方式,发展了社会 生产力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110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爱因斯坦
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和平时期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类在积极发展高科技时,更应该提升人的道德责任感和人的价值观。 ---爱因斯坦
111
科学技术:锋利的双刃剑 案例1、罗马俱乐部教给人们一个词 --极限
“如果按照当时的经济增长速度,地球上的资源100年以后被用完,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无米之炊。”
112
科学技术:锋利的双刃剑 案例2、克隆风暴送给人们一个词: -----悲剧
1997 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宣布: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第一只绵羊“多利。”
113
科学技术:锋利的双刃剑 案例3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人们感知一个词 -----毁灭
案例3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使人们感知一个词 毁灭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若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意外爆炸,爆炸释放大约2.6亿居里的辐射量.
114
根据以上材料,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有人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和核能威胁等一系列“全球危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怎样才能避免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115
点评: 高科技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的应用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技术本身无善恶,谁在用?为谁用?怎样用却有善恶之分。人类有责任站在理性的高度上提高科技应用的正面作用,降低、消除其负面作用。
116
2、提高科技应用的正面作用,降低、消除其负面作用。
(1)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地、人三者混合,天人合一” -----张载
117
(2)正确处理人与科技的关系。 ----爱因斯坦 人是技术的主人,不是技术的奴隶,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的奋斗的主要目标
20克基因武器可以至60亿人死亡,基因武器不会晚于2010年
118
(三)、现代科技的异化及其根源 1、科技异化 “ 科技异化” 是指破坏了“科技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
119
2、科技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 二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 三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 四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
120
3、 科技异化的根源: 首先,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 其次,科学技术自身的局限性。 再次,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
121
(四)正确利用科学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发展内涵的演变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物资力量,从那时起人们便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122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所谓发展是指包括经济增长、科学技术、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人的素质以及生态环境诸方面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进步过程,是整个社会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改进。
123
具体说来,发展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关健因素:
第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第三 、注重社会平衡和整体协调 第四、讲究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124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125
要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温家宝
12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涵盖38个县市,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50%的人口,创造了江西省 60%的经济总量。
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示范区 新型产业集聚区 改革开放前沿区 城乡协调先行区 江西崛起带动区
127
七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28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129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 存在方式。 人的现实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30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 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 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 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131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说,它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它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但不管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32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33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 产创造了物质前提; 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1)人民群众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 产创造了物质前提; 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3)劳动人民还直接参加了 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
134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十月革命 法 国 大 革 命
135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136
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137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前者是思想作风,后者是工作作风。
138
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焦裕禄 孔繁森在阿里
139
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
140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41
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 群众的作用。在分析或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不应简单化。
142
3、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对历 史事件有深刻影响,甚至有时能够决定个别 历史事件,从而导致历史发展发生这样或那 样的重大变化,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 务的主要倡导者、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历史人物按其发挥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
143
杰出人物
144
杰出人物的作用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45
4、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 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 性的统一。 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146
时代造就英雄 时势召唤英雄
147
时代造就英雄 时势锻炼英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8
时代造就英雄 时势筛选英雄
149
历史人物的作用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 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 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50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5、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51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应该坚持的方法: 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 出人物,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历史上最革
命、最先进的阶级,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 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产阶级领袖是人而 不是神,必然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有时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评价无产 阶级领袖人物,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 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52
辨析 1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思想发展的历史。 2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不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5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全球危机。 6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153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来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经济发展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 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15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
155
同学们 再见!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