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講義 5 個別諮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講義 5 個別諮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講義 5 個別諮商

2 第一節 個別諮商的意義與特性 第二節 常見的諮商學派之重點 第三節 諮商專業倫理

3 第一節 個別諮商的意義與特性 學校諮商輔導人員所提供的諮商專業助人服務,主要工作在於諮商、諮詢與評鑑等三個部分
第一節 個別諮商的意義與特性 學校諮商輔導人員所提供的諮商專業助人服務,主要工作在於諮商、諮詢與評鑑等三個部分 諮商服務包括個別諮商與團體諮商,諮詢服務則包括親、師、生等三方面,以及諮商評估與教育評鑑工作

4 學校輔導人員的「個別諮商」位居學校輔導工作的重要核心位置
壹、個別諮商的意義 貳、個別諮商的特性

5 壹、個別諮商的意義 「老師,我的小孩最近不知道怎麼了?以前他從來都不會對我大小聲,但現在我只不過是唸了他幾句而已,就動不動跟我鬧脾氣,說什麼要搬出去找同學一起住,難道父母親就不能管小孩嗎?我這麼辛苦賺錢到底是為了誰啊?」 (來自某位跟輔導老師述說親子議題的家長)

6 (來自某位欲轉介班上學生心理困擾的導師)
「○○老師,我班上有一位同學提到,最近他的父母吵得很兇,吵到要離婚,一方面他覺得很煩,另一方面也提到爸爸以前就經常喝酒,喝完就醉茫茫的,亂丟東西,嚴重時甚至會打媽媽,而他有時會氣到想要打爸爸、希望他消失,或者選擇在外遊蕩,永遠不要回家算了!」 (來自某位欲轉介班上學生心理困擾的導師)

7 「老師,我覺得○○同學需要帶去輔導室輔導啦!他常常動不動就發脾氣,除了罵人、打人,還會講三字經喔!說他『很大尾』,要叫別的學校的人來打人啦!我們又沒有對他怎樣啊!他是想怎樣啦?」
(來自某位對另一位同學之人際行為表現不滿的同學)

8 每個人在不同成長發展階段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感到困難、不舒服的低潮或壓力,而「心理諮商」正是一個幫助案主自我了解、探索及成長的歷程

9 個別諮商是指: 「由具備諮商專業知能與訓練的一方(即學校諮商師或學校輔導老師),協助前來求助的困擾者(即學生或當事人),透過當事人與諮商師雙方一對一的諮商晤談過程,協助釐清當事人的困擾,並訂定諮商目標與具體可行的行動計畫,透過實際行動的改變過程,可順利而有效地解決當事人的問題,因此,諮商歷程就是一種專業助人的過程,也是一種「有品質」的陪伴過程。」

10 貳、個別諮商的特性 醞釀前期(Precontemplation) 醞釀期(Contemplation ) 準備期(Preparation)
Prochaska與Norcross提出六階段改變歷程 醞釀前期(Precontemplation) 醞釀期(Contemplation ) 準備期(Preparation) 行動期(Action) 維持期(Maintenance) 結束期(Termination)

11 以「當事人為中心」的觀點 具有明確的意義性、方向性、建設性與目的性的助人專業過程 諮商關係不同於一般社交關係或友伴關係 諮商師須具備專業的諮商理論背景與技能

12 第二節 常見的諮商學派之重點 Corey整理了十一種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第二節 常見的諮商學派之重點 Corey整理了十一種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以下分別整理常見的諮商理論學派類別,並說明其理論基本假設(人性觀)、諮商歷程(諮商目標與諮商關係),以及諮商介入(諮商技術與程序)等內容

13 壹、心理分析取向 貳、認知行為取向 參、人本存在取向 肆、後現代取向諮商

14 壹、心理分析取向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是Sigmund Freud
其最主要的貢獻是對於人類行為之複雜 性的仔細觀察與關注,同時提出一套完 整理論來廣泛與深入解釋人類行為 Freud學說之重點在於個人滿足基本需求 的內在心理衝突

15 (一)基本假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Freud不斷修訂和發展個人理論,並提出自戀、生和死的本能,以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結構論等重要結論,使精神分析成為了解人類動機和人格的方法

16 Freud學派的人性觀是「決定論」,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主要是由不自覺的潛意識和童年經驗所決定,而支配其潛意識的兩種來源:
本能性衝動 壓抑

17 Freud提出的重要概念包括以下兩點: 「潛意識」與意識層次論著重的是個人內在巨大 潛意識能量的理解與探討,透過不同途徑而間接 推論潛意識內容,而潛意識正是儲藏個人全部的 經驗、記憶與被壓抑的題材 「焦慮」,包括現實、神經質與道德焦慮等類型, 當自我無法理性控制焦慮時,會產生自我防衛行 為來因應焦慮與暫時逃避現實

18 (二)諮商歷程 精神分析的治療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包括: 開始階段 移情作用的發展 修通 移情作用的解決

19 (三)諮商介入 精神分析學派的介入重點,在於當事人過去的童年經驗,其處理焦點放在「過去成因」的探討
Freud的精神分析用於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包括:自由聯想、夢的解析與移情

20 Adler學派治療 Adler強調「自我」的重要與自我超越,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取向、存在取向,以及正向心理學的先驅,可說是自助與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更是精神分析學派第一個將生物學取向的「本我」,轉變成社會文化人文取向的「自我」的心理學家,素有東方孔子與西方蘇格拉底之名

21 (一)基本假設 自卑感與追求卓越是Adler思想中的兩個重要概念

22 Adler思想和Freud思想最大的不同,在於人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生觀,可以自己決定未來與創造生活

23 (二)諮商目標 其諮商目標主要在於諮商師協助當事人從自卑與害怕的生活態度中,改變成為一個具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個體,透過合作、參與和貢獻的方式來面對與因應困難,在社會參與的過程中找到生命意義

24 (三)諮商介入 從Adler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個人可以用有利於社會的態度來面對和因應生活任務
就個體心理學而言,改變的最終目標在於覺察個人的錯誤信念或生命風格,改變的歷程在協助個體對自我信念系統的再次評估與重新導向

25 貳、認知行為取向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取向強調思考、判斷、決定、分析與行動,認為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其交互作用與互為因果關係

26 (一)基本假設 認知行為取向的基本假設認為,人的壓力來自於認知功能障礙,因此治療的焦點放在挑戰個人的「認知」,藉由「認知」的改變,進而促成「情緒與行為」的改變,並可將其應用在教育方面,變成一種「心理—教育」的結構化模式,同時強調「家庭作業」

27 (二)諮商歷程 認知治療取向強調當事人和諮商師的共同合作,諮商過程像是「教育/再教育的過程」,諮商師則扮演「教師」指導與說服的功能與角色,而當事人則是「學習者」或「學生」的角色,介入重點放在「現在」的經驗上,但不提供過多溫暖與同理

28 (三)諮商介入 認知行為取向注重處理「思考」與「行為」,不在「情緒」的引發,藉由多元整合的行為策略與方法,達到促使當事人改變的目標

29 現實治療 創始人是William Glasser,他認為個人要為其所做的事情負責,自己並非是過去的受害者,除非我們選擇如此

30 Glasser在1970年代後期加入了「控制理論」,1998年則改為代表正面積極的「選擇理論」,是現實治療的重要基礎論述,其說明個人如何選擇行動的方式來促進關係

31 (一)基本假設 現實治療認為,人出生就具有五大需求,包括:生存(生理層面)、愛與隸屬、權力、自由,以及快樂/樂趣(心理層面)等,會影響個人生活,每個人的需要程度都不同,有效滿足這些需求,可以使人覺得可以控制

32 現實治療主張行為目的論,人類的行為表現都有內在動機與選擇,而完整行為即是人類嘗試去獲取個人需要與滿足需求,所有行為是由無法分割的四部分組合而成,包括:行動、思考、感受,以及生理等

33 現實治療的特色在於: 強調責任,為個人的選擇負責 拒絕移情的觀點,諮商師是做自己,而非做任何一個人,可善用當下的諮商關係 將諮商維持在「現在」目前的狀態 避免聚焦在症狀

34 (二)諮商歷程 現實治療的目標在於協助當事人與某些人接觸或重新接觸,再與當事人產生連結

35 當一個人採取無效方式與屢次失敗,卻仍無法滿足其需求和帶來負向的不良症狀時,此時諮商師可以幫助當事人了解他們的需要(W)與他們正在做的事情(D),並評估他們的行為(E)與計畫更好的未來(P)(此即為WDEP系統)

36 (三)諮商介入 現實治療的歷程包括: 建立工作關係 探索當事人的完整行為 訂定促進改變計畫 追蹤當事人行動狀況與提供諮詢

37 Glasser和Wubbolding提出了WDEP的簡要治療程序與策略,包括:
需要 行動 評估 計畫與承諾

38 參、人本存在取向 存在主義意義治療 存在主義意義治療的創始人是Viktor E. Frankl
相信人的存在本質在於意義和目的的追尋,藉由行動與努力,愛與成就的價值感經驗、掙扎,而發現存在意義

39 (一)基本假設 人是自由的,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與行動負責,個人是其生活的創造者、生命藍圖的規劃者 存在主義治療共包括六個對人類的基本命題

40 自我覺察的能力 自由與責任 追求自我認同與他人的關係 意義的追尋 焦慮是一種生活型態 覺察死亡與無存

41 (二)諮商歷程 存在主義治療並非是要真的「治療」當事人,而是協助當事人重新檢視個人生活,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與方向前進
諮商歷程就是一種對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追尋的過程,透過「意義」來治療,諮商師能鼓勵當事人探索各種選擇的機會,從中探索有意義的存在與目的

42 (三)諮商介入 初始階段: 協助當事人辨識與澄清對世界的假設 中期階段: 鼓勵當事人完整檢視現今價值系統的來源與權威 結束階段:
幫助當事人將諮商過程中所學到的一切付諸行動

43 個人中心治療 Carl R. Rogers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言人,而個人中心學派的基本概念來自於人本主義心理學 個人中心理論的發展歷經三個階段:

44 1940年代( )的「非指導性諮 商」方式 1960年代( )的「當事人中心 治療」 1960年代以後( )焦點放在 「成為一個真實的自我」

45 (一)基本假設 個人中心治療認為,人本質就有自我實現的潛能,這是一種積極正向的觀點;人如同種子一般,如果提供適當的成長環境,創造促發成長的氛圍與適當條件,就能夠獲得積極成長與發展潛力的機會與能力,而朝向建設性發展

46 個人中心學派相當強調當事人的現象世界,諮商師需要具備三個必要的態度來創造促進成長的條件,它們也是治療關係的核心所在,包括:
真誠/一致性 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與接納 正確和同理的了解

47 (二)諮商歷程 Rogers認為,促使當事人改變的必要條件是:非批判式的傾聽與接納,而個人中心學派治療的焦點即在於當事人的責任與能力

48 個人中心學派治療的目標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氛圍,來幫助當事人成為一個功能完全發揮的個體,以促使當事人改變,朝向真實與自我實現方向的改變過程,著重個人獨立性與統整性,焦點是在「人」而非「問題」上

49 (三)諮商介入 Rogers認為,諮商一開始要著重「情感反應」的方法,之後再將治療焦點從「諮商技術」轉移到「諮商師的特質、信念與態度」,再轉變成「諮商師與當事人諮商關係的品質」上

50 肆、後現代取向諮商 合作取向治療 「合作取向治療」,其強調心理治療背後的「哲學思維」(心法),重點不在治療「理論」本身,並非運用在人身上,而是在找出「在當下」如何靠近一個人與其說話的方式

51 (一)基本假設 其核心概念為:人們所參與的語言系統與語言事件,是存在於合作的關係與交談之中,「相與」是一種特殊談話的方式,在社會連結上給了方向與位置,並強調「治療」是種「對話夥伴」的概念

52 (二)諮商歷程 人類系統如同「語言系統」一般,是一種「創造意義」的系統,而治療則是一種語言系統或創造意義的系統,猶如對話式的交談,治療創造了一種對話式的交談空間,是一種「對話式」或「談話式」的治療風格

53 (三)諮商介入 治療師於治療情境中創造了對話的空間,以「在關係中的個人」取代「個人」的想法,擴大了對話的概念,強調「傾聽、聽到與說出」,讓「當事人的聲音」獲得重視,能聽見更多不同的聲音

54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著重解決方法的建構,透過諮商過程中當事人的優點、特質、解決方法,獲得問題的解決與改變,重新找到希望與選擇

55 (一)基本假設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有別於過去傳統的諮商學派理論,其重要的基本假設包括: 當事人是問題解決的專家(相信當事人)
賦能歷程:引出當事人的優勢與資源,創新思考與相信自己具有改變現狀的能力,積極肯定當事人成功與進步的正向改變,朝向發展個人的期待方向與目標

56 介入焦點從「問題成因」的探討,轉為「問題解決方法」的導引
積極發現當事人正向的資源、優勢能力、努力與其成功經驗,讚賞當事人,以取代負向的問題、缺點、無力與失敗經驗的探討 去病理與去診斷的觀點,不對當事人貼上負向標籤

57 (二)諮商歷程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強調「落實希望與尊重」的諮商精神,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治療取向,介入焦點放在「現在」與「未來」,整個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種賦能的過程

58 (三)諮商介入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強調目標架構、例外架構、假設解決架構,以及豐富的問句技術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過程就是一種賦能的過程,從他人賦能轉變到當事人的自我賦能,他人的相信與肯定是次要的,而真正重要的是:當事人能不能相信自己是有足夠的能力與資源去解決問題

59 敘事治療 敘事治療的代表人物有Michael White與David Epston,茲說明如下

60 (一)基本假設 對White來說,敘事治療助人工作的重點,在於如何讓人「產生或辨識不同的故事,讓其實行新的意義,帶給其想要的可能性」,也就是說,透過幫助人如何重新檢視自身的生活,重新定義生活的意義,進而回到正常的生活

61 (二)諮商歷程 諮商師應以「未知」與好奇的態度,放下詮釋當事人問題的專業角度與地位,避免剝奪當事人對問題詮釋與敘說的權力,同時,也應透過「外化對話」,協助案主創造過去不曾嘗試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對個人的影響

62 (三)諮商介入 敘事治療包含以下三個重要的諮商介入技術,藉由「外化─解構─重寫」觀點,讓案主述說自己的故事,並從故事中尋找到新的意義與方向,強調個人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中的實際行動實踐 外化 解構 重寫

63 White在《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一書中,詳述敘事治療實務的六大介入技巧:
外化對話 重寫對話 重組會員對話 定義式儀式 突顯特殊意義事件的對話 鷹架對話

64 第三節 諮商專業倫理 壹、當事人的基本權益 貳、常見的諮商倫理議題

65 壹、當事人的基本權益 學校諮商師在從事助人關係工作時,需要詢問自己並自我檢視諮商倫理的四個重要問題,分別是: 「我誠實嗎?」
「我對所有參與諮商實務工作的相關人員公平嗎?」 「我的決定會促進合作關係嗎?」 「我的行動對參與其中的人有助益嗎?」

66 根據Kitchener和Meara、Schmidt與Day所提出的,實現最高倫理層次助人專業的六項道德原則
自主性 無害性 獲益性 公正性 忠誠性 真實性

67 自主性(autonomy) 是指,當事人有權利可以自由選擇與決定個人方向,依照自己的意願和期待去行動,強調的是當事人擁有自我決定的自主權,諮商師應該避免影響或干擾當事人自由發展與成長的機會

68 無害性(nonmaleficence) 是指,諮商師或專業助人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去避免任何一種可能會對案主造成傷害或出現潛在危機的危險行為

69 獲益性(beneficence) 是指,諮商師應該具有尊重當事人與促進當事人福祉為優先考量的衡量標準原則,必須清楚知道如何做才會對案主是最有利的事情。

70 公正性(justice) 是指,不分案主的年齡、性別、學經歷、社經水準、種族、族群、能力、宗教信仰、性取向、文化背景等,每一位案主都有權利接受心理健康與諮商輔導之服務

71 忠誠性(fidelity) 是指,諮商專業人員與當事人之間建立相互信任與信賴的諮商合作關係,諮商師應真誠履行對當事人的承諾而不欺瞞

72 真實性(veracity) 是指,除了上述五項關於保障當事人權益的諮商倫理道德守則之外,諮商師需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專業角色 —「我(諮商師/學校輔導老師)是誰?」,誠實並真實地相信諮商師和當事人所建立的良好諮商信任關係,將有助於諮商過程

73 貳、常見的諮商倫理議題 諮商過程中,可能違反倫理規定的五個部分 不適當的諮商介入 保密原則與例外 預警責任 溝通特權 價值影響

74 不適當的諮商介入 不適當的諮商介入或稱為「不當處理」是指,諮商師無法提供給當事人專業的諮商服務,進而造成當事人諮商權益的損害而不自知

75 諮商師可能於諮商過程中出現不適當的治療事件,包括下列幾項
(一)該做而未做的事情 (二)不該做而做的事情 (三)錯誤評估或提供不當證明 (四)違反諮商倫理的行為

76 保密原則與例外 保密是指,治療中的紀錄、錄音、錄影、來往信件、測驗結果等皆屬機密,應妥為保管
保守治療機密是諮商師的倫理責任,未徵得當事人之同意,不得對外洩露晤談內容、當事人隱私或其他治療資料,避免違反保密原則,以維持治療的信任關係

77 預警責任 預警責任是指,若確實判斷當事人之行為,可能危及當事人個人或他人、團體之生命、財產安全時,應審慎研究,並立即採取適當措施,向相關之個人或機關提出預警,以免造成傷害

78 溝通特權 溝通特權是指,當事人有天賦及受憲法保障的隱私權,所以治療晤談也受到法令的明確保障:「治療者應保守治療機密,未獲當事人同意前不得洩漏治療內容與機密」,否則將負擔法律責任

79 價值影響 價值影響是指,治療者應尊重當事人的價值觀,不應為其做任何的決定,或強制其接受治療者的價值觀,以維護當事人的自主權

80 基本的個別諮商技巧演練 由任課教師負責講解、示範與演練 同理心反應 (傾聽-瞭解-反映) 澄清 具體化 面質

81 問題與反思 身為學校的教職人員,你認為諮商關係與師生關係有何不同?如何避免諮商過程中的雙重關係?
如何面對非主流或處於弱勢文化(例如:異性戀者vs.同性戀者)的當事人?如果輔導人員的言語對當事人出現歧視與偏見,你會去如何協助這位輔導人員,以提升自我覺察?為什麼? 如果未成年當事人的父母想知道你和孩子的諮商晤談狀況,身為輔導人員的你會怎麼說?一方面可以符合家長的期待,但是有哪些資訊是不會跟家長說的?而對於罹患愛滋病當事人的保密限制又有哪些呢?

82 4.在面臨學生「疑似」遭遇疏忽、遺棄、受虐、家 暴、兒少保/高風險、性騷擾、性侵害等狀況時, 須謹慎評估與適時的通報,讓更多的資源進來,一 起協助學生面對未來。學校全體教職員工與輔導人 員具有通報責任,需通報相關的機構單位。請問: 校方輔導人員在通報前會遇到哪些可能的問題、困 擾或壓力?通報時,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原則?此 外,如果通報後,通報人員卻反而遭到行為人或相 對人的威脅或相關單位的壓力時,該如何處理?

83 5.在面對社會變遷快速、家庭型態不斷改變、男女性別角色的轉換、社會價值體系變化的衝擊、同志議題、新住民比例不斷提升等議題的呈現時,學校輔導人員需要具備更多對於多元文化與價值體系的尊重、接納、反思與覺察。請問:身為一位學校輔導人員,對於社會文化脈絡的覺察與反思、社會建構價值體系對個人的衝擊與因應等重要議題之觀點為何?需要具備哪些諮商專業能力來面對與處理多元文化的諮商議題?


Download ppt "講義 5 個別諮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