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舒伯特 魔王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魔王》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舒伯特 魔王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魔王》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舒伯特 魔王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魔王》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

3 作曲家為旁白者、父親、小孩、魔王劃分不同聲區與性格,鋼琴咄咄逼人、持續不斷的三連音則是月黑風高的達達馬蹄。歌德未交代父子的社會地位,家在何處也不說明,讓情節單純直接。孩子究竟是被魔王擄走,還是病入膏肓陷入恍惚,或根本意在言外,作者另有指涉,就留給詮釋者與聽眾想像。

4 Carl Loewe ( ) Erlkönig Op.1 No.3

5 這樣晚,誰在黑夜和風中奔馳? 是那父親帶著他的孩子; 他把孩子抱在懷裡, 緊緊摟住,保持溫暖。

6 「我兒,為何焦慮藏起臉?」 「爸爸,你沒瞧見那魔王? 那魔王戴著冠冕,拖著尾巴? 「我兒,那不過是一團煙霧。」

7 「來,親愛的孩子,跟我來! 我要和你玩有趣遊戲; 海邊有鮮豔花兒開放, 我母還有金線衣裳。」

8 「爸爸,爸爸,你是否聽見 魔王輕聲對我許下諾言?」 「安靜,孩子,你要安靜; 那是風吹枯葉的聲音。」

9 「漂亮孩子,你可想跟我同行? 我的女兒們將殷勤伺候;
她們將帶領夜間舞蹈, 跳著、唱著、搖著使你睡著。」

10 「爸爸,爸爸,你沒瞧見那兒 魔王女兒在陰暗之處?」
「我兒,我兒,我看得清楚; 那是幾棵灰色老楊樹。」

11 「我愛你,你的美貌使我歡喜。 你若不肯,我就要動用暴力。」
「爸爸,爸爸, 他現在抓我來了! 魔王抓得我疼痛難熬!」

12 父親心驚膽戰,策馬狂奔, 他把呻吟的孩子緊抱在懷,
千辛萬苦趕回家裡, 懷裡孩子已經斷氣。

13

14 華格納 《漂泊的荷蘭人》 《飄泊的荷蘭人》是華格納奠定名聲的代表作。此劇結構環環相扣,場面調度井井有條,證明他的文學才華與戲劇天分。論其音樂,作曲家半音運用自有巧妙,聲響之森冷鬼魅已是一絕,管弦風雨咆哮更展大家身手,確是不同凡響。而女主角仙妲的敘事曲陰氣逼人,紡紗合唱膾炙人口,鬼船水手呼號讓人不寒而慄,都是樂迷津津樂道的精彩片段。

15

16 期限已到,又是七年。 大海,心滿意足,將我扔到岸上… 哈!傲慢的海洋! 不久,你又必須承受我了! 你的固執可以改變, 我的厄運卻是永恆! 我永遠不會在岸上找到我的救贖!

17 你,澎湃的海洋,我仍然真實, 直到你最後一道浪停歇, 最後一滴水乾涸!
─我多麼經常陷入渴望 在海洋的最深處; 但是,啊!我還沒有發現死亡!

18 我將船衝向暗礁,可怕的船舶墳場; 但是,啊!墳場不願接受我! 嘲諷,我向海盜挑戰, 希望在激烈的鬥毆死亡: 「在這裡」,我喊叫,「快點來呀!我的船充滿了寶藏呀!」 但是,啊!海的野蠻兒子們,在恐懼中航過,然後逃之夭夭。

19 ─我多麼經常陷入渴望 在海洋的最深處; 我將船衝向暗礁, 可怕的船舶墳場; 但無處是墳墓!死亡永不至! 這是天譴的恐怖懲罰。

20 請問你們, 掌握我赦免權柄的幸福天使們: 當你不曾告訴我解脫的方法 我難道不是你們所嘲弄的悲傷笑柄? 無望!恐懼,空妄想! 世上不變的信念已是過往! 我只剩下一個希望, 一個堅定不移的希望:

21 雖然地球可能會長出新芽, 它卻必須滅亡。 審判之日!世界末日! 何時我的夜晚會結束? 何時毀滅才會降臨? 當死者再起,我就能入虛空。 天上的星星呀,停止你的運行! 就讓永恆滅絕落在我身上!

22

23 Dies Irae 神怒之日

24 神怒之日 這段旋律之拉丁經文,據傳為十三世紀湯瑪斯(Thomas of Celano)所寫,描述最後審判的天雷怒吼,「世界將被燒成灰燼」、「可怕戰慄」、審判將來」。 「神怒之日」經文本身,常被運用於羅馬天主教安魂彌撒,莫札特、白遼士、聖賞、威爾第、布瑞頓等人的安魂曲也都用過這段經文。

25

26 Camille Saint-Saens “Dies Irae” from Requirem

27 Berlioz的引用 1827年9月11日,白遼士在巴黎欣賞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演出時,深深為擔任女主角的愛爾蘭演員史蜜遜(Harriet Smithson, )著迷。可惜努力徒勞,作曲家飽受單戀煎熬,旺盛激越的情感,讓白遼士譜出《幻想交響曲:一位藝術家的五段生活片段》(Symphonie fantastique:Épisode de la vie d‘un Artiste…en cinq parties),成為痛苦與熱情的出口。

28 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 此曲描繪充滿才華,想像力過人的藝術家,因陷於對愛情絕望的痛苦深淵,吞食鴉片後於幻覺中所見之事。在第四樂章,他見到自己殺死至愛,被送上斷頭台,而之後的第五樂章,則是魑魅魍魎群聚狂歡的〈巫魔會之夜夢〉(Songe d'une nuit de sabbat)。作曲家在樂譜上寫到:

29 「藝術家看到自己身處巫魔會之中,一堆醜惡的幽魂、巫師、怪物,全來參加他的葬禮。奇怪的聲音、呻吟、爆出的獰笑,還有來自遠方,似乎又和其他哭嚎互相應答的叫聲。情人的旋律又出現了,她卻不再高貴羞澀,不過就是一個粗俗的舞曲調,不堪、古怪。原來她也來參加這場巫魔會……她的到來引起野獸般的歡呼……一起加入魔鬼的狂歡……喪鐘敲響,戲謔地模擬『神怒之日』的旋律。這是巫魔會的舞蹈,和『神怒之日』融合為一。」

30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Symphonie fantastique V. Dream of
a Sabbath Night

31 Franz Liszt Totentanz,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32 Peter Tchaikovsky “Marche funebre” from Six Morceaux

33 Johannes Brahms Klavierstuecke Op.118 No.6 Intermezzo

34 Sergei Rachmaninoff Symphonic Dances

35

36

37

38 Eugene Ysaye Violin Sonata No.2

39

40 如何用音樂說鬼故事? 音階和調性:作曲家通常會用小調和半音階來表現幽靈與鬼怪。 對莫札特, D小調尤其鬼影幢幢,暗示陰暗力量。

41 音響與音程: 奇特、反常、不和諧的聲音組合,向來給人「異世界」的感受,無論作曲家想的是什麼。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三重奏 因第二樂章開頭的奇特聲響而被稱為「鬼魂三重奏」(Ghost Trio)

42 狼谷場景 場景根植於 降E—升F—A—C 此一減七和弦
韋伯歌劇《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中,恐怖的狼谷場景,作曲家就大幅運用半音階和增減音程表現魔鬼。 場景根植於 降E—升F—A—C 此一減七和弦

43 三全音(tritone)在音程距離為增四度或減五度。比方說Fa和Si兩音,距離就是三個全音。
音樂中的魔鬼 三全音(tritone)在音程距離為增四度或減五度。比方說Fa和Si兩音,距離就是三個全音。 西方從教會歌唱中歸納心得,增四度既不和諧,又很難唱,所以被稱為音樂中的魔鬼 (diabolus in musica)

44 Bach《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這六組的調性依序是G大調、d 小調、C大調、降E大調、C小調和D大調。
一說,認為這六曲應兩兩一組,分別對應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 G和D之間可以看成相差四度,C和降E之間則相差(小)三度,C和D則是(大)二度,這是越來越靠近的過程,代表人和上帝越來越接近。

45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 黑色安息日樂團,所謂的重金屬始祖,在他們首張同名專輯(1970)的同名主打歌 〈Black Sabbath〉中,從前奏的電吉他到旋律,都用了減五度的三全音。雖然他們後來表示,寫歌時只是想找到『對的感覺』,而沒有想到三全音(或許也不知道魔鬼音程的典故)。但這首魔鬼歌曲的確用了三全音,甚至開啟了重金屬音樂時代。

46

47 德國詩人柏格(Gottfried August Bürger,1747-1794)於1773年寫作敘事詩《蕾諾兒》(Lenore),不只是文學經典, 也成為許多藝術家的靈感。
作曲家中,至少法國作曲家杜帕克(Henri Duparc, )寫過交響詩《蕾諾兒》(Lénore),德國作曲家拉富(Joseph Joachim Raff, )寫成其第五號交響曲《蕾諾兒》,德佛亞克改成清唱劇《幽靈的新娘》(The Spectre’s Bride)。

48 若不論柏格作品,而討論蕾諾兒傳說的諸多變形,樂曲中流傳最廣的,應是馬勒《少年魔號》(Des Knaben Wunderhorn)
〈美麗號角響起處〉 (Wo die schönen Trompeten blasen) 「美麗號角響起處,是綠草如茵的遠方。那是我家,我綠色的家。」

49

50

51

52 Fin 感謝大家


Download ppt "舒伯特 魔王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魔王》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