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药物 杂质 检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药物 杂质 检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药物 杂质 检查

2 复习 请简述药品分析的程序? 取样(制备样品液) →分析(性状观测→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填写药品检验卡(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

3 药物的杂质检查 药品的杂质检查是药品的质量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的纯度是指药物的纯净程度 它是反应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4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用于检查的仪器分析方法统计表
检查种数/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59 红外分光光度法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534 薄层色谱法 276 荧光分析法 5 气相色谱法 58 永停滴定法 145 pH法 684

5 药物中的杂质及其来源 1、药物中的杂质 药物中的杂质,是指药品中含有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无治疗的部分。 2、药物杂质的来源
(1)生产过程中引入 (2)贮藏过程中产生

6 药物杂质的来源 从生产过程中引入 从贮藏过程中引入 1、未反应完全的原料、原料不纯 1、水解反应(酯、内酯、酰胺、环酰胺及苷类药物)
2、反应中的中间体、副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酚羟基、巯基、亚硝基、醛基以及长链共轭多烯等结构的药物) 3、残留的试剂、溶剂 3、构型、光学活性、聚合、霉变或潮解等改变 4、器皿、金属离子等反应催化剂 4、晶型改变

7 药物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 例1:从阿片中提取吗啡时,从原料中可能引入罂粟碱等其它生物碱。
例2:用水杨酸为原料合成阿司匹林时,由于反应不完全,可能引入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等杂质。 例3:用苯巴比妥合成苯巴比妥钠时,可能引入苯巴比妥。

8 药物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 例4:合成肾上腺素时,要经过中间体肾上腺酮,精制时没有除净,成品中就会引入酮体杂质。
例5:合成布洛芬时,会引入中间体异丁苯乙酮和副产品异丁苯乙醇等杂质。 例6:合成氰化可的松时,可能引入少量副产品皮质酮。

9 药物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 例7:在生产中应用金属催化剂、金属器皿、金属管道和不耐酸耐碱的金属工具,可能引入砷、铅、铁、铜、锌等金属杂质。 例8:以工业氯化钠生产药用氯化钠时,会将钾、溴、碘、镁等元素的化合物作为杂质带入产品。

10 药物杂质的来源:贮藏过程中产生 例1:氧化:含有芳香胺结构、亚硝基、酚羟基、巯基、醛基及长链共轭双键结构的药物(如磺胺类药、二巯基丙醇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使其变色、失效甚至产生毒性。 例2:水解:(1)阿司匹林在潮气中易水解为水杨酸和醋酸。(2)硫酸阿托品可水解为莨菪碱和消旋莨菪碱。(3)普鲁卡因可水解为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胺基乙醇, 例3:发生异构化或晶型转变:甲苯咪唑有A、B、C三种晶型,在长期的贮藏中,无效的A晶型会增多。

11 药物杂质的来源 严格控制药品的贮藏条件,严格监控药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都是降低药品杂质含量的有效措施。

12 杂质的分类 1、根据来源和分布分类 (1)一般杂质 (2)特殊杂质 2、根据性质分类 (1)指示性杂质(信号杂质) (2)有毒有害杂质

13 杂质的分类:根据来源和分布分类 一般杂质 特殊杂质 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药典附录中加以规定)
举例:阿司匹林生产中由于乙酰化不完全引入的的水杨酸 一般杂质 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药典附录中加以规定) 如:酸、碱、水分、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 特殊杂质 特殊杂质是指该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其生产工艺或性质有可能引入的杂质。 由于药物的品种不同,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原料和试剂;同一种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路线;药物在贮存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分解变化产物。

14 杂质的分类:根据性质分类 指示性 杂质 /信号 有害 杂质 对人体健康并不造成危害,但存在数量能反映出其他杂质的含量和药品的总体纯度等情况。
如氯化物、硫酸盐。 有害 杂质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杂质,所以在质量标准中要加以严格控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如砷盐、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

15 药物的纯度及要求 通常可以从:①药物的结构;②外观性状;③理化常数;④杂质检查;⑤含量测定,等方面作为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来表明和评定药物的纯度。 在药物的质量标准中就规定药物的纯度要求:在不影响疗效、稳定性和毒副反应的原则下,为不增加生产成本,加重病人负担,对药物中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的限量。

16 药物的纯度及要求 杂质多了可引起: ①药物的理化常数变化; ②外观性状变化; ③稳定性下降; ④含量下降、活性下降; ⑤毒副作用上升。
药物纯度的检测标准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

17 化学试剂的纯度(补充) 级别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标签颜色 主要用途 一级 优级纯 GR 绿 精密分析实验 二级 分析纯 AR 红
一般分析实验 三级 化学纯 CP 一般化学实验

18 药物的纯度与化学试剂的纯度的区别 化学试剂不考虑杂质的生理作用 不考虑用于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 不能用化学试剂规格代替药物质量标准
更不能把化学试剂当作药物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19 杂质的限量 1、含义 药物中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 药典中规定的杂质检查均为限量检查。 2、判断
①没有必要把药物中的杂质完全除去:对于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量。 ②药物中杂质允许最大限度的原则:只要药物中的杂质含量在一定限度内,不致于对人体有害,不会影响疗效和稳定性。

20 杂质的限量 3、表示方法 通常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以 ppm表示:Parts per million的缩写)表示
4、杂质的限量检查方法 取一定量被检杂质的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即反应温度、所加试剂、放置时间等完全一致。 然后对反应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21 杂质的限量 4、杂质的限量检查方法 也有不与杂质对照品进行比较的。 例:纯水中含Cl-1测定
取50ml水样加入硝酸与硝酸银试剂,以不发生浑浊为合格。 因为当50ml水中含有0.2mg Cl-1时,其产生的氯化银沉淀已可造成溶液的明显浑浊。 此项检查,将氯化物的含量限于每毫升4μg以下。

22 杂质限量的计算 L:杂质限量 V:标准溶液体积,ml c:标准溶液浓度,g/ml ms:供试品量,g 标准溶液体积×标准溶液浓度
杂质限量= ×100% 供试品量 L:杂质限量 V:标准溶液体积,ml c:标准溶液浓度,g/ml ms:供试品量,g L= ×100% L(ppm)= ×10-6

23 杂质限量的计算 例1:对乙酰氨基酚中硫酸盐的检查
取对乙酰氨基酚2.0g,加水100ml,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2-)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浊度不得更大。求硫酸盐的限量为多少?

24 杂质限量的计算 例2:丙磺舒中检查重金属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取丙磺舒1.0g,依法检查,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应取标准铅液多少毫升(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25 杂质限量的计算 例3:磷酸可待因中检查吗啡 :取本品0.1g,加盐酸溶液(9→100)使溶解成5ml,加亚硝酸钠试液2ml,放置15min,加氨试液3ml,所显颜色与吗啡溶液[取无水吗啡2.0mg,加盐酸(9→100)使溶解成100ml]5.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问限量为多少?

26 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酸碱度的检查 (二)溶液颜色检查法 (三)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四)氯化物检查法 (五)硫酸盐检查法
(六)铁盐检查法 (七)重金属检查法 (八)砷盐检查法 (九)炽灼残渣检查法 (十)干燥失重测定法 (十一)水分测定法

27 酸碱度的检查 检查意义 酸碱性杂质的存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稳定性。
对在工艺中使用过酸或碱处理的药物(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在产品中引入酸碱性杂质) ,或对酸碱不稳定的药物,如酯类、酰胺类等,一般需进行酸碱度的检查。

28 酸碱度的检查 pH值低于7.0——酸度 pH值高于7.0——碱度 pH值在7.0上下两侧——酸碱度 酸碱度检查所用的水是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

29 酸碱度的检查 检查方法 (1)酸碱滴定法 (2)pH值法 (3)指示剂法

30 酸碱度的检查: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在一定指示剂的条件下,用酸或碱的滴定液滴定样品中的碱性或酸性杂质,用消耗滴定液的体积来测定样品酸碱杂质的量。

31 酸碱度的检查:酸碱滴定法 例:氯化钠酸碱度检查的方法: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
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pH=6.0~7.0,黄色~蓝色)2滴, 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 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32 酸碱度的检查:pH值法 pH值法,是通过测定一定浓度供试品溶液的pH值,来测定药物中酸碱性杂质量的方法。
常用于制备注射剂原料药中酸碱性杂质的测量。 例:青霉素钠酸碱度的检查方法: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30mg的溶液,依法测定pH值应为5.0~7.5。

33 酸碱度的检查:指示剂法 指示剂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颜色的改变,来检查酸碱性杂质的方法。 例:蒸馏水的酸碱度检查方法:
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pH值在4,4以下),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pH值在7.6以下)。

34 溶液颜色检查法 检查意义 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有色的杂质,或在贮藏过程中产生有色杂质。
溶液颜色检查法,是控制和测量药物中有色杂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35 溶液颜色检查法 检查方法 (1)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2)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查有色杂质 (3)色差计法

36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采用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的方法,以检测药物中有色杂质的含量。

37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检查时,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于25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ml,另取规定色调色号的标准比色液10ml, 置纳氏比色管中。 将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而下透视或平视观察,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标准管比较,不得更深。

38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标准比色液由三种有色无机盐配成: 重铬酸钾液(黄色) 硫酸铜液(蓝色) 氯化钴液(红色)

39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按《中国药典》分别取以上三种溶液,配成黄绿、黄、橙黄、橙红、棕红五种色调的贮备液
贮备液再加水稀释配成颜色深浅不同的10个色号的标准比色液

40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色调 比色用 氯化钴液 ml 重铬酸钾液 硫酸铜液 水 黄绿色 1.2 22.8 7.2 68.8
黄色 4.0 23.3 72.7 橙黄色 10.6 19.0 66.4 橙红色 12.0 20.0 68.0 棕红色 22.5 12.5 45.0

41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色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贮备 液ml 0.5 1.0 1.5 2.0
2.5 3.0 4.5 6.0 7.5 10.0 加水 量ml 9.5 9.0 8.5 8.0 7.0 5.5 4.0

42 溶液颜色检查法1: 与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 检查时根据药物中有色杂质的颜色及限量要求,选择一定色调、色号的标准比色液作为对照,进行比较。

43 溶液颜色检查法2: 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查有色杂质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10ml,滤过,取滤液按照分光光度法于规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规定值。 例:维生素C在贮存过程中受到氧化易变色,检查时,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摇使溶解,溶液经4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滤液于4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超过0.03。

44 溶液颜色检查法3: 色差计法(补充) 通过色差计直接测定溶液的透射三刺激值,对溶液颜色进行定量表述和分析。 目视法难以判断时使用。

45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检查意义 “澄清”系指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相当于所用溶剂,或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
检查药物中的不溶性杂质,主要用于制备注射剂的原料药或注射剂检查。

46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浊度标准贮备液的配制 配制1.0%的硫酸肼水溶液,放置4~6h,待浊度稳定后,取此溶液和10.0%乌洛托品水溶液等量混溶。于25℃避光放置24h,即可。 浊度标准贮备液应在暗处保存,在2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0ml,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浊度标准原液。

47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浊度标准原液的浑浊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查
将浊度标准原液置1cm吸收池中,在550nm处测定吸收度,应为0.12~0.15。 浊度标准原液应在配制后48h内使用。 临用时取浊度标准液原液适量,加水稀释制成不同级号的浊度标准液。 浊度标准液应在配制后5min内使用,供试品则应在溶解后立即检视。

48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浊度标准液 级号 0.5 1 2 3 4 浊度标准 原液/ml 2.5 5 10 30 50 水/ml 97.50
不同级号浊度标准液 浊度标准液 级号 0.5 1 2 3 4 浊度标准 原液/ml 2.5 5 10 30 50 水/ml 97.50 95.0 90.0 70.0 50.0

49 氯化物检查法 检查意义 药品从原料或制备过程中极易引入氯化物杂质。
虽然微量氯化物对人体无害,但可用以考察药品的纯杂程度,是一种“指示性杂质”。 控制其限量,同时就控制了有关杂质的限量,对保证药品的纯度有重要意义。

50 氯化物检查法 原理 Cl-+Ag+ → AgCl↓(稀硝酸环境下) 与氯化钠标准溶液比较浊度 方法
(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具体方法查看药典) (2)比浊法(具体方法查看药典)

51 氯化物检查法 在50ml纳氏比色管中进行反应。
样品配成水溶液约25ml(溶液如为碱性,可加硝酸使成酸性)+稀硝酸10ml+硝酸银试液1.0ml+水至50ml摇匀,与氯化钠标准溶液(10μg/ml, ml/50ml)对照管比较。

52 氯化物检查法 ①观察方式:药典规定在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
②加入稀硝酸可加速生成AgCl,浊度较好,另外还可避免碳酸银,氧化银,磷酸银沉淀的干扰,以每50ml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 ③温度以30-40C浊度最大,室温亦可。 ④比色前应在暗处放置5min,光照将使AgCl分解,影响比色。 ⑤标准氯化钠标准溶液用量 ml/50ml(10μg/ml)时浊度区别最为明显。

53 氯化物检查法(补充) 加硝酸的量与作用 (1)加硝酸的量:以每50ml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过大会增大AgCl的溶解度而降低反应灵敏度。
(2)加硝酸的作用 ①防止产生Ag2SO3、Ag2CO3、Ag3PO4、Ag2C2O4、AgBO2,因为这些沉淀溶于HNO3,这样就可消除SO32-、CO32-、PO43-、C2O42-、BO2-的干扰。 ②可加速AgCl的生成。 ③AgCl不溶于HNO3,可在HNO3中产生最好的乳化浑浊,从而可改善氯化银浑浊的均一性,提高检查准确性。

54 氯化物检查法(补充) 注意点 (1)溶液不澄清应过滤后取续滤液检查,但纸中含有氯离子,用含硝酸的蒸馏水洗滤纸,再过滤。 (2)溶液有色:
①使其褪色,但不影响氯离子的测定(如检查高锰酸钾中的氯离子可先用乙醇褪色);(内消法) ②将供试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硝酸银反复沉淀,再在其中加入氯化钠标准溶液,配成对照液;另一份作为供试液。(外消法)

55 氯化物检查法(补充) 注意点 (3)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I-、Br-干扰的排除:
②利用AgI沉淀稳定,在氨溶液中不溶解,而AgBr、AgCl沉淀在氨溶液中溶解的性质,除去I-的干扰。

56 氯化物检查法(补充) 注意点 (4)不溶于水的药物: ①加水使氯离子溶解后,过滤,取续滤液检查。
②药物在稀乙醇或丙酮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加稀乙醇或丙酮溶解后检查,但对照液也应用稀乙醇或丙酮配。 (5)更难使氯离子溶出的药物,如有机氯杂质,可采取碱水解后检查。有的需有机破坏。

57 硫酸盐检查法 原理 SO42-+Ba2+ → BaSO4↓(白色) (稀盐酸环境下)与标准硫酸钾溶液比较浊度 方法与限量
比浊法(具体方法查看药典)

58 硫酸盐检查法 在50ml纳氏比色管中进行反应。
样品配成水溶液约40ml(溶液如为碱性,可加盐酸使成酸性)+稀盐酸2ml+25%氯化钡溶液5ml+水至50ml摇匀,与硫酸钾标准溶液(0.1mg/ml, ml/50ml)对照管比较。

59 硫酸盐检查法 (1)观察方式:药典规定在黑色背景上,从上向下观察。由于液层较厚、背景对比度强,有利于做出准确判断。
(2)加入稀盐酸2ml(pH约为1.1),可避免碳酸钡,磷酸钡沉淀的干扰,如大于此酸度,灵敏度下降。 (3)硫酸根浓度以50ml中含 mg 为宜,浊度区别明显。 (4)温度最佳25-30C水浴10min,温度低,浊度差。

60 硫酸盐检查法 3、注意点 (1)溶液不澄清应过滤后取续滤液检查,但要用含盐酸的蒸馏水洗滤纸中的硫酸盐。 (2)有色溶液,处理方法同氯化物。
(3)氯化钡试液浓度以25%为最佳,应充分搅匀,以免影响浊度。 (4)本法受盐效应影响较大,应予注意。

61 铁盐检查法 硫氰酸盐法(Ch.P.、USP采用) 巯基醋酸法(BP采用)

62 铁盐检查法 原理 Fe3++6SCN-(硫氰酸铵) → Fe(SCN)63-(红色)(硫氰酸铁络离子)
(稀盐酸环境下)与标准铁溶液比较所呈颜色 方法与限量 比色法(具体方法查看药典)

63 铁盐检查法 在50ml纳氏比色管中进行反应。 样品配成水溶液约25ml+稀盐酸4ml+过硫酸铵50mg,+水至35ml+30%硫氰酸铵溶液3ml+水至50ml,摇匀,与标准铁溶液(10g/ml, ml/50ml)对照管比较。

64 铁盐检查法(补充) (1)标准铁溶液(用稀硫酸配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防止水解)浓度以50ml中含10-50g为宜,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呈色梯度明显。 (2)酸度以50ml中含稀盐酸4ml为宜,所生成红色最深。另外稀盐酸可防止铁水解和避免弱酸盐的干扰。

65 铁盐检查法(补充) (3)过硫酸铵可使供试液中的Fe2+→Fe3+;防止光线使Fe(SCN)63-褪色(Fe(SCN)63-遇光敏感,易还原或分解)。 另外过量的过硫酸铵还可增加配离子的稳定性,提高反应灵敏度和消除氯化物与铁盐形成配合物的干扰。

66 铁盐检查法(补充) 注意点 (1)某些药物(葡萄糖、糊精、硫酸镁)在检查过程中需加硝酸处理,则不加过硫酸铵,但需煮沸除氧化氮(NO、NO2),因硝酸中含有亚硝酸,能与硫氰根离子作用,生成红色亚硝酰硫氰化物,影响比色。 (2)色调不一致时,可加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取醇层比色,(Fe(SCN)63-在有机溶液中溶解度大,易于浓缩)。

67 铁盐检查2耀补充) 注意点 (3)重金属干扰的排除:某些重金属将极大地干扰测定(如汞、银、铜离子,形成络合物或沉淀)。
(4)阴离子干扰的排除:氯离子、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等离子,与Fe3+形成无色配离子干扰检查,可适当增加酸度和增加硫氰酸铵试液的量,用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后比色。氯离子有影响,但加入过量的硫氰酸铵可使氯离子干扰排除;硫酸根离子干扰较大,故不能在硫酸酸性条件下。 (5)环状结构或不溶于水的药物需炽灼后检查。

68 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S2-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如银、铅、汞、铜、镉、锡、锑、铋等。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铅在体内又易积蓄中毒,所以检查时以铅为代表。

69 重金属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重金属检查法一共收载有四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第二法:炽灼破坏法 第三法:硫化钠法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70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仅适用于供试液澄清、无色、对检查无干扰或经处理后无干扰的药物。 原理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仅适用于供试液澄清、无色、对检查无干扰或经处理后无干扰的药物。 原理 CH3CSNH2 + H2O → CH3CONH2 + H2S H2S + Pb2+ → PbS↓+ 2H+ (pH3.5醋酸盐缓冲液环境下) 与标准铅溶液比较所呈颜色(黄色到棕黑色)

71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方法与限量 在50ml纳氏比色管中进行反应。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方法与限量 在50ml纳氏比色管中进行反应。 样品+pH3.5醋酸盐缓冲液2ml+水适量使成25ml+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溶液总量为27ml),放置2min,与标准铅盐按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72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1)纳氏比色管应置于白纸背景下,自上而下观察。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1)纳氏比色管应置于白纸背景下,自上而下观察。 (2)标准铅溶液配法(10μg/ml硝酸铅,取1-2ml,浓度以27ml溶液中含10—20μg的铅)为防止铅盐水解,配制时,加入5ml硝酸,应在临用前配制,使用不超过一周。 (3)酸度以pH3.5为宜,此时PbS↓完全,酸度增大,呈色变浅,酸度太大则不显色。若供试品呈强酸性,则需碱化至中性,然后加入醋酸盐缓冲液。

73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注意点 (1)供试品如有色,可采取外消色法(焦糖),使两管颜色相似或内消色法。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注意点 (1)供试品如有色,可采取外消色法(焦糖),使两管颜色相似或内消色法。 (2)若溶液中有微量的高铁盐存在,在弱酸性溶液中将氧化硫化氢析出硫,影响比色,可加入维生素C或盐酸羟胺,使Fe3+→Fe2+,Fe2+不干扰测定。 (3)若供试品为铁盐,可使其与盐酸络合为HFeCl62-,用乙醚除去再碱化后用氰化钾掩蔽微量的铁盐,加硫化钠检查铅盐(酸性条件会破坏络合物)。

74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注意点 (4)不溶性的硫化物应作处理(加酸、碱或形成配合物),使其可溶后检查。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注意点 (4)不溶性的硫化物应作处理(加酸、碱或形成配合物),使其可溶后检查。 (5)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盐酸超过1.0ml,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它试剂进行处理者,除另有规定外,对照液中应取同样同量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同上进行检查。

75 重金属检查法 第二法:炽灼破坏法 将供试品炽灼破坏后检查或取炽灼的残渣进行检查的方法
重金属检查法 第二法:炽灼破坏法 将供试品炽灼破坏后检查或取炽灼的残渣进行检查的方法 适用于在水、乙醇中难溶的药物,或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有机药物。 原理:同第一法 方法与限量:同第一法

76 重金属检查法 第二法:炽灼破坏法 注意点 (1)炽灼温度应控制在500-600C,否则重金属将损失。
重金属检查法 第二法:炽灼破坏法 注意点 (1)炽灼温度应控制在 C,否则重金属将损失。 (2)炽灼的残渣用硝酸加热处理时,要蒸干氧化氮,否则亚硝酸会氧化硫化氢析出硫而影响比色。 (3)蒸干后加盐酸使之成为氯化物,盐酸中带入重金属的机会较多,应作空白检查。

77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三法:硫化钠法 适用于难溶于稀酸,但能溶于稀碱的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 原理 方法与限量
S2- + Pb2+ → PbS↓(在碱性条件下) 与标准铅溶液比较所呈颜色(黄色到棕黑色) 方法与限量 取供试品+氢氧化钠试液5ml和水20ml使溶解+硫化钠试液5滴,与标准铅溶液比较所呈颜色。

78 重金属检查法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适用于含2-5μg重金属杂质的检查(纳氏比色管难以观察) 原理:同第一法 方法与限量:
标准铅溶液制备:精密量取标准铅溶液一定量,用水或规定溶剂稀释成10ml+pH3.5醋酸盐缓冲液2ml与硫代乙酰胺试液1.0ml,放置10min,用50ml注射器转移至滤器中滤过(滤速为1ml/min),滤毕,取下滤膜,在滤纸上干燥即得标准铅斑。另取供试液10ml,同上操作,与标准铅盐对照液比较。

79 重金属检查法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80 砷盐检查法 古蔡氏法(Gutzeit)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Silver iethyldithio-carbamate)
(Ag(DDC)法) 白田道夫法(补充) 次磷酸法(补充) 中国药典采用前两种方法检查药物中微量的砷盐。

81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原理 金属锌与酸作用生成新生态的氢 与药物中微量的砷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 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

82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方法与限量 (1)反应液中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能将As5+ →As3+ ,碘化钾被As5+氧化为碘分子又被氯化亚锡还原为碘离子,它与锌离子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有利于砷化氢的不断生成。 另外,碘化钾和氯化亚锡还能抑制锑化氢的生成(锑化氢也能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 氯化亚锡又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气连续、均匀地发生。

83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方法与限量 (2)标准砷斑用2ml,1μg/ml标准砷液相当于2μg的砷,制备可得清晰的砷斑。
(3)锌粒和供试品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气体,与溴化汞的色斑,干扰试验结果,故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 (4)醋酸铅棉花的松紧程度应控制。

84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注意点 (1)所生成的砷斑不稳定,应干燥、避光、立即比较。
(2)有机结合态的砷应破坏后检查(加酸或碱),但温度应低于600C。 (3)供试品若为铁盐,能消耗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可加酸性氯化亚锡,使高铁离子还原后检查。

85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注意点 (4)供试品(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若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硫化氢或二氧化硫,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黑色硫化汞和金属汞,可先用硝酸处理,使其氧化为硫酸盐。 (5)锑盐含量较多时,可改用白田道夫法检查砷,其原理为氯化亚锡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还原为棕褐色的胶态砷,与一定量的标准砷盐比较,本法的灵敏度为20μg(以As2O3计)。

86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87 砷盐检查法:Ag(DDC)法 原理 同古蔡法,但砷化氢导出后与Ag(DDC)作用,生成红色胶态银,必要时可将吸收液移入吸收池,以Ag(DDC)为空白,在510nm处比色,与一定量的标准砷盐比较,还可测定含量

88 砷盐检查法:Ag(DDC)法 方法与限量 (1)加入有机碱可促进反应的进行,USP用0.5% Ag(DDC)的吡啶溶液(灵敏度高达0.5μgAs/30ml),Ch.P.(2005年版)用0.25% Ag(DDC)的三乙胺-氯仿溶液(灵敏度略低)。 (2)锑盐的干扰小。

89 砷盐检查法:Ag(DDC)法

90 砷盐检查法:白田道夫法 原理 为氯化亚锡在盐酸中能将砷盐还原成棕褐色的胶态砷,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用同法处理后的颜色进行比较,即可判断供试品的含砷量。 2As3+ + 2SnCl + 6HCl → 2As + 2SnCl4 + 6H+

91 砷盐检查法:次磷酸法 原理 在盐酸酸性条件下,次磷酸还原砷盐为棕色的游离砷,再与一定量的标准砷盐比较。 方法与限量
(1)用于硫化物、亚硫酸盐以及含锑药物的砷盐检查,不产生干扰。 (2)灵敏度较古蔡法低。

92 砷盐检查法 注意四种检查方法的生成物: 古蔡法生成的是黄色至棕色的砷斑 Ag(DDC)法生成的是红色胶态银 白田道夫法生成的是棕褐色的胶态砷
次磷酸法生成的是棕色的游离砷

93 炽灼残渣检查法 检查有机药物中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方法。
有机药物经高温( C)加热炭化,加入硫酸,低温加热除尽硫酸蒸气后,于高温( C)炽灼至完全灰化,使有机物质破坏分解为挥发性物质逸出,非挥发性无机杂质成为硫酸盐,即为“硫酸灰分”或炽灼残渣,如不经硫酸处理,继续灰化完全的称为“灰分”。

94 炽灼残渣检查法 注意点 1、操作及称重方法: (1)坩埚要事先恒重,精密称定,所得的残渣要恒重; (2)坩埚应斜置,防止暴沸和溅出;
(3)有机药物在坩埚中加热开始时应缓缓加热,加入硫酸后也应缓缓加热,防止药物暴沸、溅出和硫酸腐蚀; (4)坩埚炽灼后要放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

95 炽灼残渣检查法 注意点 2、如供试品为重金属,炽灼温度应为500-600C,防止重金属逸失。
3、药物的炽灼残渣限量一般为0.1%-0.2%(1g供试品不超过1-2mg)。含氟药物用铂坩埚。

96 干燥失重测定法 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失的重量 根据所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干燥失重的百分率 主要用于控制药物中的水分或挥发性物质
测定方法有: 1、常压恒温干燥法 2、干燥剂干燥法 3、减压干燥法

97 干燥失重测定法:常压恒温干燥法 适用于受热稳定的药物
在105C干燥至恒重,如药物含水量较多,或熔点较低,应适当降低干燥温度或先于低温下干燥失去大部分水,再提高温度。 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分析化学0.2mg

98 > > 干燥失重测定法:干燥剂干燥法 适用于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药物
将药物置于干燥器内,利用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吸收供试品中的水分,干燥至恒重。 常用干燥剂的吸收能力: > > 五氧化二磷 硅胶 硫酸 (吸水力强, 但价高) (吸水力大于硫酸, 使用方便,价廉,变色,可以反复使用) (吸水次之, 较便宜)

99 干燥失重测定法:减压干燥法 减压条件下,水或其他挥发性物质沸点降低,大大缩短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 故适于受热不稳定、熔点低或难以干燥的药物。

100 水分测定法 第一法:费休氏法 第二法:甲苯法 A. 容量滴定法
本法是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啶和甲醇溶液中能与水起定量反应的原理以测定水分。所用仪器应干燥,并能避免空气中水分的侵入;测定操作宜在干燥处进行。 B. 库仑滴定法 本法仍以卡尔-费休尔反应为基础,应用水停滴定法测定水分。 第二法:甲苯法

101 残留溶剂 本法用以检查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害有机溶剂残留量,包括苯、氯仿、二氯甲烷、吡啶、甲苯及环氧乙烷。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直径为 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固定相,柱温80-170C;并符合下列要求:一般要求理论塔板数大于1000。

102 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酸碱度的检查 (二)溶液颜色检查法 (三)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四)氯化物检查法 (五)硫酸盐检查法
(六)铁盐检查法 (七)重金属检查法 (八)砷盐检查法 (九)炽灼残渣检查法 (十)干燥失重测定法 (十一)水分测定法

103 实训: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实训目的: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 、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104 特殊杂质的检查 特殊杂质是指在药物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某些特殊杂质。如聚合物、高分子杂质。残留溶剂、有关物质和吸光性杂质等。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必须严格进行检查。 1、聚合物和高分子杂质 2、有关物质检查法 3、其他生物碱的检查法 4、吸光度检查法

105 特殊杂质的检查 1、聚合物和高分子杂质 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等药物中的二聚物、三聚物是内源性致敏杂质,必须严格控制其限量。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等药物中的聚合物也是有害杂质。 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胰岛素中的高分子蛋白也是有害杂质。

106 特殊杂质的检查 1、聚合物和高分子杂质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2005年版药典用分子排组色谱法对上述14种原料及其28种制剂进行检查。
这是新版药典的重要改进之一。

107 特殊杂质的检查 2、有关物质检查法 有关物质是指存在于药品中的少量与主要密切相关的原料药、中间体、副产物及分解的产物等特殊杂质。
有关物质的具体成分多数是未知的,只有少数药品的有关物质是已知的。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05种药品检查有关物质,用薄层色谱法对219种药品检查有关物质。

108 特殊杂质的检查 3、其他生物碱的检查法 生物碱类药物多数是从植物药中提取或经提取合成的,产品中常混有其他生物碱。
为了控制其质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列出“其他生物碱”和“其他金鸡纳碱”等项目检查此类特殊杂质。

109 特殊杂质的检查 3、其他生物碱的检查法 如硫酸奎宁检查其他金鸡纳碱,硫酸阿托品检查其他生物碱。
某些生物碱类药品的检查项目中还指定检查某种生物碱杂质。 此外在氨基酸类药物中还列出了其他氨基酸检查项目。

110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1)酮体的检查 (2)杂质吸光度

111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1)酮体的检查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中有4种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主要特殊杂质是它们相应的中间体:肾上腺酮、去甲肾上腺酮、去氧肾上腺酮、异丙肾上腺酮,总称为酮体。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规定其一定浓度的溶液在31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不得大于规定数值,以控制供试品中酮体的限量。

112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2)杂质吸光度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规定通过检查杂质吸光度来控制某些药物中对光有特征吸收的特殊杂质。 方法为用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指定波长出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规定数值,如大于此值则杂质超过限量。

113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2)杂质吸光度
如:盐酸四环素中中性降解物限量检查,规定用本品溶于0.8%氢氧化钠溶液配成10mg/ml的供试液,置4cm吸收池中,从加氢氧化钠起至5min时,在5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不得超过0.12(供注射用)。

114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2)杂质吸光度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规定用检查吸光度的方法控制药物的纯度。
检查时用一定浓度的供试品在该药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应在一定范围内。 或者通过检查吸光度之比来加以控制。方法为在该药生物2个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求出二者的比值,规定其比值德尔范围。

115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2)杂质吸光度
如:青霉素纳在257nm和264nm处有最大吸收,而在289nm处无吸收峰,其杂质青霉噻唑多肽在280nnm处有最大吸收。药典规定青霉素纳1.80mg/ml的水溶液在28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不得大于0.10,以此控制杂质青霉噻唑多肽不超出限量;在264nm波长处的吸光度在0.80~0.88,以此控制青霉素G的含量。

116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2)杂质吸光度
如:头孢噻吩钠20μg/ml水溶液在237nm波长处的吸光度应在0.65~0.72,大于0.72说明未除尽特殊杂质噻吩乙酸,低于0.65说明降解产物超出限量。

117 特殊杂质的检查 4、吸光度检查法 (2)杂质吸光度
如:玻璃酸酶的300U/ml水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不得大于0.6,在260nm处的吸光度不得大于0.42。 如:盐酸多西环素10μg/ml的盐酸甲醇溶液在349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为0.28~0.31。

118 总结 一、概述 二、药物中的杂质及其来源 三、药物的杂质检查法 四、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酸碱度的检查 (二)溶液颜色检查法
(一)酸碱度的检查 (二)溶液颜色检查法 (三)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四)氯化物检查法 (五)硫酸盐检查法 (六)铁盐检查法 (七)重金属检查法 (八)砷盐检查法 (九)炽灼残渣检查法 (十)干燥失重测定法 (十一)水分测定法 五、特殊杂质的检查

119 每日一句 超越自己, 向自己挑战, 向弱项挑战, 向懒惰挑战, 向陋习挑战。


Download ppt "药物 杂质 检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