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 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 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 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徐 义 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义广,理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全球职业生涯与规划(BCC)教练,中国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首都高校职业发展指导师。目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30团挂职团委副书记(团中央选派)。

2 内容提要 一.我们的学生会学习吗? 二.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 三.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应努力做到四个“关注”

3 一. 学生情况的分析 我们的学生爱学习吗?会学习吗?
一. 学生情况的分析 我们的学生爱学习吗?会学习吗? “喜欢学习”小学8.4%、初中10.7%、高中4.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调查

4 学生中"教育致因性"心理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
全国心理疾病患者占13%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中心理问题往往源于学习问题,学习遭到挫折,自已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接着来的是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紧张,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健康上的问题。 对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活动缺乏实际、有效、科学的指导、管理,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低,学业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低的重要原因。

5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外语20%、数学17%、体育、信息技术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最喜欢的 外语20%、数学17%、体育、信息技术 最不喜欢的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压力很大的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实用性最差的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内容偏多的 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太难的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6

7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其他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大量的书面练习 自学 老师讲授为主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8 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 中学生每天大都在6点左右起床,晚上近11点睡觉,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7小时20分钟,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9小时的睡眠时间要求。 中学生周末到校上课平均时间超过6小时,其中,58%的高三学生周末到校上课超过8小时;暑假期间中学生在2005年暑假平均上课21天。 中学生人均购买教辅资料近11册。 58%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业负担“较重”或“很重”

9 上了大学就会学习了吗?

10 据7月11日《新京报》报道,曾被誉为“神童”的东北男孩王思涵,当年以14岁的年龄、572分的超高高考成绩,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但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今年本应从大学毕业,却因为多门成绩为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 那些“神童”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得益的就是教育、考试、招生的“唯分数论”。这些“神童”长期依靠单一的记忆与机械的训练,去对付那些“标准化试题”,说到底,这些“神童”之“神”,只不过是“神”在记忆与技术而已。而当前的考试、招生,就是以分数说话。显然,这离我们素质教育追求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存在极大的距离。

11 二.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树立: “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12 新课程的重心之一 关注学生的发展,包括学业、学法、 终身发展的前提是能:自我发展,它要求我们的学生肯学,能学,会学,乐学,善学。
教师的作用------影响、帮助、指导、推进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包括方法、习惯、策略等)

13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4 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 传授知识

15 目标之二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6 目标之三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7 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 目标之五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9 目标之六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 四、新课程新在哪里? 从跑道到跑的过程:传统与变革 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自身。而学习则成为意义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

21 传统 与 变革 名词 动词 表述 实现 概念 意义 说明 展开 结论 过程 达到 认识 实践 书本 人本
传统 与 变革 名词 动词 表述 实现 概念 意义 说明 展开 结论 过程 达到 认识 实践 书本 人本

22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在育人中的作用 向受教育者提供参与社会生活与建设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向受教育者提供必要的智能训练和思维工具,提高思维水平; 向受教育者展示数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应用,从而认识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向受教育者提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23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 数学课程的目标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5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 数学课程的目标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6 目标变化的意义 打好基础 强调五个基本能力 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数学课程的结合

27 目标变化的意义 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是同学们重要的数学学习活动,但是,不应只限于此,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同学们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8 目标变化的意义 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创新的最好体现应反映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氛围,等等。

29 目标变化的意义 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数学课程的结合 兴趣 视野 学习习惯

30 目标变化的意义 兴 趣 “兴趣”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兴 趣 “兴趣”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东西很多,数学是其中之一,数学是很有意思的,她有极大的魅力,引人入胜,作为数学和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尽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从数学中得到对将来发展有用的东西,并能把这些东西用到他们的工作中。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很多国家,不喜欢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比例在增加,这应该引起数学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1 目标变化的意义 视 野 《标准》要求学生形成“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知识”是重要的,“见识”更为重要。选修3、4课程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奠定基础、开阔视野,这只是开始,数学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开发更多新的选修课程。

32 目标变化的意义 学 习 习 惯 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养成一个适合自身的,好的学习习惯,会提高学习的效率,会自然地保持下去终生受益。
数学学习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很多人在讲解数学时,喜欢画图,总会用最直观、形象的语言来解释本质的内容;有些人在讲解抽象数学概念时,总喜欢选择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一下子就会把抽象概念很清晰地表示出来;有些人在教授数学时,总让人有一种整体的感觉,来源、过程、结果、应用等,哪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十分自然。用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例来理解一般的事物;不断地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这些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希望同学们自觉、主动的在学习中,成为有心人,形成一些适合自身条件、行之有效的好习惯,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3 三.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改善
着眼点: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宏观和微观 的学法指导 着力点:常规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提出问题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4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生存》宣言

35 学习指导的层次 一般学习指导(宏观、微观) ----- 学习动力动机的调试 学科的学习指导(宏观和微观) 整体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过程的调试、有针对性的优化 … 经常可以放在新初一、新高一的入门教育中 学科的学习指导(宏观和微观) ---- 学科学习策略,整体观,作图和用图的意识等。可以结合起始课和小结课进行。 针对学科特点怎样听课、看书、查资料、,选用工具、处理作业中的错误等等,随时进行。 整体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常常在提优补差时

36 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不同

37 为国家、民族的振兴, 也为自己早日成材努力学习
铁榔头是怎样练出来的? 王选教授的成功之路 以自己学校的学生为例介绍他们认真刻苦学习的事迹

38 动力的补给和分配是重要的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七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 教师要利用好“皮格玛里翁”效应
清华面试的启发 告诉学生他的“特长”和进步,鼓励扬长改短。

39 知识就是力量? 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才有力量! 被理解、能应用的知识才是有能量的知识!

40 学好课堂数学的几个环节 动力和耐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习惯 落实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等环节。

41 案例:学期末的回忆与思考 …… 一学期的学习结束时请你自问? 你会预习了吗? 你能说出你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相应的学习策略吗?
你怎样复习、怎样记和整理笔记? 你看学习参考书吗? 你作过学科学习小结吗? 怎样利用好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

42 常规环节的学习也有方法 学会听课 学会复习 学会记笔记 学会思考 学会自主处理作业 学会把握考试 学会总结反思 学会预习

43 案例:学习有方法的案例 ------记好笔记
记什么? 怎么记? 好的笔记的特点

44 你会整理笔记吗? 去粗取精 压缩 索引 与众不同点 针对你的东西

45 案例: 数学课堂笔记示例 勾股定理: 3 2 1 文字描述:见课本P28.L3 公式表达: a2 + b2 = c2
证明: *********************** ************************ ********** *************** 1相似于3 a2= c BD 2相似于3 b2 =c DA 两式相加:a2+b2=c2 由图可以看出一个证明

46 案例:数学阅读指导 学会读课本: 1。读出new word---- 遮盖式阅读,遇到没有见过的新名词,自己试着给出定义,对比,在差异中思考。
例如:等差数列----是一串差相等的数列吗? 概率----是一个“大概齐”的比率吗? 用符号语言再述

47 数学阅读指导续 2。书为什么留旁白---怎样利用?写旁白和边注。例:每一个定义,名词后补一个自己想出来的正例或反例,例题后写评注。
3。补一个图 4。对一节完整的内容,写出“关键字”进行比较 5。对例题进行“缩写”或“改写” 6。找重点难点的“窍门”

48 数学预习与复习的指导策略 什么情况要预习? 预习什么? 怎样预习? 画出没有见过的新名词 自己试着给它们下定义 试着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 遮盖式的阅读 画出没有见过的新名词 自己试着给它们下定义 试着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试着把书上的内容讲给“虚拟人”听

49 数学复习的指导策略 什么情况要复习? 复习什么? 怎样复习? 整理和压缩笔记 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的分类处理
试着做一个自己的“章/单元小结” (知识要点\方法要点\自己的独到体会\自己的错漏分析\课外阅读及相关参考文献索引)

50 学生做的章小结 本章重点知识(框图) 本章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 本章自己选出的”核心词” 本章自己所犯的”错误”与新认识
自己发现\感悟到的东西 尚迷惑的问题

51 怎样学的更会动脑子? 学会观察 学会比较 学会提出问题

52 学会观察 你见过放大镜下的雪花吗?

53 你会速解下面的方程吗? 5x2+3x-8=0 22x2+33x-55=0
x1=1, 设:3x3-5x2+7x-5=3(x-1)(x2+ax+b) 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a, b

54 1649 56 + 2209 案例:学生的观察与发现 变维、想极端、逆序 (a+b)2=a2+b2+2ab
(a+b+c)2=a2+b2+c2+2ab+2ac+2bc 4 5 62 162536 4060 48 207936 472 1649 56 + 2209

55 案例:正方体所有可能的截面的类型: 问题:正方体的截面中是否可能出现
三角形类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其他: .五边形 .正五边形 .六边形 .正六边形 .七边形 .多于7边的多边形 四边形类 .正方形 .矩形 .非矩形的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 .非等腰的梯形 .直角梯形

56

57 选做:引导学生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 1.最大面积的截面三角形是怎样的? 2.最大面积的截面四边形是 怎样的? 3.最大面积的截面形状是 怎样的?

58 学会比较:把容易混淆的东西放 在一起一次搞清楚
学会比较:把容易混淆的东西放 在一起一次搞清楚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对比 1。通项公式, 2。背景函数, 2。对应性质,

59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对比 正三角形 正四面体 各边边长相等 各棱长相等,各面面积相等 线线成角的余弦值为1/2 面面成角的余弦值为1/3
各边边长相等 各棱长相等,各面面积相等 线线成角的余弦值为1/ 面面成角的余弦值为1/3 面积为: s = 边长高/ 体积为 v= 面积  高/3 重心把中线为成1:2两段 重心把中线为成1:3两段 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 形内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距离之和为常数(面积法证明) 距离之和为常数(体积法证明) …… …...

60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对比 直角三角形 特殊三棱锥(墙旮旯) 一般三角形 一般三棱锥 正方形 ,矩形 正方体,长方体 平行四边形 平行六面体
直角三角形 特殊三棱锥(墙旮旯) 一般三角形 一般三棱锥 正方形 ,矩形 正方体,长方体 平行四边形 平行六面体 圆 球 扇型 球扇型 …… …...

61 如何由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发学习方式的转变?
问题: 如何由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发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何认识双基的教学?

62 中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 “价廉物美” 中国学习者悖论:“中国学生数学成绩好, 但数学教学的方法, 似乎很落后”。
其实, 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有: ▲ 注重在“双基”前提下求发展; ▲ 启发式,举一反三 ▲ 因材施教, ▲ 变式练习, 解题训练 ▲ 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 讲究逻辑表达 “价廉物美”

63 四个特征 中国双基数学教学,是关于如何在“双基”基础上谋求学生发展的教学理论。 数学发展 农耕文化, 儒家文化, 考试文化, 考据文化
记忆通向理解 速度赢得效率 严谨形成理性 重复依靠变式 农耕文化, 儒家文化, 考试文化, 考据文化

64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应努力做到四个“关注”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更多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走向“创新” 前提是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善于把握教材,善于挖掘数学中的“导学因素”

65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 了解什么?: 知识掌握情况? 能力水平,特长,问题所在 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除了试卷,作业,提问方式,还有什么了解的渠道?薛老师的故事

66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每天的三类习题A、勾画在书上,不必有详细过程 B、认真写在本上 C、选做,挑战性作业。
2. 看书的指导,自己做个性的章节小结。 3. 留一些个性色彩的创意作业(我的函数图象库,我眼中的数学美,哪些键生成不动点?我帮老师做软件……

67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身边的数学(走进商场找数列, 2. 学生自己的问题应该更重视(每年学生的选题和开题….
3. 注意介绍有价值的数学史料,数学文化的成果(专家的讲座:飞去来,美丽的松花,美丽的分形,美丽的数学邮票) 4. 入手点比较“低”,又有较深背景的问题 ……

68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更多的问题 1. 问题链 2. 问题开放 3. 只提供问题环境

69 怎样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好的问题环境 教学的开始和结尾都是问题

70 概念碰撞-----单调性和反函数概念的碰撞
发现、提出问题的策略 概念碰撞-----单调性和反函数概念的碰撞 分类的漏洞-----有没有“又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又等差又等比的数列”

71 发现、提出问题的策略 变维的思考: 圆的方程学完后,顺便问以下还能想到什么? 公弦方程? 点到直线距离? 变对象的思考:
怎么没有等和数列和等积数列?

72 案例:开放的作业可以留给 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如: 1。留下的一组用数学归纳法的作业,找出不用数学归纳法的做法,对比之 2。找一个“不平凡”的 f(x), 使得f(x)=f-1(x) 3. 已知y=f(x) 的图象,怎样画出y=1/f(x)的图象? 4。 做一个自己的“函数图象库” 5。

73 如何激发学生走向“创新” 1. 打破“创新“ 的神秘感,创新实际上是突破自己 2. 老师在关键点”逼“一下(
1. 打破“创新“ 的神秘感,创新实际上是突破自己 2. 老师在关键点”逼“一下( 3. 专注、跨接、合作是产生”创新“的火花的基础 4.

74 3

75 数学是位神奇的魔术师 探索是心田里最美的花朵 他们微微一笑 迸发出彩虹般的灿烂光辉

76 中学生学做数学的“微科研” ----算法 例“花数”有多少个? 153=13+53+33 , 1634=14+64+34+44
153= , 1634= = 花数举例:1,2,3,370,371,9474,54748,548834 学生找到的最大的“花数”: (39位数)

77 我们坚信: 数学有用 可用 能用 逐渐能做到 想用 会用

78 案例:培养个性,发展特长 你会做一个烟囱拐脖吗?

79 反常的做法

80 相信学生,适时引导

81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觉、积极、主动、独立、反思、自控、自律、责任感、使命感) 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吸纳与重新建构, 有兴趣就不是负担.

82 2.合作学习:(观察、倾听、发现、尊重、欣赏、共享、助人、交流、交往)
本质是交往、对话、互动和分享。

83 △探究性学习(思考、质疑、批判、怀疑、超越、发现、研究),其本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高度智力投入并且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活动。
两个特征:“活”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活动充满着生成, “动”是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

84 意义: △问题就是隐藏在文本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可能走向深入,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深刻。 △探究是人的本能,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有价值。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85 △一个孩子生下来与世界接触,他就有了“十万个为什么”,教育的责任不只是“告诉”他,而是要引导他去“发现”。
△一个孩子能提出问题,首先说明他思考了,而且从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层次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探究更是一个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的探究必定是肤浅的探究。

86 △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之责任:就在于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激情,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参与中指导学生去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探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它培养的是一种学生不断探究、寻求未知世界奥妙的能力。

87 总之: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化,让学生在读、玩、做、听、思、合中学…… 不是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不是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 也不是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要在接受与发现之间寻求到一个新的平衡。

88 新课程更强调:完善每一种学习方式,提升每一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理解性的记忆,传授性学习也有它合理性的一面。任何教学方式,任何学习方式走向极端都会产生负面效应。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存在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适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

89 教师自身也要学会学习 体验----积累----思考 自己会学习吗? 新课程的挑战,自己有整体观吗?自己怎样把握教材?自己怎样发现提出问题?
学生的感受----老师被“难住”的时候,老师出错的时候的策略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从钻研教法,到也钻研学法----校本教研.

90 学习、积累、反思 怎样提高教学效率?----舍得时间把关键点讲清楚,整体把握有层次地递进,抓主线或核心
例:弧度制、数列和的最值,立体几何中长方体的模型。。。

91 学科教学的观念更新 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归还学生的不仅仅有时间、更重要的是思考的权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想问题的权利。
李政道: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现在是“做学答”。 我们常见的问题: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变成了“容器”和“机器”,教师目中无“人”

92 教学的观念更新 8分钟自主学习活动 给学生一个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 教师变换角色 兴趣和习惯是关键
尊重学生的差异(看成教育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特长、权利

93 改变教师自己的成材观、发展观

94 对自己教育资源的再认识。 学生(现在的和过去的) 学生的想法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生家长、其他行业的人
网络信息资源、…... 例:6个上北大数学系的学生是初评人。

95 评价除了分数外还应该关注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有新意 操作求解是否有创意 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率 结果呈现是否有特色 反思拓展是否有眼光
自我感受是否有收获 兴趣动力是否有增强 数学素养是否有提高

96 我们的努力方向: 让学生感悟到: 数学有用 可用 能用 逐渐做到想用 会用 为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97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1. 多设计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为内容的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取胜的交替体验中;在选择、判断、协作、交流的轮换操作中; 经历一个个学知识、用知识, 进而发现问题, 走向新的学知识、用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激发兴趣、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98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2. 尽可能地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参与解决他们发现的问题的机会,及时鼓励这种参与。尽可能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成功感,即使问题尚未真正解决。简言之:重在参与, “做”者使其有所获。

99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3. 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时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3. 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时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4. 注意教师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要总是正确的化身。

100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5. 不要教师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的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能尽早成为导游。更明确的说, 教师不要总带着学生去解决问题, 而要设法暴露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怎么设计的。 遇到问题不要老说“该做什么?”, 而要问“该做什么?”。

101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6. 容许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证实和证伪同样有意义、有收获、也同样重要。教师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猜想,因为发展或验证它们,常使学生和教师自己有额外的收获。

102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7. 注意每个学生的特长领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为主,以长制短。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本外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这种材料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最好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103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9. 用有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经常为学生介绍数学应用的新领域,新问题。为学生创设他们的兴趣园地,经常张贴、公布学生们有创见的问题和问题解答。及时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体会、欣赏这些作品的意义。

104 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建议 10. 做好每个问题及其解决过程的记录,可以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它学生。这种资料对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105 主要内容 中小学教育科研浅议 课程改革要校本教研的支持 数学新课程的问题“抛砖” 一线教研“点滴”

106 中小学教育科研面临的困境 科研活动与预期结果的分离
学校希望通过各种科研课题的参与,提高学校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但实施中科研带来了外在的荣誉(奖 牌、证书),却没有带来教师队伍实质性的发展,科研=写论文、交案例。

107 问题的剖析 研究问题的来源不是基于学校自己的教育现实 学校教师没有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 研究工作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相分离
校外研究者与校内研究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108 走出学校教育科研困境的思路 开展以学校为本位的教育科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基于学校 在学校中 为了学校

109 “基于学校 ”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校自身的教育实践,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可以归属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研究主题之下,但问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学校的现实工作之中的,是学校发展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

110 “在学校中 ” 教育研究的场景和条件在学校中 教育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 研究活动是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111 “为了学校 ” 开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教育环境

112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研究的目的——促进学校的改进与发展 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校自身的现实
研究的场景——在学校之中,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研究的主体——学校的领导和教师 专业研究者——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113 结束语: 学习将是您和您的学生终身要做的事情, 早一点学会学习, 就能早一点把握你的人生!.
好的学习习惯、策略、方法是人生的财富,需要观察、感悟、比较、体验、实践、反思、积累才能得到。适合您的才是好的。 自己会学习也爱学习,同时让学生爱学习也会学习, 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为师之道。


Download ppt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 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