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水汙染 班級:四環工一A 學號:4980N052 姓名:李俊澄
2
目錄 一,水污染定議 二,水汙染來來源 三,水污染的分類 四,水污染的影響 五,水污染的防治法 六,參考資料
3
水污染的定義 「水污染」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4
水污染的來源 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有﹕有機氯農藥﹑有機磷農藥﹑多氯聯苯﹑多環芳烴等。這些物質中有些化學性質十分穩定﹐如有機氯農藥和多氯聯苯等﹐都是自然界中本來沒有而人工合成的物質﹐很難被生物分解﹐有些還是致癌物﹐污染水體後對人類危害極大。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的廢水中﹐富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它們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通過微生物作用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稱為需氧污染物。這類污染物若排入水體過多﹐將會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 水體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動力工廠排出的冷卻水﹐向海洋投棄的放射性廢物﹐核爆炸降落到水體的散落物。 石油污染主要發生在海洋﹐其危害是多方面的。若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可阻礙水體的復氧作用 熱污染是工礦企業或發電廠向水體排放大量高溫廢水及冷卻水造成的。熱污染使水溫升高﹐水中生物化學反應加快﹐溶解氧減少。 水體中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這些病原體主要來自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畜禽飼養場排出的廢水。能傳播多種疾病。如由病菌引起的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等﹔由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傳染性肝炎等。其他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蛔蟲病等都通過水而傳播。
5
水污染的分類 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為三大類,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學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到目前為止,有關致病細菌和寄生蟲的研究較多,且已有較好的滅活方法。但對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夠充分,也沒有公認的病毒滅活要求標準。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懸浮物、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但一般存在於局部地區。化學性污染物包括有機和無機化合物。隨著痕量分析技術的發展,至今從源水中檢出的化學性污染物已達2500種以上。
6
病原體:像細菌、病毒、與寄生蟲 有機微粒:如糞便、毛髮、食物、嘔吐物、紙張纖維、植物材料與腐殖質等等 可溶性有機材料:如尿素、果糖、可溶性蛋白質、藥物與毒品等等 無機微粒:如沙、砂石、金屬微粒與陶瓷等等 可溶性無機材料:如氨、道路用鹽(road-salt)、海鹽、氰化物、硫化氫、硫氰酸鹽(thiocyanate)與硫代硫酸鹽(thiosulphate)等等 動物:如原生動物、昆蟲、節肢動物與小魚等等 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碳與甲烷等等 乳劑:如塗料、膠粘劑、蛋黃醬、染髮劑與乳化油(emulsified oil)等等 毒素:如農藥、毒物與除草劑等等
7
水污染的影響 水污染所造成的問題:水體被污染後﹐通過飲水﹑食物鏈等形式﹐能對人群健康產生以下一些危害和影響﹕
傳播水傳疾病。水體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後﹐就有可能引起水傳疾病的流行。水傳疾病的特點是﹕往往呈爆發型﹐即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病人﹔發病多集中在被污染水源的周圍﹐且病人都有飲用同一水源的病史﹔當對被污染的水源加強衛生防護和消除污染源﹐厲行飲水消毒後﹐疾病的流行就能得到控制。水傳疾病的流行﹐能給人民健康帶來很大危害。 引起急慢性中毒。水體受到化學毒物污染後﹐能引起急慢性中毒。如有機汞污染引起的水俁病﹐鎘污染引起的痛痛病。長期飲用低濃度含酚水﹐能引起記憶力減退﹑皮疹﹑瘙癢﹑頭昏﹑失眠﹑貧血等慢性中毒症狀。長期飲用被氰化物污染的地面水﹐能出現頭痛﹑頭暈﹑心悸等神經細胞退行性變化的症狀﹐這些都給人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誘發癌症。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如砷﹑鉻﹑鎳﹑鈹﹑苯胺﹑苯並芘及其他多環芳烴等﹐污染水體後﹐能在底泥﹑懸浮物和水生生物體內蓄積﹐長期飲用含有這類物質的水或食用體內蓄積有這類物質的水生生物﹐就有可能誘發癌症。
8
水污染的治理 在清理廢水上,根據類型和汙穢的程度,有許多方法可以使用。大多數的廢水可以在工業規模的廢水處理場(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中處理,其中會使用包括物理式、化學式還有生物式的處理程序。然而,化糞池與其他污水就地處理設施(On-Site Sewage Facility,OSSF)普遍在鄉下地區被廣為使用,這其中包括了美國四分之一以上的家庭。最重要的好氧性處理系統是活性污泥法,這個方法必須維持並再循環可以減少廢水中有機物的微生物總量。厭氧性的處理方法廣泛的被應用在工業廢水與生物污泥的處理上。一些廢水可以高度淨化過後而回收成為中水。生態學取向的廢水處理方式,像是使用蘆葦床處理系統(reed bed treatment system,RBTS)的人工溼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可能可以採取的方式。現代的處理系統包括由首先是微孔濾膜法(Membrane filtration或是Micro filtration,MF)或合成透析膜(synthetic membranes)過濾的三重處理過程。經過濾膜過濾後,處理過的水和從自然水源得到的水,在飲用的水質上無法分辨。可以透過微生物的脫硝作用(denitrification)來移除廢水中的硝酸鹽(Nitrate),通常會加入小量的甲醇來防止細菌以廢水當作碳的來源而滋生。臭氧廢水處理(Ozone Waste Water Treatment)也逐漸開始流行,這樣的系統需要臭氧產生機(Ozone Generator),利用臭氧氣泡過濾通過水槽來淨化廢水。 來自於工業工廠的廢水處理是個困難而且昂貴的問題。大多數的石油煉製廠與石化廠有就地的處理設施去處理它們的廢水,故處理後廢水在排放到民用的廢水處理場或是河流、湖泊或海洋之前,水中污染物濃度必須符合當地或國家的合法標準。
9
接續「台灣地區河川流域及海洋經營管理方案第一期計畫(90-93年)」及「河川及海洋水質維護改善計畫(94-96年)」,97年起續執行第二期「河川及海洋水質維護改善計畫(97-100年)」,賡續採用自然淨化、加強淨化及現地處理等,推動河川水體水質改善處理,並配合污染稽查管制、清除河面垃圾、加強教育宣導與民眾參與河川巡守,及利用既有廢污水處理廠代處理河川水或家庭污水等各項措施,減輕河川污染負荷量,達水質改善目標。
10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家 維基百科 環保署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