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白 浪.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白 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白 浪

2 概 述 感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其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 传染源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人和动物。 病死者和有症状的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隐性感染者 受感染动物

4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 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 空气传播 水的传播 虫媒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5 传播途径 医源性传播 土壤传播 垂直传播

6 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的 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新生人口增加 易感人群的大量流入 已获得免疫的人群免疫力降低 人群一般抵抗力的降低 病原体的变异 病原体种型组成的变动 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病后免疫和隐性感染免疫增多 人工自动免疫的推广 免疫人群的移入 人群一般抵抗力的提高 病原体的变异 病原体种型组成的变动

7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8 感染病的诊断

9 同其他疾病诊断 详实的病史采集 全面细致的查体

10 不一样的地方 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地区、年龄、 性别、职业、接触史、旅居史 (一)地区性 (二)季节性 (三)患者特性

11 实验室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及生化 病原学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 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抗原检测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基因扩增,多态性 特殊检查:内镜,影像学,活组织病检

12 病原学检查(直接镜检) 包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特殊染色, 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 菌痢患者的大便镜检

13 病原学检查(涂片染色镜检) 革兰染色脑膜炎双球菌

14 CASE 一肿瘤患者,有发热,头痛,呕吐,临床怀疑颅内感染,遂行腰穿脑脊液送培养。 革兰染色 培养6天后结果

15 新型隐球菌感染 墨汁染色

16 CASE HIV患者,发热10+天。面部及胸部可见散在红色皮疹,中央凹陷。

17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18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19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20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21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22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23 免疫学检查 应用已知的抗原,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相应的抗原和抗体, 既有助于诊断,又有助于判断感染者的免疫状况。 特异性抗体检测:凝集实验,沉淀实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抗原检测:用于抗体检测的免疫学试验方法均可用于抗原检测

24 凝集实验

2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6 蛋白印迹法

27 HIV确诊实验

28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由于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现已经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研究和诊断。 常用技术包括: 基因扩增(PCR)
基因芯片(CHI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29 基因芯片

30 特殊检查 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 活组织检查

31 感染病诊断流程 血液 形态学检查 培养 免疫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 明确诊断 体液 组织 药敏 治疗 病史 体征 流行病学
初步诊断 恢复期患者

32 感染病的治疗

33 治疗原则

34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消毒隔离,护理,饮食 病原治疗:抗细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真菌治疗,抗原虫及蠕虫治疗,血清免疫抑制剂(各种抗毒素)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脱水,强心等 支持治疗:营养支持;器官支持 免疫治疗:干扰素,胸腺素类,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 心理治疗 中医中药 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

35 一般及支持疗法 一般疗法 ① 隔离:使病人即时治疗控制传染源, 防止病原体播散,有利于管 理、消毒。避免病人发生交叉感染。
② 护理:保持病室安静、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③ 饮食:保证一定热量供给,给予容易消化吸收,富营养、合口味 的饮食,如不能进食,静脉高营养液输入。 ④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⑤ 降温: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50%安乃静滴鼻 柴胡注射液 防退热虚脱 复方氯丙嗪、异丙嗪肌注 、双氯酚酸钠栓塞肛。 ⑥ 给氧。 ⑦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霉菌感染。

36 病原治疗 ⑴ 抗病毒药: 金刚乙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 阿昔洛韦(嘌呤核苷衍生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
利巴韦林(乌苷类似物)-广谱抗病毒

37 病原治疗 ⑵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⑵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① 要有适应症,是细菌感染可能做细菌学检查和临药敏测定 的资料参考,原因末明的发热不宜盲目用药。 ② 预防性用药限于链球菌感染者,流脑接触者。 ③ 用药剂量联合用药要适当,疗程要足,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疾病复发。 ④ 给药途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影响均要考虑。 ⑤ 病人有肝肾功能损害时,抗菌药物剂量酌减,以免加重损害。 ⑥ 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时,要防止二重感染。

38 病原治疗 (3) 化学制剂 奎宁、氯喹治疗疟疾;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甲硝唑治疗阿米巴; 乙胺嗪(海群生)治疗丝虫病。

39 病原治疗 (4)免疫疗法 ① 抗毒素: 作用:中和游离毒素,但对于病原体已与细胞结合的毒素无效。
主要品种: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抗炭疽血清及狂犬病血清。 血清过敏试验:由于免疫血清不少来自动物属异性蛋白,注射前要做皮试,如阳性,注射时应特别小心,必须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的脱敏方法,必须在急诊室进行,随时准备抢救。

40 ②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   高效免疫球蛋白 可用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的预防。

41 ③转移因子:是外周血液中致敏白细胞产生的水分子产物,分子量3000~5000。能转移细胞免疫信息,激活T细胞,防止上感、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
④免疫核糖核酸(iRNA):和转移因子一样是一种细胞免疫功能促发剂,临床用于治疗乙脑、慢肝、流行性出血热。

42 ⑤干扰素(intcrfcron IFN):是一类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可干扰病毒复制,抑制癌细胞分裂及免疫调节功能。
⑥肿瘤坏死因子(TNF) 有单核巨嗜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活化纤维母细胞和巨嗜细胞。

43 对症疗法 高热—各种降温措施; 颅内压升高—脱水疗法; 抽搐—镇静措施; 昏迷—恢复苏醒措施; 心力衰竭—强心措施; 休克—改善微循环措施;
严重毒血症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法等。

44 康复治疗 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炎和脑膜炎等可引起某些后遗症,需要采用针炙治疗、理疗、高压氧等康复治疗。

45 中医治疗 中医的辨证论治对调整患者各系统的机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黄连、大蒜、鱼腥草、板兰根等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

46 感染病的预防

47 感染病的预防策略 树立预防观念 依靠法治管理: 2004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3年5月7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建立预防保健网络 加强国际合作

48 感染病的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9 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报告:(Reporting of ID) 隔离病人:(Isolation of patients)
接触者检疫观察(Quarantine of contacts) 管理动物传染病(control of infected animal)

50 病人——及时上报 甲类(强制管理) 乙类(严格管理) 丙类(监测管理) 接触者 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

51 病原携带者 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 动物传染源 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处理;如无经济价值者则设法消灭。

52 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甲类的鼠疫、霍乱,乙类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要求不超过6小时。(脊髓灰质炎上报同甲类) 参见13页。364页过期。

53 隔离 1、严密隔离 2、呼吸道隔离 3、消化道隔离 4、血液—体液隔离 5、接触隔离 6、昆虫隔离 7、保护性隔离

54 严密隔离 对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狂犬病等,病人应住单人房,严格隔离。

55 呼吸道隔离 对由病人的飞沫和鼻咽分泌物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流脑、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56 消化道隔离 对由病人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食具而传播的传染病,如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最好能在一个病房中只收一个病种,否则应特别注意加强床边隔离;

57 血液-体液隔离 对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血及体液而发生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在一个病房只住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

58 接触隔离 对病原体经体表或感染部位排出,他人直接或间接与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和皮肤的真菌感染等,应作接触隔离;

59 昆虫隔离 对以昆虫作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应作为昆虫隔离。
病室应有纱窗、纱门,做到防蚊、防蝇、防螨、防虱、防蚤等。

60 保护性隔离 对抵抗力特别低的易感者,如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严重烧伤者、早产婴儿和器官移植术患者等。

61 消毒 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狭义的消毒是指消灭污染环境的病原体而言。 广义的消毒包括消灭传播媒介在内。 疫源地消毒及预防性消毒两大类。
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两种。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352页。

62 消毒管理 1、对肠道传染病采取:饮食管理;粪便管理;水源管理;用具管理;个人卫生。
2、对呼吸道传染病采取:传播期间避免到公共场所;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空气消毒; 戴口罩。 3、对虫媒传染病采取: 防虫、杀虫、驱虫、灭螺、灭蚊、治病、管水、管粪。

63 保护易感人群 在特异性预防措施方面,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类。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灭活或减毒微生物或其毒素制成生物制品,给人接种,使人主动产生免疫力。预防接种后,人体免疫力可在1~4周出现,维持数月至数年,免疫次数1~3次,主要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是用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给人注射,在注入人体后免疫立即出现,但维持时间仅2~3周,免疫次数为一次,主要用于治疗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或与某些传染病患者接触后的应急措施。

64 习题 名词解释 感染后免疫 潜伏期 隐性感染 传染源

65 感染的含义,下面那一个最准确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C.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D.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侵入

66 感染的含义,下面那一个最准确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C.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D.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侵入

67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68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69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70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71 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 传播途径的改变 B. 传染源的积累 C. 易感人群的积累 D. 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 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72 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 传播途径的改变 B. 传染源的积累 C. 易感人群的积累 D. 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 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73 隐性感染增加时: A. 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 潜伏性感染增加 D. 显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74 隐性感染增加时: A. 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 潜伏性感染增加 D. 显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Download ppt "感染病的流行病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白 浪."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